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ㄎ按簟薄O⒋侥厦晒挪旃苛值ず苟校蚴浅杉己沟障岛笠幔缁郴指醋嬉抵荆晃糯搜叮绰识虼缶垂ィ怀⊙剑欢岬糜耒簟�
  宋献策游走江湖时靠给人算命为生,专为留心各种传闻,对传国玉玺之事自然十分清楚,现在林丹已死,传国玉玺肯定在他的遗孀囊囊福晋处,所以宋献策一听李鸿基要马维兴擒获囊囊福晋,第一个念头就是唐王有意得到玉玺,但恐怕事泄,所以不明说。
  宋献策当然希望唐王能得到玉玺,这可比他献的图谶有用许多,有了玉玺,加上这些年来唐军的不断胜利,恐怕许多顽固的书生也会认为唐王是天命所归,唐正可取代明,以后唐王横扫天下时不知会减少多少阻力。
  马维兴听到传国玉玺之字,再也不敢和宋献策谈论,想起贺景毕竟是唐王的耳目,若是自己问详细了,万一贺景怀疑自己有意想得传国玉玺,那就要扯不清了。
  宋献策猜测唐王是为了传国玉玺,想让唐军马上出关后,两人也不敢再等嘉峪关守军投降,林丹已死半年多,万一等久了,传国玉玺有个闪失,他们怎么象唐王交待,此时,经过半月的努力,甘肃境内的投降官军都已经打散整编,唐军也调了一批官员过来代替原来的降官,那些降官则调到了陕西任用,马维兴再也不必担心后方有乱。
  接受唐王犒赏三天后,马维兴让高一功在兰州留守,他和宋献策两人亲率两万大军,向嘉峪关出发,等他们到达嘉峪关时,蒙古人已在关外整整狂攻了十天,一万蒙军只剩三千余人,嘉峪关的箭支,滚石等守城物质全部用尽,三千人马也死伤了一半,活着的也一个个筋疲力尽。
  但蒙古人就是死活不退,现在双方都打打停停,等着看谁先倒下。
  唐军来到嘉峪关之前,并不知道外面蒙古人正在攻城,此时到了关下隐约听到有喊杀声,马维兴等人都摸不着头脑,只有宋献策隐约猜到,但他们是在东门,蒙古人进攻的是西门,中间被嘉峪关挡着,根本看不见,宋献策也不敢肯定。
  马维兴见东城上根本没人,只是大门紧闭,也不知官军是否有阴谋,对部下刘体纯道:“刘将军,你部为前锋,先攻击嘉峪关。”
  刘体纯应了一声:“是。”正要率部攻击,宋献策忙拦住,道:“暂慢,先射封劝降信再说。”
  马维兴道:“军师,都已派人劝过了,再劝降有用吗。?
  宋献策道:“此一时,彼一时,没劝过怎知他不会降。”
  马维兴无奈,只好道:“既如此,劝降亦可。”从唐军中选出一名强弓手,将写好的劝降信射进城中。
  官军在嘉峪关东门虽然无人留守,但站在关上,四周的景物都可以看见,两万多名唐军浩浩荡荡的到来,官兵早已发现,苦于蒙古人进攻的正急,抽不出兵力来防守,只好听天由命,若来的是敌人,莫说是二万人,就是二千人来了也挡不住。
  士兵将劝降信拾起,交给了林日瑞,尽管心中已猜到是唐军,但又隐隐有股希望,朝庭击败了逆贼,来的是官军。看到唐军的劝降信,林日瑞的希望顿时落空,看完了劝降信,林日瑞牙关紧咬,全身都在颤抖,他从小苦读圣贤书,在万历四十一年中了进士,后又以文人从军,一直以忠义自居,若是投降,以前建立的信仰就要轰然倒塌,可是不投降,凭这一千余人能挡住对方数万虎狼之师吗。
  郭天吉紧张的看着自己的上司,信的内容他早已猜到,其实唐军派杨麒来劝降时他就已心动,嘉峪关已成孤城,守肯定守不住,只是主将是林日瑞,他不好开口,才会假托祭旗的名义劝林日瑞留下杨麒的性命,不至于把事做绝。这些天来,蒙古人攻城越急,郭天吉越是打定了主意,他多次到牢房看过杨麒,杨麒在牢里的待遇也慢慢变好了起来,此时嘉峪关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不投降,所有人都只有死路一条,若是林日瑞不同意,自己只有偷偷去打开城门。
  林日瑞考虑半响,叹了一口气,对郭天吉道:“你去开城门吧。”
  郭天吉大松了一口气,对林日瑞行了一个礼道:“是。”匆匆走了下去。
  马维兴叫人把箭射进去半响也没有回应,正要指挥人开始攻城,突然嘉峪关的东门缓缓打开,里面走出了三人,来到马维兴前面跪了下来,其中一人道:“下官嘉峪关游击将军郭天吉向将军请降。”
  马维兴大讶,望了宋献策一眼,对军师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怎么知道官军会降,见只有三人,马维兴不悦的问道:“其他人呢,你们的主将怎么不来。”
  郭天吉回道:“大人,蒙古人正在攻城,林大人正在组织守城,实在无法分身。”
  马维兴一听蒙古人攻城,大喜,道:“好,快带我们入城。”
  郭天喜连忙起身,领头进了东门,身后,二万唐军精锐源源不断的进入城中,嘉峪关落入了唐军手中。
    第五卷家事国事 第二十六章蒙古俘虏
     更新时间:2009…8…16 12:51:12 本章字数:4222
  马维兴刚进入嘉峪关,就令林日瑞率军撤了下来,而唐军也没有上去接防,蒙古人突然发现城头上的官军全不见了,正摸不着头脑时,嘉峪关的西门缓缓打开,许多见关上已没有官军的蒙古人大喜往上爬,正爬到了半空中,见西门已开,所有的蒙古人都停了下来,不敢相信的看着从来没有开过的柔远门静静的打开,仿佛正在邀请他们入内。
  这种违反常识的现象,让所有的蒙古人都有点不知所措,就在此时,城中冲出来一队队黑衣黑甲的骑兵,贵由心中格登一下,这是什么人,这些蒙古人因躲避皇太极的追杀,一直没敢返回内蒙一带,所以对唐军所知不多,不过贵英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他们的朋友。
  唐军一冲出来,马上分出数队人马包抄,将所有的蒙古人都围住,齐声大喊:“降!降!降!”
  蒙古人望着这上万的精锐骑兵,每个人的勇气都消失的干干净净,若是在十天前,有完好无损的一万大军在,就是再多敌军蒙古人也不会有怯意,可此时只剩下三千疲兵,有人连武器都拿不稳,这仗还怎么打。
  贵英首先丢下了自己的兵器,接着是他的亲兵,蒙古人一个个传染,不一会儿所有的蒙古人都丢了武器,许多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躲下就睡,太困了,就是死了也要睡一觉再说,最为尴尬的就是爬在城墙上的那些人,是继续往上爬,还是下来,有几名手快的蒙古人甚至已爬到了城头。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用选择了,在唐军的严令下,一个个只好乖乖的爬了下来,只个稍微犹豫的,被唐军举枪就射,惨叫着从半空中掉了下来,这给所有的蒙古人都提了一个醒,连忙都吱溜往下爬。
  刘体纯望着这些轻易就俘虏了的蒙古人,却有点头痛,只过了一会儿,一大半的蒙古人已经躺在地上了,任由唐军用脚踢也不起来,一摸他们的鼻息,一个个都睡的死沉死沉,刘体纯无奈,总不能让人他们都扛回去吧,可没有人愿意扛那些死沉死沉的蒙古人,只好吩咐收缴他们所有的兵器后,留下数千人在城外看守,其余人押着还清醒的蒙古人回到了嘉峪关。
  杨麒被放了出来,终于又可以扯高气扬的坐在大堂了,马维兴对他客气了几句,夸他不畏艰险,深入敌境劝降,忠心可嘉,喜得杨麒马上忘了自己在牢中度日如年的情景,把向林日瑞跪地求侥的丑行也全忘了,在马维兴面前大表忠心。
  马维兴却没有再理他,对马维兴来讲,能率三千人在外无援兵,随时有可能双面受敌的情况,还能守住嘉峪关,并将蒙古人减员七成,其余三成也快要被拖死的林日瑞比他要重要的多。
  许多官军撤下来后,也倒地便睡,对他们来讲,既然上面决定要降那就降吧,许多人其实还松了口气,蒙古人只会烧杀抢掠,打蒙古人大家自然没有问题,可唐军也是汉人,而且现在唐军已将甘肃拿下,自己这个孤城又怎能守得住,听到主帅拒绝向唐军投降,许多官军都隐隐不安,但蒙古人的到来让他们没有时间胡思乱想,只好全心投入到守城中去,现在蒙古人完了,唐军进城了,大伙的性命算保住了,不睡觉还干什么。
  林日瑞睁着血红的眼睛打量着身边的唐军,不可否认,这些人一个个虎背熊腰,都是好手,而且有一半的人拿着火器,其余人的刀剑也是寒光闪闪,比官军的兵器还要好,自己就是有三千完整的兵力,恐怕也不能抵挡几天,若是没有蒙古人来捣乱,恐怕自己会以身殉城吧。
  马维兴见所有的官军都疲惫欲死,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睡觉,对林日瑞道:“将军以寡敌众,和敌人连战十日,想必也已经累了,不如先休息一天,明日再与将军详谈。”
  林日瑞此时脑子已成了一团浆糊,刚刚是自己下令投降,虽然是迫不得已,但自己所坚守的数十年操守毁于一旦,心中纷乱不已,加上长期不睡,脑中已麻木,听了马维兴的话,顿时大为感激,向马维兴行了一礼:“多谢将军。”也不再客气,退下去后回到自己房中倒头便睡。
  杨麒本想借着机会想讽刺林日瑞几句:“我来劝降时你怎么说,还说我不忠不义,你现在不也投降了吗。”却没有找到机会,见马维兴对林日瑞如此重视,顿时郁闷无比。
  此时唐军已接管了整个嘉峪关,但无论是官军还是俘虏的蒙古人,都在呼呼大睡,蒙古人还有一千多人在城外睡觉,让唐军不得不派人守候,直到一天一夜后,才有人开始醒来,更多人睡了两天两夜,官军还好,唐军多少会照顾一点,见一些人在梦中干渴难耐,替他们喂些水,有上百蒙古人因为已受伤,在睡梦中大量脱水,竟然活活渴死,宋献策发现后,命唐军给蒙古人也喂水。后来才没有蒙古人因干渴而死,但还是有人一睡不起。
  郭天吉倒是最先醒来,他是嘉峪关的第二号人物,林日瑞事事起带头作用,这些天的守城战中,他倒能不时抓点时间睡觉,甚至有时间和杨麒套近乎。
  唐军因还没有从蒙古人手中得到林丹余部的情报,暂时在嘉峪关停了下来。进了嘉峪关后,唐军的高层都喜欢站在嘉峪关的最高处,眺望着长城似游龙浮动在浩翰沙海之中,若断若续,忽隐忽现,若是有幸,还能看到沙漠中的海市辰楼,刹是奇特,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郭天吉趁机陪在马维兴和宋献策身旁,替他们解说嘉峪关的种种由来。
  看着如此雄伟的关隘,听到郭天吉对蒙古人历次进攻嘉峪关的介绍,马维兴暗暗庆幸当初没有听到杨麒被扣就马上发兵,若是守军全力抵抗,以唐军的战力也至少会损失数千人,不由感叹的道:“将军辛苦了,若没有你们守着这嘉峪关,甘肃的汉人不知会有多少遭到蒙古人的抢掠。”
  郭天吉骄傲的指了指西瓮城门楼檐台上的一块砖道:“大人,你看见那块砖,那是我们嘉峪关的定城砖,只要砖在,我们嘉峪关就不会破。”
  马维兴也看到了那块砖,心中有点奇怪,这里多出一块砖来是怎么回事,听郭天吉一说,这块砖好象还挺有来历,顿时大感兴趣,问道:“这砖有什么奇特吗。”
  原来在嘉峪关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当初朝庭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持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砖”。
  不过,守军更喜欢称它为定城砖,只要砖在,就能压住所有邪气,永保嘉峪关不破,实际上,自从嘉峪关建成一百年来,确实也没有破过。这也成了所有守城士兵的精神支柱,所有无论蒙古人怎么进攻,嘉峪关的守军还能坚持抵抗。
  宋献策看得若有所思,一块砖头的力量在这里可以这么大,若是那天有人把这块砖拿了,守将岂不要惊惶失措。
  贵英睡了二天一夜才醒来,他是蒙古人的头领,自然得到了优待,唐军在他躺下后,将他抬到了个单独的房间里,派了两人专门看管,他听到门外唐军的声音,脑里慢慢才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做了俘虏。
  贵英以前跟着林丹风光无比,他是林丹最信重的大将,连察哈尔部属五路头目的妻子,贵英都敢强占,受害头目含愤投巴林部首领炒花,炒花不能养,投奴酋。奴酋用之守广宁。察哈尔的许多部落对林丹汗不满,逐渐依附于后金,其中也不无有他的关系,现在林丹死了,他虽然有一万人马,还是不敢返回蒙古草原,否则那些以前和他有深仇大恨的部落必定会群起而攻。
  贵英倒是有做俘虏的觉悟,蒙古草原去不了,青海又活不下去,这次若不能攻破嘉峪关既使逃了,也只有等死,做了汉人的俘虏也不错,起码还能活下去,至于能不能活的舒服,那就要看自己的表现了。
  贵英马上大叫起来:“来人,来人。”
  两名唐军闻声走了进来,见贵英醒来,端来了一碗稀饭给贵英,冷冷地道:“叫什么叫,这是给你的,吃完了马上要去问话。”
  贵英的肚子早已咕咕叫了,端起了稀饭,几口就喝了个精光,只觉得甜美无比,将碗上的汤水都舔了个干净,从没有感觉到汉人的稀饭是如此好吃,他把空碗递给唐兵,巴巴的道:“还有没有。”
  “没有了,吃太多小心撑死。”虽然现在唐军中也有了许多蒙古人,但数百年来,蒙古人对大明的边境骚扰太严重,唐军的士兵都来源于陕山甘三省,这些地方提起蒙古人来莫不恨之入骨,对俘虏的蒙古人自然没有好感。
  听到没有了,贵英大为失望,不过,他没忘记叫人来的目的,忙道:“我有事见你们的主帅。”
  一名唐军道:“你想见我们马大人,还不够资格,我会带你去见刘将军。”
  贵英忙道:“我有重要情报给你们主帅,他一定会见我的。”
  两名唐军想了想,道:“好,我们先通报,看马大人愿不愿意见你。”
  贵英忙哈腰道:“愿意的,他一定愿意。”说完他有点脸红,以前除了见林丹,每个人对他都毕恭毕敬,没想到他现在却要向以前看不起的一个汉人士兵低点。
  马维兴听到贵英已醒来要见他,马上让人把贵英提来,贵英还没有搞清擒住他的是什么人,见马维兴如此年轻,有点不相信他会是重要人物,怀疑得问道:“请问将军在朝庭任何等职务。”
  马维兴的亲兵喝道:“大胆,这是我军的骁卫大将军,还不跪下。”
  贵英是林丹手下最重要的大将,对明朝的军制也有一定的了解,听到骁卫大将军一脸茫然,好象大明没有这个官制,但他不敢再问,既是大将军,那么地位应该不低,他倒是能屈能伸,马上跪了下来:“拜见大将军,罪民冒犯天朝,罪该万死,为了赎罪,罪民愿将林丹汗的遗孀囊囊福晋下落告之将军。”
  马维兴大喜,真是想磕睡送来了枕头,忙问道:“那林丹汗之子额哲等人你知不知道?”
  贵英道:“知道,知道,不但他们,就是林丹的正妃苏泰太后小人也知道。”
  宋献策在旁问道:“那她们身边人多不多,离此远不远。”
  贵英虽不知宋献策是什么人,但能在大将军面前插嘴,自然也是大人物,忙回道:“不多,她们身边都不足千人,离这里也不远,大约五天就能到。”
  宋献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