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说:如吾人在外蒙无自卫之法律权,苏联将失去整个远东。斯大林还找出一条理
  由是如果再发生战争,敌从外蒙攻苏,西伯利亚将被切断,“如是则西伯利亚全部
  将丢失。”
  宋子文没有答应斯大林的要求,但认为中国对目前外蒙的现状可不闻不问,如
  果在法律上承认外蒙独立,中国政府将发生动摇。
  对此,斯大林根本不予让步,他向宋子文施以强大压力,说如果不答应外蒙独
  立,“外蒙将统一所有内蒙至北蒙之蒙古人民。”
  中苏谈判至此陷于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蒋经国以其特殊身份去见斯大林,请求斯大林谅解中国政府苦
  衷。“蒋经国对斯大林说:你应当谅解,我们中国七年抗战,就是为了把失上取回
  来,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土地都在敌人手中,反而
  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
  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情形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
  们就无法支持抗战,所以我们不同意外蒙古归属给苏联。
  斯大林对此态度十分冷淡,并回答说:“你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
  不过你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求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
  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
  就等于废话!”
  蒋经国碰壁后,宋子文只好打电报请示蒋介石,并建议万不得已时只好终止交
  涉。
  此时的蒋介石那平日里个人专断作风不知到哪里去了。他深知这次中苏谈判非
  同一般,如果中止谈判,不但要得罪苏联,而且还要得罪美国。经过多日苦思冥想,
  慑于苏美的强大实力和高压,蒋介石决定在蒙古问题上作出让步。为此他提出三个
  条件,即苏联保证东三省之领土、主权及行政必须完整;新疆各地被陷地区必须恢
  复;中共对军令、政令必须完全归中央统一。于是他电告宋子文如斯大林同意上述
  条件,“外蒙独立或可考虑”。
  结果是宋子文将蒋介石的电示告诉斯大林,斯大林听后立即表示满意,对于蒋
  介石提出的种种条件包括不支持和援助中共,都—一表示同意。
  蒋介石在中国大革命时期曾访问过苏俄,深诸苏共策略思想的奥秘,他不放心
  斯大林的口头允诺,指示宋子文务必要求苏联就以上三项作出书面保证,斯大林一
  改先前的僵硬态度,满口答应了中方的要求。此即中苏条约的附件之一,中苏之间
  两个外交照会的由来。
  至此,中苏谈判中的第一个障碍,外蒙问题的分歧基本扫除。不过中苏双方的
  讨价还价并未结束。此后在旅顺军港、大连、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问题上分歧不断,
  第一轮谈判历时半个月,并未全部解决问题。第二轮谈判自8 月7 日开始,至8 月
  14日为止,蒋介石将王世杰加进谈判代表团。据说,宋子文自第一轮谈判后回国,
  感到中国政府同意外蒙独立,将在历史上成为千古罪人而被后人所唾骂,故不想以
  外交部长身份在中苏条约上签字。因此要求辞去外长之职,蒋介石只得另安排王世
  杰就任新的外交部长,并参加双方第二轮谈判和代表中国国民政府签约。
  在第二轮谈判中,由于苏军已出兵东北,如再谈不拢,国民党害怕无条约约束,
  苏军在东北就可能胡作非为,对蒋政权“接收”影响更大,最终不得不迁就苏方达
  成协议。经过一个余月的中苏谈判,两国终于达成最后谅解,于8 月14日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各附件。
  条约签订后,蒋介石是悲是喜,不得而知。但他在9 月2 日的日记中写下了
  “旧耻虽雪,新耻重重”的话,多少能代表一些他此时的心境。
  蒋介石以外蒙为代价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换来了中苏条约的签订,莫斯科只能
  支持国民党和不能支持共产党的许诺,这一度使蒋介石变得飘飘然起来。然而历史
  可以证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从来没完全听命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斯大林也从来
  不是蒋介石的保险公司,政治斗争尤其是国际政治斗争从来都是实力的较量,是以
  实力作基础的。
  正因为如此,当抗战一旦胜利,东北地区立即成为苏。美、中共和国民党“三
  国四方”的“竞技场”,在这“三国四方”的实力较量中,谁有实力,谁就能在东
  北获得利益,这岂是一纸条约所能包办得了的。
  24.摘“桃子”容易路难行
  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的苦难,无论是沦陷区或者是大后方到处是一片荒凉破败
  的景象,这次战争对于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程度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美国
  驻重庆的情报官员们向其政府的报告中是这样记述的:中国的情况,无论在哪个方
  面都很糟。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全部停顿。通货急剧膨胀;学生、职员和士兵都感到
  生计难以维持。中国的铁路叨%陷于瘫痪。全部车辆都被砸烂焚毁,隧道和桥梁被
  破坏,中国曾极为依赖的内河航船几乎全部毁坏,或因桔据而无法经营,在大多数
  地区,公路破烂不堪,各种货运车辆都为数极少。
  以上是外国人的记述,从中反映出了抗战后中国的交通业瘫痪的实际情况。蜀
  道难,难于上青天。重庆这地方日本人进不来,但中国人又出不去。日本投降正值
  8 月,连续暴雨使江水猛涨,当时大后方为数不多的几条旧轮船,想运送成千上万
  的乘客,犹如杯水车薪。许多人只得乘汽车沿着艰险的盘山蜀道,转至贵州、广西,
  最后从越南走海路辗转广州、上海。
  抗战胜利了,整个中国就像是一棵结满鲜桃的大树,够蒋介石吃一阵子的。其
  中南京、上海、北平、广州、青岛等大城市则是这棵大树上的大桃子。为了抢夺胜
  利果实,蒋介石在调用了大后方全部的运输工具之外,主要是依赖美国的空军。然
  而,有限的交通工具不仅要运送军人和老百姓,还需要将100 余万名侵华日军和几
  百万日本侨民遣返回国,这对于已经十分脆弱的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压力之沉重是可
  想而知的。
  由于蒋介石有美国政府的支持,在其接收华中和华东的大中城市的港口时,比
  较顺利,京沪一带和长江以南大多数地区,几乎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摘到了“桃子。”
  但是到山东和华北地区摘“桃子”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当时,通向北方的道路,
  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被人民及其武装扒得破破烂烂的。从10月下旬开始,有十
  多天津浦和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无法通车。蒋介石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急令国民政
  府交通部次长凌鸿勋视察津浦路,只见“大多数路轨枕木,均被移走。路基亦有被
  掘断者。桥梁之破坏,工程尤为巨大。钢骨水泥建造之坚固桥墩,均被炸毁,电线
  杆则多平地锯去。依照片所示种种迹象,均可证明为有计划且备新式破坏工具之破
  坏行为。”
  蒋介石有不给中共以应得的民主,不承认人民抗战的现实,不许中共参加抗战
  受降,中共就有力争民主和受降权的权力。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共中央当然也不会
  坐视国民党军自由进入华北,进入解放区,这个道理是十分浅显的。为保证解放区
  人民的利益,争取部分受降并配合抢占东北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先后下达了许多
  有关破路、破袭的指示。其中10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在铁路线上消灭和阻止
  北进敌军的方针部署给各局、各区党委的指示)中指出:“目前华北、华中解放区
  作战的重心,应放在铁路线上,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和阻止北进之顽军。”
  在实行破路中,解放区军民是按照各军区、军分区所在位置分片负责实施的。
  主要破坏了津浦、陇海、平汉、正太、同蒲、平绥等铁路线。其目的有两个,一是
  阻挡国民党军北上;二是防止阎锡山、傅作义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个指示强调:
  “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和民兵去进行破坏。群众在破路时,所获得的一切铁料、枕木、
  电杆。电线及其他东西,均归群众所有,由公家定价收买。其破坏桥梁、道基、水
  塔、机车及车辆者,则由公家定价奖赏。对于铁路工人和路警,应十分注意联合和
  解释,其失业者,须加救济,使其参加破路,不反对我军破路。”“凡为我控制之
  线路及在可能时,对于高出地面用土垫起之路基,及车站、月台等,均须彻底破坏。
  所有机车及车辆、行车用具均须彻底毁坏。”
  中共中央的指示一旦下达,各解放区军民群众起响应。仅几天时间,就将几条
  国内铁路扒了个稀烂。解放区军民称这种战术为“铁路大翻身”。由于南北交通大
  动脉的中断,火车无法通行,国民党军下山“摘桃子”的步伐被大大延迟了。相反
  的是,10万八路军、新四军和各解放区的数万名干部则硬是靠两条腿走在了蒋军的
  前头。如果不破路,这个先机是得不到的,可见破路对于装备落后处于劣势的中共
  军队来说意义多么重大啊。
  蒋介石对此恨之入骨,国民政府也开动舆论工具大肆攻击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
  是什么“八路八路,就是专扒铁路”。不管你政府怎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
  只要你蒋介石一天不给人民的民主,我们就一天不停地同你斗。要你知道摘桃子容
  易,这路可不怎么好走的道理。
  25.煮熟的鸭子还会飞
  曾任蒋介石的东北保安总司令的杜幸明有如下一段回忆。他说,在中共解放长
  春的那天午后二时,蒋介石在北平的官邸召集我和傅作义、卫立煌开会。蒋介石举
  着拳头恨恨地说:“抗战胜利后,我决定军队到锦州后不再向东北前进,美国人却
  一定要接收东北,把我们的精锐部队都调了去,连守南京的部队也没有了。”
  这段话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蒋介石的心态,尚难以断定,但是蒋介石垂涎东北已
  久却是事实。
  “八一五”后,当中共的干部和武装向东北开进的时候,蒋介石并没有闲着,
  他及其支持者美国深知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1945年上半年,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
  就曾经向蒋介石建议过派傅作义进攻共产党绥南解放区,企图建立一个所谓“绥察
  热防共隔绝地带”。日本投降后,美、英等国政府官员又向国民党提出:“如果此
  时共产党控制张家口、承德、山海关一线,并利用苏联掩护控制满洲,则英、美在
  将来和平会议上对中共问题不能不采取折衷办法。如果中共此时没有实行此着,则
  中共问题不难解决。”此后,蒋介石在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上宣称:“国民党命运在
  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亦不
  保。”
  此时的蒋介石太忙了,忙得超过了抗战时期了。他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大后方的
  嫡系部队尽快运出去抢占关内的大城市,以防八路军、新四军与他平分秋色。因此
  到了10月底,仅仅一个多月工夫,蒋介石就在美国帮助下,空运出了数十万美式战
  斗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此时的蒋介石,已拥有3000万以上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
  中国大部分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线。他接收了100 余万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军
  队达到了430 万。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
  的。
  由于蒋介石的对内政策是假和平真备战,企图垄断全部抗战胜利果实。其实行
  的方针是:集中全力,先接收关内,再接收关外。所以在执行以上政策时,总是将
  重点放在关内,关于东北问题蒋介石在战略考虑上一开始就犯了错误。按照蒋介石
  的部署,首先要把南京、上海、北平、武汉、广州这些大城市接收过来,然后再举
  兵北上,收复华北、华东,最后从苏联人手里把东北完整地接收过来。对于蒋介石
  的部署,起初国民党政府上下都认为接收东北不会存在问题。蒋介石就曾对“东北
  行营”主任熊式辉说过:“签订了中苏条约,中国可以很快的收复东北。东北沦陷
  区将比华北、华中、华南收复得早。”“在东北只要同苏联处好,一切都没有问题。”
  这是因为东北有他和苏联政府的友好条约作保障,他自信苏联早晚会将整个大东北
  放在他手上的。
  熊式辉到重庆后即运用他的政治手腕,开始进行东北党政军各方人事上的选择
  和安排。东北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工业建设又比内地发达的一个地区,许多国
  民党政权内部的文官武将都想在苏军击败日军之后,分到一碗现成饭。僧多粥少,
  争食者众,各方奔走活动要官的几乎无法应付。为了豢养更多的官僚政客,瓜分东
  北人民胜利的果实,国民党政府官僚机构中提出许多划分东北行政区的方案。当日
  本投降、举国狂欢庆祝胜利之际,蒋介石反而忧心仲忡,张皇失措,连中苏条约中
  规定应派到驻苏军总部的“军事代事团”也无法派出。只是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于
  *日发布了几个命令。这几个命令的要旨是:(一)一般通令给各省市政府、各战
  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确期,应由我国与盟国同时宣布,在政府未公告前,全
  国军民工作一如战时,不得稍有疏懈。
  (二)命令他自己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一切努力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
  命令,积极推进勿稍疏懈。”
  (三)命令沦陷区各色伪军——“应就现在驻地,安谧地方,乘机赎罪,努力
  自救;非经本委员长许可,不得擅自迁移这其中主要原因有:一则因国民党军在美
  国大力支持下,正忙于在关内各地接收,无兵可调,亦无法运往东北;二则因蒋介
  石、熊式辉对于东北军事人选各有成见。蒋曾一度属意于关麟征,并召关麟征到重
  庆商谈,决定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于10月8 日任命关麟征为东北保安司
  令长官。熊式辉则对关的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极表不满,可是又不能提出反对。事
  有凑巧,由于云南的龙云被逼下台,到了重庆后,逢人大骂杜聿明,并说,一定要
  惩办杜聿明,同时欢迎关麟征去云南,关个人亦表示同意。对此,蒋介石采取将计
  就计的办法,施用权诈手段,于16日发表命令,将杜聿明”撤职查办“,调关麟征
  为云南警备总司令,以息龙云之愤。时隔不久的10月26日,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
  司令长官。蒋介石集团内部对东北的人事安排,到此初步告一段落。
  然而,进入9 月以后,蒋介石的情报机关不断送来情报,说中共的军队正在秘
  密地向东北开进。但是到底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