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耸惫诶止郏衔绻占饺攘删慷拥姆⒄顾俣龋侥甑子型槌蒷bo 万地方军,加上苏方暗地里帮助,在两个月内阻止国民党军登陆是有把握的。
毛泽东调给彭真的文臣武将其数量已相当可观,但是还有一位统帅全东北军事工作的大将一直未登场。他就是林彪。对于林彪的使用和安排,毛泽东早已心中有数,眼下最令毛泽东焦急的是林彪自10月中旬中央电令其速去沈阳以来,已经有十多天没有音信了。
直到10月30日,中共中央还在连发两电追问林彪下落。一是毛泽东问彭真:“林彪等现在何处?”二是刘少奇致电林彪、萧劲光,指出:“你们现在何处?中央前电要你们即速赶到沈阳,收到否?你们意见如何?久末得复,甚为焦念。现美蒋军急于在营口、葫芦岛登陆,苏军恐难以拒绝,我军必须坚决抵抗,以阻止蒋军进入东北。在此情况下,冀东战略地位,已不如沈阳重要。望你们星夜赶去沈阳,指挥作战。”
林彪等不是没有收到中央的电示,而是苦于没带电台(后来到了东北仍无大电台,指挥部队得借用下面部队的电台),所以十多日未与中共中央联络。10月29日,当林彪乘火车到达沈阳未及喘口气时,山海关一线就已经打起来了。林彪遂赶往锦州指挥战斗。
东北自林彪到来后,彭真有了一位主持军事工作的大将,各项军事工作进一步展开。
10月31日后,中共中央又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这是进入东北的中共各支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机构。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与抗日联军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实行统一指挥,命林彪任总司令,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任参谋长,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周桓任政治部副主任,叶季壮任总后勤部部长,吴溉之任后勤部政治委员。
这是东北中共军事工作上一件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22.“招兵买马”的风波
先期进入东北的八路军部队扩编很快,达到了30万之众,发展速度惊人是中共军队历史上所没有的。这段历史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既引人注目而又不为人们所了解的史实。
自东北光复冀热辽军区闯关部队作为八路军部队最先进入东北后,当了14年亡国奴的东北人民为之欢欣鼓舞,要求参军的人员与日俱增。为此,从1945年9 月中旬起,先期出关部队的扩军活动开展得极为迅速,部队迅速膨胀。这在当年的东北局的往来电文中清晰可见。9 月18日,东北局致电中共中央,电文主要内容如下:中央:我们现以一个团为基础,拟扩编为七个,发展很快。
寅卯(彭真代号)
1945年9 月18日9 月23日,彭真就(满洲目前情况)问题致电中央和吕林黄张并聂(转启龙、世才、伍、雷、周等)指出:满洲发展条件甚好,现我军已由2000人发展到4。7 万人,原辽宁省政权已全部接受,
10月7 日,彭真等鉴于吉林部分县工人武装主动要求收编问题,致电万毅等指出:吉林省之盘石、桦甸、敦化三县,有工人自动组织成的武装三股,约千余人,机枪18挺、炮2 门。现已派代表到沈阳找我,军委决定由你们先派干部5 名,即乘车赶来沈阳赴该地去收编。
1O月8 日,彭真、陈云就先期闯关东的部队发展情况向中央军委报告。主要内容如下:中央军委:曾克林部之2000余人,现已扩大至6 万,其分布情况如下:本溪1。5 万;铁岭、开源、康平、法库共1500;清源、兴京、西安、东丰、海龙、柳河共4500;辽阳5000;辽中、台安、盘山共4000;营口、海城共2000;山海关2000;绥中至黑山沿线共约1。3 万。新民冀热辽军区直属共约1 万人。东北局直属约3000人,彭、陈1945年10月8 日10月20日,东北局再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报告东北扩军情况。该电主要内容如下:中央、军委:曾克林除接收1。3 万由东北局李运昌直属外,现尚有5。7 万人,其分布:辽阳6000,山海关1500,辽中4000,营口1000,鞍山3500,双山、蓝田150 ,辽阳东北花沟子2000,本溪、兴京1600,清源5000,绥中、朝阳、盘山、北镇、阜新、彰武、新民、黑山共1。34万人,清源5000,康平、法库800 ,开源、铁岭、昌图1500。 李运昌属5000人及曾克林一个团1100人位于锦州。
吴克华六师全部位于营口、盖平、海城、牛庄、鞍山。
邹大鹏部4000位于安东、庄河、岫岩。华北6 团4000位于沈阳、抚顺。
孙光300 由沈经哈尔滨至佳木斯,李文率1600(两个团)向论南、哈尔滨、齐齐哈尔前进。
东北军区直属特巨团、特2 团(在沈)、特3 团(苏家屯)共5000人。
各地派往东北之于部及抗日联军出狱干部扩大者已成立武装6000(警察及保安队),另平房2000继续扩大可能到30000
舒兰、五常、敦化一带,有友方派来于部队发展至11人,哈尔滨出狱者及过去派来东北于部组织“人民保安队”约1000人。
我在接收之城市:辽宁省府、绥中、兴城。锦州、锦西、义县、朝阳、北票、阜新(市)、盘山、台安、彰武、营口、辽阳。辽中、沈阳、本溪、抚顺、法库、康平、开源、庄河、岫庄、通化、安东、临江、通辽、辑安、桓仁、新金、柳河。控制的有海城、新民、兴京、清原、铁岭、西安、东西丰、海龙、舒兰、德惠。农安(驻有我军)
东北局1945年10月20日该电与彭、陈10月8 日电,仅隔12天,但东北各部队的现实扩军数字已比较12日前增长了许多,可见部队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由于东北对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来说,是一个空白地带,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在关内活动,中共满洲省委又遭日本殖民者破坏,抗联武装虽然在东北人民心目中有一定地位,但是在日本关东军等的反复“讨伐”下,自全国性抗战中期就已退人中苏边境地区活动,因此国民党在东北民间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国民党的地下军人员活动频繁,暗地里鼓励老百姓迎接“国军”接收东北。再加上苏军占领东北后,将伪满洲国伪军全部解除武装,导致17万人四处溃散。充任社会治安的旧警察仍然在维持治安和交通。这些人员的政治态度大多倾向于国民党,而对于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有的持对立态度,有的持观望态度,表现为先投八路,后投“中央”。这些人在扩军中起了很坏的作用。
当时,“招兵买马”的兵员成分,不外以下4 种:一是工人,学生;二是溃散的国民党旧军人;三是成建制的伪满军队;四是打着八路军旗号、由国民党先遣军组织的武装。成分严重不纯。
如先期进入东北的冀热辽军区部队、抗联周保中部、万毅部等将城市失业工人、伪军的散兵、乡村的地主武装(大挂队),不论来历,只要愿意当兵,统统拉进部队。由此造成这些部队急剧膨胀。据李运昌回忆,仅冀热辽军区出关部队从8 月11日,即迅速发展为12个旅、2 个支队、10个独立团,约十万余人。
周保中部发展得非常迅速,是有据可查的。周本人在10月18日自己的日记中记载到:建军:哈尔滨7000…8000 牡丹江2000依兰1000佳木斯1500延吉5000-7000长春5000-6000齐齐哈尔2000-3000按最高估计,一个月扩军2。4 万人。
应当肯定的是最先进入东北的冀热辽部队以及东北局进入东北初期的大力扩军对于迅速扩大共产党在东北新区的力量,对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独占全东北的战略部署,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放松了扩军原则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数量上的发展,是必然会出问题的。正如李运昌所说,在扩军中,由于心情过急,对改编的伪军审查不严,出现了单纯“招兵买马”,兵员成分严重不纯的问题,以致牺牲了一些干部。由此一度给东北人民军队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第七章关东大角逐
23.“三国四方”同唱一出戏
东北是中国抗战胜利成果中一个最大的“桃子”‘,它不仅吸引着中国国内两
大政治力量,也使美国和苏联想入非非。
美国一直在盼望日本关东军投降后取代日本完全控制东北,但是要迫使70余万
关东军投降乃至在整个中国大陆击败日本,美国还须付出100 万官兵伤亡的代价。
美国不可能承受如此重大的牺牲,故罗斯福总统希望由苏联出兵东北,以减轻美国
的损失。
美国的请求给了斯大林一个极好的机会,苏联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苏联对于东北一向十分关注,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临近,斯大林
已经开始仔细地考虑东北问题了。对于罗斯福的请求,斯大林一方面明确表示愿意
参战,同意出兵东北;另一方面竟不客气地提出了参战后的权益要求。
为了最后确定美苏双边利益归属和划分问题,在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最
南端的克里米亚半岛的一个小城市——雅尔塔召开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1945年2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几
乎同时抵达这里,“三巨头”会议随即开始。
2 月8 日,“三巨头”正式讨论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问题。在第一次
讨论中,罗斯福没有等斯大林开价,就认为把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从日本人手中
移交给俄国没有问题。罗斯福深知斯大林为了海上“霸业”太需要太平洋上这个不
冻港大连了,对此他也表示“赞成苏联租借大连或把大连变成国际共管的自由港来
使用”,但他倾向后者。
实际上,罗斯福早在这次会议前已经写信给斯大林表达了以上意见。对于罗斯
福的“慷慨”,斯大林却仍不满足。他告诉罗斯福除了以上条件外,苏联还要求使
用满洲铁路。时隔数日,斯大林将莫洛托夫起草的协定草案交给了罗斯福。这份草
案包含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全部条件。其要点如下:(一)维持外蒙古(蒙
古人民共和国)现状。
(二)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益,即:甲、
将库页岛南部及其全部毗连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
个港口的优惠权益,恢复租借旅顺为苏联海军基地;丙、设立中苏合营公司,对通
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进行共管,并保证苏联的优惠权益,而中国保持在满
洲的全部权益。
(三)千岛群岛交给苏联。
斯大林的价码实在是太高了。罗斯福和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同斯大林、莫洛托
夫一起又多次交换意见,希望苏方适当降低价码,然而斯大林那里根本没有商量的
余地。
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减少美军的伤亡,罗斯福不惜牺牲中国的权益来达到目的,
于是全部答应了斯大林的条件。
由于罗斯福答应斯大林的是中国的领土和权益,这就涉及到必须征得中国政府
同意的问题。但是协定草案中关于这一问题的写法十分含糊,仅指出:“三大国政
府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应在战败日本后毫无条件地予以满足。苏联方面表示
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以期用武力帮助中国达到从日本
枷锁下获得解放的目的。”
尽管罗斯福后来在协定上加上了“经谅解,有关外蒙及上述港口与铁路的协议
尚需征得蒋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
意”这么一段修饰语,但是罗斯福为了美国的利益,牺牲中国的民族权益的最终用
心是掩饰不了的。
2 月11日,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分别在协定下签了字。据邱吉尔后来说,
他并未参加苏美两国的讨论和密谋,只是临签字前才看到协定文本,但毫无疑义地
同意了。
雅尔塔协定是大国政治贸易的产物,对美苏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通过这个协
定斯大林得到了他需要的权益,罗斯福则得到了苏联参加和支持其对华政策的保证。
在协定中美国没有放弃其在中国东北的权利,同时也不允许苏联独占东北。白宫的
政策是坚持要求克里姆林宫在东北实行“门户开放”,以确保美国资本在战后进入
东北畅通无阻,并且积极支持国民党政权尽快控制东北地区。这个协定还划定了美
苏两国在远东和中国的势力范围,既对双方都有利,又都有约束,因此美苏两国谁
也不吃亏,谁也都乐意接受。而真正吃亏的是被当作交易筹码的中国和中国人民。
中国没有代表参加雅尔塔会议。其中雅尔塔密约对外界是严格保密的。连蒋介
石也没有看到全文。
1945年3 月15日,蒋介石收到了驻美大使魏道明的电报后才了解到密约的内容。
为此,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阅此,但有痛愤与自省而已。雅尔塔果已卖华乎?
惟知此可以断定此次黑海会议俄国对日作战已有成议。果尔,则此次抗倭战争之理
想,恐成梦幻矣!”蒋介石最清楚自己,如果苏联不出兵,靠他的力量是难以战胜
日本的。何去何从?只能承认这一协定。
一直到同年6 月中旬,美国才将雅尔塔协定的全部内容正式通知蒋介石,并督
促蒋介石尽快派人去莫斯科谈判落实雅尔塔协定的具体内容。于是又带来了1945年
7 月正式开始的中苏谈判。苏联方面参加谈判的主要是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斯大林
决定亲自出面是为了表明他对谈判的重视,他企图以强硬的态度,出现在中国代表
的面前,给予中国以强大的压力,如此才可能迫使中国政府就范,以接受雅尔塔协
定的条件。莫洛托夫是世界级的谈判老手,西方外交官们称他为“硬石头”,也有
人称他为“铁嘴”,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其在谈判桌上的厉害。
中国方面参加谈判的是以宋子文为首的代表团。宋子文是蒋介石的大舅子,当
时中国的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是国民政府的实权派人物。并掌握着财政、金融大
权,其成员主要有蒋经国、胡世泽、傅秉常。蒋经国曾长期居住苏联,了解苏联的
社会和文化,作为蒋介石的长子,其特殊的身份,与代表团的使命是相称的。至于
胡世泽和傅秉常,前者是外交次长,后者是驻苏大使,职责所在理当加入谈判。
然而,这次谈判是异常艰难的。实质性会谈一开始,斯大林便提出,中国必须
承认外蒙独立。对于这一要求,国民党方面竟然毫无准备,他们原以为雅尔塔协定
中所述的“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就是保持原有状态,故没有作为这次谈判中的问
题来加以准备。
在谈判中,斯大林强调外蒙的地理位置对于苏联的重要性,他对宋子文、蒋经
国说:如吾人在外蒙无自卫之法律权,苏联将失去整个远东。斯大林还找出一条理
由是如果再发生战争,敌从外蒙攻苏,西伯利亚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