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盛世医女-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还是明儿再动身吧。山路黑,若是一脚踩空,出个什么意外多不好。”
        众人亦纷纷附和。玉珠想想,甚觉他说得有理,便跟郑览商量了,先在山寨里住一晚上,待明日早上再告辞。
        第二日大早,寨子里兄弟们都过来道别,大婶连夜煮了不少吃食,用荷叶包好了,又拿细绳子将它们一一包好,非让玉珠带上。一行人中唯独缺了阿志一个,大婶说他还在屋里头赶着罚字,连玉珠要走事儿都还不知道。
        大当家和老杜一行一直将送到了山下,一直守在山脚顾咏和秦铮远远地瞧见有人过来,赶紧都迎了上前,看到玉珠毫发无伤,都松了口气,再看清大当家和老杜脸,二人又顿时色变,尔后又显出恍然大悟之色。
        大当家却是哈哈大笑,若无其事地上前来和他们打招呼,仿佛是旧识朋友一般,又冲着一身官服秦铮直眨眼,口中啧啧有声,直把秦铮臊得一脸通红。当初他被大当家劫持时,虽说没闹出大笑话来,但也确是吓得够呛,如今再见了,总难免想起当时窘迫来。
        众人寒暄了一阵后,大当家和老杜朝诸人抱了抱拳,算是道了别。玉珠和郑览则由众人簇拥着回了营地。一进帐篷大门,玉珠就将秦铮狠狠训了一顿,不外乎他如何冲动不服管教上赶着这时候出京之类。秦铮左右被她教训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一边笑一边应,根本就没把这顿训斥当回事。
        倒是顾咏看不下去了,从旁劝道:“玉珠你且先别忙恼,阿铮到底是牵挂你才出京。太子殿下原本有意让他去中书省历练,他特意求了恩赐才来西北。你一走就是好几月,先前还写两封信,到后来却是音信全无,让人如何不担心。莫说是我阿铮,就是我也——”他话说到一半猛觉不对,脸上难得地一红,声音嘎然而止,顿了顿,才继续道:“我母亲也操心得不得了,生怕你出事。”
        玉珠闻言,顿时偃旗息鼓,眼睛一酸,就开始忍不住掉眼泪,只是到底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哭,低了低头,假装揉眼睛时迅速将眼泪擦干了,才带着哭腔强自镇定道:“我也晓得,就是大震关…被封了,消息…也传不出去…我没办法…”
        顾咏见她这副故作坚强模样,心疼得不行,若非还有旁人在,定要将她拥在怀里好生劝慰一番。回头见郑览亦是同样眼神,他心中暗叹一声,郑重地朝郑览道:“阿览,谢谢你。”
        郑览朝他点点头,浅笑道:“我也没做什么,玉珠原本就不是被抓过去,不过是一场误会罢了。”说罢,又将此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个遍。众人听罢,才晓得竟是个大乌龙,一时哭笑不得。
        众人收拾了下,随即领着军队打道回府。
        因顾咏和秦铮都出了城,李庚被迫留在新平城里守城,如今早等得不耐烦了,舞着把大刀在院子里狠命地折腾,衙门里差役早被他吓得不敢出来,都躲在墙后头只探出半个脑袋。
        一行人进院子时,李庚正舞得起劲,咬牙切齿,仿佛面前站着他杀父仇人,一转身,猛地瞧见众人,他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一手甩掉大刀,猛地朝玉珠扑过来。还未近身,秦铮先挡在了他身前,朝他笑嘻嘻不说话。
        “玉珠,你…你回来啦,有没有哪里受伤,那些土匪有没有为难你……”李庚也不管众人怎么看他,推推搡搡地想将秦铮弄开,可没了秦铮,后头还有顾咏,也是笑眯眯样子,可眼睛里却分明带着杀气。
        几个年轻人笑闹了一阵,总算安静下来,分别诉说了一番别后种种。京城里倒也罢了,西北这边却是一直战火不断,李庚如今已是正儿八经校尉,真正地刀光剑影里走过来人,说起打仗时场景,直把众人听得连连感叹。
        因顾咏奉旨来犒军,在新平城一待就是好些天,同行众人早有不满,如今既然确定玉珠无恙,他就马上告辞去了成州。两个小情侣见面才几个时辰,连贴心话也没说上几句,就这么匆匆忙忙地分开了。
        不止是顾咏,李庚和郑览也都相继告辞。李庚当日虽奉命送玉珠到新平,但到底已过了好几日,成州那边原本就人手吃紧,他亦不好久留。至于郑览,他原本就打算要回老家,如今顾咏也不在,他自不好再在新平久留。
        临走前,秦铮又郑重地朝他道了谢。
        玉珠虽救了回来,可孙大夫和张胜却还在匈奴手里,虽不知道匈奴人这么大张旗鼓地抓他们做什么,可到底还是得将人救回来。匈奴不比过山风土匪,那些土匪们好歹还讲道理,说人情,匈奴却是死敌,绝非言语能解决。
        但这些事玉珠都帮不上忙,她如今所能做,不过是将新平县衙好好拾掇一番,从今往后好几年,秦铮都得在这里过,而她,在出嫁以前,也应该不会回京了。
        因新平城之前曾被匈奴攻占过,县衙险些被毁,如今面前已是之后重新修葺过房子。但因修葺得匆忙,许多地方就从简处理了。
        整个房间里只在靠北墙边摆了张床,这是秦铮上任后遣人匆匆买下,又笨又重,实在丑陋得紧。至于旁柜子书架,通通都没有。玉珠反正闲着无事,便让秦铮派了两个人跟着,一道儿去集市上买些家具,一并旁家伙什儿一道搬回来。
        新平城虽不大,却是西北重镇,东西往来客商都常在此地逗留,故集市上货物还算丰富。也就一两天工夫,院子里就陆陆续续被玉珠买来东西给填得差不多了。大件家具,小件茶壶碗筷,甚至书架上摆设,这院子里瞧着,总算有了些家味道。
        衙门里人不多,李庚将他手底下兵拉走后,衙门里差役就只剩下十几个,不过城东另有驻军,并不属县令管辖。
        因秦铮年幼,顾咏怕他应付不来平日政务,特特地请了府里一位幕僚过来帮忙。那位幕僚姓周,名明远,约莫有四十来岁,平日里总一副昏昏欲睡模样,却极是精明能干。秦铮和他处得也极好,每每有疑难之事,定要去征询意见。
        衙门里有专门负责打扫和煮饭下人,玉珠一来初至此地,二来念想着怕是再过一两个月顾家就要派人来提亲,便没有再寻医馆坐堂,专心致志地在家里头当了回官家小姐,平日里除了略微操持下家务,闲暇时间都在准备自个儿嫁妆了。
        如此过了半个多月,顾咏犒军结束后返程,在新平城只住了一晚后就匆匆回了京。孙大夫和张胜依旧没有消息,玉珠念想着匈奴人如此大张旗鼓地将他们劫了去,十有**是为了给谁看病,他二人性命该暂时无碍。可不管怎样,人总是要救回来,总不能一辈子就让他们待在匈奴过日子吧。
        五月初三,玉珠照旧和衙门里煮饭大婶一起绣花,忽听到外头一惊一乍声音,才起身,就瞧见大门口拥进来好几个人,人群中间是阿志,身上背着个满脸鲜血汉子,那模样,竟依稀是老杜。
        那大婶早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玉珠则赶紧迎上前去查看老杜伤势,口中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伤得这么重。”
        阿志哭着回道:“我们在城外被匈奴人突袭了,粮草被抢了去,杜大哥也受了重伤,呜呜——秦大夫,您一定要救救他,杜大哥他伤得好严重。”
        玉珠飞快地检查了一番老杜伤口,见血虽淌得吓人,但好歹没伤到大动脉,只要抢救得当,该不至于有性命危险。赶紧让阿志将人背进屋里,自个儿则去抽屉里翻出缝线工具和止血绷带来。这些东西都是秦铮给她备下,说她如今虽不坐堂,但总是有备无患,却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穿针引线事儿玉珠不是头一遭,手脚甚是麻利,直把一旁死撑着不肯走阿志惊得目瞪口呆。他虽也听老杜说起过当初玉珠救治老黄手段,可听是一回事,自个儿亲眼见又是另一回事,他怎么也想象不到面前这个年纪轻轻甚至还带着几分稚嫩小姑娘竟然面不改色地在人身上穿针引线。
        就在他发傻当儿,玉珠已缝合了一个伤口。因时间太急,麻*醉药尚未熬好,老杜好几次都痛醒了,身子不免乱动,伤口血溅到玉珠身上脸上,她也毫不在意。
        “傻愣着做什么!”玉珠见他一脸痴傻,又气又急,怒道:“没见过血吗,还不快把人摁住!”
        阿志被她一声吼,总算回过神来,一脸涨得通红,慌忙去摁老杜手脚,好让她安心缝针。
        约莫忙了一个多时辰,才算是将老杜身上大小伤口都缝合完毕,外头秦铮也听到消息赶了过来,正在听一同过来山寨兄弟说起遭劫过程,一脸忿忿。
        “杜大哥就托秦大夫您照顾了,我还得赶紧上山去召人,回头定要将那些匈奴人杀个片甲不留,把东西重新给抢回来。”阿志一提起这事儿就恨得牙痒痒,一副恨不得将那些匈奴人抽筋剥皮狠样。
        玉珠尚未回话,门口秦铮先道:“那些匈奴人来无影、去无踪,你能去哪里找他们?”
        阿志嘴角勾起一丝得意笑,“你以为我那么笨,早就在他们马匹身上撒了赤练香,回头去寨子里将火翎鸟带出来,循着香气,自然能找到他们。”
        “你们还有这样宝贝!”秦铮大喜道:“反正你们也要去打匈奴,我们殊途同归,不如联军,抢来粮草算你们。”
        阿志闻言甚是犹豫,小声嘟囔道:“你们官府中人,最不讲信用,大哥并不会同意。”
        秦铮急道:“你不去问又怎会知道他同不同意。左右你们人也不多,那些匈奴人个个兵强马壮,你们就这么贸贸然地杀过去,还指不定谁胜谁负呢。多些人胜算总会大些。”
        阿志三言两语就被他说动了心,只是他到底做不了主,只答应秦铮说先回去寨子里跟大当家提。临走前,秦铮忽然问道:“你们运粮草这么大事儿,想来定是极小心,既然如此,那匈奴人如何知晓?”
        阿志先还愣了一下,尔后一细想,脸色大变,朝秦铮拱了拱手,急忙出了门。
婚礼(大结局) 。。。
        一百零二
        且不论阿志怎么跟大当家说的,反正第二日大早上,他们就集合着一大群人马下山来了。秦铮得信后亲自去迎,又与新平城的守备百户长商议后,一同领兵去追袭匈奴,玉珠则留在县衙里照看老杜。
        他们一去就是两日,期间秦铮的小书童少岚也来了新平城。
        秦铮出京时,家里的丫鬟们一个都没带,只让少岚跟着,却没料想他在半路上染了病,赶不得路,秦铮又急着上任,便将少岚托付给当地的一户农户人家,给了些银子,让其好生照料,预备过些日子,待这边事情处理完后再去接他回来。没想到少岚身体渐好后,竟自个儿寻了过来。
        衙门院子小,秦铮和玉珠各占了一间房,幕僚周明远住在东厢,老杜则卧床在西厢房,家里头就只剩下个置放杂务的库房。玉珠将它收拾了出来,暂将其安排住下。
        到第三日上,大伙儿欢欢喜喜地回来了,一进城就大声招呼着让下人去准备酒席,要好生庆贺一番。玉珠见状,知道他们定是打了胜仗,也跟着欢喜。这还不够,秦铮又笑嘻嘻地从人群后拉出两个人来,玉珠一见,顿时睁圆了眼睛,几乎以为自个儿眼花了。
        孙大夫和张胜笑眯眯地看着她,除了面容略微憔悴些,看不出有受伤的痕迹。
        “这…这是……”玉珠捂着嘴,简直说不出话来。
        秦铮笑道:“我们也没想到,孙大夫竟然会被关在那里,大伙儿杀红了眼,险些伤到孙大夫,幸好大当家手快给拦了下来。”
        “你也跟着去了战场?”玉珠大惊,没好气骂道:“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跑去战场上凑什么热闹,一个不好,自个儿伤了不说,还要麻烦别人来救你,这不是添乱吗。”又狠狠瞪了他一眼后,才将孙大夫和张胜迎进屋里,将他们暂且安置去休息。
        晚上自然是好一番庆祝,因都是大老爷们,玉珠没有跟着去凑热闹,只在家里头随便吃了些。秦铮不免要提及为过山风请功的话,明里是请功,暗地里却有要招安的意思,大当家只不说话,秦铮见状,亦不好再提。
        第二日,山寨的兄弟都回了大游山,缴来的粮草只带走了一半,剩下的都留给了秦铮。秦铮自然不会私吞,又差人送去了成州大营。虽说未能将过山风招安,但大当家却答应将赤练香和火翎鸟暂借给秦铮,以便追踪匈奴。秦铮也一并差人送去了成州,算是立下一大功。
        孙大夫和张胜在新平城里住了几日,精神渐渐恢复后,由秦铮派人送回了京,玉珠则暂留在新平。
        五月底,顾家派了议亲的人过来,随同过来的,还有大笔的聘礼,足足装了好几车,这在京城虽不算什么,可新平城的百姓却还是头一回看到这样的阵势,都给震住了。京里崔宇和邹氏也有书信一同过来,除了嘘寒问暖外,主要就是为此次大婚征求玉珠的意见。
        依崔宇的意思,玉珠自然是从沈家出嫁的好,虽说沈家如今比不得从前,但到底门面在。顾家虽不计较玉珠的身份,可日后玉珠做了人家媳妇,甚至当了家,难免有些人要唧唧歪歪地议论她的出身。京城里的妇人们,最喜欢的不就是碎嘴嚼人舌根子么。
        因京里谣传今上身体欠佳,怕是撑不了多少时日,顾家便有些着急要将玉珠迎娶过门,要不然,撞到国丧,又得再等好几个月。于是最后议定了七月初八的日子,算算行程,怕是迎亲的队伍都要动身了。
        玉珠备好的嫁妆都在京里,她只得赶紧写信给邹氏,托付她去整理一番。又和秦铮商议后,同意待她随顾家迎亲的队伍回京后,不直接去顾府,而暂停留在沈府,便算是从沈家出嫁了。
        京城那边,崔宇虽未收到玉珠的来信,却已开始准备嫁妹的事宜,邹氏也派人去顾家新房量了尺寸,满京城地寻了上等的酸枝木,打了一整套家具,直把二房的邓氏看得眼馋得不行,好几次都想去掺和掺和,可惜邹氏根本就不理会她。
        到六月十五,顾家的迎亲队伍就到了城外。秦铮早请了附近的大婶小媳妇们过来帮忙,大早上就来给玉珠梳妆打扮。这一路过去二十余天,每日都得盛装打扮,披上红盖头,坐在迎亲的马车里连门也不能出,玉珠只要一想想就觉得头大。
        但这事儿不是玉珠不愿意就能成的,风俗如是,玉珠也不敢打破。
        衙门里甚是热闹,百姓们都得知了县令大人嫁姐的喜讯,纷纷过来庆贺。秦铮让下人们在院子外头摆了十来桌,又拜托周明远帮着待客。过山风山寨也送来了厚礼,整整一大匣子的珠宝首饰,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玉珠琢磨着这都是他们在外头打劫来的,因山寨里女人少,日积月累的,就积了这么多。
        临行前,郑览和李庚也都亲自来贺,虽说心有不甘,但都没放在脸上,强忍着心酸,一脸笑容地过来道喜。只是,待见玉珠乘坐的马车渐渐消失在视线中,那种悲戚和伤怀又一涌而出。
        一旁的秦铮早已不顾形象地哭出声来,眼泪哗哗的流,衙门的差役们都挤眉弄眼地瞧着,只是没人敢出声。
        因是盛夏,玉珠一路上没少吃苦头,还好她事先有准备,避暑的药带了不少。她还算好的,好歹坐在车里还算阴凉,迎亲的队伍没少吃苦,大热天地在烈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