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天地间的牺牲。
及至李信登上云车令台,第一波铁骑已经卷到了城下,后阵大军也已经万箭
齐发了。倏忽之间,李信绽出了一丝舒心的微笑——攻克平舆,楚军主力就很难
遁形了。
“禀报将军:蒙武军业已占据寝城——”
云车下迭次传来飞骑斥候的高声军报,未等中军司马在身旁再度转述,李信
已经不假思索地开始发布军令:“蒙武军在寝城整休一日,立即构筑壁垒,以为
城父会军之屏障!中军司马答应一声,快步走下了云车。几乎与中军司马在云车
梯口交错,军务司马匆匆到了李信面前,捧出一只泥封带有黑羽毛的铜管道:“
禀报将军,蒙武将军密件!”李信一点头,军务司马利落地打开了铜管,抽出一
卷羊皮纸递了过来。李信哗啦展开,目光扫过眉头便是微微一皱。
“禀报将军:平舆守军不战而降!冯去疾将军请命入城!”
“好!”李信大手一挥连续下令,“冯去疾部入城,留守平舆!其余各部驻
扎城外,起炊战饭,整休一夜,明晨直下城父!”军令司马匆匆去了,未及片刻
,平舆城内外炊烟大起欢呼声大作。盖秦军有着久远的苦战传统,更兼军法严明
崇尚实效,是故行军多为冷食战饭。能够在战场间隙明火起炊,实在是破天荒也
,在秦军将士无异于一场社火狂欢。而李信之所以下如此军令,也是基于实战情
形:大张旗鼓进兵,大张旗鼓攻城,本无秘密可言,何须教将士们冷食匿形。
下达完军令,李信匆匆下了云车,飞马进入平舆城。李信叮嘱冯去疾,平舆
楚军与寝城楚军一样,都是不战而降,显然不是楚军主力。为防万一,冯去疾部
留守平舆,一则搜集城内粮草辎重以为根基,一则接应后来步军;一俟步军赶到
,立即在城外郊野构筑壁垒,城内城外相呼应,可确保平舆无事。末了,李信重
重一句道:“项燕主力未显踪迹,两军决战定然在平舆、寝城之间铺开,不可大
意!”冯去疾呵呵一笑道:“李将军放心也,只要你勾出项燕主力,我第一个喊
你万岁!”李信笑应一句你等着好了,大步而去。出得城外,只见连绵军营火把
大亮,遍野可闻狼吞虎咽的呼噜咂咂声和战马喷鼻声。李信匆匆找到了大将辛胜
,叮嘱了明晨进军城父的路径,遂带着幕府马队连夜赶赴蒙武军去了。
蒙武的密件说了两件事:一是寝城守军不战而降,城内却没有囤积粮草辎重
,似乎原本便没打算抵御,令人可疑;二是蒙武派斥候营乔装楚人散开探察,得
知楚军主力似在汝阴河谷地带秘密隐藏,当速定对策。第一桩事,李信与蒙武同
感,否则不会有对冯去疾的着意叮嘱。第二桩消息李信不能确信,须得立即探察
确实。李信知道,直到三日前南下之际,楚国的淮南军与江东军尚在半道磨蹭,
粮草辎重也未见大规模输送迹象。项燕能够聚集的军马事实上只有从陈城南撤的
七八万与汝阴、城父的数万兵马,而今城父尚有守军,则项燕麾下至多只能有十
万上下的军力,与李信预料的二十余万人马尚有很大距离。
李信的原本的谋划很清醒,估算楚国的可调兵力,满打满算三十万,加上楚
国分治藏兵的实际情形,能真正抵达战场者至多二十万上下。为此,李信才信心
十足地提出了二十万秦军灭楚的方略。如今,楚国的情形并未超出李信的任何预
料,则所谓项燕主力隐藏不显,便成为一个很可疑的事实。接到蒙武密件后,李
信一直在思忖揣摩,末了判定:项燕聚兵不成。遂以其十万兵力据守汝阴、城父
两地,抵御秦军,以给楚国都城留出尽可能多的南撤时日。因为同时有斥候密报
,楚国的舟师已经进入江水,郢寿王室事实上已经在准备南逃。当此之时,项燕
军只能固守,绝不会主动寻求与秦军决战。
晨雾弥漫之中,李信马队进入了寝城幕府。
匆匆用罢一顿热和战饭,两人立即走进军令室秘密计议。蒙武判断,平舆寝
城两地以同样方式降秦,说明楚军已经有了统一部署,而能统一驾驭楚军者,目
下只有项燕。两地守军不撤,似是诱惑秦军继续在此地作战,两地守军不战而降
,似乎又是在保存人力,毕竟,楚军做了秦军战俘,还是有可能再度成为楚军。
果真如此,项燕军匿伏汝阴。很可能有蓄谋已久之计,秦军远离本土,当谨慎行
事。蒙武将该说的都说了,然每一件都不肯定不明确,犹疑之辞显然多了一些。
“果真如此,项燕神乎其神也!”李信颇见揶揄地笑了。
“总归是谨慎为上。”蒙武皱着眉头重复了一句。
“老将军是说,项燕怕失却与我决战机会?或者,项燕寻求与我决战?”
“大体……然,楚国力弱,项燕似乎又不可能如此……”
“对也!”李信大笑了一阵,“一泻千里倒能寻求决战,岂非滑稽哉!”
“种种迹象,委实可疑……”蒙武终究默然了。
“老将军狐疑也!”李信在立板地图前转悠着,口吻全然是在对帐下将士讲
说兵法,“举凡大军战场,惑人耳目之迹象多多。否则,兵家何有‘示形’之说?评判诸般消息之唯一依据,在国力,在大势,而不在就事论事。楚国分治已久
,庙堂浮华世族败落,项氏自保尚且艰难,寻求决战岂非痴人说梦!项燕也算宿
将,会做螳臂当车之蠢举?据实评判,项燕所谋只有一途:据守汝阴迟滞我军,
以给郢寿南逃云梦泽断后!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有理……老夫谨受教。”
蒙武终于心悦诚服了。李信的评判有一种坚实的依据,是环环相扣的合理推
演。蒙武所疑,却仅仅是一丝基于直觉的闪光,既没有坚实的大势依据,又显然
是自相矛盾的。蒙武敦厚坦诚,全然没在意李信的语势,反倒真心地认可了李信。
“当此之时,我军唯有一法。”
“但听将军谋划!”
“城父合军之后,立即南下攻占汝阴,全歼项燕军!”
“好!”
“汝阴打通,立即连攻郢寿,俘获楚王负刍!”
“将军壮勇,老夫佩服!”
“老将军能与李信同心,灭楚何难也!”
“汝阴之战,是全军皆出?或留平舆冯去疾一军断后?”
“平舆、寝城、城父,三处皆留守军,老将军统辖以为后援。”
“将军独攻汝阴?”
“李信率主力大军会战项燕,再进兵楚都!老将军只护住后援便是!”
“……”蒙武张口结舌,想说什么却又终未说出来。
此时,汝阴城外的楚军幕府中,正在部署一个秘密进兵的方略。
远在秦军屯驻安陵的时日,项燕派出了百余名通晓秦人习俗又会说秦语的精
干斥候,乔装成秦人进入韩魏旧地刺探军情,对秦军情势了如指掌。李信大军汹
汹南来,一路声威远远大过灭赵灭燕之战。面对强大的秦军,项燕的总体方略是
:弃淮北之北,保淮北之南。也就是说,项燕将郢寿以北的整个淮北分作了两大
区域,平舆以北为北淮北,平舆之南为南淮北,弃北保南。项燕对楚王上书陈述
这一总体方略,要害的几句话是:“弃淮北之北者,避秦军锋芒也,不弃淮北之
北,楚军无以回旋。保淮北之南者,伺机而战也,不保淮北之南,楚国无以立足。”面对亡国危难,楚国庙堂没有了争议。楚王负刍的快马王书立即回复了项燕
:抗秦战事悉交大将军运筹,无须先报后决。得楚王下书,项燕立即实施了第一
步收缩:北淮各城守军退入淮南,民众去留自便,不得裹挟。
“所以如此,势也。”项燕对将士们如是解说,“秦军强盛,楚军弱散。与
秦军正面摆开战场决战,楚军没有此等实力。是故,楚军只能在南撤中寻求战机。若秦军占据沿途城池,则秦军必然分散,或可露出破绽;若秦军置淮北空城于
不顾,一味全力南下,则我军只能若即若离,视秦军之情势伺机而战。”
当此之时,楚国朝野震恐,楚军将士也同样紧张不安。面对项燕的从容不迫
胸有成算,上下都没有了往昔无休止的纷争,项燕的诸般运筹实施倒是比战前顺
当了许多。秦军越过陈城之时,项燕已经下令将平舆、寝城的粮草辎重与民众全
数撤空,只留下两支守军不战而降。同时,项燕对城父万余守军的将令却是:必
战而后降。如此部署,大违寻常用兵之道。抗秦而降秦,本身便自相矛盾,且有
不战而降与必战而后降之分,更是怪异。然,派系林立的楚军将士都毫无异议地
执行了。如此大违常理,项燕是要给秦军一个假象,使其以为楚军仓皇撤军不及
,全然没有战心。项燕之真实意图,恰恰在于以此三地守军的不同降秦方式,使
李信得出既是项燕所期望又是李信所期望的判断:楚军濒临溃散,然毕竟尚有兵
力可战,必须夺取几个城池以为根基。也就是说,项燕要有意制造出李信所期望
看到的事实,也期望李信得出符合自家预料的评判。若李信果真如此判断了,则
对楚军有明显好处:不致过早地形成两军会战,从而楚军能借机聚结兵力,并使
楚军将士稍有适应秦军威势的时日,有效消除已经成为天下通病的恐秦之心。
旬日之间,情势已经很清楚。秦军主将李信急于一举灭楚,又极度蔑视楚军
,抛下坚甲重阵无以撼动的秦步军,单独以铁骑大军闪电南下,全然长途奔袭战
法。在淮北之南,秦军已经占据了平舆、寝城,又攻克了稍有抵抗的城父。期间
,秦国后续步军相继抵达,已经开始在三城郊野构筑壁垒。显然,秦军立定根基
之后,必然是南下汝阴会战楚军主力。
“当此情势,出战时机正在到来!”
灰白间杂的山羊胡须在干瘦黝黑的下颌第一次翘了起来,项燕指点着高大的
图板继续解说着,“目下秦军兵力分布是:占据三城,大体分流秦军八万上下,
主将李信所率的主力步骑军大体只有十一万上下。反之,我军业已大有充实,淮
南军与江东军已经开到,且一路秘密北进,没有露出形迹。唯其如此,我军可战
也!”
“愿闻大将军将令!”楚军大将们久违地冲动了。
“诸将留意,初战之要,唯求小胜。”
战心初起,项燕便着意泼了冷水,大将们多少有些意外。然则,听完了这位
大将军的部署,大将们心下却更踏实了。项燕部署的秘密进兵方略是:留五万步
军据守汝阴,而主力大军则秘密东进,聚结于城父东南的山塬地带;一俟李信大
军南下汝阴,楚军主力便全力攻秦留守军。战法清楚明了,又简单易行,大将们
同声拥戴。
此时,项燕的战场目标还远非后来那般宏大,只求击溃秦军一部,使楚军能
与秦军相持对垒。这便是项燕所强调的初战小胜。所以如此,在于面对天下无坚
不摧战无不胜的秦军,项燕力求谨慎谋战,小胜一仗,能争得再次伺机而战的周
旋余地,是最为稳妥的方略。还有一处不能对将士们明言,然却是最要紧者——
只有初战获胜,楚军才能获得朝野合力支撑;否则,楚国庙堂将因初战败北而大
起争端,楚军也将会爆发族系纷争,以致大军难以掌控。也就是说,使秦军知难
而退,项燕这时尚不敢想。因为,项燕很清楚秦军实力,也很清楚秦军顽强相持
的战事传统:长平大战,白起秦军与赵军相持三年;灭赵大战,王翦秦军与李牧
赵军相持一年;纵使一战失利,志在灭楚的秦军也决不会退兵。楚军则不然,能
在秦军势如破竹的灭国大战中有一小胜,已经十分的难能可贵了,若主力楚军没
有一场开手胜仗,则楚军必然后继无援,也必然无法坚持下去。是故,项燕首战
不求大胜,而宁可选择最为稳妥的小胜之战。目下最稳妥的战胜之法,只能是避
开秦军主力,相机奇袭秦军两地守军。
“今夜三更,全军轻装,秘密东进垓下!”
“遵令!”大将们整齐一声,匆匆散去了。
大军开向的垓下,是项燕为楚军选择的秘密汇聚之地。
垓者,层层台阶环绕之地也。王者居九垓之地,此之谓也。就实而论,此地
方圆百余里,层层山峦起伏,铺展之态颇似阶梯,当地百姓便将山峦阶梯之下的
河谷地带呼之为垓下。这垓下有一道沱水流过,人烟稀少草木茂盛,一片片河谷
交错分布于曲曲弯弯的山峦之间,十余万大军分开驻屯,外界根本无以觉察。项
燕确信,只要楚军秘密进入垓下不被秦军发觉,以兵力对比,此战便有了八成胜
算。
“季梁呵,破秦壁垒,谁堪披坚执锐?”
“我部八千子弟兵!”
诸将散去后,项燕独留下项梁。一句问话,项梁回答得如此响亮,项燕倒一
时默然了,只在狭窄的军令室转悠着。看着面色沉重的父亲,项梁低声一句:“
父亲有话,尽管说了。”项燕长吁一声,转过身来道:“秦军两壁垒,大体各有
万余人马。八千壮勇全力一战,该当可为。为父要说者,楚军有兵二十余万,既
须全数参战,打起仗来,却又不能当真以二十万兵力去筹划。为何?楚军种种掣
肘多生,更兼对秦久无胜绩,初战必多有畏秦之心。与秦军锐士一战,若无必死
之心,只怕小胜亦难。而若无初战小胜,则楚军休矣,项氏休矣!”项梁血脉贲
张,一拱手慨然高声道:“父亲!梁与江东子弟兵决以敢死之心冲垒!不使项氏
蒙羞!”
看着这个英气勃发的儿子将军,项燕不期然泪光朦胧了,回身一抹泪水,背
着身子缓缓道:“给江东子弟们说明白,此战若死,人皆于江东故里建造烈士石
坊,以彰其功,以显其荣……此战,与其说为国一战,毋宁说为江东子弟兵尊严
一战……八千子弟为敢死之士,上报军功之日,却只能是全军将士。否则,王族
子弟、老世族子弟无功,庙堂世族便会心存顾忌,必不能全力支撑楚军。舍生报
国,无以记功,宁不令人寒心也……若不以壮士尊严激励之,我有何说?江东子
弟兵尸骨还乡之日,何以面对江东父老……”
听着父亲缓慢沉重而又欲哭无泪的话语,项梁一时痛彻心脾,泪水如泉涌而
出。项燕蓦然转身,轻轻拍了拍儿子肩膀。项梁浑身一颤,猛然抱住父亲肩头,
强压着哭声哽咽不能止息。骤然之间,项燕闪过一念,今日一别,很可能便是与
这个善战多谋的儿子的最后相处。一时不禁老泪纵横了。
“季梁啊,教独子们,都回去。”良久,项燕说话了。
“父亲,已经清点安置过了,江东独子一律还乡。”
“好,这样好……”项燕看看儿子,又不说话了。
“父亲,项氏有后,无须忧心。”
“季梁呵,给我记住:战后若得生还,第一要务……”
“父亲!我最年青!再说,大哥二哥的儿子便是我与三哥的儿子!”
项燕不说话了,自己要说的儿子都坦荡荡说了。项燕知道项梁的秉性,说的
就是想的,想的就是要做的。终于,项燕看着儿子大踏步走了……当夜三更,楚
军主力一队队开出了汝阴要塞,战马衔枚裹蹄,兵士紧身轻装,不张旗号不鸣金
鼓,在朦胧月色下融进了草木苍黄的原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