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正在那里陷入深思,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巨大的“嗡嗡”声,吓了屋子里的人一大跳。
“怎么回事?天上好象有东西?”蔡廷干向窗外望去,不由得吃了一惊。
“蔡大人你看错了吧?是天上的东西吗?”李和说道,他话音刚落,“嗡嗡”的声音由远及近再次传来,孙纲听着这熟悉的声音,心中电光火石般地一闪,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了。
“没错!肯定是天上的!”山东二愣子舰长王德军跟着说道,
(二百四十)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大家全都冲到了院子里,仰面向天上望去,只见天上活象一个大蝙蝠一样的东西在没头苍蝇似的飞来飞去,所有人看到了这怪异的一幕,全都吃惊得合不拢嘴。
孙纲使劲摇了摇头,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眨了眨眼睛,确定自己的眼没花后,他再次向天上望去,也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飞机!居然真的是飞机!
现在的中国居然有飞机了?!
不是说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才发明出来的飞机的吗?现在可还是1898年啊。
如果不是眼看着这只“大蝙蝠”在自己眼前飞来飞去,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
“是军情处军械司的老赵在上面,”林文昊在他旁边说道,“我听他们说前一阵子从一个美国人手里弄了些什么会飞的模型,好象就是这样子的。”
孙纲想起了那个把自己爱妻好好的音乐盒放的西洋乐曲改成了“十八摸”、后来又弄出来了手榴弹的那个“炸弹怪人”赵春泽,不由得暗暗心惊,想不到这个家伙现在就把飞机给弄出来了!
他还在那里对着天感叹,天上的“大蝙蝠”这时又兜了几个圈后,转身一个“俯冲”,直向他们这边飞了过来!
孙纲似乎能看见飞机里的那个名字起的和银行有关的“怪人”瘦长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怪笑,还在冲他们招手,但突然间,孙纲发现他脸上地笑容僵在了脸上。
“大蝙蝠”直直地冲着院子里的他们飞了过来!
“靠!”孙纲怪叫了一声。想躲也来不及了,事起仓促,海军众将一时间也都惊呆了,居然没有人想着躲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找存折”又把飞机拉了起来,飞机从众人头顶上一掠而过,带起的风掀掉了好多人的官帽。
在众目睽睽之下,飞机一头扎进了院子外边,孙纲听见那边传来一阵唏哩哗啦物体落水地声音,同时夹杂着许多男男女女的惊声尖叫。
孙纲额头顿时汗下,如果他猜得不错,那边应该是个大荷花池子。
记得刚穿越来的时候。他给丁汝昌和邓世昌演示苦味酸炸药的威力,也是把丁汝昌的荷花池子给毁了,这一次,不知道算不算是“报应”。
他赶紧带人赶了过去,救起了“找存折”,查看损毁情况,好在有惊无险,没有任何人受伤,就是把在院子里的香芸和丽妮及仆人们都吓了一跳。
惹了祸的“炸弹怪人”赵春泽一脸的惶恐。他刚才本想对着上官一干人等来次“标准俯冲”显摆显摆,没想到一下子玩大了。关键时刻出了机械故障,如果不是他手快,院子里地人最少得挂掉一半。
孙纲倒也没有责怪他,毕竟他不是有意的。反正也没出事,而且,他现在非常想知道这架飞机的具体情况。
从后世穿越来的他,对飞机的认识之深刻,绝对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了解的。
海军众将都对这架飞机吃惊不已,七嘴八舌的问起了这架飞机的来历,他们对这个爱好发明地怪人也都如雷贯耳,毕竟北洋舰队和北洋陆军当中的“气球队”所使用地侦察热气球。^^就是出自他手。
侦察气球部队在两次对日作战当中都表现出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了特殊功勋。这帮海军现在看见了能够飞行的机械飞行器,想眼珠子不掉出来都困难。
据“找存折”讲的,美国人应约把无线电装置给运来了之后,来任职的技术人员当中有一个叫威尔斯地人把家都搬过来了,他带来的东西有好多,其中就有五个用小型蒸汽机做的飞机动力模型,被爱好机械的赵春泽发现了,他问起这些东西的来历,威尔斯告诉他,这是他的朋友兰利的发明,兰利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发明家,在好多领域里都有建树,这些飞模型在1896年就已经试飞成功(比莱特兄弟还早?),飞地最远地一个居然飞行了1200米的距离!兰利后来接受过美国政府地资助,制造了一架样机,因为是采用弹射发射方式,数次飞行都失败了,美国政府因此撤销了资助,这项实验就从此中断,再也没有进行过。
兰利后来转而研究别的发明,这些曾经让他“伤心”的技术资料和当年的测试数据及飞行模型后来都被兰利丢弃了,威尔斯觉得可惜,将它们收集并保留了起来,赵春泽闻讯后大喜过望,将这些资料和模型要了过来,召集了他自己的那一班人马(在马的默许下,他把他当年的“同道”都弄到了北洋军情处“军械司”,专门替北洋军情处进行武器和“道具”开发,同时并承担着北洋船政大臣夫人的好多“异想天开”的“创意”的“实践”,比如说卧室里的那些看不见的机枪),开始了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制造。
听说中国人要进行飞机实验,威尔斯和一些美国技师也跟着加入了进来,在这帮人的“群策群力”之下,赵春泽把弹射发射方式改为用轮子在地面起飞(莱特兄弟的那架飞机是在铁轨上起飞的),解决了这个技术瓶颈,今天的第一次试飞就大获成功,只是最后因为机械故障,差点伤了“观众”,所幸“迫降”在了荷花池子里,总算有惊无险。
知道了这架颇具“传奇色彩”的飞机的经历,孙纲有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
从他穿越到了这里,见证了中国的第一艘潜艇和第一艘自制战列舰的诞生、中国的第一支“空军”的成立、中国的第一支自动装填式突击手枪的制造和装备,现在,他又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
而且,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还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水上迫降”!
当然了,尽管是在荷花池子里。
孙纲很想知道,这算不算是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进行试飞的飞机呢?
法国船舶设计大师的女儿很快给了他答案,那就是,不是。
不是?这可让孙纲吃了一惊,难道有比教科书里写的莱特兄弟的发明还早的飞机?
丽妮告诉他,其实,早在1890年10月9日,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发明的飞机就在法国试飞成功,当时曾经轰动一时,因为她对这件事知道得十分清楚,所以刚才看见“找存折”开着飞机一头扎在荷花池子里,只是吓了一跳,并没有表示惊奇,因为这类东西她早就见过。
“不过这架飞机能在天上飞这么长时间不掉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丽妮对中国的第一架飞机评价道,“这表明,中国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已经接近国际水准了,甚至在某些领域还要领先一些。”
丽妮的评价让赵春泽“受宠若惊”,表示飞机修复后一定要让这位法国美女成为第一个乘客。
“此等飞行机械用处及大,若能完善以为军用,当为制敌利器。”刘冠雄说道,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飞机在军事方面的巨大价值。
“好象你们中国人利用飞行工具作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丽妮看着孙纲,微笑道,“那时候,我们两国还是敌人呢。”
“啊?我怎么不知道?”孙纲又吃了一惊,不由得问道,
北洋海军众将和“找存折”也都很是吃惊,没明白法国美女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也只是听说。”丽妮看着大伙都在望着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听一些在北圻打过仗的军官们说起过,当时北圻有一支中国人组成的军队,专门同法国远征军作战,这支军队叫做黑旗军,黑旗军的首领刘永福将军手下有一支由女子组成的特殊部队,她们乘坐一种大风筝从空中发动袭击,曾经让法国军队吃过不少苦头,虽然我没有见过她们作战是什么样子,但我特别佩服她们的勇气和智慧。”
“丽妮小姐说的是,这件事我好象也听说过。”王德军说道,“据说这支风筝队的统领还是刘永福的妾侍呢,她们的事迹好象还被民间编成了戏曲传唱。孙纲听得眼睛大大,刘永福和他赫赫有名的黑旗军他早就知道,可从没有听说过黑旗军里面还有一支和后世二战时差不多的“滑翔机部队”啊!
(二百四十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据我所知,丽妮小姐说的这支女子奇兵名叫飞云队,是以人力借势滑翔,还得借助天蚕丝吊索之力,方可奏效,”赵春泽说道,“其队员皆为女子,是因为女子身体较男子为轻之故,其法操练颇为不易,这支女子奇兵本有五百多人,镇南关一役,亦建殊勋,因其连番剧战,多有折损,归国时已不足百人,刘永福将军极是痛惜,遂遣散之,盖不忍此等奇女子全没于血腥沙场也,我听闻此事后,不禁为之感动,由是生出制造飞机的念头,期望有一天能够振翅九霄,以纪念这些巾帼英雄。”
听了他的话,海军众将也都禁不住悚然动容。
“赵先生说的是,”徐振鹏有些感慨地说道,“今日我大清有了此等飞机,那些牺牲于沙场的巾帼英灵,当含笑九泉了。”
“为什么每一项新发明总是最先应用在军事上,真是很奇怪。”丽妮说道,
“又来了,”孙纲看着眼前的法国美女,不由得一笑,对她说道,“我想我们不用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吧?”
“我忘了,在场的全都是军人,而军人,是离不开战争的。”丽妮莞尔一笑,说道,
孙纲问了一下眼前这架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的具体信息,这架飞机的动力系统是一个不足100斤的小型汽油发动机,是“军械司”的这帮牛人仿照法国汽车的发动机自己动手制造的,并采用了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和操纵翼的设计,这些在当时应该算得上是极为先进的设计了,孙纲立刻给赵春泽安排让他继续完善这种飞机,并表示自己将全力支持他,以期能让这种飞机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作用。
目前地飞机应该只能用于侦察或者通讯运输什么的,但即使这样。也会对中国地军事变革产生深远地影响!
飞机引起地“小插曲”告一段落,从飞机“迫降处”回来。孙纲和大家又研究了一下关于英国海军前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英国人的第一站是威海卫。虽然知道叶祖圭已经做了布置,但大家还是有些担心,只有孙纲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英国人的反应其实在他地意料之中,他现在比较担心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
“旅顺和大连这里全然一片平和景象。和威海不同,”刘冠雄说道,“山东各地民教相仇愈演愈烈,颇有不可遏制之势。又恰逢黄河水灾,而眼下朝廷处置不当,列强又全都近在咫尺,若因此再给列强贻以口实,局面恐怕就难以收拾了。”
刘冠雄说的这个情况孙纲其实早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
北洋军情处近期已经把山东发生地事报给了他,之所以他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和采取什么措施,是因为他总在海军里面混。对于这类的事情。他一时半会儿的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北洋军情处的人只是按照平时惯例把各地的情报分别归类整理给他,但他却从中看到了好多其他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是无法用战争和蝴蝶效应来解决的。
这些个问题中最主要地,就是黄河在山东决口造成地大规模水灾。
如果黄河水灾也是一个“蝴蝶效应”的话,这个“蝴蝶效应”引起地其它一系列“副效应”,可是非常非常可怕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之一的黄河,在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同时,产生的水患,也和中华文明的历史相贯穿,中华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同水患作着斗争,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水患斗争史”。
众所周知,因战乱和过度开垦等多种因素,原来水草丰美的黄河地区的生态几个世纪以来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结果导致后来黄河水在流经过程中挟带了大量的泥沙,特别在进入下游的平原地区后,更是迅速沉积,导致河床不断淤积抬高。为了防止洪水泛滥,人们只得筑堤防洪,日积月累,河道竟然高出两岸,成为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黄河时也曾经担心的说过:“黄河涨到天上去怎么办?”)。历史上,黄河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民间常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每经过一段时间后,黄河往往会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其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史有黄河“六大迁徙”之说,也就是黄河曾经有过六次大改道。到了清时,黄河改道向南,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在清朝初年,康熙皇帝曾大力治理黄河并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当时不治海口,“惟务泄涨”,导致海口渐渐淤积,河底也日益渐高,水患也日趋严重。
清廷每年要在河道治理上花费巨资,这几乎成了国家的经常性支出项目之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黄河再次决口山东、河南、安徽在三省,次年乾隆南巡(这位皇帝下江南其实也不都是游山玩水),亲眼目睹灾区人民饱受水患之苦,即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治理,先后共耗费白银2500万两。道光至光绪年间,拨给河工的银子也经常达到五六百万两。尽管如此,黄河下游的决口自清中期以来却日渐频繁。在清初至第一次鸦片战争近二百年的时间里,黄河决口就达三百六十一次,从1841年到1843年,黄河连续三年发生大溃决,而在1851年又发生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溃决。导致这4次黄河溃决的原因,除了发生特大洪水外(1843年洪水被认为是黄河有史以来的最大洪水),其下游河道的淤积抬高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黄河屡屡溃决改道,除了泥沙淤积经年累月,导致河道抬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下游地质构造运动导致其所谓“东流高仰,北流顺下”的特点。黄河在流经河南境内时便已遇到南高北低的地形,因而不像长江那样可以顺流而下。这个问题,早在宋代就曾经引起过争论,清代后期让黄河改道北流的呼声也屡屡响起。乾隆十八年(1753年),吏部尚书孙嘉淦曾提出过黄河改道大清河的建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魏源在其著作《筹河篇》中再次详细阐述了用人工的方式使黄河改道北流大清河的主张。魏源在书中指出,“使南河尚有一线之可治,十余岁之不决,尚可迁延日月。今则无岁不溃,无法可治,人力纵不改,河亦必自改之”。
魏源在书里讲得很清楚,即使不人工改道,时间一久,黄河也将自然改道从1841年到1851年黄河出现的四次大范围的溃决来看,这已经是黄河即将改道的危险信号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黄河复归南行故道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清廷也就认了黄河改道北行的“命”,并顺着黄河新的流向,在原有的基础上陆续修建了黄河两岸大堤。由此,黄河在南行七百多年后,又重新复归北道。
黄河的改道,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当时的条件下,黄河无论从山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