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权将-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就不知道我家小媳妇已经欲火焚身了吗?
“胡。”小小酒鬼张贵,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他要等,要等到对自己有利的消息,至于是什么消息,他也不知道。
范天顺不干了,凭啥中酒鬼梁顾的五万不胡,就看着自己好欺负不成:“我说大哥,你这不是坑你弟不成?”
张贵无奈摊手:“刚才我走神了,梁大个子的五万没看到。”
“你,你。”范天顺都想掀桌子了,你张贵没有媳妇也就罢了,还欺负人:“我说大哥,既然这样勉强,要不咱们出去走走。杜大哥,鄂州有什么好地方可去?”
杜浒老流氓眨了眨眼睛:“大人想去哪里?”
范天顺是四个流氓中唯一有军职的混混,杜浒没少拿这个取笑他,官兵可好,好是好,只不过被蒙古人打得藏头抱脑没地方躲而已。
范天顺翻了一个白眼:“都男人,你就别装作不知。”
“哦。”杜浒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说起这个,军营倒不错。”
范天顺有点火了,哪壶不提提那壶。
“杜大哥,好了。”张贵连忙摆摆手,这个老大可不好当,杜浒在鄂州无论声誉还是威信都在他之上,说尊敬他倒是给他面子,说不尊敬他也说得过去。
“再等等看。”张贵摇头:“暂时还需要委屈一下三弟。”
范天顺摸了摸桌面上的麻将,点头道:“大哥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可这酒也怪没意思的,大哥如果能再搞点酒出来就更好。”
“都让你别喝这么急,这次后悔了吧。”张贵瞪了范天顺一眼:“你以为容易啊。”
“这酒不错。”杜浒插话道:“如果矮张你小子能大量酿造,估计能发一笔横财。”
“哦?杜大哥可有什么想法?”张贵正为钱发愁呢,想起均州三千义勇都是吃饭不干活的家伙,一个头两个大,现在虽然瞒着朝廷收取均州的赋税,可说到底还是杯水而已,成不了大事。
要成大事者,心要狠,钱要多。
“我曾去过大都。”杜浒沉思片刻,才道:“蒙古大都之冷,恐怕不是常人所能忍受。但大都里住的却又多是蒙古的贵族、豪族及将领,还有上十万的士兵,这些人平常也习惯喝一些烈酒御寒。”
“但这些烈酒都比不上矮张你小子的万分之一,若能大量酿造这些烈酒,并运到大都,估计能发一笔横财,这些人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总结就是几个字:人傻,钱多,快来。
“不过你矮张忠义两全,钱财之物估计也不放在心中。”杜浒饶有兴趣的看着张贵。
你妈才不把钱财放在心中,张贵都想骂人的了。
不过现在哪有时间酿酒,先保住性命再说吧。
“杜大哥之意,矮张明白,只不过现在恰逢国家兴亡之际,矮张哪有这份心情。”张贵装作遗憾的摇了摇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信誉度突得往上涨,张贵从他们眼里分明看到火焰,这话真厉害啊。果然是有得有失啊,你老杜不是说我忠义两全吗?我这不是被逼的吗?不过保住性命之后,还是要想办法混点银子才对,现在都像什么了,吃喝拉撒都是混着来的,身上银子都不过十两,真不好意思出门。
第六十六章 朝廷莫名其妙的圣旨
众人正在打诨插科之时,突然房间响起了清脆的敲门声。
“查房?”
张贵和范天顺两人心中有鬼,自然赶紧躲了起来,至于梁顾梁大个儿稳坐钓鱼台,慢悠悠的吃着啃着东西。
“杜郎君。”见房间没有动静,敲门的人禁不住喊了一声。
“杜郎君?”张贵看着范天顺两眼泛白。
待得两个偷偷摸摸之人藏了起来,杜浒才应了一声,然后把门打开,只见门外走进一个穿着下人模样打扮的瘦小个子,见到杜浒连忙拱手道:“见过杜郎君。”
“栾兄弟别客气,是否八爷有消息?”杜浒说得很亲切,让人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果然是当老大的料,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也眼红不得,不像自己稳打稳扎靠的是实打实的威信。
果然,来人有点激动,说话也带有些许颤抖:“正是,这是八爷让栾某带来的信物。”
说完,哆嗦的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石递给杜浒,玉石看起来非常独特,估计也不好仿造,见杜浒点了点头,来人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杜浒。
杜浒先不看,对来人道:“栾兄弟辛苦了,请稍作休息。”
来人估计是杜浒的崇拜者之一,小弟忠实跟从者,见杜浒客气,连忙说了几声不敢当,才挨在梁顾身边坐了下来。
“咦?”见来人坐了下来,范天顺脸色一下子变得奇妙起来,见张贵好奇的看着自己,范天顺有点艰难说道:“这人看起来是范府的下人。”
怪不得。张贵暗中替范天顺伤心,自己家里的下人都成了别人的密探,心里自然不高兴,万一此人不讲信用,把范府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曝光出来,绝对会是轰动世界的头条,谁让范文虎此人行为不检点?不拍你**已经是我道德高尚。
“两位兄弟出来吧,都是自己人。”杜浒大概浏览了一下信中的内容,把两个逃避查房的难兄难弟叫出来露露脸。
范天顺板着脸和张贵走了出来,来人见到范文虎,“倏”的一下子站了起来,脸上显露了几分慌张。
“少,少爷。”来人见范天顺板着脸,紧张叫了一句。
“哼。”范天顺可不给他脸色看,范府的下人不少,但却没想到这个平素胆小怕事的下人竟然是其中一个奸细,而且看来还不止一个。
杜浒老流氓久经沙场,马上分清了局面:“好了,好了,栾兄弟,你先回去,范大人这里我会交代。”
来人看了一眼范天顺,见范天顺不说话也不敢动,看来范府里头范天顺说话还是有点威信,估计平素也欺负了不少府中的小娘子。
张贵连忙接过话道:“三弟,别难为这位兄弟了,栾兄弟也是受人所托。”
范天顺一想也是,来人背后还有一个八爷呢?回头再找这个所谓的八爷算账才行,这才点了点头,来人见状,向范天顺行礼,连忙逃了出去。
“范大人,都怪杜某疏忽了,还请范大人看在杜某的薄面上不要追究了,这些也是燕歌儿郎,羡慕大人的战绩,不甘心默默无闻才投靠杜某。”
范天顺摇了摇头,心中还是不高兴,虽然叔叔的做法他向来不赞同居多,但现在看到连下人也如此胆大,任凭谁也开心不起来,自己家里养的人却是别人的手下,白眼狼啊。
“朝廷下圣旨了。”待得众人坐好,杜浒这才摊开来信,严肃的看着张贵等人。
早应该到了。张贵有点疑惑,朝廷救援物资早已经到了鄂州,鄂州也集中了朝廷几万精锐,然而李庭芝和范文虎两人却忙着扯线,白白浪费了半个月时间给蒙古人做好准备。
“朝廷严令范文虎迅速救援襄樊?”杜浒奇怪的看了一眼范天顺:“还明确了李庭芝负有监督职责?”
监督职责。这四个人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倒没有什么威力,但对于一个文官来说那可绝对是圣旨。要知道大宋立国以来向来文官重,武官轻,这次朝廷又下旨李庭芝有监督职责,看来范文虎在这场争斗之中落下了下风。
不过张贵也莫名其妙,范文虎与李庭芝都是贾似道亲信,贾似道向来也是偏袒范文虎,怎么突然间李庭芝就变得更加重要起来了呢?
张贵却万万没有想到,贾似道把指挥权重新放到李庭芝手中,却是因为他送过去的几个鞑子的人头起了作用。
要知道当初范文虎之所以得到贾似道重用,靠的就是吹牛,几乎都把牛皮吹破了,但实际上屡战屡败,连半场胜仗也没捞到,虽然战报写得像花一样漂亮,可到底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啊。朝廷上的那些腐儒最拿手的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天下悠悠之口贾似道自然是不怕的,就算是度宗还要尊称他一声周公呢,大宋又不是他家里的大宋,还管得它死活?但贾似道虽年过六旬,对权力的内心渴望却一天也没有减少,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重视起来,失去手中的权力就等于让他老人家失去寄托,失去斗志啊!自从他知道度宗打算提拔汪立信,他那如一潭死水般的心又重新长满了生机。
汪立信此人可不简单,贾似道在朝廷上虽然大权在握,但任凭他贾似道巴掌再大,地方上的事他也没多大精力去管啊,我都六十了,我容易吗?汪立信少时随叔祖迁居六安,淳祐六年登进士第,只因为长得英俊,当时理宗对此人多加赞赏:“此帅才也”,授乌江簿、知桐城县、判建康荆湖制置使。
后来景定三年改知江州、充沿江制置副使,不久前才升江西安抚使、湖南安抚使。听说度宗要把他提拔为兵部尚书、荆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
这不是硬要从他贾似道虎口中拔牙吗?汪立信此人长得状貌雄伟,为人忠义,刚直不阿,贾似道也惧他几分,若度宗真的不顾自己把他调回朝廷之上,不是要让自己难堪吗?
第六十七章 贾似道与李庭芝不得不说的故
朝廷上那些腐儒不是说我老贾只领工资不干活吗?度宗皇帝老儿嘴里不说,但估计心中也有想法吧?老贾最受不得的就是别人说自己怠工,反正几个鞑子头也欣赏够了,还是拿到朝廷上让那些腐儒的相公们看看吧,于是连忙上书,洋洋洒洒说起李庭芝功劳(李庭芝是他老贾提拔的,他李庭芝有功劳自己也少不了),当然贾似道做人还是挺讲义气的,不但认真详细说了李庭芝的功劳,顺便把范文虎狠狠夸了一遍,说他养了一个好侄儿,至于张贵,贾似道虽然起了爱才之心,但鉴于朝廷上资历为重、正统为重的看法,他贾似道自然不愿意引起争吵。
但还是有办法夸的,他不是在樊城出击的吗?先把吕文焕、牛富表扬了一下,然后把张贵算到底下,顺便表扬了一下,搞一个朝廷承认的统领,反正朝廷已有先例,也不算例外,当初高宗南巡时(也就是逃亡),还不是靠这些奋不顾身的义勇才能偏安?
至于让范文虎受制李庭芝,贾似道心里也清晰得很,若说跟蒙古人打,估计两个人都不是对手,但问题李庭芝是文官,文武双全,范文虎是武将,打仗哪里有文官上阵?若哪天这些狗日的守不住襄樊,难道还要我老贾亲自上阵不成?
这个例子可不能开啊,还是老范上吧,前几次都上了,也不差这一两次吧?
襄樊还是要救的,帝国可还不能就这样玩完啊,我老贾至少还要活上十几二十年,到时怎样再说。史书,还是要看胜利者书写啊,我老贾为国操劳,总不能让那些腐儒的相公搞得遗臭万年。
更重要的是李庭芝虽然是文官,但知兵事,真正的知兵事。早在嘉熙末年便弃笔从戎来到荆州,投奔当时赫赫有名的罕帅孟珙帐下,向其献策,并请求奋身效命。孟珙向来善于识别人才,见他相貌魁伟,谈吐不凡,知道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当下就留下了他(不知道是怎么看出来的)。
后来蒙古人入侵四川,孟珙便任命庭芝代理施州建始县的知县。小李子上任后就加强军务建设,训导百姓演练军事,选举精壮之士与官军一齐训练。一年之后,建始真的百姓“皆知战守,善驱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
这可都是朝廷上承认的啊,我老贾当时还亲自动笔表扬了他一番呢。
到了淳祐初年小李子离任,不久就考中了进士(勤工俭学的代表),再次派到盂大人帐中主管机要文字;孟大人死后曾留下遗嘱推举我老贾代替,并且把小李子推荐给我。可惜当年小李子为了感激孟大人当年的知遇之恩,亲自护送其灵柩安葬于兴国,而且不顾众人的挽留,当即辞官还乡,为孟珙执丧三年。
后来,我老贾镇守京湖,起用小李子为制置司参议。小李子这次可真是为我老贾长了面子,表现极佳,受到朝廷的提拔,移镇两淮。两淮为朝廷防御的重点,小李子为了加强防在清河五河口设置栅栏,在淮南增设烽火台120处。这可是我老贾亲自同意的,朝廷的相公都说我老贾什么也不做,奶奶的,这都不是小李子跟我的功劳?
开庆元年,我老贾任京湖宣抚使,便留下小李子管理扬州。不久,蒙军进攻四川,小李子更是上奏朝廷请求但任峡州知州,以扼守蜀东江口。端得是好胆量啊。
后来,朝廷派李应庚为参议官,李应庚征调两路兵士修筑南城,但由于天气酷热,兵士难以忍受,很多都中暑死去。蒙将李氇知道李应庚无谋,便攻占涟水三城,不久又渡过淮河夺取了南城。此时,鄂州之围已解,小李子也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后来朝廷商议要选一个能镇守扬州的官员,当时理宗当着我老贾的面毫不迟疑地说道:“没有谁能比得上李庭芝。”于是下旨小李子停止守丧,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小李子迅速走马上任,率兵打败李嬗的军队,并且杀死其部将厉元帅,夷平了南城。
小李子可真没给我老贾丢脸啊。
第二年,小李子率部在乔村再次打败李嬗的军队,攻破东海、石圃等城。景定三年,李嬗降宋,并且将三城的百姓迁居通州、泰州之间。接着,小李子又乘胜追击,攻破了蕲县,杀死元军守将。
贾似道细细回忆,或许人老了,心也软了吧?不过,小李子可不单单知兵事,更懂民事啊。
当年小李子初到扬州,这里刚遭受战火之灾,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凋敝。扬州是以盛产食盐出名的,百姓也大都依赖产盐来获利。但由于接连不断的战争,百姓根本无法安定,许多煮盐户都逃到城外。
这样,扬州盐业逐渐萧条。面对此种情形,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小李子下令全部免除扬州百姓所欠的赋税,同时借钱款给当地百姓重建家园,待百姓居舍建成后,又免除其贷款(这也是我老贾同意的哦)。
这样,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当地百姓与官兵都有了居室。不久,小李子又下令开凿河道40里,沟通金沙、余庆盐场,以省车运。同时,还派民夫疏浚了其他几条运河,减免亭户所欠的官盐200余万斤,亭户没有了车运的劳苦,又能够免除债务,因此纷纷归来,盐利也逐渐兴旺起来,渐渐地,扬州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能人啊,可惜就是资历差了一点。贾似道无不遗憾想道。
起初,扬州城外有个平山堂,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扬州城,一览无余,如果蒙古军队一到,就会在平山堂上构筑望楼,架设车弩向城中射击。
为了克服此弊,李庭芝又派人修筑大城包围平山堂,招募汴河以南的2万流民补充军队防卫扬州城。朝廷下诏将这批流民命名为“武税军”。此外,小李子为教化百姓,又大兴学校,让城这些流民百姓学习《诗》、《书》,祭祀圣哲,并与士子一道学习射猎之礼。
这还不算,贾似道越发对李庭芝喜欢起来。
小李子这人还特别重视人才,竭力网罗淮南的能人志士。当他听说盐城籍的进士陆秀夫很有才华时,就把他招为自己的幕僚,主管机要文件。陆秀夫这人我老贾也听说过,性情沉静,沉默寡言,很少有人与他合得来。但小李子发现他办事很得力,所以依然很器重他,后来即使自己的官职升迁了,也仍把他留在身边。
纵观小李子,此人不但知兵事,且能知民事,又是忠义之人,贾似道自问待他不薄,想日后自己能安享晚年,还是要寄托在此人身上啊。
第六十八章 李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