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就莫要再提了。”优素福脸一肃,道:“古太白虽败,却是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底细,也是一功。再说了,他也接受了惩罚。”
    从战略层面来看,古太白这一仗虽然败了,却是值得。因为这让阿拉伯帝国知道了唐朝的底细,就可以针对唐朝进行一些布署。
    “大人,刚刚收到的消息,中国在西域的诸将已经启程回长安了。”就在这时,一个亲信快步进来,脸色凝重,向优素福禀报。
    “中国人动手了!”优素福眼中精光一闪,有些头疼的揉揉眉心。(未完待续。。)

第二章 将星云集
    以优素福的才智,不会想不到,李隆基此时召回西域诸将,必然是商议出兵事宜了。等到这些将领回到西域,就是唐朝大举西进的时候。
    而眼下的优素福,焦头烂额,波斯故地极为不稳。波斯故地不稳,也就意味着他随时会后院失火。就在这节骨眼上,唐朝又要西进了,即使以优素福的心性胆识,也觉得头疼之极。
    “中国人要动手了?”众将也是惊讶。
    虽然他们早就想打进中国,征服中国,然而,他们很清楚,眼下并不是与唐朝交战的良机。因为波斯故地是他们的战略基地,波斯故地不稳,冒然开战,会让他们吃大亏的。
    可是,这打与不打,已经不能由阿拉伯帝国说了话,得由唐朝说了话。唐朝说要打,那么,大战一定会开始。阿拉伯帝国只有被动迎战,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无妨。”优素福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而且心性胆识过人,眉头一挑,道:“既然中国人要打,那我们就陪他们打。”
    这不是废话么?唐朝要开战,你能不陪着打?
    “借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叫水来土屯,兵来将挡,没甚大不了。”优素福大气的挥挥手,道:“我们好好议议,如何打这一仗。”
    “大人,我以为,中国人这次进军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穆罕默德第一个开口,道:“要是在以往,中国人难以在西域派驻大军。如今情形大为不同了。中国可以调数十万大军进入西域。是以。这一仗是生死之战。”
    在以往,唐朝没有征服天竺,无法得到足够的粮草,就限制了唐朝无法在西域派驻大量的军队。如今,李隆基征服了天竺,可以从天竺调运粮草,使得西域的粮草充足,唐朝就可以大量调入军队。
    这几年。唐朝在治理天竺一事上大下功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竺百姓安居乐业,粮草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是以,我以为,我们不宜与中国人硬碰硬,得避中国人的锋芒。”穆罕默德接着道:“我们可以拖,把中国军队拖累拖疲,再相机而动。”
    “好主意!”古太白大为赞成这办法。道:“即使中国不用再为西域没有粮草而发愁了,可是数十万大军屯兵西域。若是无所作为的话,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极为沉重,要不了多久,唐军就会士气低落,我们就能趁势反击。”
    古太白不愧是阿拉伯帝国的名将,他看问题看得很通透。
    若是唐朝数十万大军在西域无所作为的话,对军心士气的打击非常沉重。
    可以想象一下,唐军是士气高昂而来,一心想要击破阿拉伯帝国。到头来,却是在西域无法行动,不能立功,谁还会士气高昂呢?
    “这一拖,还可以为我们争取时间。”穆罕默德接着道:“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就足以把呼罗珊平定,就不用再为此而烦恼,就可以与中国人大战一场。”
    眼下的阿拉伯帝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用来重新稳定波斯故地。若真的给他们争取到时间的话,这对唐朝极为不利。
    “而且,数十万大军进入西域,即使粮草不缺,时间一长,也会难以承受如此重担。只要拖下去,中国人的粮草迟早会出问题。”穆罕默德又道。
    征服天竺,通过天竺来解决西域的粮草问题,这对于唐朝来说,的确是一个好办法。然而,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需要的粮草多不胜数。时间一长了,天竺能否承受得了,还在两说。
    若是天竺无法承受了的话,唐朝就不得不从内地调粮了,那就麻烦大了。这会让天下震动,会让唐朝内部不稳。
    隋炀帝东征高丽之所以失败,最终使得隋朝灭亡,就是因为出动的军队过多,出动的民夫过多,使得天下震动,百姓揭竿而起,最后隋朝也就灭了。
    “不错!”优素福赞赏的打量穆罕默德,道:“你的想法非常好!我们需要一座坚城,用来阻挡中国人的进军,你说,哪里为宜?”
    “谢大人夸赞。”能得优素福的夸赞,是一件荣耀事儿,穆罕默德异常欢喜。
    “大人,我以为恒罗斯为宜。”穆罕默德走到大型军用地图前,指着地图,剖析道:“恒罗斯地处西域与撒马尔罕的交界处,位置极为重要。只需要拿下恒罗斯,中国人也就打开了进入撒马尔罕的大门,可以长驱直入撒马尔罕。”
    说到这里,声调略高,道:“而撒马尔罕非常富饶,口众多,物产丰饶,若是中国人得到这里,就不用再为粮草发愁了。我想,为了拿下撒马尔罕,中国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大举进攻恒罗斯。”
    恒罗斯的位置非常重要,是撒马尔罕的门户。若是打下恒罗斯,也就打开了进入撒马尔罕的道路了。只要拿下富饶的撒马尔罕,唐朝的粮草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可以不用从天竺运粮草了。
    从天竺运粮,固然是解决唐朝粮草问题的一个好办法,然而,还是太过遥远。从天竺把粮草运到波斯去?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太远了。
    是以,实行“因敌于粮”就成了必然,用现代的话来就是“以战养战”,军队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正是因为恒罗斯如此重要,历史上的高仙芝率领唐军大举西进,想要拿下恒罗斯,进而拿下撒马尔罕。若是他成功的话,唐朝在西域的粮草就得到解决了,那么,唐军就会大举进入西域,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
    正是看到这种可能,阿拉伯帝国调集重兵,在恒罗斯与唐朝打了一仗。
    这一仗。打了五天五夜。唐军始终占了上风。压着阿拉伯帝国打。遗憾的是,高仙芝手中的兵力不足,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才给了阿拉伯帝国策反葛逻禄部的机会。葛逻禄部放开防区,阿拉伯帝国进入唐军背后,唐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撤退。
    恒罗斯之战,是唐朝。也是中国西进最远之地。
    唐朝折戟于此,让无数后人叹息。
    此战之后,唐朝展现了强大的恢复能力,只用了一年多点时间就恢复了西域的实力,正要卷土重来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衰败,不得不退出了西域。
    “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优素福的评价很高,用了“很好”二字,这令穆罕默德大为兴奋。
    “眼下的恒罗斯,还不足以担负起阻挡唐军前进的重任。还需要修缮加固。”优素福独目中精光闪闪,道:“我们能想到这点。李隆基也会想到此点,他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攻城器械。是以,加固恒罗斯就成了第一要务。”
    这话非常在理,阿拉伯帝国能想到这点,唐朝也能想到。唐朝必然会专门制造一些攻城器械,恒罗斯若是不加固的话,难挡唐军锋芒。
    “尤其是城门,更得加固,中国人的车弩很可怕。”对于车弩,优素福印象深刻,那是攻城利器,要是城门不加固的话,在车弩的轮番攻击下,必然会被破开。
    “而且,恒罗斯还需要一员良将坐镇。”优素福的目光在古太白和穆罕默德身上瞄着。
    “大人,末将愿往。”古太白和穆罕默德刷的站起,大声道。
    “嗯。”对于这两员心腹大将的战意,优素福很是满意,道:“古太白,你在喀布尔战败,实乃奇耻大辱,这一次,我就给你一个雪耻的机会。你坐镇恒罗斯!”
    “谢大人。”古太白激动难已,眼泪都流出来了。
    喀布尔之败,让古太白很难受,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雪耻。优素福把这一机会给了他,他是心神激荡。
    “你记住,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你都要给我守住恒罗斯。”优素福脸一沉,冷声道:“借用中国人的一句话来说,希望你知耻而后勇!若是失败,你就不必来见我了!”
    “人在城在!”古太白昂头挺胸,气昂昂的道。
    要是再失败的话,他就没脸见英明而伟大的总督大人了,不如自杀算了。
    古太白领命后,立时启程,赶往恒罗斯,准备战事。
    xxxxxxxx
    长安,大明宫。
    “高力士,今儿是西域诸将回归的好日子,你一定要多尽心尽力,为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酒宴。”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冲高力士道。
    今天是陈玄礼、杨思勖、薛直这些镇守西域的将领回归的日子。虽然陈玄礼他们是臣子,但是,对于李隆基来说,他们还是朋友。
    在李隆基还很落魄之时,陈玄礼他们就跟着李隆基了,与李隆基一起大破突厥,一起灭吐蕃,征战西域、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扬威西域。
    这是“战友”之情,是兄弟之谊。他们回来,李隆基特别开心。
    “数年不见了,不知道他们有可等变化?”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众将到了。”高力士忙提醒。
    “走。去迎接他们。”李隆基甩甩袖子,脸上泛着笑容。
    “陛下,你亲自去迎接?”高力士有些吃惊。
    李隆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亲自去迎接,这也太瞧得起陈玄礼他们了。
    “当然。”李隆基重重点头,道:“高力士,在你跟着朕的时候,朕什么也不是,只不过是个王爷的虚名而已。你任劳任怨,没有后悔,朕很欣慰。同样的,陈玄礼、杨思勖和薛直他们也是如此。他们既是朕的大将,也是朕的好友。朕,很想念他们,他们归来,朕自然是要去迎接的。”
    “陛下礼贤下士,能追随陛下,是我的福气。”高力士很是感动,道:“下辈子,高力士还是追随陛下。”
    对这话,李隆基没有怀疑,因为高力士是对李隆基最忠心的人,可以把命献给李隆基。(未完待续。。)

第三章 大唐军备
    陈玄礼、杨思勖、薛直他们一个个大步而来,满脸喜色,一双眼睛特别明亮,一脸的期待之色。
    “呵呵。要见到陛下了。”陈玄礼发出一阵畅笑声,说出喜悦的原因。
    “是呀。要见到陛下了呢。”杨思勖重重点头,尖细刺耳的声音透着无比喜悦。
    “五年没见了,陛下一定更加英俊了,更加帅气了。”薛直笑眯眯的道。
    “那是。陛下不英俊帅气,还有谁敢?”陈玄礼眼里尽是笑意。
    众将对李隆基特别服气,他们是在李隆基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追随李隆基的。
    “陛下。”正说着,来到大明宫前,远远就看见李隆基正在冲他们招手。
    陈玄礼他们飞也似的冲了上去,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未语先笑,就要冲李隆基见礼。
    “免了。”李隆基快步过来,脸上泛着笑容,扫视诸将,笑呵呵的道:“你们回来了!这就好!嗯,你们更加骠悍了。”
    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众将的确是更加骠悍了。
    “陛下过奖了。”陈玄礼、杨思勖和薛直他们把李隆基团团围住,个个喜笑颜开,道:“陛下真的是更加英俊了!更加帅气了!更加英明了!”
    “听你们的意思,朕以前就不英俊,不帅气,不英明了?”李隆基笑着调侃一句。
    “不是,不是那意思。”众将知道李隆基是开玩笑的,一脸的笑意,只觉李隆基很亲切。
    “你们远道归来。路途辛苦。就不要在这里说话了。走。进去说。”李隆基转过身,大步而去。
    众将忙跟着进宫。
    来到宫里,李隆基坐在宝座上,要陈玄礼他们坐下来。又命人把张说、姚崇、宋璟、王孝杰他们叫来。
    “今儿,你们远道归来,很辛苦。朕设宴,为你们接风洗尘。”李隆基命人摆上酒宴,道:“不议国事。不谈军务,只说些开心的事儿就成。容明日,朕让你们了解这几年的国内情形,你们再说说西域情形,然后再来商议出兵事宜。”
    众将从西域赶回来,的确是很辛苦,让他们先喘口气,再来了解国内情形,有助他们建言献策。西域情形,李隆基虽然通过军报有所了解。却不如陈玄礼他们亲口汇报真切。
    等都了解了情况之后,正来商议击破阿拉伯帝国的办法就好办多了。
    这顿饭。有说有笑,气氛极好,很是轻松,尽欢而散。
    次日,一早,众将就赶了来。
    赶来的不仅有众将,还有文武大臣。就连武则天和李旦也来了。
    李隆基召回众将,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要击破阿拉伯帝国了,这是何等令人激动之事,谁不想知道呢?
    李隆基扶着武则天,要她在宝座上坐下。此时的武则天,精力大不如从前了,一头白发,半眯半睡的靠在宝座上。
    “你们都知道,今儿是要商议有关击破大食之事。”李隆基一口道破群臣的心思,道:“这商议之事,有些能让你们知道,有些不能让你们知道。在正式商议之前,可以让你们知道一些情形。嗯,就先说国内情形吧。国内的情形又分为文事与武事,文事,就由姚崇来说。”
    击破阿拉伯帝国,这涉及到军事机秘,只有相关人等能知道。不过,一些国内情形和西域情形,还是可以让群臣知道的。
    “遵旨。”姚崇应一声,缓缓开口,道:“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大唐就在全力革除积弊,淘汰冗官冗员,整顿吏治,整肃官员,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今,大唐是气象一新,今非昔比。别的也不多说,只给你们说两件事,你们就知道这五年来,大唐取得多大的成就。”
    群臣的耳朵竖起来了,凝神静听。
    自从李隆基登基后,就在大刀阔斧的整顿,革除积弊,究竟取得怎样的成就,却是很少有人知道。
    “大唐要击破大食,就需要钱和粮这两样,我就说说这两样。”姚崇伸出右手食指,道:“说到粮,大唐积蓄的粮草,就算颗粒无收,也足以支持三年之用。”
    “真的?”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
    “有这么多?”武则天也是一脸的不信。
    她掌管国政数十年,虽然把天下治理得不错,却也没有存到这么多的粮草。颗粒无收,可以吃三年,这得多少粮食?
    要知道,唐朝当时有近四千万人口,每人每天一斤,就要近四千万斤。三年支用,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很惊人的。
    “千真万确!”李隆基点头肯定一句。
    “厉害!厉害!”武则天把李隆基瞧瞧,又把姚崇瞧瞧,一脸的赞许。
    她当国数十年,也是做不到这点,她不得不服气,这君臣两人真的了得。
    “说到钱,一文不收,也够用五年了。”姚崇又伸出右手的中指,大声道。
    “五年?”群臣更加惊讶了。
    唐朝一年的财政支出是几千万两银子,五年支用,那就是几亿两了,这也太惊人了。
    “的确够五年支用。”李隆基笑着道:“大唐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我们的幅员更广了,口众更多了,物产更丰饶了。”
    李隆基取得的成就的确惊人,然而,若是仅靠以前的唐朝,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如今的唐朝,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人口,还是物产,都不是以前的唐朝能够比的,要做到这点也在情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