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他与张说不对付,言来有些不屑。
    “哼!”张说不屑的冷哼一声,道:“说就说。莫以为你的十事有好了不得,我也能说。我就让你好好见识见识,甚才叫真正的军略。”
    “你莫要说大话闪了舌头,到头来要我指点指点你兵法。”姚崇以冷笑回应。
    这两货并没有仇怨,却是命里犯冲,自从第一次见面后,就是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一有机会就要掐起来。
    “哼!”李隆基冷哼一声,沉声道:“这是议事,不是给你们赌气的。若是再敢胡言乱语,律法从事。”
    两人一凛,脖子一缩,不敢再争斗了。
    “张说,你说吧。”李隆基冲张说道。
    “遵旨。”张说忙道:“大食地域辽阔,口众多,物产丰饶,并不在大唐之下。他们的军队敢打敢拼敢死,勇猛无畏,这是大唐的劲敌!绝不可轻视。”
    众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虽然与阿拉伯帝国只打了一仗,却也看出阿拉伯帝国很了得。要是轻视阿拉伯帝国的话,那就是自取败亡。
    “大唐要灭掉大食,必须要倾举国之力。方能做到。”张说接着道:“大唐要做的准备事宜很多。主要有:一是要大练兵。以我估算。大唐要灭掉大食,最低也需要三十万大军,最好是五十万,甚至更多。”
    阿拉伯帝国疆域辽阔,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很强。再加上其军队敢打敢拼敢死,勇猛无畏。唐朝要想灭掉这样的对手,需要一支大军。其数量,不会低于三十万。最好是五十万以上,才有更多的胜算。
    唐朝军队最多的时期是天宝年间,也才五十四万的样子。如今的唐朝,总兵力还没有这么多,光是派驻万里疆域就需要二十万,这是最低数字了。还要留出足够的机动兵力,就需要更多的军队。
    与阿拉伯帝国大战,需要五十万以上的军队。唐朝在军队的缺额上很大,不练兵不行。
    因而。大练兵就是第一要务。
    “如今,府兵败坏,已不适应需要。臣以为,当以蓦兵取而代之。”张说提议。
    要大练兵,就得有足够的兵员,若是连兵员都没有,还谈甚么练兵。
    而府兵早已不能适应需要了,在征战突厥时,武则天连四十万大军都拿不出来,由此可见府兵是多么的败坏了。
    因此,用蓦兵取代府兵就成了必然。
    虽然第一个发现府兵败坏的人是陈玄礼,然而,他并没有找到取代之法,蓦兵是张说提出的,也曾施行,只是施行有限。如今,要与阿拉伯帝国大战,就得全面推行蓦兵制。
    “赞成。”狄仁杰他们深表赞成。
    就是与张说不对付的姚崇也是点头认可。
    “第二件就是重制军械。”张说接着道:“大食的投石机射程比我们的强弩更远,若是运用得好,完全可以压制我们的弩阵,那我们的麻烦就大了。是以,重制军械,投入大量的射程更远的投石机就成了必然,可以用来压制大食的投石机。”
    与古太白一战,唐军充分认识到了阿拉伯帝国投石机的可怕。古太白之所以败得那么快,就是因为他不熟悉唐军的打法,没有保护好投石机。不然的话,唐军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投石机,还要在铠甲上下功夫。”张说又道:“大食的铠甲远远不如我们,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可是,经过这一战,相信优素福会想办法弥补。若是我们不能在铠甲上保持这种优势,我们就有大麻烦了。”
    铠甲是唐军最大的优势,因为唐朝的钢铁产量是阿拉伯帝国的好多倍,唐朝完全可以让唐军大量装备防御力惊人的铠甲,而阿拉伯帝国因为钢铁产量有限,不可能达到唐朝这种程度。然而,以优素福的精明,他不会不想办法弥补这一缺陷。
    是以,唐朝要想保持这种优势,就需要投入。
    “第三件就是有了新的军械,就要研究新的战术战法,并进行针对大食的训练。”张说提出第三策。
    新的武器出现,就需要新的战术战法与之相适应,这点显而易见。
    光有好的武器,并不一定就能打胜仗,因为这还需要新的战术战法。比发说两伊战争,号称“现代武器的展览场”,全世界的先进武器集体亮相,然而,打得却是一塌糊涂。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不会用!用不好!
    之所以用不好,就在于没有先进的战术战法。
    研究新的战术战法,并且以此来训练军队,让军队掌握,这是重中之重。唯有如此,唐军的战力才足够强大,才能战胜阿拉伯帝国。
    当然,可以专门针对阿拉伯帝国军队进行训练,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第四件就是应当重新制订军制,以及奖惩措置。”张说眉头一挑,声调有些高,道:“征战大食,是在万里之外打仗,会很辛苦。臣以为,无厚利不足以诱人前往,朝廷应当让前往之人能够得厚利。”
    张说眼光独到,很务实,一语切中了要害。(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武则天的提议
    张说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眼光独到,很务实,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儒家崇“义”,把义视为高于一切,总是指责别人“言不及义”。而事实上,儒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言不及“利”。
    义,当然重要,没有义,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利同样重要,没有利,也是不可想象的。
    利为什么如此重要?
    因为是个人就得吃饭穿衣,赡养父母,养儿活女,这就需要钱,就要产生“利”。去万里之外打仗作战,光有“义”还不行,还需要“利”相辅。
    击破大食,是唐人心中所愿。早在唐太宗时,唐朝就有机会出兵波斯,只是因为当时的条件并不成熟,唐太宗不得不放弃这一打算。
    虽然这事儿没有成行,但唐人并没有忘记这事,若要出兵攻打大食,唐人一定会踊跃参与,这就是“义”。
    然而,攻打大食毕竟太远,远在万里之外,那里太苦,远不如在国内舒适。而且,风险还很高,父母妻儿一定会担忧,若是没有厚利为之辅,又能有多少人前去呢?
    即使前去,又能持续多久呢?
    若是有厚利,辛苦三五年,可以过上十几二十年的舒适日子,那么,就会有不少人甘冒风险,前去参与此战。
    如此一来,这仗就好打多了。
    想想看,大英帝国以三个小岛子,统治半个地球几百年,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用重利引诱国民前去海外冒险。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普通英国士兵。在英国国内不过是个普通人。到了印度他就是人上人。他的薪水足够他在印度养个小情人,再请三两个佣人,把他当老爷一样侍候着。
    而且,他辛苦几年后,回到英国国内,存的钱可以够他舒舒服服的过上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安逸生活。
    如此优渥的厚利,谁不想去冒险?
    至于军官。所得到的薪水就更加丰厚了。
    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厚利刺激,英国人总是爱好冒险,英国人的足迹遍布全球。
    “有理!”众人齐声赞同。
    在座的人都是务实的政治家,对于利的重要非常清楚,不能不赞同。
    “第五件事就是在加强消息的刺探。”张说接着道:“这事儿,可以交给波斯王来做。陛下,臣的意思是给波斯更多的钱财,让他招蓦更多的人手。”
    情报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孙子兵法》云“百战不殆”,这是建立在完善的情报工作基础上的。若是没有完善的情报工作,不能得到有及时可靠的情报。何来“百战不殆”?
    要完成这一工作,非泥涅师莫属。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是波斯王子。在波斯故地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他可以利用这影响力打探消息。二是因为唐人的长相与中东人截然不同,若是由唐人来打探消息,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阿拉伯帝国可以一眼就辨认出唐人。
    是以,在准备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之时,一定要加强泥涅师的实力,要拨给他更多的钱财,让他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说得不错。”李隆基重重点头,道:“泥涅师,你需要多少钱财,先预估一下,再报给朕,朕拨给你足够的钱财。”
    “谢陛下!”泥涅师大喜过望,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
    他如此欢喜,不仅仅是因为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财,可以放开膀子大干一番了,同时也意味着他离回归故土更近一步了。
    “第六件事就是派出大量的人手,进行游说,要让阿拉伯帝国境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反对大食。”张说眼中精光一闪,笑道:“当然,他们还得为大唐说好话,要让大食境内的百姓对大唐心生好感,最好是起而迎接大唐之军。”
    游说,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舆论攻击,政治攻势。这有多重要,我们都清楚,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使用过了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采纳尉缭的建议,出重金收买读书人,为秦国游说,为秦国背书,这是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比如,汉高祖刘邦用陈平之计,大出金银,收买人心,分化瓦解项羽的手下,取得巨大成功。
    从阿拉伯帝国内部攻击,分化瓦解,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若是成功的话,对唐朝有着莫大的好处。
    “张说,你这主意非常妙。”李隆基大为赞赏,笑着道:“如今的大食,残暴不仁,所到之处,赤地千里。他们强迫百姓信奉他们的真主,若是不信任,就会被杀死,这些百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是得到大唐要西进的消息,他们一定会揭竿而起,迎接大唐。”
    阿拉伯帝国在崛起之初,强硬推行宗教政策,要被征服的百姓信奉他们的宗教。若是不信奉,就会被杀头。
    而恰恰在被阿拉伯帝国占领之地有着不少的宗教,其中的摩尼教更是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拥有众多的信徒,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这些摩尼教徒为了信仰,揭竿而起,与阿拉伯帝国对着干,这是阿拉伯帝国虽然征服了波斯故地数十年,却是始终无法平定的原因所在。
    曾经一度,阿拉伯帝国想要放弃波斯之地了,要不是优素福以血腥残暴的手段平定了这里的叛乱的话。
    在吸收了足够的教训之后,阿拉伯帝国这才改弦易辙,要这些被征服的百姓用交税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宗教信奉,反抗才算是减弱了许多。
    当然,这一措施现在还没有被推行。
    “呵呵。”对阿拉伯帝国的情况,众人都有所了解,听了李隆基的话,众人齐声畅笑。
    “还有,大食征服之后,就会把那里的百姓变为奴隶,供他们驱使。而大唐不会要奴隶,这又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李隆基接着道。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征服哪里那里的百姓就会成为奴隶。而唐朝是封建制度,不会蓄奴,这是唐朝的天然优势。
    只要把这点运用得好,就会成为犀利无匹的利器。
    “呵呵。”众人又是一阵畅笑。
    “陛下,臣要说的就这么多。”张说最后道。
    说完之后,挑衅的冲姚崇挑了挑眉头,那意思是在说你能说十事,我也能说六策,不比你差。
    姚崇咧了咧嘴角,一副不屑的样儿。
    当然,这两人的小动作很快,一闪即隐,别人没有发觉,李隆基却是看见了,却是没有理睬。
    这两货命里犯冲,要调解也调解不了,只要他们不危害到公事,可以不去管他们。
    历史上,李隆基就曾亲自出面,为这两人调解,结果是没用,两货当面答应不斗了。背后是该怎么斗还是怎么斗,直到死也在斗。
    “张说六策说得不错,可圈可点。你们谁还有话说?”李隆基问道。
    “陛下,臣以为,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张柬之接过话头,道:“那就是选拔人才。革除积弊需要人才,击破大食后的治理,同样需要人才。这事儿,我们得做在头里。”
    “嗯。”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赏。
    张柬之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只是他有点妇人之仁,不然的话,就会更加完美了。
    贮备人才这事儿,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要。
    李隆基要开创开元盛世,要革除积弊,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治理征服之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要知道,阿拉伯帝国有着万里疆域,比起唐朝并不逊色多少,这需要的人才之多可想而知了。
    若是唐朝不从眼下开始贮备人才的话,到时就来不及了。
    “容国策军略铺开之后,就开科取士,招揽人才。”李隆基当即拍板。
    “陛下英明。”对这点,没人有异议,无不是赞同。
    “还有问题么?”李隆基问道。
    “姚崇、张说和张柬之,把紧要的事儿都说了,臣没甚好说的了。”狄仁杰摇头。
    姚崇十事,张说六策,再加上张柬之的招揽人才一策,把当下最重要的事儿都包括进去了,就是以狄仁杰的才智,也想不到还有什么需要说的。
    “没错。”王孝杰他们大为赞成这话。
    “你们都没话说了,是吧?那好,我就说一件事,非常紧要的事儿。”武则天扫视群臣一眼,缓缓开口道。
    武则天精明过人,有雄视天下之才,她既然有话说,那必然是非常了得的大事,众人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她身上。
    就是李隆基也不得不重视,眼睛瞪大,看着武则天道:“还请祖母说话。”
    “姚崇十事,张说六策,张柬之选拔人才一事,都非常重要,是眼下最为紧要之事。然,要做的话,却是费时费力,需要年富力强之人来做。”武则天把狄仁杰和王孝杰瞧瞧,道:“可眼下朝中的大臣,年岁可不小了,难以担此重任。陛下若是要开创新的纪元,实现宏伟抱负,就需要提拔一批年轻且有才华的人才。”
    “圣后英明。”群臣心悦诚服,齐声颂扬。
    朝中的大臣,文臣以狄仁杰为首,武将以王孝杰为首。这两人虽然才干非凡,却是年岁不小,六七十岁的人了,身体大不如以前,精力或有不济了。
    而要击破大食,需要处理的事儿太多了,必须要一批年富力强,富有才华的年轻人来完成不可。
    武则天的提醒非常及时,非常有道理。(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一文一武
    “国老,你才干昭着,理政数十载,深得我的信任,就是老八还有陛下,对你也是信任有加。”武则天看着狄仁杰,道:“可你毕竟年岁大了,精力难济了,不如激流勇退,把重担交给年轻人来扛。”
    这话颇有些苦口婆心了,也只有狄仁杰这个很得她赏识的人,她才会有用如此语气说话。
    “谢圣后提谢。”狄仁杰站起身,向武则天施礼道谢。
    “陛下,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恐难胜任,还请陛下恩准,允臣让贤。”狄仁杰向李隆基见礼,正式请辞。
    “嗯。”李隆基很是赞赏。
    选拔一批新人,取代狄仁杰这些老人,这是必然之事。即使武则天不说,李隆基也会这么做。武则天提起,劝狄仁杰让贤,倒是省了李隆基一番手脚。
    “国老为国操劳数十载,劳苦功高,少有人能及。在这击破大食之际,本应与国老携手共图大事,然国老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朕不得不忍心准你让贤。”李隆基对狄仁杰很是欣赏,道:“国老虽然退下来了,还可以发挥余热,做一幕僚,为大唐出力。”
    “谢陛下。”狄仁杰长吁一口气,大有卸下担子,一身轻松的架势。
    这也难怪,狄仁杰为国操劳数十载,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