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骷蛉瞬拍艽蛳卤本 �
鲁迪上校顾不上与少校探讨这支清军了;连夜派人回天津求援;至少要派炮兵来;“该死的。清国人隐藏了他们的大炮;没有炮兵。我们无法攻克西沽!”
受到严重挫折的日军被激起了戾气。当晚;日军指挥官西村大佐不顾英军的反对;组织了敢死队偷袭据点。没想到敢死队没放一枪便摸进了已空无一人的据点;正在高兴之余;不知怎么搞的;竟然引爆了**;进入据点正在四下搜索的日军被炸死十一人;伤者倍之。
不过;总算是拿下据点了。
清军逃了。
鲁迪上校及西村大佐马上给天津发去了捷报。
他们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天;在西沽北面的一个村庄;再次遇到了清军的阻击。
鲁迪上校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立即明白了他面对的是比西沽更为坚固的防御。韩家塔村横在大路上;望远镜里;村庄正面已经是布满了鹿砦的战壕;强攻这样的阵地;不比拿下西沽更容易。
打是肯定要打的。但进攻尚未展开;联军进入西沽据点正在集结好的部队便遭遇了清军的炮火急袭;十几发炮弹落在进攻部队的集结区域内;瓦解了尚未展开的进攻。这次炮击;足足造成了四十人的伤亡;其中大部是英军。
一向看不起清军的布鲁斯少校也胆寒了;认为必须得到炮兵的支援才能继续进攻了。
没想到;英日联军刚出天津;便遇上了硬钉子。
这个不大的村庄横在公路上;简单的绕路会遭到火力的袭扰;而且;不拿下这个村庄;联军的后路堪忧。毕竟是在敌国土地上;粮食、弹药、伤员的后送都需要保持畅通的补给路线。尤其是一支数千人的大军;绝不能如几十人的游击队一样考虑问题。
英日联军商议了局势;对面临的困局产生了分歧。英军有些怯战了;他们建议先撤回天津。而日本人则被昨日的失败激发了凶气;认为绝不能撤退。那样不仅在其他国家面前丢脸;而且;给了对手巨大的信心和时间。日军最高指挥官西村大佐决定改变战术;主攻方向放在韩家塔的东西两翼。西村说;根据打日本帝国与清**队作战的经验;一旦他们的防线被突破一个口子;绝对会导致全盘的崩溃。现在;清国人在村庄正面的防御力量很强;但他们的侧翼一定很虚弱。
由于日军的坚持;鲁迪上校同意了西村大佐的方案;英军负责正面牵引;出动两个连;日军负责东西两翼;出动各两个加强中队。
进攻在上午十时二十分打响。这场战斗也得到了清军高级将领的现场观摩。英军先在炮火的掩护下向韩家塔正面发起进攻;以掩护日军的迂回行动。英军一出西沽便小心翼翼地前进;到后来干脆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往前挪;而韩家塔守军一直没有动静。战场呈现诡异的“安静”。除掉设置在西沽据点后面的联军残留火炮射出的炮弹稀疏炸响;战场并无枪声。
战斗在东翼最先打响;日军的东路迂回支队突然遭遇对手的伏击;炮火首先覆盖了日军尚未完全展开的队列;两个营的蒙山军部队集中于东翼;猛烈打击了日军的迂回支队;不到一刻钟就将日军打垮了。而西翼的日军则遭遇到蒙山军的有力阻击。尽管工事构筑不如正面完备;但日军发起的两次冲锋都被打退。随着东路日军的溃退;这一次联合进攻就无疾而终了。正面进攻的英军在获知日军战败后选择了撤退;他们受到了炮火的打击;阵亡六人;负伤十七人;连韩家塔的边也没摸着。
日军从天津出发前的兵力为2200人。经过一天多的战斗;伤亡高达450余人;全部是战斗力量。按照西方军队的标准;已经不适宜继续战斗了。
第十三节北京三
父母双亡的樊义民就是韩家塔人;也是义和团一员。不过他参加义和团晚;仔细算算;也不过半个月光景。
樊义民原名樊大毛。这个名字在这个时候有懈忌;毛子是对洋人的称呼;大毛就是洋人的首脑了。这不行;樊大毛求了村里识字的先生;让他无论如何给自己换个名字;先生被央告不过;说;那就叫樊义民吧;义和团是扶清灭洋的义民;这个名字蛮好。
于是;樊大毛便变成了樊义民。
村里的青年几乎都加入了义和团。樊义民算是最晚的了。他入伙后的第一仗;便是跟着首领们二打西沽。护身的符水当然喝了;根据规矩;衣服里还缝了三块姜;二十一粒黑豆和二十一粒红辣椒籽。师兄说了;这些东西可以护身;可以刀枪不入。
其实;樊义民已经怀疑师兄们的法术了。因为数日前官军第一次打西沽;义和团也助战了;村里一下子死了四个人;都是狂热的团众。既然可以刀枪不入;那他们为什么回不来?师兄们给的这些宝贝玩意儿真的管用?
师兄们很快就打消了他的疑问:那些被洋人打死的;都是心地不虔诚的家伙。只要你心地虔诚;就肯定没事。
樊义民认为自己是虔诚的;所以他勇敢地跟着师兄向据点发起冲击。披着大红斗篷的师兄照例冲在头里;拎着大刀举着长矛的团众们跟在后面;洋人的枪炮雨点一样泼来;他看见嘶喊着跑在头里的师兄的脑袋突然碎了;一颗子弹穿透了师兄的头颅;将师兄的脑瓜子打开了瓢。跟着。开花炮弹在人群中炸响;樊义民扭头;正好看见一个伙伴的一条胳膊飞在了空中。
樊义民吓傻了;趴在地上再也没起来。直到天黑;他才从死人堆里爬回来。义和团给他发的黄衫子上沾满了血。
什么法术;全是骗人的!
樊义民躲回了家。数日后;又一支官军来到了韩家塔;这伙人据说是从山东来的;他们的口音确实不是本地的;行为与原先见过的官军完全不一样。他们招募民壮。说是要打西沽。要村里人帮他们扎担架;准备大量的绳索;全部掏现银购买。
樊义民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再杀洋人了。洋人太厉害了。如果论法术;洋人的枪炮显然比师兄们的符水灵物更管用。但他听说这伙官军给民夫们发银子;每天半两;而且。只负责抬担架;不需要打冲锋。这个消息又打动了他;他问官军的首领;是不是只抬担架?那个大个子黑脸膛的军爷说;是;你们又不是军人;让你们上阵不是送死吗?放心吧。只需要帮助我们抬伤号;送弹药、干粮和水;不用你们打仗。工钱每天一发;绝不拖欠。等打开西沽;除掉部队上要的东西;其他的可以随便拿。
这个条件将樊义民再次招入了军队。他和九个民夫——其中四个是韩家塔人组成了一个班;番号是第二队第七班;班长是一名军爷;一一登记了他们的名字和籍贯。为什么登记名字?有人这样问班长;班长说。上了战场;枪炮无眼;谁也不敢保证你们一点事没有。万一有个闪失;队伍上会将抚恤金——四两银子交给你们的家人。所以;你们还要说清楚自己家在哪里。父母妻儿的名字。
“不是不上阵吗?”樊义民大着胆子问。班长说;不上阵。但需要将咱们的伤号从火线上救下来。你们应当没事的。这样做;就是以防万一。
这可够仁义的。原先的官军可没这样干过。
民夫队受训一天;学了很多规矩。要记住自己的番号;自己的队长和班长;一切听长官的命令;不要各自行事。要懂得弯腰;趴下;不要像傻子一样直着身子在战场上乱跑。
樊义民于是见识了蒙山军在西沽东南的大道上痛击洋兵。那一仗下来;没有一个民夫被打死;死伤的都是人家队伍上的好汉。洋鬼子就死的更多了;真是解气呀。不好的一点就是山东兵不准大伙儿杀洋鬼子的俘虏和伤兵;说这也是规矩。村里领头的义和团师兄韩文义是樊义民这一队的副队长;拿了长矛准备戳死一个洋鬼子伤兵;被由军官担任的担架队长发现;狠狠训了一顿;扣掉当日的工钱不说;还免掉了韩文义的副队长职务。韩文义对樊义民说;这伙山东兵啥也好;就是这点不好;干嘛留着洋鬼子?杀了算了。但韩文义再不敢违反军令了;尽管他十分痛恨洋鬼子。
打完西沽据点;樊义民就决定跟着这支山东军了。人家打洋人没说的;对他们这些民夫还好;仗打完;每人还多发了一两银子;说是打胜仗的奖励。西沽据点的东西;大伙儿分了不少。他是光棍;那些粮食、衣服;还有家具;对他的吸引力不大。只要能吃饱肚子;每天还有银子拿;已经够了。随后;大部分的民夫都抬着伤号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当时组建的三个民夫队只有自己所在的第二队留下来;说是还要跟洋鬼子干。
那就干吧。随后;韩家塔的妇孺都被迁走了;说是要在这里打仗。迁走的人都给发了钱;留下的都是编入民夫队的人了。他们在村外村内挖战壕;砍树;挖坑安放大炮;就等洋鬼子来了。
周围村子的义和团们都跑来韩家塔观战;其中不少人又成了山东兵的民夫队。樊义民因为在西沽伏击战中表现出色;被调入新成立的一队当副队长;队长是胳膊挨了一枪的山东兵;姓李;一脸的大胡子;没留辫子;据说是山东兵的一个军官。樊义民注意到山东兵几乎都没有留辫子;真是奇怪。李队长给他讲了好多管理民夫的注意事项;婆婆妈妈的;不过人很好;对民夫们很关心。不停地招呼这个;招呼那个;唯恐出什么事。
15号那天下午;西沽战事打响。樊义民所在的民夫队乘着战事暂歇;跟着李队长两次冲入西沽。将负伤和阵亡的山东兵抬下来。他看到了据点南边西边横七竖八躺了一地的洋鬼子尸体;对山东兵佩服的五体投地。当晚;他再次跟着李队长进了已被炸成废墟的据点;将剩余的弹药枪支都背出了据点;看到山东兵在四处埋**;听队长说。要放弃据点了;这些**;是留给进入据点的鬼子的。
樊义民问李队长;我能不能当你们的兵?不知道为什么;樊义民很想成为这支军队的一员。
“可以;当然可以。但现在不行。等打完这仗。我替你报名。”队长拍拍他的肩膀;“赶紧的;咱们赶紧离开。”
第二天;樊义民跟着民夫队出了韩家塔。绕过炮兵阵地往东;躲一片高粱地里。李队长说咱们的人准备在这里伏击鬼子;鬼子正面打不开;一定会从两面来。果然。穿着白衣服像是送丧的东洋兵被官军打了埋伏。樊义民看见官军从庄稼地里杀出去;砍瓜切菜地将东洋兵杀的大败。
“队长;我看洋鬼子有多少都是个送死!”樊义民兴奋地对李队长说。
“恐怕不能再打了;昨天朝廷派人送来了圣旨;要司令带俺们进北京呢。”
“进厩?那可得带着俺。”樊义民更高兴了。
“可以;你不是愿意参加俺蒙山军吗?记住;俺们蒙山军最重纪律;上级的命令必须遵守;哪怕让你顶着敌人的刺刀上!你能做到?”
“能;能。你让俺干啥。俺就干啥。”
的确;蒙山军准备撤退了。终于等来了兵部的人;进京的旨意也有了;但因为马玉昆来到西沽;龙谦将撤退的时间推迟了一下。眼下确实也不能撤。不打痛这股敌人;撤退也不安全。
“龙标统练的好兵!”马玉昆再次夸奖了龙谦;他是在16日晨赶到西沽的;左军正在北仓布防;需要山东勤王军在西沽牵制住联军。结果赶上了一场在马玉昆看来不可思议的战斗;钦佩无已。山东兵无论正面阻击英国人;还是设伏击溃迂回的东洋兵;都让他这位打了几十年仗的宿将大开眼界。马玉昆暗想;如果换做自己;用比人家多一倍的兵力;也不能做到这一步!
“马军门过奖了。您也知道了;兵部尚书荣禄大人已经派人传命我军进京了;而且;我军伤亡太大;炮弹基本打光了;子弹也不多了;怕是不能继续打下去了。”龙谦冷静地说;“卑职一定坚持到天黑;确保这股敌人不会侧击北仓;掩护军门的部队完成布防。然后将接了前次战斗俘获的联军俘虏;撤往京师。”
马玉昆来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前来传旨的宫里的崔公公和兵部张主事。不过这二位爷可不愿留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传达完圣旨;拿了龙谦奉上的银票;便匆匆回京了。所以;马玉昆知道;这位年轻的标统在现当儿可以不理会任何人的命令;甚至可以接令就走;留在这里再顶一天;确实是够意思了。
但他真的希望将这支战力强悍的山东兵抓在手里。这确实是一支强兵;比自己手下那些猴崽子强的多。就刚才伏击日本人的那一下;自己可不敢那么打。原来竟然是土匪马玉昆凝视着龙谦;脑子里飞速思考着。
战事是够窝囊的;聂士成死的也太冤了些;天津丢的也太快了些。而那位正白旗出身的裕禄总督自撤出天津;就像丢了魂;变得痴痴呆呆;一道像样的命令也发不出来。基本成了废人。也难怪啊;作为直隶总督;守土有责;现在丢了天津;前军也被打残了;朝廷定然不会让过他。现在;能够抵挡联军的只有自己的左军了;其余各部;全部指望不上了。
朝廷那位老太太;心里一定憋着一股火;说不定前军溃散;天津丢失的罪责自己也得分一份。下面的仗还要依仗自己;只不过现在不便处置前方大将
经过天津的战事;武卫左军损伤也大;收拢的兵力;加上骑兵;已经不足五千人了。与宋庆合计;北仓怕是也守不住;就算朝廷调集的勤王军陆续到来;这场战事获胜的希望也不大。
但北仓必须守卫。否则很难向朝廷交代。马玉昆想到了消灭了西摩尔的山东兵;据说他们仍坚守在西沽。于是带了标营卫队亲自赶来;却赶上了一敞畅淋漓的伏击战与阻击战。以马玉昆的估计;英军和日军在这个早晨;至少丢下了三百具尸体;加上这位龙标统讲述的昨日战事;这股联军怕是也扛不住了。山东军的情报是准确的;攻击西沽的只有英国人和日本人;其他国家的军队没上来。山东军的首脑;这位姓龙的标统说联军内部一定有矛盾;所以才出现英日两军单独北进的态势。我军应当抓住这个机会;上策是由山东勤王支队黏住英日联军;武卫左军乘势包抄其后路;一举将这股敌人歼灭。只要歼灭了这股敌人;联军内部的矛盾将更加激化;对大局会非常有利。
如果消灭了眼前的敌军——据山东军判断;这股敌人人数在三千至四千人;所带的大炮在昨日的炮战中受到压制;今日已得到证明。而其兵力损伤在400~500间;实际战力已经下降了很多。因为碰了钉子;士气肯定下降。所以;围歼此路敌军的胜算不小。
马玉昆听了很是心动。但转眼一想;如果动用左军主力;必然导致北仓防线空虚。如果联军主力乘机袭占北仓;自己就有些因小失大了。所以;马玉昆断然拒绝了龙谦的建议。
“如果是这样;北仓一线我军主力不如乘这个机会全军撤至北京坚守;这一带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利敌不利我;如果凭着北京坚固的城墙;或许可以挡住敌人。”见马玉昆无意合力歼灭英日联军;龙谦又献上一策。
马玉昆何尝不想撤回京师;但朝廷的命令是明确的;要左军坚守北仓、杨村一线;不准放过任何一个联军。只有山东军因为西沽之战获得朝廷的青睐;让他们撤回厩了。
“朝廷严令不准撤退;”马玉昆看着龙谦;“我等只能死战报国了。”
“马军门;”龙谦低声道;“我部又俘虏了十几名敌军;现在我将他们全部交给军门吧。”
这可是一份重礼。马玉昆再次打量了眼前这位青年标统;“好吧;既然有旨意叫你们回京;你们天黑后撤退吧。”
马玉昆的卫队接管了俘虏;包括联军的三个伤兵。山东军派出三副担架;将三个不能走路躺在担架上的俘虏送到北仓。临走时龙谦低声对马玉昆说;“军门;卑职以为;千万不要屠戮俘虏;万一战事不利;联军定会追究责任;卑职是为军门考虑﹍﹍”
“好;有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