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温侯-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问道:“将军是要亲自率军吗?”
皇甫嵩道:“不错。”
曹操否决道:“许昌此时虽然不似当时危急,但宛城之敌势大,将军岂能轻离,不若让末将令一支前去就好。”
皇甫嵩笑道:“你本部人马不过剩下两千余人,就算道了汝南只怕也是无济于事,还是我亲自前去才是。”
曹操又是劝道:“那夜只需一员大将前去便可啊。”
“如今许昌虽然得了本初,德卓等人的援助,加上原有人马,兵力又恢复道三万,但是将众则令杂,难以调配,而援救汝南兵少难以成事,兵多却怕将领不统,但是你们的人马用于防守城池则是问题不大,故而我会率八千人马驰援汝南,不日等董卓董将军来了之后,就由他接手许昌防务,奉先,孟德,本初,尔等在座几人皆要通力合作,不可疏忽大意。”皇甫嵩嘱咐道。
吕布等人接了将令,又听了细节方面的讨论,直到用食时候,方才告别皇甫嵩。
“奉先,孟德,你二人稍等。”
临走之际,皇甫嵩叫住吕布与曹操,想来是有要事相商。
这其中却是没有提及袁绍,这令其有些不舒服,但是也只能随着众人离去。
待得堂中只剩下皇甫嵩,吕布,曹操三人后,片刻的安静,让他二人更是肃穆。
似乎过了好久,皇甫嵩才开口道:“奉先啊,你那师傅可好?”
吕布笑着讲冀州的战事与皇甫嵩大致的讲了一遍,当中也把皇甫郦拜卢植为师的事情也一并讲了。
皇甫嵩现在可没心情去追究这个,稍后说道:“孟德,奉先,可知我为何独独叫你二人留下?”
吕布与曹操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由曹操回答道:“想是为了防守许昌,莫让军中将领轻功冒进。”
皇甫嵩笑道:“孟德知我。此次皇甫前往汝南也是无可奈何之为,若是丢了汝南,就是给张曼成,给荆州的黄巾军留下了一条后路,只怕五年内都会难以根除,大汉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吕布道:“故而我等才想代将军前往。”
皇甫嵩道:“军中能独挡一面者,在我看来只有三人,一人是孟德,一人是奉先,还有一人是董卓。你二人文韬武略,本是最佳人选,只可惜在军中威望不足,到了汝南难以服众,到时候只怕反受其乱,至于董卓我想他是不愿前往汝南为我皇甫嵩守门的。”
曹操二人听了,深有所感,大叹皇甫嵩不但用兵如神,连看人也是入木三分。
皇甫嵩又道:“待我走后,凭着董卓的实力与威望,这许昌防务之职也只能由他才有资格出任,而你二人一文一武,须得好生劝阻董卓,莫要急功冒进才是,我皇甫嵩在此先替数十万军民拜托你二人了。”
受皇甫嵩如此重托,吕布与曹操皆是单膝跪地,接过将令,方才告别,只是一路上,二人都有些闷闷不乐,心事却不为他人而知。
六日后,董卓总算是姗姗来迟,大军在许昌三十里外就有侦骑回报,十里的时候,皇甫嵩派出一骑前往董卓的大军。
不想之后,那小兵快马返回,就不见董卓的踪影。
皇甫嵩不解道:“董将军呢,为什么不见他?”
那小兵难为道:“大帅,那董将军他他”
皇甫嵩不耐道:“到底怎么了?”
“董将军说既然大帅有要事不能出迎,他也就不讨扰了,与其本部人马扎营野外就好。”
“董卓竟敢如此!”曹操素来敬爱皇甫嵩,闻言心中顿时大怒,忍不住抱怨起来。
皇甫嵩闻言已明白是那董卓因为见是小兵传令,皇甫嵩与众将官不曾相迎,以为落了面子,故而不愿进城来。
皇甫嵩倒不曾有所表示,手下有人说董卓是边界之人,不识礼数;也有人劝皇甫嵩要注意汝南之事,一切以大局为重。
皇甫嵩笑道:“如此,就让我等出城迎接董将军。”再令传令兵通报董卓,告知众人已在与西门恭候云云。如此,董卓方才带着自己的几名亲信和三千铁骑进了这许昌城,在城外留下一万人马。皇甫嵩与董卓相见却是亲密无间,好似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随后,皇甫嵩又重新安排了一场宴席给董卓部接风。席中,皇甫嵩向董卓道:“今许昌得董将军援助,无忧矣。在此皇甫嵩先敬将军一杯,以示感谢。”
此时的董卓不像后来的满身横肉,虽然体形依旧高大,却颇是精壮,气势粗犷,不愧在陇西有“健侠”的美称。
董卓大笑道:“皇甫将军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为了天子做事的,无所谓谢不谢的。”
哈哈众人纷纷敬酒,气氛融洽,似乎开始的误会已经如酒般消失在各人肚中。
数日后,打点完一切的皇甫嵩领了八千人马往汝南去了。
便由他布置行动。
而许昌防务,则是由董卓以及各部援军,例如屯骑校尉袁绍、步兵校尉刘岱共计三万七千人同守许昌。

第一百五章:进逼宛城破曼成(一)

荆州新任刺史刘表,出兵两万,战船三百余只,兵出襄阳,与新野之军同进;上庸太守徐璆兵一万五千以为响应;大将军何进令副将出函谷关,袭扰武关。
董卓召集许昌众将领,将这信息传递与他们。
吕布与曹操对视一眼,暗道:大事不妙。
果不其然,董卓也是心动,欲要出兵。
曹操深受皇甫嵩之重托,顾不得韬光养晦,直言道:“将军,城中虽得众位将军所助,兵力有所增长,但新败之军士气不振,宛城等地处处险要,若无万分把握,不可轻易用兵,还是等皇甫将军平定汝南黄巾后,集两地之力,再做打算。
董卓闻听皇甫嵩之名,心中有些不快,连带着对曹操也有几分恼怒。
袁绍道是与曹操持相反意见,笑道:“此时各地人马纷纷用兵,那张曼成虽号称有二十万人马,但其中精锐,以我看来,最多也就七八万,如何能够西面迎敌,顾此时宛城必定空虚,此时不用兵,岂不是白白坐视大好机会流走。”
曹操又道:“军队繁杂,将令不统,如何能战,不若训练一段时间再出兵也是不迟。”
董卓不悦,见吕布一直不发言,想起他的好战,自然应该站在自己这边,于是问道:“奉先,你如何看?”
如今吕布手中只有三百人马,说起来堂中实力最弱的只怕就是自己了,听到董卓之言,心中考虑一番,也只能道:“须得朝廷授意,方能动兵。”
吕布此言意在拖延,比起正面反对董卓却是明智很多。
不料董卓却大笑道:“将在外,当自寻战机,岂能拘束与此等繁文礼节,就这么决定了,三日后调集两万五千人发兵先取宜阳,再破宛城。”
曹操还待再说,董卓已经不耐烦,打断其言,说道:“早就听闻你曹孟德是皇甫嵩手下第一人,兵法谋略皆是出众,这先锋之职就由你出任,切不可丢了我汉军威风,若是败了,小心董某军法伺候。”
曹操心中明白,这是董卓针对自己,搞不好还是为了剪除皇甫嵩羽翼,心思够狠的。
与曹操交好的吕布,张邈自然是要前去安慰,想不到曹操倒是平静的很,连连说无事。
张邈担忧道:“孟德,你手下不过两千余人,那宜阳不但有守军三万,外围更有数个据点,你为前锋,这点人马如何能行,不若从我军中调集三千人马过去,如何?”
曹操笑道:“兵在精不在多,曹操手下兵卒虽然不多,但个个以一当百,不必为我担心。”
吕布道:“我愿与孟德前去。”
曹操深深的看了吕布一眼,眼中异色连连,却不知是何意思,当下口中已经推辞道:“山路崎岖,骑军不便,而且皇甫将军早有商议,叫你我监督董卓,此时奉先要也一起出发,这军中还有谁能劝规。”
闻言,吕布不再强求,只是小声提醒,后来想起曹操是何许人也,也便不说了。
董卓命曹操率本部两千人马为前军,先行扫除通往宛城路上之门户——宜阳。
宜阳左有洛水,右右轩辕山,当前山路崎岖,为天然屏障,地势之险要,不下天下各处雄关。
曹操族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四人各领五百人,四出搜索黄巾部众。黄巾据点众人无人可挡四将之勇猛,或降或战,皆不能敌。虽然宛城之敌迟早是会知道这三万大军的真实意图,但是晚一刻让黄巾知到官军的动向,就能让官军多一份胜算。此时的曹操已经开始展现“枭雄”本色,果断的下令处死被俘虏的全部黄巾将士。一路上,曹操五千前军拔毁数个黄巾据点,斩敌二千余首。
奈何曹操到底是人了少了点,无法全歼黄巾据点人马,还是有漏网之鱼逃出,向许昌张梁通报来犯之敌。
就在曹操部拔除黄巾据点时,宜阳守将何仪,黄邵,韩忠正在城内喝着闷酒。
自起事以来,黄巾军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连战连捷,各地响应,占地不少。可是,当黄巾军开始取得一场接一场胜利后,部分黄巾军开始败坏军纪,把屠刀伸向了贫苦大众,以便抢夺他们仅有的钱财,一时间黄巾军在百姓中的名声大跌。如果在这个时候,张角等人可以整顿下军纪,相信可以更好的控制黄巾势力地区。可惜的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不仅仅只是普通的下层将士,还有张氏兄弟。
张角号称“天公将军”,各地起义军都视起为义军主帅。但是,事实上是张宝,张梁是各自发展着自己的势力,即便是起事,也是各打各的。可是,他们手下部分人马居然还是以张角惟命是从。想那次,张角全权交由张牛角负责冀州军事行动,令张力镇守魏郡,为了补充兵源,竟然下令命原张梁手下几名渠帅本部兵马协助张力,以至于张梁对张力反倒是心怀不满,最后让戏志才有机可趁,由此也可看出黄巾之弱点。
如今全国尚有几十万的黄巾军,但是一些人已经对前景不再看好。
“禀将军,前方探营有人来了。”正当何仪等人以酒消愁的时候,手下亲卫进来报道。
何仪不悦道:“带他进来。”
“是。”
不一会儿,亲卫就带着一个相当狼狈的黄巾小头目来见何仪。
何仪认识他就是宜阳外围的几个据点的小头目,看到他如此的狼狈不堪,心中不禁生起阴影,忙问道:“你说,是不是外围据点出事了?”
那个小头目道:“将军明见。今日,我各个据点连连受到官军的攻击,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情报,外围据点相信已经全都被拔了。”
“那你可知道有多少官军来袭?”
“小人不知。”
何仪强忍愤怒,道:“那是谁领军?”
“当时情形混乱,小人实在是没有注意看啊。”
“哦,那你部下还剩下多少人马?”何仪再问。
“还还有”那个小头目跟随何仪多年,已经觉察到何仪快到愤怒的极点了,一时间害怕的不敢再说下去了。
何仪见其如此,已经明白了,挥了挥手,示意亲卫带小头目下去。
小头目明白自己死到临头,连连大声求何仪能够放他一条生路,一路上鬼哭狼嚎一般,直到他人头落地为止。
何仪苦恼道:“想不到许昌的汉军居然还敢前来。”
黄劭笑道:“来便来了,若是他们前来,最多就是冲杀一场,就像上次那什么太守一般,割下他的脑袋,挂在城头,也让他们见见我们的威风。”
第三人韩忠闻言只是大笑。
何仪道:“如今各地皆有人马杀向宛城,大帅令我等驻守此处,万不可失,若是宜阳丢了,宛城不久已。”
黄劭大笑道:“大哥何时如此畏惧,不似当年威风,既然如此就让小弟先于城外埋伏,杀的千人来,壮壮声势。”
何仪苦笑道:“只怕是来不及道外围布阵了。”
果然,似乎是为了验证何仪的话,不一会儿又有一人通报,说是官军已经到了城外十里地方,摆下阵法。
何仪闻言,传令宛城大小头目齐集北门。之后,黄邵,韩忠二将各带手下人马到北门听候何仪指令。
何仪见众将到齐,指着官军营帐影子道:“有外围据点报,有人数不详的官军已经是向我宜阳进发。”
军中各将闻言,皆道:若是汉军敢来,定要把他们杀得精光。
何仪见士气可用,心中总算是安然几分。

第一百六章:进逼宛城破曼成(二)

宜阳北门城外,官军大营,只见营中人马皆是行动,边地插满旗帜,更有人领着那五百骑绕于营帐外围,扬起漫天尘土。
不远处的山头,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一行数十人,仔细观察着这宜阳北门附近的地势情况。
曹操边行边对诸人道:“为将者,当识天时地利人和。现宜阳高城厚墙,三万人马可说是占得先机,而我等地势不熟,故而行的此处,须得亲自来观察附近地势,何处可设伏,何处可留退路,做到心里有算,方能在地利上扳回劣势,也不会为敌所趁。”
曹氏兄弟与夏侯兄弟闻言连连称是,心中多有领悟。
过了好一会儿,曹操才道:“观察的差不多了,我们便回营吧。”
等来到营帐中,见到将士做出的效果,皇甫嵩很是满意,笑道:“此计可令城内贼军不知我等虚实,我军兵少,不能受其冲击,故而以旗帜,尘土为疑兵之用。”之后,曹操召集主要将领帐中议事,提问该如何行事。
现在双方兵力对比实在是很悬殊,虽然官军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在训练上都不是黄巾可以比拟的,但是好汉架不住人多,所以要尽量避免正面对战,曹操自知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攻取不了宜阳,只得暂时驻守,等董卓大军前来,只是如此,却也未免有些窝囊,毕竟前者那秦太守的脑袋还挂在城头,令汉军上下无不愤然。
正当众人绞尽脑筋的时候,有人通报说黄巾出城搦战。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拍案起身道:“先去会会,杀杀他们的士气。”
众人领命。
时有黄巾三千人马出城,何仪尚在城头,手下几员大将出城,摆下一字长蛇,派人叫嚣着欲要斗将。
片刻,黄巾军中杀出一骑,声如雷鸣,高声道:“对面的人听着,我乃大将雷公,谁敢跟你家爷爷来战!”
曹操手下众将闻言如何不怒,皆要出战,便点了一将道:“夏侯敦,可斩此人否?”
夏侯惇大笑道:“若同杀鸡斩狗。”一旁的夏侯渊道:“我为兄长压阵。”
二人越众而出,夏侯敦策马而出,大叫道:“贼将,吃爷爷一枪。”
说完,夏侯敦手持长枪,快马一鞭冲向雷公。雷公手掌一柄大刀,待双方近时,一刀砍向夏侯敦。夏侯敦一顶,两骑错开,即而又返身再杀。此时,双方降低坐骑的速度,在两军中间,互相搏杀。约斗了七,八回,雷公渐渐力有不逮,可那夏侯敦倒是越战越勇,配合着他那不输与自己的大嗓门,搞的自己心生退意。本来夏侯敦武艺就在雷公之上,此时加上心生胆怯,不由的刀法更乱,被夏侯敦看准机会,一枪刺中作肩,挑于马下。夏侯敦侧身驾驭坐骑,抓住雷公颈部衣物,如同抓小狗般抓回了本阵。
那黄巾丈八、平汉两将见夏侯敦如此厉害,恐怕单人不是对手。两人对视一眼,取了自己兵器,双骑出动,欲抢回雷公。本阵中得曹仁,曹洪见此,大骂道:“无耻之徒,想以多打少吗?”二人也不讨令,就出战对上了丈八、平汉两人。只十余回,曹仁便斩了那丈八相上人头。那平汉猛的用刀一扫,逼开曹洪,急忙撤回本阵。曹洪见到口的鸭子要飞了,怎么甘心,竟是要仗着马快去砍了那平汉。
黄巾阵中的黄劭看见敌将紧追着平汉,于是取出强弓一箭射向曹洪。
“贼子何敢!”
原来是那夏侯渊一直防着对方暗箭伤人,见对面有人搭弓已是知道不秒,也是取去强弓,一连射了三箭,射速之快,宛如流星。
那第一箭竟是打偏了黄劭那一箭,救了曹洪一命,这第二箭射杀了逃跑的平汉,第三煎居然是射向那黄劭,只可惜箭力不足,已是够不成任何威胁,但还是吓得那黄劭一惊。
夏侯渊这快如流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