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 作者:老茅-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布加路嘀咕了几句,他对大明官场尚不熟悉,不知员外郎是几品官,不过,能够得到皇帝的授权处理上百万两银子的货物,想必不会低,连忙道:“方便,方便,宋大人,这是所购物资的清单和雇佣军名册,请大人查收。”

  宋应星听到布加路连说两个方便,总觉得无比怪异,只是他的精力马上被布加路手中那份厚厚的清单和名册吸引,才想起来自己一时兴奋竟然忘了向田成要清单,好在眼前的这名佛郎机人手上也有,否则自己如何接收。

  从布加路手中接过清单,宋应星快速阅读起来:火枪五千支,每支合银三十五两,共计十七万五千两;大炮一百零八门,其中十二磅火炮三十六门,每门净重三千五百斤,每门合银一万二两,共计银四十三万四千两,六磅火炮七十二门,每门净重一千五百斤,每门合银四千两,总计银二十九万八千两。

  宋应星不由摇了摇头,葡萄牙人的大炮虽然好用,可是也实在太贵了,光是十二磅大炮,也就是大明所说的红衣大炮一门就需要一万多两银子,可是要自己造,先别说性能能不能达到要求,就是造价同样也低不到哪里去,真不知道这些番人从万里之外运过来,为何还能赚钱。

  购买火炮的费用就去了七十多万两,加上火枪的费用,已经花去了快九十万两,火炮、火枪固然是朝廷所需,可是大明不能靠购买来装备军队,宋应星期待的心顿时悬了起来,继续往下看去,终于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了。

  木工车床三台,每台合银二万三千两,螺纹车床一台,合银三万两,压铸机二台,每台合银三万五千两、下面则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其中各种测量工具、修理工具罗列了一大串,加起来的银子竟然了花了十几万两。

  花多少钱是朝廷之事,宋应星关心的是这几台车床到底有何用途,马上找到了几台车床,先让人小心翼翼的将抬下船。

  木工车床可以用来加工各种木料,在军工中,最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制作枪托,依靠水力带动,一台木工车床每天可以加工出数百支合格的枪托,螺纹车床可以加工金属部件,枪管,而压铸机的用途更广泛,金属成型,铸钱都可以用到,宋应星大致听了几名葡萄牙技工的介绍,更是心急,可惜这些车床没有水力带动不可能转动,否则宋应星恨不得马上就让车床开动起来。

  “皇上,奴婢,奴婢终于见到皇上了。”皇宫内,田成一把跪在地上,呜呜的大哭起来。

  王福正等得心急,见到田成正想问他此行的收获,没想到田成二话不说,马上痛哭起来,只得安慰道:“爱卿不必如此,朕知道你此行辛苦,你放心,如果办得好,朕一定有厚赏。”

  “呜呜,奴婢不需要皇上的赏赐,只是皇上千万不要再赶奴才离开皇上,奴婢实在舍不得离开皇上啊。”

  若是真正的弘光听到此话,肯定会私心大慰,王福却听得一阵恶寒,虽然田成是他穿越后接触的第一个内侍,可是不等于就对田成有什么好感,打发田成携带价值近二百万的两的银子前去澳门购买东西,纯粹是无人可用,田成离开了二个多月,如果不是重新见到,面目都已记不清了。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爱卿买了多少东西?赶快呈给朕看看。”

  田成还想继续抒情,见到皇帝不耐,才急忙从怀中掏出清单来:“皇上,东西都在这里,请皇上过目。”

  接过清单扫了一遍,王福点了点头,对田成能在短短时间采购到如此多的东西还是比较满意,尤其是几台车床和压铸机,以大明现在的技术水平,数月时间就可以仿制出来,加上使用流水线生产,一旦完成,大明的军工肯定会呈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让王福遗憾的是没有买到燧发枪,这五千支火枪依然是火绳枪,三十五两银子一支,实在太贵了一点,好在大明自己已经有能力制造燧发枪,也不用再求到葡萄牙人。

  王福不知道的是,欧洲的燧发枪也是刚刚发明不久,葡萄牙人根本没有装备燧发枪,又如何买给大明,在火器的研究上,大明并没有落后欧洲太久,由于田成要购买的军火太大,葡萄牙人几乎将水兵的武器都收缴了大半才满足了要求,而火炮干脆是战舰上直接搬下来的,若不是大明不需要战舰,葡萄牙人连战舰都恨不得买给大明。

  此时的葡萄牙人也一切以利益为先,根本没有对大明进行技术封锁的意识,否则出再多的钱,田成也不能买到那几台车床和压铸机,大明拿出一百多万两银子出来买武器,这些钱换成茶叶、瓷器、丝绸到了欧洲,只要一倒手就能变成数千万两,这么大的财富,哪怕是让这些人卖亲生爹妈恐怕都没有问题。

  “报,皇上,锦衣卫指挥使冯大人求见。”

  一名内侍进来,打断了王福看清单的兴致,王福皱了一下眉,知道冯可宗求见肯定有紧急事务:“传!”

  不一会儿,冯可宗满面凝重的走了进来:“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必多礼,爱卿有何事,赶紧道来。”

  “禀皇上,山东传来紧急军情,鞑子兵分两路,已经南下了。”

  “啊。”王福听得一惊,手中的清单掉到了地上,失色的道:“这么快。”

  

  今天第二更,求收藏,推荐!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七章前线

  尽管知道满清随时会南下,只是当真听到满人军队南下的消息后,王福还是觉得满嘴苦涩,眼下新召的羽林卫才训练不到半个月、从葡萄牙人手中买回来的车床还没有用上、燧发枪刚刚试制,军器局正在制作标准件,准备采用流水线生产。

  时间,王福从没有这样感觉到时间的重要,只要有半年,不,哪怕三个月也好啊,可是不要说三个月,连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山东能守住吗,守不住又退到哪里去,难道要守扬州。

  冯可宗偷偷的瞄了皇帝一眼,他从没有见过一个人的脸上能够反应出这么多的表情,沮丧、怀疑、犹豫、恐惧,以及还隐隐夹杂着兴奋。

  没错,是兴奋,若是数月前,王福听到满清南下,第一个反应肯定是逃跑,可如今王福甚至还有几分期待,历史上,满清南下时,各地明军争先恐后的投降,左梦庚降了、刘良佐降了、刘泽清降了满人兵力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大明的百万大军许多人连衣服都不换,只是改了一下旗帜就变成清军。

  以致守扬州时,史可法兵不过数万,而清军是史可法兵力的十倍,如今大明兵力骤减到五六十万,表面上看起来比以前更加衰弱,可是减少的都是这些注定的汉奸军,黄得功还在,高杰还在,也就是说,大明其实已经清除了不稳定的因素,而清军注定得不到这数十万汉奸军的投诚,历史难道还会向原来那样发展吗,王福不相信。

  只要守住头一年,南方的优势就会发挥出来,自己每过一天就会强一天,而北方,没有南方的赋税支持,满清借着李自成来不及运走的银子或许可以支持一年、二年、三年,却绝对不可以长时间持续支持下去,南方的许多豪门为了自己的的利益不惜将粮食卖给北方资敌,可是满清的银子若是用完,这些豪门还愿意把粮食民卖给满人不成,无粮无饷,就凭满清八旗十来万军队,连维持整个北方都不行,更别说进攻了。

  自己作出这么多努力,究竟会不会有效果,是到了该检验的时候了,王福的脸色重新镇定下来,向冯可宗问道:“可知鞑子是何人领军,有多少人马?”

  “回皇上,山西一路仍是鞑子悍将舒克萨合统领,山东一路是鞑子豫亲王多铎统领,山西一路人马尚不清楚,山东一路据说有十万兵马。”

  “胡说八道,鞑子一路即有十万人马,他们哪来这么多人?”

  “这”冯可宗的脸色顿时尴尬起来,锦衣卫可谓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要他们探听国内的情况尚可,探听鞑子的情况却常常模糊不清,还没有看到鞑子的兵马早就躲起来了,哪里能得到确切的数据,自然是夸得越大越好。

  冯可宗也不是不知道这个数字作不得准,只是没有确切的数据前不得不硬着头皮报上去,没想到皇帝却不好糊弄。

  “算了,命令锦衣卫抓紧探听,朕要看看靖国公有无军情上奏再说。”

  “微臣遵旨。”冯可宗有点灰头土脸的退了下去。

  山东,济南府,黄得功正伏头在一张巨在的地图上查看,地图上济南东南西三面都是正常颜色,北面却全是绿色的箭头,这些箭头已经修改过数几次,每次修改,这些箭头离济南城的位置便近了一些。

  “来的好快。”黄得功不由感叹了一句。

  从两刘余部叛乱开始,黄得功和部下就没有停止过战事,剿灭两刘余部后,黄得功只是在淮安略作休整便率军北上追击张天禄,张天福两人,这两人如同惊弓之鸟,毫无反击的能力,黄得功的军队没有战斗就顺势进入了山东。

  山东本来属于大顺军的地盘,只是李自成退出北京的消息传来后,山东处处掀起了驱逐大顺官员的风潮,许多地方纷纷重新换上大明旗帜或者鞑子旗帜,有些地方则两不投靠,不过,黄得功的大军一来,那些换上鞑子旗帜的城池又赶忙换上了大明旗帜,而那些摇摆不定的城池也迅速向大明投靠,大明就这样轻易的恢复了在山东的统治。

  只是山东刚刚换上大明的旗帜没几天,鞑子就来了,黄得功相信,若是让鞑子到了济南城,刚刚换上大明旗帜的许多地方恐怕又要换成鞑子旗帜了,只是要想阻止鞑子进入山东,黄得功不由摇了摇头。

  剿灭刘良佐,刘泽清的余部后,黄得功的兵马并没有增加,只是全部换成了骑兵,若是加上山东各系的兵马,朝廷在山东的兵马至少也有八九万人,只是战力么,如果让他们守守城还凑合,如果让他们与鞑子野战,只会冲乱自己的阵角,真正能打的还是黄得功自己所带的三万人。

  三万人的骑兵,未必就不能和鞑子拼命,即使打不过,反正全是骑兵,逃也逃得掉,黄得功的手指重重的指在一个绿色箭头的位置,那里正是斥候所报,鞑子最凸前的一部。

  “来人,把马总兵和田总兵叫来。”

  “是,大帅。”

  不一会,马得功和田雄两人就来到,一起向黄得功行礼:“参见靖国公。”

  “免礼,你们两人来的正好,眼下鞑子来势汹汹,山东有倾覆之危,我等深受皇恩,正该为朝廷效力,本帅决定,明天率军主动出击,在这里伏击鞑子前部,不知尔等以为如何?”

  一听到要和鞑子野战,马得功和田雄两人脸都白了,两人望了一眼,齐道:“大帅三思,鞑子野战犀利,不如我等紧守城池,派人向朝廷求救。”

  对于两名爱将的回答,黄得功大为失望:“鞑子亦非三头六臂,何况鞑子前锋不到五千人,仍是汉军旗孔有德部,我军有三万铁骑,两位为何有胆怯之意。”

  马得功和田雄两人被说得满脸通红,从松锦大战大败后,大明官兵的精气神就垮了,只要一提到鞑子,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害怕,马得功,田雄两人正是这种反应。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八章伏击(一)

  济南东面数十里的官道上,一支军队正逶迤而行,这支军队虽然行进有点歪斜,只是每人的脸上都是一幅凶相,前头额上露出光溜溜的青皮,只有后面留着一根小如金钱般的头发,这就是满清士兵的金钱鼠尾。

  在后世,这根尾巴是落后愚味,懦弱的象征,此时,这根金钱鼠尾依然代表着落后愚味,只是绝不是懦弱,反而代表着野蛮,勇敢,大明兵将自松锦之战后,只要远远的看见这根辫子,喊一声鞑子来了,无论自己人数是敌人的多少倍,转身就逃,刚刚投降过去的大明士兵,只要将头发剃成这个模样,马上勇气培增,往往可以追着以往自己数倍的袍泽战而胜之,仿佛这根金钱鼠尾有魔力一般。

  有魔力的当然不是这根金钱鼠尾,而是勇气与信心,由于崇祯求治心切,国事日艰,大明能战的武将不是死于沙场就是被皇帝自己斩杀,剩下的都是一些滑头,他们早已失去了对鞑子争胜的信心,连黄得功所部算是大明精锐的武力,听到要与鞑子野战依然害怕。

  一支没有勇气和信心的军队注定不能取得胜利,纵使人数再多也无用,松锦之战后,鞑子每次侵入中原都掠得大量人口、牲畜、金银而回,集起来的明军竟然无一人敢追,这越发助长了鞑子的骄气,而明军更加不能战。

  眼下的这支队伍虽然剃着青皮头,留着金钱鼠尾,却不是真正的鞑子,而是满清恭顺王孔有德的部下,当年孔有德和耿忠明从登州渡海向满清投降时,受到皇太极的热情接待,正因为孔有德、耿忠明向满清的投诚后带去了大量火炮,使明军在火器上的优势也不再,为鞑子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无论是孔有德还是他的部下,都已死心踏地的为鞑子效力了。

  孔有德的部队中带有十几门火炮,本来不该走在前列,只是多铎这些天收留了大量明军,光是张天禄、张天福两人就率了三万多明军投降,比多铎本这次南下本部的人还要多,如今这支二万多人的部队已经膨胀到七万多人。

  这让多铎有一点欣喜若狂,本来他只有二万五千多人,却要攻打内讧后还有四五十万兵马的南明,心中多少怀着一点忐忑不安,只是对多尔衮的敬服才愿意带兵攻打南明,心下却没有做打下南京的美梦,反正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算了,明军就是再多也不敢离了城池追击。

  只是没想到还没有到山东,一仗没打,他已经多了四万多人,照这种情况下去,到南京之前增加数十万人马也不是不可能,事实上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正是如此,多铎南下之后,先是与阿济格,吴三桂合兵击败李自成,然后由湖广进入江淮,一路收降纳叛,到了扬州时多铎手上的军队已经变成了数十万的大军。

  收降了比自身数量还多的明军,多铎的主力行程不免慢了下来,孔有德的队伍就成了前锋,不过,与多铎等人拉开的距离并不大,骑兵也就一天左右的行程。

  山东原本富裕,只是经过天灾和鞑子的数次蹂躏,早已变得残破起来,官道年久失修,两旁的田地杂草众生,连孔有德也看得感叹不已,山东是孔有德熟悉的地方,他与耿忠明两人在毛文龙被杀后从皮岛调离驻守山东,就在山东,他与部下因为缺饷哗变,最终席卷山东大半个省份,朝廷不得不调集大军征剿,可是孔有德,耿忠明却乘船跨海潇洒走人,投靠满清,才有了今天的恭顺王,山东变得如此调弊,可以说也有他孔有德的一份功劳。

  “王爷,前面数十里就是济南城,伪明黄闯子已率大军入驻,我们是否要等豫亲王的大军来到。”

  清军进关,宣称是为了替崇祯报仇,不但收敛了崇祯的尸体,而且派兵保护皇陵,这一姿态迷惑了不少汉人精英,争先恐后向满清投诚,如今要南下灭明,情理上说不过去,因此满清上下一概不承认南明朝廷,以伪明呼之。

  “黄闯子,不过是一儒口小儿,何惧之有,传令,我军加快速度,天黑前赶到济南城,说不定到时黄闯子已吓得屁滚尿流,本王要在晚上进入济南。”孔有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