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 作者:老茅-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教授。”能用大学的名义前往东方,当然好过自己一个人前往,这样还可以不必依靠夏普的资助。

  “艾萨克,你是一个天才,这一点我一直都相信,永远不要脱离剑桥大学,以后剑桥大学将会以你为荣。”巴罗敦敦告诫道。

  “是,老师。”艾萨克应道。

  数天之后,巴罗就告诉艾萨克,校长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剑桥大学将组织一支十二人的队伍前往东方,与大明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带队的人选已经确定为艾萨克。牛顿自己。

  这次带队前往东方,校长能如此爽快批准,主要还是学校之间的竞争,剑桥大学虽然有四百多年的建校史,可是在现在,他们的地位远不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学生多来自于贫民和一些小贵族领主的子弟,牛津大学则相反,他们的学生许多都是大贵族子弟。如果这次与大明举行学术交流活动顺利,这批人归来后,剑桥大学必定会声名大振,吸引到一批大贵族子弟前来就读。

  弘光二十六年七月初,艾萨克领着剑桥大学另外选拨的十一人,一起踏上了前往东方的道路,他们先在伦敦乘坐英国人自己的商船前往被大明正式命名为友谊岛的圣港岛,在友谊岛,他们会更换上大明的客轮前往东方。

  在弘光二十四年,大明开通上海到友谊岛之间的客货轮,客货轮采用了最新式的蒸汽机铁甲舰,两地的航程由大半年缩短为三个月,由于大明的蒸汽铁甲舰有着快速、安全的特点,效率远高于帆船,已经让一些欧洲的船主停运了前往远东航线,直接改为在友谊岛拿货。

  当然,大部分欧洲商船还是会如原先一样远航至东方,毕竟直接到大明拿货远比在友谊岛上拿货便宜,艾萨克所以选择乘大明的船只前往东方,自然是为了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到大明的铁甲蒸汽舰。

  经过五年多时间建设,友谊岛已经变成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单是东方人就有上万人,加上雇工、黑人奴隶、来往的欧洲商人,岛上常住人口超过三万,这点人在大明只能算一个中等县城,放在欧洲却可以说是一个大城,甚至不逊于一些欧洲数百年的名城。

  在友谊岛住了数天,艾萨克一行拿到去上海的船票,他们买的是二等票,每张船票要价高达三十五英镑,三等票很便宜,仅需要十英镑,而一等票则高达一千两纹两,合八十三镑。

  拿到船票后,他们还需要等待半个月左右才会有船只出发,自从开通蒸汽机铁甲舰的货运后,大明每月都会有二至四艘铁甲舰从友谊岛直航上海。

  到七月底,艾萨克一行终于登上前往大明的铁甲舰海豚号,海豚号排水量三千三百吨,是一艘客货两用船,除了货物外,连同艾萨克一行,船上还载有四百余名乘客。

  这是艾萨克等人第一次见到蒸汽铁甲舰,和所有初见到蒸汽铁甲舰的欧洲人一样,艾萨克对于如此巨大的钢铁舰能够浮在水面,显得非常震惊,只是他更加坚定此行目的,一定要把制造蒸汽机的技术学到手,这样在欧洲也能建造出如此钢铁巨舰。

  登上海豚号,他们马上发现,比起帆船来,铁甲舰空间大很多,由于没有桅杆,甲板上显得非常空旷。

  数天后,在甲板上活动时,艾萨克还认识了数名英国商人。听到艾萨克一行是剑桥大学选派到东方进行学术交流的教授,几名英国商人对他们顿时肃然起敬,甚至邀请他们一起共进晚餐。

  无论是十英镑还是三十五英镑、八十三英镑的船票,都包括了路上的餐费,船票价格越高,伙食自然越好。当然,如果你不满意船上提供的标准伙食,可以掏钱另吃。

  几名商人一样是二等船票,要请客吃饭,自然不能请人吃船上的标准餐,怎么也得另出钱,艾萨克笑着拒绝了几名商人的好意,只是不解的问道:“希尔,我们乘坐东方人船只,实在是因为想仔细观察一下铁甲舰,你们为何也乘坐东方人的船只,我听说本国船只,上等房价格也只有三十镑。”

  “尊敬的教授,我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虽然乘坐东方人的船只价格要高,但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何况乘坐铁甲舰远比乘坐帆船舒服,还可以在船上吃到蔬菜,五英镑的差价,我们当然会选铁甲舰。”希尔笑着回答道。

  大明已经在航线上建立了不少补给点,隔十天半月,海豚号就能靠岸取得一次补给,除了肉类外,更重要的是各类新鲜蔬菜,艾萨克。牛顿作为购买二等船票的客人,每餐都有蔬菜供应,如果有时岸上蔬菜供应不上,则换成一份豆芽菜,本来艾萨克对于蔬菜并不在意,听到希尔提起,忍不住问道:“怎么,蔬菜很难得吗?”

  “尊敬的教授,在海上航行,蔬菜当然很难得。”希尔回到,接着和艾萨克等人讲起以前航行,由于没有蔬菜,大量船员得败血病而死的情景,如今虽然船员用甘蔗酒、柠檬皮等代替蔬菜可以防止出现败血病,只是又如何能够和常常吃到蔬菜相比。

  “为什么东方人能在沿途建立这么多补给点,而我们欧洲人却不能?”艾萨克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让希尔等人沉默下来,从发现东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里,欧洲各国虽然在航线上也建立了不少补给点,但远远不能和东方人相比,东方人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超过了西方一百多年的成就,这让所有欧洲商人都非常无奈。

  造成这些的原因当然很多,欧洲的分裂就是重大原因之一,各国彼此之间争斗不休,不能形成合力,而大明是举全国之力进行,人口,物力超过整个欧洲之下,如何不能在区区数年时间超过欧洲百年时间,在东西方大航线上取得更多立足点。

  与希尔等人结束会话后,艾萨克将心思都放在观察这艘铁甲巨舰上,他对船上每一个部位都记录清楚,让他遗憾的是,当他数次想前往底下动力室都被船员坚决拦阻了,最后一次更是被船员关了起来,直到同行再三解释他的身份才被放出,不过他得到船员警告不得再试图进入动力室,否则将以细作罪名逮捕他,处以绞刑。

  艾萨克无奈,只得打消了察看动力室念头。

  海豚号一路上航行非常平安,在印度洋时,海豚号曾与数股海盗相遇,不过这些架着风帆的海盗船,被海豚号庞大的身躯轻轻一擦就被送入海底,剩余的海盗只能拼命划船逃走。

  弘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初,海豚号终于抵达上海。

  “皇上,上海府来电,说有一支英国人组成的队伍到达上海,要与我国进行学术交流,该如何接待?”理藩院尚书陈安理向皇帝禀道。

  陈安理去年才刚从欧洲回来,刚好接任理藩院尚书之职。

  “学术交流?”王福哑然一笑,恐怕这支学术交流的队伍目的不纯吧,现在欧洲人做梦都想探听到蒸汽机的秘密。

  “对了,这个带队的英国人叫艾萨克。牛顿。”陈安理补了一句。

  “牛顿。”皇帝听是一愣,牛顿这个名字,在后世恐怕只要上过学之人就听过吧,只是不知这个艾萨克。牛顿是否就是后世的那个提出牛顿三定律的牛顿。

  “这个艾萨克。牛顿是什么身份?”

  “回皇上,微臣对这个艾萨克。牛顿有所了解,他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在英国非常有名气,是英国最年轻的教授,据说发表了许多论文。”陈安理回道,他在欧洲数年,听许多人谈起过艾萨克。牛顿,因此留下非常深刻的映象。

  听到陈安理如此说,王福马上肯定了艾萨克。牛顿的身份,那怕是领先对方数百年,对于这样的科学巨匠,王福心中还是充满尊敬。不过,如果艾萨克。牛顿真是抱着打探蒸汽机秘密的念头,那么不管什么科学巨人,恐怕这辈子也别想离开大明。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九十一章令欧洲人羡慕的明人生活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九十一章令欧洲人羡慕的明人生活

  “对了,陈爱卿,你可知我朝有哪几个书院历史最为悠久?”王福问道,他突然想到一个应对这批英国人最好的方法。

  陈安德听得一愣,若说大明声名最箸的书院莫过于东林党所办的“东林书院。”只是这些年官学大兴,无论是“东林书院”还是其余民间私立书院都已式微,不知为何皇帝突然之间又提了起来。

  “回皇上,据微臣所知,我朝书院众多,论历史之久莫过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豫章书院”

  陈安德一口气念出了七八所书院的名称,而且还有继续念下去的趋势,王福有点不耐烦的打断了陈安德的话,道:“爱卿不必再念,你给朕说一个历史最久的吧。”

  “回皇上,臣所说之书院都是从宋朝一直开办至今,他们之间历史长短,臣需要详查才能得知。”

  王福听得动容,大明立国已有三百年零二年,算上元朝一百年,宋两朝三百余年,就算打一个折扣,这些书院是宋朝中途所立,每座书院也至少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如果是前期所立,甚至有超七百年的可能。

  “这些书院岂不是都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回皇上,只多不少,可惜眼下不少书院都招不到学生。”陈安德叹惜道。

  “太好了。”王福忍不住轻拍了一下桌子,这些书院单是历史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王福不喜这些游离于官学之外的书院,但不妨碍将它们当成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转向旁边的内侍道:“传朕旨意,着礼部统计国内百年以上书院,对于难予维持之书院,礼部可以酌情拨银补贴,其补贴银两,内库全额报销。”

  “是,皇上,皇上真是菩萨心肠,要奴婢说,这些书院若是维持不下去,干脆关门算了。”内侍李祺回道。

  这些私立书院,除了教授学生外,最大的目的还是聚集文人士子,针贬时敝,指点朝政,上至内阁大臣,下至内侍太监,无一不是书院痛骂的对象。大臣还好一点,各个书院有支持,有痛骂,对于内侍,则是所有书院痛骂的对象。没有一个内侍会喜欢私立书院,甚至大臣也无法忍受,张居正时期就曾下令关闭多所书院,到了魏忠贤时,干脆下令天下所有书院都关闭,只是魏忠贤一死,书院又尽复。

  “你懂什么?”皇帝笑骂道。

  如今书院数量和官学比起来犹如沧海一粟,学生自然多选官学,几十个文人聚集作一些针贬时敝的文章又如何能与报纸数百万份的受众相比,没有了这教书育人和针贬时敝两大功能,难怪书院会日渐式微,即使有朝廷的补贴也只能维持生存罢了,要想以往那样恢复书院一呼百喏的气势根本不可能。

  这些书院历史上曾出过无数文士名臣,才会扬名于天下,就此让其消亡实在可惜,拿出一点钱使之能一直延续下去,绝对是非常划算之举。

  上海, 这个东方也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在弘光二十四年时,已经由县升格成了府,据弘光二十五年统计,上海府人口为一百三十六万有余,人口虽然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岁入却达到全国一成五。

  这当然得益于海贸的巨大发展,在上海街头,每走上数十米就会碰到一个外国人,他们或是碧眼高鼻的欧洲人,或是身着长袍的阿拉伯人,或是一头红发的印度人

  如今艾萨克和哈雷等人也属于其中一个,若说在友谊岛,他们尚感觉不到欧洲与大明太大差距的话,在上海街头时,他们心中就只剩下震憾,没有到来之前,他们从没有想到世上会有一个城市会有如此繁华。

  这并非后世被殖民者打开大门后畸形的发展,由于掌握了定价权,海贸利润高昂,东家也不会在工钱上计较,只要有手有脚,这里可以轻易找到一份月薪超过十两银子的工作,如果你愿意出海,薪水马上就会变成三十两以上。

  在欧洲,一名强壮的英国水手月薪是22先令6便士,换成银子差不多13两5钱,(注一)虽然比普通的上海市民要强,可是他们长年航行在海上,吃的只有面粉、咸肉和干豆,每天一加仑啤酒常常惨水,工资每半年才发放一次。同样是水手,大明水手的条件要比英国水手好的多,船上每天都有蔬菜供应,薪金每月发放,最低也是英军水手两倍。

  艾萨克这些天特意调查了上海的物价,得到了一个让他非常沮丧的结论,与他在剑桥大学教授的薪水,在伦敦生活条件未必能和上海普通大明人相比。

  与高昂的工钱相比,上海各种物价简直可以说非常低廉,由于南洋粮食连年丰收,每年有数千万石粮食从南洋运回本土,尽管朝廷每年都收购巨额粮食作为储备粮,粮价还是不可挽回,上海粮价从弘光初年一两五钱一石跌到如今二百二十文一石,连带着江南的田价也跌去七成,最好的肥田如今卖价也不过四至五两银子。(注二)

  除了粮价外,其余的食物、生活用品同样低廉,鲜鱼从弘光初年的二十文每斤跌至十二文左右,猪肉从每斤三十文跌至十八文左右,牛肉从每斤二十五文跌至十五文左右,(注三)鸭蛋每十枚二十五文,鸡蛋每十枚十八至十九文,豆油每斤十五文,黄瓜每斤二文,白菜每斤一文,葱每斤三文,盐稍贵,每斤五文,上好的烧酒,每斤五十文

  吃之外,穿的衣服比起欧洲更是便宜,麻一斤不过二十文,白布每尺三十文左右,深蓝布每尺四十文,丝绸的价格更贱,在欧洲,一尺上好的丝绸最少需要二两银子,这里的价格只要区区一百二十文,而三尺丝绸则可以做一件衣裳,哪怕是一名普通市民,一年也可以轻松买上数件丝绸做的衣裳换洗,花费不过一二两银子。

  在上海,如果一个五口之家,一天吃六斤粮食,需十一文,买一条二斤重的鱼,需二十四文,买一斤猪肉,需十八文,再买十文钱蔬菜,加上油盐柴火,这样有鱼有肉的生活,花费大概在六十五文至七十文左右,一月合计二两银子,而在英国,要做到同样生活水平,起码也需要花费七先令,合四两银子左右。

  只是由于人数增长太快,上海房价有所上涨,在弘光初年,上海一所四间房的普通院子,价格在八十两至一百两左右,到如今,价格差不多需要一百八十两至二百两银子。

  以普通市民每月十两银子的工钱,过着有鱼有肉的生活,一月仍有八两银子结余,再支出一两银子给自己、老婆孩子置办衣裳,一两银子作其他开销,每月能存下六两银子左右,三年时间,可以在上海买下一座四间房的院子,合一百平米左右。

  如果是水手的话,由于长年在海上航行,基本没有什么开销,只需要八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在上海买下一个小院,攒个三年,可以买下一个有十余间房的数进大院。

  越对上海了解越深,艾萨克和同伴对于大明也越是敬畏,单是一上海,除了人口,其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大明的人口达到一亿六千万以上,更不是人口只有五百七十万的英国可以相比。面对着如此一个庞然大物,艾萨克等人已经息了要与大明相争的心思。

  英国虽然不可能和大明竞争,但只要得到蒸汽机的技术,却可以在欧洲先行一步,或许可以成为欧洲大陆的强国,艾萨克更加期待与大明学院的交流,每天都要到英国驻上海的领事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