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攸正在上前阻止,刘辩忽然停住了动作,他回过头,看了荀攸一眼,呲牙一乐:“我找到了。”
    “是什么?”
    “不知道,好象是个盒子。”刘辩站了起来,向后退了一步,一边将拍髀收起来,一边对卫观说道:“小心点挖,不要动陈太丘坟上一草一木。”
    卫观听了,连忙答应,带着一个郎中挖了起来。大约几杯酒的功夫,他们挖出了一个长长的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有一口黑鞘长刀,式样古拙。
    刘辩接过刀,缓缓用力,一阵龙吟之声响起,刀拔出了半截。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不寒而栗。
    刀身如鞘,漆黑无光,冷气森森,寒意逼人。
    居然是一口黑色的刀。
    不仅刘辩,围观的郎中们都目瞪口呆。谁也没见过这样的刀。刀一出鞘,周围的风似乎都冷了三分,让人从心底里泛起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最吃惊的还是荀攸。他想不通为什么陈寔的墓碑后面会埋一口刀,而且是这么诡异的黑刀。这是陈家人埋的,还是别人埋的?是藏宝,还是诅咒?刘辩得到这把刀,是吉兆还是凶兆?
    刘辩笑了:“就是它。”
    
    荥阳,荀彧翻身坐起,冷汗涔涔。
    睡在对面的荀谌翻了个身,迷迷糊糊的说道:“文若,怎么了?”
    “没什么,突然心惊。”荀彧坐了片刻,定了定神,本想躺在再睡,想了想,却披衣而起。走到案前,拨亮了灯,在香炉里添了一块香,又拿出一只金筒,从里面倒出了五十根紫色的著草。
    半睡半醒的荀谌闻到香味,这才意识到荀彧的异常,连忙披衣而起,走到案边,一看到蓍草,他就愣了一下,眼角不受控制的跳了起来。他一声不吭的坐下,静静的看着荀彧卜卦。
    良久,荀彧将案上的蓍草一一收起。他的脸色发青,修长的手指也白得刺眼,虽然他极力控制,手中的蓍草簌簌作响,恍若哀鸣。
    荀谌没有说话。他的易学虽然没有荀彧高深,却能看出这个卦象不好。他坐了下来,和荀彧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恐惧和说不尽的悲哀。
    “应在何处?”
    “不知道。”荀彧十指交叉,闭上了眼睛,额头有细密的汗珠沁出:“算不出来。”
    荀谌闭紧了嘴巴,没有再问。
    算不出来的危险,才是真正的危险。
    “应在何处?”
    “不知道。”荀彧沉默良久,缓缓睁开了眼睛,疲惫不堪,声音沙哑:“有计划之外的力量入局,是吉是凶,目前还难以断定。仅从卦相上看,似乎最后是吉。”
    荀谌抚着胸口,长出了一口气。
    荀彧没有再说什么。他看着自己的手,心跳如鼓,血液奔涌,直欲破体而出。
    。(未完待续。。)

第140章 谎言
    就着火光,刘辩仔细打量着黑刀。刀长四尺,刀身不足三尺,略带弧形,与汉代常见的环刀有些不同。刀身漆黑如墨,也看不出什么纹饰。刀柄上缠着的绳子不知是什么材质,入手微凉。
    刘辩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任何铭文或纹饰,这口黑刀除了颜色诡异之外,平实得没有一丝出奇之外。
    荀攸默默的坐在一旁,眉心紧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刘辩眨了眨眼睛,把他叫了过来。
    “你们荀家和陈家很亲近吧?”
    荀攸略作思索:“来往不少,亲近么,倒未必。”
    刘辩不解,既然来往不少,又怎么说未必亲近?同为颍川四长,他们应该很有共同语言才对啊。他记不得是哪本书上提起过,陈群好象娶了荀彧的女儿,做了荀彧的女婿。还有一个说法,说陈寔带着两个儿子陈纪、陈谌和孙子陈群拜访荀淑,两位大贤会面,连天上都有了感应,惊动了太令,被载入史册,称为真人东行,德星聚首。
    听完刘辩的疑惑,荀攸笑了笑:“三君访神君的故事,我也听说过。不过,据我所知,那是假的。”
    “假的?”刘辩更疑惑了。既然荀攸也听说过,怎么会是假的?
    “神君卒于建和三年,于今四十有二年,连我都没见过他,文若叔怎么可能见过他。”荀攸轻笑一声,一直紧绷的神情放松了些。“至于陈群,那就更不可能了。”
    刘辩拍了拍脑门。很无语。这个谎撒得也太离谱了,只要了解荀淑生卒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一个谎言,怎么骗了那么多人,骗了那么多年?儒家喜欢作伪,看来不仅仅是喜欢造伪书这一项,各种名人秩事也大多不靠谱。
    “那你认为陈太丘这个人如何?”
    “我和他接触不多。”荀攸斟字酌句的说道:“如果陛下想了解他,还是应该问他的子孙。”
    “陈家没有依附袁绍?”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说。”荀攸忽然眉头一挑,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刘辩看在眼里。笑道:“怎么。你想说什么?”
    “臣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荀攸看了一眼刘辨手里的黑刀:“原本是觉得可能是陈家人自己编的故事,现在看来,倒未必全是假的。陛下,你听过梁上君子的典故么?”
    刘辩听说过。但是他不是非常清楚。便笑道:“反正也睡不着。说来听听。”
    “乡里流传一个故事。说陈太丘居家,夜闻梁上有声,知有贼人入室。也不声张,穿衣而起,唤其子孙入,训戒说:人不能不自勉。坏人并不是天生就是坏人,而是不知自砺,这才养成了坏习性,就像梁上君子一样。贼人听到这句话,知道已经被发现了,只好下地求饶。陈寔给了他一些钱帛,又勉励了他一通,就放他走了。”
    “这有什么问题吗?”
    “臣觉得,那盗贼要盗的未必就是钱财,也许是陛下手里这口刀。”荀攸似笑非笑:“如果这口刀原本就是陈家所埋的话。”
    刘辩一怔,立刻明白了荀攸的意思。他眼珠一转,接着荀攸的话头说道:“那这么说的话,陈太丘把儿孙们叫起来,恐怕也不是为了训戒他们,而是借此召集他们,保护此刀?那个盗贼也许未必就是盗贼,也可能是刺客?陈太丘自忖一人难当,便召集其子助阵?”
    刘辩一连串的说了几个假设,荀攸笑而不语,最后下了一个评语:“真相如何,大概只有陈家人自己清楚。总而言之,很多事——哪怕是载入史册,留传后世——也未必就是真相。”
    刘辩不禁笑了起来。虽说只是玩笑话,可是他却觉得这里面可能真有文章。当然了,让他更感兴趣的陈家到现在居然没有依附袁绍,这实是个好消息。以德行著称的颍川四家中,荀家两面下注,韩家附袁,钟家附刘,陈家一个也不投,他和袁绍还是平分秋色的嘛。
    “待此间事了,朕要派人去礼请陈纪入朝。”
    
    天明之后,简单的吃了一些干粮,还没有出发,担任前锋的张绣来报,斥候在前方四十里处与敌方斥候相遇,捕获了一名斥候,逼问出了消息:刘备、关羽率领千余人在玉女台设伏。
    刘辩虽然有些意外,却并不惊慌。伏击的恐怖之处在于出乎意料,既然现在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存在,威胁便小得多了。他叫来了荀攸,打听玉女台的方位和地理形势。
    荀攸说,玉女台只是阳城山的一部分,地势低缓,可以藏兵,但是优势有限。由玉女台北向西北行,很容易绕过玉女台。刘备的杂胡骑在荥阳一战被屠戮一尽,现在只剩下几百步卒,他根本挡不住天子的大军,不足为虑。
    “危险不在玉女台。”荀攸脸色很严肃的说道:“危险在玉女台西北的二十八浦。”
    刘辩同意荀攸的看法。他听荀攸说过二十八浦。二十八浦是指太室山南麓的一片山地,地形复杂,据说有二十八个石潭分布春间,象二十八宿之状。冬天水浅,很多河流断流,二十八浦也不例外,水位不高,但是石潭之间相通,扰动一处潭水,其他的潭水也会有反应。也就是说,一旦进入二十八浦的范围,他的行踪就无法掩饰了。
    更诡异的是,二十八浦还有点诡异。据说行人到二十八浦,只能从潭里舀水喝,不能入潭洗手,否则就会生病,周围方圆数里也会出现闹鬼之类的事。大军经过二十八浦,不仅人要饮水,马也要饮水,这要是闹起鬼来,那麻烦可不小。
    刘辩自己不太相信这些传言,但是他不能禁止其他的士卒相信。他下令所有人在出发之前带足饮用水,尽量在经过二十八浦的时候不饮马,万一要补水,也不要乱来。
    荀攸苦笑道:“陛下,无法掩饰行踪,那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里水潭虽多,水量却极少,一旦被堵在这里,难免有缺水之虞。到时候进退两难,只怕”
    刘辩笑了,既然是突袭,当然要冒险,更何况还被人算个正着。
    “无妨,只要不进山里,没有人能挡得住我的铁骑。”刘辩轻松的笑道:“曹操想要困住我,必然会调集主力,这样一来,贾诩就能顺利救出吕布了。到了那时候,谁困住谁还说不定呢。公达,你想想看,除了二十八浦,附近还有什么危险所在,我们尽可能的不接近就是了。他有千般巧,我有一股力,人挡杀人,神挡杀神。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
    荀攸点了点头,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只有如此了。
    刘辩随即下令出发,五千精骑向玉女台杀去。
    
    看着远处笔直的烟尘,刘备的脸色很难看。
    他刚刚接到斥候的报告,说刘辩率领五千精骑正朝这里赶来,心便往下一沉。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刘辩居然真的从这条路来了。他号称有千人,实际上他自己清楚,连八百都不到。没有了伏击的隐蔽性,要靠不到八百步卒挡住五千精骑,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一仗之后,就算能活着逃出去,这点家底也输光了。
    “兄长,我没说错吧,昏君果然由这条路来了。”关羽赶了过来,一脸的得色。
    “云长,你觉得我们能挡住他吗?”刘备指了指远处的烟尘,“你是不是想把这几百人全葬送在这里?”
    关羽这才意识到残酷的真相,脸色一黯,讪讪的闭上了嘴巴。
    张飞奔了过来,大声叫道:“兄长,怎么办?迎战么?”
    “战还是要战一下的。”刘备无奈的说道:“不战而逃,将来我兄弟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这倒也是。”张飞说完,看了一眼刘备和关羽的脸色,知道话锋不对,转头就跑,一边跑一边大叫道:“二位兄长,我去打头阵。”
    关羽拱了拱手:“兄长,你坐镇指挥,我去看着三弟,莫被人伤了。”
    “去吧,你自己也要小心。”
    “喏。”关羽应了一声,大步流星的走下山坡。
    张飞翻身上马,在阵前来回驰骋,大声吼道:“列阵,列阵!振作起来,怕什么怕?我们有地势之利,还有我等兄弟,谁来,我们都不惧。拦住天子,人人有赏”
    没等张飞说完,关羽催动绝影从他身边掠过,冲下了山坡,在大道中央勒住绝影,一手提刀,一手挽缰,斜睨着越来越近的骑兵,神情倨傲,仿佛正加速冲杀过来的不过是一群蝼蚁,根本不需要张飞和那几百步卒,他一个人就能将这些骑兵斩杀干净。
    山坡上设伏的士卒见了,都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身子。原本发抖的手也慢慢的稳定了,原本拉不开的弓也能拉开了,原本发软的腿也有劲了。
    关羽一句话也不用说,只是往路中间一站,就让人对他有了信心。
    看着关羽高大伟岸的身影,张飞羡慕的咽了口唾沫,举起手中的蛇矛,厉声大喝:“弓弩手,准备——”
    。(未完待续。。)

第141章 猛虎怕群狼
    看着屹立道中的关羽,率领一千羽骑郎奔驰而来的张绣笑了。
    他仿佛看到了又一个吕布,一个企图以个人武力决定一切的吕布。
    他承认吕布的武艺高强,可是他并不认为这样的做法可取。任何一个分不清私斗与战斗的武人,也许会是高手,但绝对不是合格的将领。
    关羽同样如此。
    张绣举起了手中的霸王枪,在空中轻轻一摇。紧随其后的传令兵会意,立刻敲响了小鼓。奔驰中的羽林郎听到鼓声,默契的调整了队形。假司马古弼听到鼓声,举起手,向张绣挥了挥,轻踢战马,奔到队前,怒吼一声:“跟我来!”
    羽林郎们娴熟的操控着战马,跟着古弼向西北方向奔去。
    见羽林郎避而不战,准备和他擦肩而过,道路中央的关羽轻蔑的冷笑一声,催动绝影,就就准备上前拦截。这时,张绣带着一百亲卫骑迎了上来,远远的喝了一声:“关羽,来战!”
    关羽勒住了绝影,看着在亲卫骑簇拥下驰来的张绣,眼中露出羡慕之色。按照惯例,领五百人以上的军官算是中级将领,可以有专职的亲卫,人数上限是所领人数的十分之一。张绣是羽林右司马,统千人,有一百人的亲卫骑。
    可是,刘备手下全部加起来也没有一百骑,那些好容易收集起来的杂胡骑在荥阳一战被吕布、张辽杀得精光,现在所有的骑兵加起来也只有五六十人。和张绣一比。他简直像个乞丐。
    如果有实力,谁会单刀匹马的站在路中间啊。
    关羽收起了艳羡之心,倒提青龙偃月刀,厉喝一声:“来得好,某正要斩你首级。”
    张绣哈哈一笑,端平了霸王枪,笑容一收:“手弩准备,射死这匹夫!”
    羽林郎们齐声应喝,成两列纵队,跟着张绣发起了冲锋。靠近关羽的那一列端平了手中的长戟。另一列则举起了上好弦的手弩。
    手弩射程三十步。上弦不易,不是战阵上互相攻击的远程武器,而是亲卫们用来保护主将用的近战武器。手弩作用不大,造价却高。一般人根本配备不起。也只有羽林郎这样的禁军系统才会大面积的配备手弩。而且仅仅局限于担任亲卫的郎中。
    以张绣为龙头,一百名羽林郎像一头蛟龙,向关羽飞奔而去。
    二十步。冲在最前面的几名羽林郎扣动弩机,射出了弩箭。弩箭呼啸而去,直扑高举青龙偃月刀杀来的关羽面门。
    看到张绣率领百余羽林郎一起冲锋,关羽就知道对方没打算和他单挑,只想将他斩于此地。他虽然失望,却也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战斗之道,张绣此举无可厚非。只是在张绣近在咫尺的时候,有弩箭袭来,他还是觉得非常郁闷。
    不求伤人,先求自保。关羽无可奈何,只得挥刀格挡。
    “嚓嚓”几声,青龙偃月刀将几枝弩箭斩落马前,如同拂落几只恼人的苍蝇。
    可是,关羽再也没有时间来攻击张绣了。面对张绣迎面刺来的霸王枪,他虽然有一千个不愿意,也只能闪身避开。
    霸王枪枪头真气萦绕,隐隐有虎啸之声,破空而至。
    关羽大吃一惊,原本眯着的凤眼瞬间睁得溜圆,变成了张飞的环眼,迸射出骇人的精光。即使是已经破境成功的张绣,被他这么一瞪,也不免有些心惊。
    可是,张绣是经历过生死战斗的人,而这个人就是眼前的关羽。现在,关羽的境界虽然又有提升,却比不上他破境带来的变化巨大。张绣握紧霸王枪,枪头没有一丝颤抖,蕴含的真气却更强,吐出枪头半尺,如猛虎张开血盆大口,扑向关羽。
    关羽已经难得的侧身避让,可是他发现张绣今非昔比,进步远比他想象的要大,仅仅是侧身根本不足以避开他的一击,就算不死,半边面门也难免会被他刺得血肉模糊。两权相害取其轻,关羽不得不做出了一个从前他坚决不肯做,也从来没有做过的决定。
    他向后倾倒,仰面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