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窗外的秋雨更紧,有秋风吹过,细雨从窗户里飘了进来,飘进袁绍的脖子,凉意袭人。袁绍将身上的锦衣裹得更紧了一些,木然的看着潇潇秋雨。
    
    小槐里,秋高气爽,景色宜人。
    刘协在马背上再次躬身施礼。“皇兄,送行千里,终有一别。皇兄止步吧,臣弟就此别过。”
    以诸葛亮、孙策等人为首的一群年轻人齐唰唰的躬身行礼:“陛下止步,臣等就此别过。”
    刘辩打量着这一张张或兴奋,或无奈,或黯然的脸,笑了笑。“诸位,此去万里,一别经年。你们中的很多人将在西域开始自己的事业,也有很多人可能再也看不到家乡。可是有一点,我希望你们记住:正如当初张骞西行,让我大汉知道了万里西域,班超投笔,让西域三十六国重归朝廷一样,你们要做的也是一件必将载入史册的大事。你们要比张骞走得更远,你们要征服的土地也比西域三十六国更多,你们之中,不仅会出现一个博望侯,一个定远侯,还会出现西域之王。”
    刘辩将目光落回刘协的脸上。“陈留王,安世高也是一个王子,为了传播佛祖的智慧,可以不远万里来到大汉。如今,你率师西征,将我大汉文明传播到万里之外,可比他的任务重多了。好在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我相信你一定能获得比他更加辉煌的成就。”
    刘协微微一笑:“多谢皇兄鼓励,如此重任,臣弟且喜且惧。臣弟深知德薄才浅,难当大任,西行之后,诸多事宜,还请皇兄多多指教,多多支持。臣弟愿意做皇兄的驾前先锋,为皇兄效犬马之劳,为大汉尽绵薄之力。”
    刘辩笑了。他知道刘协在想什么。“你放心好了。山东将平,不知道有多少才智之士为了建功立业远赴西域。你不用担心人才的问题。天下从来不缺人才,只缺发现人才的慧眼,和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的胸怀。”
    “皇兄所言有理,臣弟记下了。”得到了刘辩的亲口承诺,刘协松了一口气,再次向刘辩告辞,转身准备上马。刘辩叫住了他,摆了摆手。王越牵着驳兽走了过来。刘辩接过驳兽的缰绳,塞到刘协的手中。
    刘协愣住了。“皇兄,这是”
    “此次西征,西域小国,不足为虑,真正要担心的对手是鲜卑人。驳兽是鲜卑人的神兽,对他们有一定的震慑力。我将驳兽送给你,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刘协大惊,连忙推辞。“皇兄,驳兽是你的坐骑,臣弟如何敢乘。”
    “我将鲜卑人赶到西边去,原本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亲征西域。现在由你代劳,驳兽当然应该交给你。西域万里,我都可以托付给你,何况是一匹坐骑?阿协,不要推辞了。”
    刘协还待再说,诸葛亮提醒道:“殿下,驳兽是神兽,能日行千里,这是陛下对殿下的殷切希望,是对西征的祝福,殿下怎么能推却呢。”
    刘协听了,这才接受,再三拜谢。不过,他却不敢乘坐,而是让孙策牵着,自己还是上了原本的坐骑,拱手道别,渐渐远去。
    刘辩站在路边,面带微笑。
    随从的文武官员依次从刘辩面前走过,一一施礼,然后上马的上马,上车的上车,踏上了漫漫西行路。
    刘辩一一点头致意,直到最后一个身影消失在远处,刘辩才收回了目光,转身向回走。
    贾诩紧随其后,轻声说道:“陛下,驳兽可不是一般的坐骑,万一陈留王驾驭不了”
    “连一匹驳兽都驾驭不了,还怎么征服鲜卑人?”刘辩摆摆手,示意贾诩不用再说了。他知道贾诩在担心什么,无非是怕给人留下话柄。可是他担心的却不是这个,以刘协的谨慎,如果他没有足够的把握,他可能终生都不会骑上驳兽。如果连这一步都跨不出去,这西征之路很可能就是刘协的不归路。不仅他逃不掉郑庄公的恶名,还会使大汉向外拓展的脚步受到重创。
    他好不容易将大汉才俊的注意力引向外部,又怎么愿意看到刘协败亡。
    “文和,你想想办法,物色一两柄好剑,找合适的人给陈留王送去,助他一臂之力。”
    贾诩眨了眨眼睛:“唯!”(未完待续。。)
    。。。
 。。。  

第457章 亡国之道
    太平三年的秋天,注定将成为一个不平静的秋天。
    原本令天下人瞩目的山东平叛战争突然被人冷落了,除了正在准备交战的双方将领,其他人都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益州,一个刚刚发掘出来的古墓。
    这个古墓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自然是因为其中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东西。自从蔡邕的第一份简报送到洛阳,这个古墓中出土的器具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大量博学或自以为博学的人,引经据典,对那些与中原礼器迥异的祭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谁也无法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断。
    争论在所难免,而有争论的东西,往往也容易成为焦点。
    因为议政,洛阳原本就聚集了不少贤良文学,整天议政,已经有些倦了,毕竟政治这东西禁忌话题太多,不是所有人都敢放言,突然多了这么一个话题,可以无所顾忌的猜想,自然比政治更吸引人。开始的时候,这还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渐渐的,这个话题就超过了议政,变成了主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简报传到洛阳,更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很多人坐不住了。有的不再去参加议政,而是转而想方设法进东观查阅资料,第一时间接触简报,有的干脆收拾行装,起程赶往益州,要进行实地考察。
    司徒杨彪原本就被这些儒生吵得晕头转向,听说有人愿意去益州。他求之不得,一律放行。让这些闲得无事,偏偏生了一张利嘴的家伙赶到益州。既减少了洛阳的不安定因素,也减轻了司徒府粮食供应的困难。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连荀彧都抚额而庆。这段时间,他也被这些儒生折腾得不轻。
    其中就包括孔融。
    论辞锋犀利,孔融可能不如祢衡,但是论学问深厚,祢衡和孔融比就差远了。如果拿剑客来做比较,那祢衡就是剑走偏锋,咄咄逼人,而孔融则是重剑无锋。无隙可击。
    在这个时代,知识的传承并不普及,水平高下,在于见识:见得多不多,有没有过人之识。两者之中,其中又以见为基础,所谓见多方能识广。荀彧之所以见识卓著,是因为他可以看到很多人无法见到的典籍,知道更多的真相。在这方面,孔融丝毫不逊于他。孔家家藏的典籍也许没有荀彧收藏的那么杂。但是在儒学经典的积累上,有不少资料是荀彧也没见过的。
    身为孔门嫡传,孔家的底蕴当然不是一般的家族可以比拟的。
    除了学问之外。荀彧底气不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论是家世还是个人名望,孔融都比他强上几分。不论是学识还是文采,孔融都有明显的优势。除了修行——荀彧又不是刘辩那种喜欢动手的粗人,让他和孔融挥拳头,以武力论高下,他可干不出来。
    孔融离开洛阳,荀彧长出一口气,随即又有些幸灾乐祸。
    孔融取道长安去益州,以他的脾气。少不了要和刘辩较量一下。他和祢衡一样,从北海赶来。不是为了议政,而是为了和刘辩论理。祢衡为此不惜千里迢迢的追到益州。孔融顺道,更没有道理过城门而不入。
    
    骊山。
    刘辩站在古烽火台上,看着远处的秦始皇陵。夕阳西下,为高大的皇陵镶上了一道金边,植满松柏的封土堆有夕照的映衬下显然更加幽深。天边的晚霞如同烈火,格外绚烂。
    一只大鹰,在空中盘旋,悠闲自得。
    通过大鹰的眼睛,刘辩将方圆十里以内的情况尽收眼底,震撼不已。
    他前世来过秦始皇陵,参观所谓的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时候秦始皇陵虽然还没有发掘,却已经做了不少探测,知道这片封土下藏着一个缩微版的大秦帝国。有没有秦代以前的典籍,他不知道,但是此时的秦始皇陵离建成之日更近,封土也更高,而且更接近于正方形。
    换句话说,此时的秦始皇陵更像金字塔,只是规模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陡。
    可是,即使是埃及,也不是所有的金字塔都像胡夫金字塔那么大,那么陡。如果放宽一些标准,称秦始皇陵为东方的金字塔,也不算太离谱。
    难道凤系血脉和文明真的来自西方?
    刘辩虽然觉得这个结论太过匪夷所思,却不能完全否定。他很清楚,就在这片土地下,还埋藏着一个东方文明格格不入的兵马俑。就像弹汗山的神像一样,兵马俑的艺术风格就像是摆错了地方的希腊雕塑,在华夏艺术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显然特别突兀。
    “陛下,想好了没有?”蔡琰兴致勃勃的撺掇道。广汉的那座墓掀起了一场大风波,她还嫌不够,鼓动刘辩发掘秦始皇陵。广汉那座古墓虽然惊世骇俗,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至今没有发现文字。没有文字,就没有明确的记载,很多问题就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秦始皇陵则不同,这里面肯定藏有很多典籍,而且年代相去不远,只要通晓古文字,就能解决很多争论。对于蔡琰来说,秦始皇陵显然比广汉的古墓更有诱惑力。
    “这事不能急。”刘辩笑着摇摇头:“我们不是项羽,挖墓不是为了盗财,而是为了解决悬而不决的学术问题。广汉那座古墓没有书籍,其实是一件好事。封了这么久的墓,一旦打开,所有的书都有可能在瞬间化为灰烬。在没有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前,就算在秦始皇陵找到了过去的典籍,你也看不了。”
    “有这样的事?”蔡琰睁大了眼睛。
    “我有必要骗你吗?”刘辩无奈的摇摇头:“真的,相信我。”
    “陛下,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事?”蔡琰好奇的追问道:“难道你盗过墓?”
    “你胡说什么呢。”刘辩恼了。敲了一下蔡琰的额头:“你这小脑袋里面,整天在想着什么?你什么时候看我去盗过墓?”
    蔡琰摸着额头,嘿嘿笑了一声。转着眼珠,正打算再劝两句。有人来报,孔融求见。
    刘辩很意外,孔融不是在洛阳议政吗,怎么突然跑到长安来了。他看看蔡琰,蔡琰也一头雾水。刘辩想了想,让蔡琰等人先避一避,让人把孔融请上来。
    没过一会儿,孔融大步流星的走了上来。他身高八尺左右。虽然是个书生,却相貌堂堂,器宇轩昂,就像一柄巨剑,凛然不可侵犯。
    “孔卿好风采,难怪祢正平对孔卿青眼有加。”
    孔融微微一笑:“得知陛下对祢衡如此器重,臣心甚慰。闻说陛下在扞关刻石论道,天下传颂。臣不才,有不明之处,还请陛下指教。”
    刘辩眉毛一掀。明白了孔融的来意。这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上门踢馆啊。他微微一笑:“闻说孔卿在洛阳舌战群儒。罕有敌手。怎么,孔卿高手寂寞,到长安来挑战?”
    孔融笑而不语,平静中带着一丝倨傲,礼节周到而毫不谦卑,大有要与刘辩分庭抗礼的架势。
    刘辩挥了挥衣袖,转过身去,云淡风轻的说道:“很可惜,朕怕是要让孔卿失望了。”
    孔融愣了片刻。脸色有些不悦。“陛下不屑与臣言论?”
    “非也。孔卿天下名士,能与孔卿一言。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夙愿。不过,孔卿想必知道。朕并非儒者,而且一向对空谈误国的儒者不屑置评,所以”
    孔融看着似笑非笑的刘辩,明白了他的意思。这哪里是避而不战,这简直是挑衅啊。什么叫空谈误国的儒者?圣王之道,乃是儒门千年的智慧结晶,怎么成了空谈。
    “闻陛下之言,似乎对儒者有不少偏见,臣不才,愿与陛下探讨一二。”孔融拱拱手,战意更加盎然。
    “这种亡国之道,有什么好讨论的?”刘辩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耐烦。“如果孔卿真有做学问的兴趣,不如我们说点实学,不比说那些没用的东西更好吗?”
    孔融眼角抽了抽,差点气得跳起来。说儒者空谈误国已经很过份了,现在居然变本加利,说儒道是亡国之道,如果不把这个道理辩明白了,他这个孔氏后人还有什么脸面立足于世?
    孔融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笑容,哪怕是礼节性的。他抗声道:“敢问陛下,儒道何以与亡国之道并称?”
    “呃,敢问孔卿,周天子治下诸国,哪一国儒学最隆?”
    孔融傲然道:“那还用说,当然是鲁国。”
    “春秋五霸中,有鲁国么?”
    孔融顿时语塞。
    “战国七雄中,有鲁国么?”
    “这个战国时,鲁国虽然实力不彰,可是齐国却是东方大国,而齐鲁并称,皆是儒门盛行之地。”
    “好吧,就算齐国也是儒学大国,可是齐国空有天下之半,不也被秦国灭了吗?”刘辩斜睨着孔融,指了指远处的秦始皇陵。“夫子游历天下,唯不入秦。可是最后统一天下的偏偏却是秦国。朕不免怀疑,是否齐鲁之亡,正是因为有儒,而秦国统一天下,正是因为夫子未曾入秦?”
    “陛下,怎么能这么说呢”
    刘辩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孔融。“朕学问浅薄,难免有所误会。不如这样吧,请孔卿告诉朕,自夫子创立儒门以来,有哪一个国家是因为儒学而兴盛的?”
    孔融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  

第458章 简单粗暴
    有崇儒而亡的,却没有因崇儒而强的,就算刘辩的论断有些失于简单,却不能说他全无道理。
    孔融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此刻面对刘辩的这个问题,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你一定在想,大汉就是因为儒学而兴盛,孝武皇帝就是因为独尊儒术才建立赫赫武功,是不是?”
    孔融本想点点头,他本来就是想这么说的。可是一看刘辩那一脸的讥讽,他又放弃了。不用刘辩再说,他也知道这是一个陷阱,就像孟子的辩论术一样,这是提出一个看似能够接受的论点,最后却将导出一个相反结论的技巧。
    他是辩坛上的高手,岂能上这样的当。可是,舍弃了这个例证,不管他怎么想,他也无法回答刘辩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
    孔融很困惑,他甚至觉得有些荒诞。自己不远千里,跑到长安来,难道是为了这个结果?
    他想到了祢衡,忽然心有所动,意识到祢衡为什么气势汹汹的赶到荆州,却没了下文,最后成了刘辩手中的利剑,反戈一击,将益州世家整治得死去活来,伤亡惨重。
    当然,他肯定想不到祢衡比他经受了更多的折磨。不管怎么说,他守北海有功,刘辩对他还是客气的。
    对刘辩来说,辩才固然是一项能力,但辩才的好坏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好的销售员能将稻草说成黄金,却不可能真的将稻草变成黄金。儒学在儒门的眼里当然是世上最好的学问。可是改变不了儒学天生的缺陷。儒学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为王权服务的,承认王权的合理性,维护王权的至高无上,是儒学逻辑的基础。不论是仁义,还是忠孝,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巩固王权。
    区别只有于手段不同。不管是礼教还是德教,都承认一个前提,那就是大一统,承认天子的权威性。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斯、韩非子这两个儒门弟子却成了法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法家同样认可王者游离于法律之外。法是王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犯了法,却无法治罪。
    法家与儒家的区别只在于法家干脆把法交给王。而儒家只能通过虚无缥缈的天来限制王。
    既然虚无缥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