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了请求何太后下诏废立的声音,哭喊声汇成一片,回荡在整个洛阳城,冲击着南北宫。
    刘辩咬牙坚持,既不肯听从吕布的请求,派兵驱逐,也不肯听从那些人的请求,嘉勉袁隗。派兵驱逐手无寸铁的太学生,他就坐实了昏君的罪名。下诏嘉勉袁隗,他就必须接受袁隗的要挟,这都是不可能的。
    拥护袁氏的声势太大,以至于董卓、卢植都有些不安。董卓去袁府吊丧,根本没走到门口,就顶着一脑袋的菜帮子和臭鸡蛋,被人打回来了。卢植的待遇好一点,可是进了门,看到袁隗夫人马伦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他同样大受打击,好几天没缓过神来。
    
    洛阳城因为袁隗的死而满城风雨的时候,袁绍终于在山东举起了反旗。
    十二月初,袁绍传檄天下,自号车骑将军,宣布奉先帝遗诏,要求何太后退位,罢黜不合格的天子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同时为太傅袁隗发丧。
    檄文所到之处,冀、青、徐、兖、豫、扬、荆七州响应,朝廷任命的刺史、太守,不是接受了袁绍的号令,主动投靠袁氏,就是被杀或者驱逐,由拥护袁绍的人接任,起兵响应袁绍。旬月之间,聚众二十余万,推袁绍为盟主。
    袁绍于寿张祭兵主蚩尤,宣布起兵,随后与河内太守王匡合兵,进驻河内,众八万余。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等人驻酸枣,众五万余。
    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众三万余。
    袁术自号卫将军,屯鲁阳,众四万余。
    片刻之间,山东非大汉所有,大有一举亡汉之意。消息传到洛阳,洛阳人心惶惶,一日数惊。
    恐惧中,何太后惶惶离世。
    刘辩早有准备,一边办理太后的丧事,一边下令将早就控制起来的袁氏兄弟、曹操等涉案人员在京的家人全部抓捕,投入大狱。下诏全国,宣布袁氏兄弟为叛逆,朝廷将绝不姑息。
    与此同时,刘辩迅速做出了部署:令太尉董卓领兵两万,进驻小平津、孟津一带,车骑将军卢植统兵万余,进驻荥阳,河南尹朱儁统兵万余,进驻广成、伊阙。同时下令并州、凉州、益州各守关隘,驻扎在扶风的左将军皇甫嵩率军驰援洛阳。
    在刘辩看来,这场战事是意料之中的事,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突如其来的灾难,影响甚至超过前几年的黄巾大乱。上次起兵的只是一些普通百姓,这次起兵的却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而响应他们的是各地世家豪强,其中很多人是名士豪侠,都是代表了大汉正能量的人物,他们联合起兵,声讨天子,这个震撼远比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来得强烈,自然也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即使是卢植、杨彪这样的大臣,在袁绍出奔的那一刻起就意识到形势严峻,在袁隗绝食而亡的那一天就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当他们听说袁绍起兵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难以相信。
    四世三公的袁家起兵反对朝廷,反对天子?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原因很简单,作为朝堂上与外戚、宦官鼎足而立,以清流自居的百官朝臣,与外戚斗争,与宦官斗争,都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流了不少的血,可是剑指天子,这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哪怕是天子再昏庸,再无能,只有大臣进谏,从来没有人举兵造反。
    即使袁隗尸谏在前,同样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袁绍起兵同样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样慌了手脚。
    在几乎所有人都慌了的同时,唯独刘辩没有任何慌乱,没有任何意外。他迅速的做出了反应,部署了洛阳的防务,同时还操办了何太后的丧事。
    刘辩的沉着冷静,给很多朝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刘辩瘦了一圈,但是眼神却更加凌厉。灾难,仿佛是催化剂,让他迅速的成长起来,有了一些帝王气概。
    刘辩就是主心骨。他的镇定,最终对洛阳形势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始的惊慌之后,百官开始行动起来,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拥护谁,眼下第一步,就是保证洛阳的安全,谁也不希望成为乱兵的刀下鬼,成为暴民抢劫的对象。
    
    十二月中,左将军皇甫嵩率领三万大军,赶到洛阳。刘辩在嘉德殿召见了皇甫嵩,见到了这位大汉的最后一位战神。
    皇甫嵩年约六旬,中等身材,并不特别雄壮,相反看起来很儒雅,和卢植差不多,更像书生。他拜倒在刘辩面前,行礼完毕,抬起头,静静的看了刘辩片刻,忽然笑了。
    刘辩不解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尴尬的说道:“皇甫将军,朕脸上有什么东西么?”
    “陛下脸上,有大汉复兴的希望。”皇甫嵩顿了顿,又道:“与臣上次见到的陛下相比,如今的陛下有脱胎换骨之相。陛下是不是明悟了自己的命格,臣能知道是什么命格吗?”
    刘辩怔了怔,随即也笑了。“皇甫将军,你这可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啊。袁氏起兵,天下大乱,你不问兵事,却关心朕的命格这类虚无缥缈的事?”
    。
    第三更到,求收藏,求推荐!
    。

第054章 皇甫嵩的虬龙命(求推荐!)
    皇甫嵩摇了摇头,很严肃的说道:“陛下,这可不是虚无缥缈的事。陛下是天子,陛下的命格就是大汉的命格。”
    刘辩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有这么严重?”
    “当然。”皇甫嵩说话语速不快,但是声音很浑厚,听起来有一种莫名的安心。“臣是武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上度过,知道命格对将领有多重要。臣虽然愚笨,也读过一些书,略知天子乃一国之主,天子之命格,即社稷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的命格,岂可等闲视之?”
    刘辩思索片刻,突然明白了一个问题。自己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几个月,也经历了不少原本根本不相信的事,但是他的思维习惯和这个时代——甚至是这个世界的人大不相同。他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看到不可理解的事,可以承认事实,但不会无条件的全盘接受,正如他可以接受神兵利器这类很玄乎的东西,承认有很多事他还不清楚,但是在没有明悟自己的命格之前,他对命格这种事还是抱有相当程度的保留。
    可是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不会这么想,他们认为人有命格是很自然的事。特别是像皇甫嵩这样的武将,战场上非人力可以控制的事情太多,无法解释的时候,只好推之于天意。他们对冥冥之中有天命这回事更加容易接受。
    名将身边一般都有方士、术士做宾客,就有这样的考虑在里面,军中还有专门的术士负责视日,也就是观察星相,占卜吉凶。大儒卢植就对张角有道术坚信不疑。
    “那将军可就看错了。”刘辩摇摇头:“虽然朕也想明悟自己的命格,可是现在还没有结果。”
    “没有结果?”这次轮到皇甫嵩疑惑了,他怔怔的打量着刘辩,不太敢相信刘辩的话。
    “是的。”刘辩挠了挠头:“朕一直在坚持学琴,可惜,朕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进展非常缓慢,做不到止息。”
    “学琴?止息?”皇甫嵩一脸的茫然,显然对刘辩说的这些事,他一点概念也没有。
    刘辩也诧异了:“将军知道自己的命格吗?你是怎么明悟的?”
    “臣的命格”皇甫嵩的脸色一变,有些为难。他迟疑了片刻,咬咬牙:“不敢有瞒陛下,臣的命格是虬龙。”
    刘辩不知道皇甫嵩为什么这么纠结,不就说自己的命格吗?你能问我的命格,我当然也可以问你的命格。不过,听了皇甫嵩的命格是虬龙,刘辩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纠结了。
    他想起来一件事。
    史书上说,皇甫嵩平定黄巾之后,威镇天下。有人曾经劝他拥兵自立,却被皇甫嵩拒绝了。现在看来,那人很可能是看出了皇甫嵩的虬龙命格,认为他有天子之相,这才劝他更进一步。
    龙,本来就是天子的象征。作为臣子的皇甫嵩,却有天子命格,就算他自己没想法,别人也会有想法。特别是天子,对这一点肯定特别敏感。皇甫嵩不肯轻易的说,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看着身形不动,却透着局促不安的皇甫嵩,刘辩笑了起来:“将军是不是因此很不安?”
    皇甫嵩诧异的看着刘辩,过了片刻,点了点头:“陛下圣明,臣因此寝食难安,平日里闭门读书,不敢有丝毫越矩。”
    “哈哈哈”刘辩大笑:“将军太紧张了。依朕看,大可不必。如果真的天命在你,你也躲不过去。如果天命不在你,你想也想不到。朕宁愿相信,你的虬龙命格不是你有天子相,而是你将成为我大汉中流砥柱的预兆。”
    “陛下为何这么说?”
    “朕最近也读了些书,了解了一下所谓的龙和凤。”刘辩轻描淡写的说道:“虬龙是龙的一种,却不是什么天子相。天子之龙是什么?是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修能短,变化无穷,神秘莫测的神物。虬龙则不然,它是实实在在的一种龙,与应龙、螭龙、蛟龙并列,它应该是天子重臣之龙,而非天子之龙。”
    皇甫嵩长出一口气,连连点头称是。不管刘辩说的是真是假,只要刘辩认为他没有篡立之心,这就足够了。
    刘辩随即又向皇甫嵩介绍了他从蔡邕那里听来的明悟命格的办法,皇甫嵩听了,也不知对错。他自己明悟命格是在守孝的时候,对于古乐能不能起到这个功效,他并不清楚。相比之下,他当然相信蔡邕这样的大学者超过相信他自己。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臣就更有希望了。”皇甫嵩道:“陛下尚未明悟命格,便有这等气度,这命格必定不俗。”
    “谁知道呢,也许是头真龙,也许是头小泥鳅,只是一条强壮点的小泥鳅罢了。天命不可知,朕还是更看重人谋。皇甫将军,你对当前的形势有何见解教朕?”
    皇甫嵩连忙谦虚了几句,接着说道:“其实,袁氏起兵,并非无迹可循。或者说,这应该是大汉命中注定的一个劫难,几代先帝竭尽全力,都未能化解,最后只有兵戎相见。”
    “将军的意思是”
    “陛下,你还记得孝明帝时的楚王案吗?”
    刘辩心里咯噔一下。他这是第二次听人提到楚王英的案子,而且看皇甫嵩的意思,这可能和袁家有关。换句话说,皇甫嵩和杨彪一样,也认为袁氏起兵不仅仅是袁家想夺权,更是山东集团和山西集团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对了,皇甫嵩、杨彪都是山西集团,而这次附和袁绍起兵的正是山东集团,起兵的范围几乎包括了山东集团的所有地区。
    这么说,自己还真蒙对了?不管他怎么做,袁家代表的山东集团都会起兵,所有的矛盾都是表面的,集团利益的矛盾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朕听说过一些,不过不是很详细。”刘辩挥手斥退了侍从:“将军能为朕解惑否?”
    “敢不从命。”皇甫嵩躬身一拜。
    。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

第055章 不谋而合
    关于山东、山西两个利益集团的成因,皇甫嵩的看法和杨彪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皇甫嵩是武将,与杨彪看问题的重点有所区别。他特别提到了一个问题:都试。
    所谓都试,就是以全民征兵为背景下的秋季演武。刘秀即位之后,对西汉既有政策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取消了都试。后人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刘秀与民休息的仁政,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东汉武功不显的原因所在,是弱国之政。
    皇甫嵩没有论说刘秀此举的道德评价,他说的是实际原因和影响。
    光武帝为什么取消都试?这和他建都洛阳有关。洛阳地处中原,周边的地形不利于防守,如果不取消都试,围绕洛阳的冀、兖、豫、青、徐诸州一旦有风吹草动,洛阳就会重兵逼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一听皇甫嵩这句话,刘辩立刻明白了。不是他聪明,而是有鲜活的例子就摆在面前。袁氏兄弟振臂一呼,山东响应,洛阳可不是立刻成了前线?荥阳也罢,河内、颍川也罢,离洛阳城也就是一两天的路程。如果不取消都试,每年秋天,天子都有可能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利用都试这个名正言顺的机会集结大军,突然杀向洛阳。
    光武帝起兵,就是利用都试的这个规矩,他当然深知其中的利害。即位之后,取消都试,不是什么仁政,而是确保洛阳的安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山东集团与洛阳朝廷之间的对立。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南阳集团是核心力量,河北集团是中坚力量,而东方集团则一直即若即离。因此,当河北集团与皇室有了隔阂之后,很自然的和东方集团走到一起,形成了山东集团。
    由皇甫嵩这个提醒,刘辩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光武帝以武功不振为代价,废除了都试制度,维护了洛阳百余年的太平。但是现在为什么袁氏又能一呼百应,在短短的时间内集结起二十多万大军,威胁洛阳?
    因为经过六年前那场黄巾起义,州郡拥有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换言之,黄巾起义给了山东集团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新武装起来,现在才能一呼百应。
    黄巾起义的范围与现在袁氏起兵的范围大致相同,那么,黄巾起义会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的一个预演。张角和袁绍等人是不是一脉相承,只不过袁绍层次更高,声望更响,实力更强?
    刘辩惊出一身冷汗。
    
    贾诩迎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阎忠。
    阎忠可能算是贾诩的伯乐。正是阎忠对贾诩的高度评价,让贾诩有机会被推荐为孝廉,来到洛阳,虽然没能因此走上仕途,也算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并且给两代天子留下了印象。如今,贾诩身为天子近臣,虽然官职不高,却前途广大。面对阎忠这个伯乐,贾诩自然是感激不尽。
    “公孝先生,怎么又和左将军走到一处了?”
    阎忠微微一笑:“不谋而合罢了。文和,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贾诩沉吟片刻:“荆山之玉。”
    阎忠眉头一挑,以贾诩的为人,对天子有这样的评价,让他很意外。
    “经验不足,见识过人。心性坚定,朴质少文。”
    阎忠若有所思,缓缓点头,捻着胡须道:“这么说,是个高祖一般的开拓之雄,而不是光武一般的守成之君?”
    “庶几近乎。”
    “那我就放心了。”阎忠看看贾诩,开门见山的说道:“我这次随左将军来洛阳,不仅是为了助天子击退袁氏,守住洛阳,还有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贾诩笑笑,不假思索的说道:“迁都长安。”
    阎忠放声大笑:“文和,我没看错你。你看,你是去前线,还是留在洛阳?我们联手,让那些山东人看看,山西不仅出将,同样也能出相。”
    贾诩沉吟片刻:“先生智计出众,又有山东为官的经历,对那些人的手段比较熟悉,留守洛阳比较合适。我山西人欲得天子信任,不可锋头太劲,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就让我陪天子去前线,你与左将军镇守洛阳吧。”
    “甚善。”阎忠一口答应,两人相视而笑。
    
    “臣愿陛下为高祖。”皇甫嵩拱拱手,诚恳的说道:“山东兵不足惧,袁氏兄弟不足惧,然大汉至今四百余年,光武至今亦有两百余年,当有更化。愿陛下为更化之主。”
    刘辩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