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不少大臣们,都是你所说的寄生虫,怎么打掉这些害虫,就看你的了,我相信你能行的。
    在诏书的最后,刘协的字迹显得有些沉凝,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血性:皇兄,你曾教导我,好男儿当懂得取舍,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男人,我想做一个你口中的真男人,所以,我做出了这样的取舍,不要为我难过,不管我会是怎样的死法,那都是我的选择,或许我会死的很难看,不过我不后悔,把大汉交给你,我很放心。皇兄,临收笔了,说实话,我心中还真的有些不舍,大好河山啊,我是再也看不到了,不过我会在天上盯着你,要是你不能让我大汉河山变得更加壮丽,我会出现在你的梦中去和你打架的。我从来没有在皇兄面前自称过朕,这次,就让我耍一次帅,朕命令你,执掌大汉,不得有误,望卿倍加努力,不负朕之所托。
    洋洋洒洒近千字的诏书,只有最后这一句,才是符合刘协天子威仪的,其他的话,都像是在聊天,在和自家的兄长在聊天,没有丝毫端庄神圣的气息在内,刘协也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缓解敖烈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因为刘协知道,自己的死,一定会让敖烈十分难过。或许这样玩世不恭的语调,可以让敖烈的心里好受一些。
    收起诏书,敖烈珍而重之的叠起来,放进铠甲内贴近心脏的位置,两行热泪再也无法阻挡,顺着他的面颊滴落下来,划过华丽的游龙啸天甲,摔落到了地上,瞬间便被摔成了无数瓣儿。
    皇甫嵩和钟繇也都是老泪纵横,当初刘协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们就在刘协的身边,但却无力阻止刘协,这是对刘协的尊敬,也是钦佩,更是对刘协的信任,他们相信,刘协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了,他所作的事情,一定有着他的道理。
    擦掉眼泪,皇甫嵩和钟繇再次跪倒在敖烈的脚边,大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恭请燕王继天子位!”(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八章 摄政王
    面对数十位大臣们的恳求,敖烈抹去脸上的泪痕,向存放刘协遗体的方向看了一眼,缓缓说道:“诸位,现在圣上尸骨未寒,此事,容后再议吧,本王理应为圣上守灵七七四十九日,在此期间,朝中一应大事均由各位大人裁定。一切事情,等四十九日之后再说吧。”
    说着,敖烈缓步走下了城墙,向着刘协遗体的方向走去,他要去送自己的兄弟最后一程。血杀精锐们常年跟在敖烈身边,感受着敖烈的悲伤,自发的摘下头盔后,列成两排站在敖烈身后,阻挡住其他人靠近敖烈身边,让敖烈可以单独和已经死去的刘协,说一些心里话。
    敖烈来到刘协的灵柩前,定定的站立不动,彻夜未眠。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但是所有人都能在他的身上,感受到那股无尽的悲伤
    第二日,天色大亮,敖烈留下三万人给伍琼伍习兄弟,让他们守好斜谷关,然后带着大部队,扶着刘协的灵柩返回洛阳。在抵达洛阳之后,留守在朝中的大臣们早已搭建好了灵堂,并用白色的绢布,一直从皇宫内的灵堂中,铺到了洛阳城外十里,来迎接刘协的灵柩。
    敖烈亲自扶灵,走在最前面;吕布、赵云、张飞和太史慈四位大将,则是充当起了扶灵手,分别抬着刘协灵柩的四个角,亦步亦趋的跟在敖烈身后;在后面,众人分成了两列。燕国众人站在左侧,而随同刘协一起出征的朝中文武则是站在右侧。
    当敖烈扶着刘协的灵柩走过。站立在两旁出城来迎接的朝中文武百官们,立刻跪倒在地,既是向刘协致以最后的敬意,也是向敖烈这位即将登上天子位的新君,顶礼膜拜。
    敖烈一边向前走,一边将两旁文武大臣的神色尽收眼底,虽然他不想当皇帝,可是命运已经把自己推到了这个地步上。他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那么他就要对这些朝中大员有个直观的了解。哪些人是真的因为伤心而落泪,他们就算能力稍差一些,但至少是重情重义之人,这样的人,敖烈以后会继续任用他们;哪些人是装出来的悲伤,或者是故作姿态给自己看的。这些人即便再有才能,也难逃被罢黜的命运,因为他们没有一颗端正的心,是不可能真心实意为老百姓、为朝廷做事的总之,林林总总的神态和表情,都被敖烈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中。穿越时空之初的身体异变,让敖烈有着超人的记忆力,将百余名官员的样貌和神态一一对号入座,对于敖烈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十里白绢。终于铺到了尽头,在前面。就是大臣们为刘协搭建的灵堂了。敖烈让吕布四人将刘协的灵柩安顿好,摆放在灵堂中央的位置上,然后拿起放置在一旁的一块孝带,束在自己的头上
    接下来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敖烈始终都呆在灵堂里,寸步未曾离开。在这期间,除了缅怀刘协,敖烈还做了另外的几件事,第一,派出大量的暗影成员,四处去寻找刘协两个儿子的下落,可是却一直没有什么好消息传回来;第二,敖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仔细的想过,该如何处理刘协留下的遗诏,其实就本心来讲,敖烈是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因为他始终是后世穿越过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当了皇帝之后,会给历史带来什么改变,可是事到如今,敖烈也没有了其他的办法,只好暂时执掌起大汉了,但是,他已经打定主意,绝不会称帝;第三,既然已经想通了今后的行至,那敖烈自然就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像刘协在诏书里说的那样,他必须把那些寄生虫,从管理者的队伍中清理出去,这样才能保证廉政治国,所以,在敖烈守灵的这段时间内,暗影成员负责调查每一名官员的品行,而血杀军则是执行者,一旦查实哪名官员有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行为,血杀精锐立刻便会将其捉拿归案,截止到今天,已经有二十多名大员被血杀精锐给抓起来了。
    四十九天过后,敖烈摘下孝带,走出了刘协的灵堂。对敖烈来说,他陪伴着刘协走完了最后一程,接下来,该是他为刘协整治大汉的时候了。
    灵堂之外,皇甫嵩和钟繇等文武百官们早已排成两列,等待着敖烈了。这段时间以来,连续有二十多位大员莫名其妙的被血杀军带走,多多少少还是让他们感到有些震惊,要知道,可不是每一个吸血鬼都是一副狰狞的面孔,相反,不少的人一边吸食者老百姓的血汗,另一边却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因此,在被血杀军带走的那些官员中,平日里有不少都是以善人的形象示人的,他们被抓走,还是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关注的。
    环视了众位文武一眼,敖烈缓缓开口说道:“诸位,今后本王和各位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协助本王将大汉治理的蒸蒸日上,重现昔日文景之治时的荣光,这,也是先帝的心愿。”
    开场白之后,敖烈单刀直入的继续说道:“讲一下,有两点请大家牢记。第一,本王虽然得先帝青睐,将天子位传与本王,但本王今天在这里表个态,本王替大家牵个头,共同治理大汉,这没有问题,但本王在有生之年,绝不会登上天子之位,至少,在我大汉没能重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前,本王绝不会登基称帝,这是本王对先帝的承诺!今后,本王可以暂代摄政王之位,替先帝的两位皇子摄政,等找到了两位皇子,本王将瘦子教导他们,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个,来继承天子位。”
    “第二。大家今天来的目的,本王也很清楚。你们一定是在奇怪为何本王要抓拿二十一位朝廷大员,本王告诉你们,此举并非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本王要拿他们来立威,而是他们罪有应得!”说着,敖烈从怀中掏出一沓证词,交给了钟繇,继而朗声说道:“这些人。都是吸食我大汉子民血汗的蛀虫!寄生虫!他们都已经认罪伏法,这就是他们的证词!本王不希望日后在你们当中,看到有人像他们一样的所作所为,否则,等待你们的,只能是冰冷的屠刀!大家都明白了吗?”
    直到此刻,百官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敖烈让血杀军抓起来的二十一位大臣,都是隐藏在暗处的贪官污吏!在皇甫嵩和钟繇的带领下,百官们朝着敖烈跪倒在地,齐声说道:“摄政王英明!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可以说,敖烈的这把火,烧的恰到好处。本来敖烈就是威名远播,这些朝中大臣更有不少人,都亲眼见过敖烈在战场上的威风,内心中对敖烈本就有些敬畏,现在敖烈又用雷霆手段。一举打掉了二十一名贪官污吏,更使得他们见识到了敖烈雷厉风行的一面。
    敖烈此举。为即将到来的新政开了一个好头,让大汉在正式进入摄政王时代之前,打下了廉政为民的基础。不过,仅仅是这样,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敖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对整个大汉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调整。
    首先,就是迁都。洛阳历经战乱,民力凋零,早已不在适合做国度了,而且,洛阳处于河南地区中央,离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太近,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曹操来个大包围,因此,敖烈决定迁都燕京。在开辟出光、明、通三州之后,大汉北疆的疆土大幅扩展,燕京恰好在位于南北中心交界线的位置上,就像是一颗心脏位于人体上身的中央一样,将都城迁到燕京,这是众望所归的,更何况,燕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国际性的大都市,用燕京来作为新都城,可谓是实至名归。
    其次,整军。刘协在位时,供养了十万大军,经过在汉中和刘备的拼杀,现在只剩下了七万多人,这还得算上镇守在关中和三辅两个地区的正规部队。为此,敖烈将三万燕军铁骑留了下来,交给皇甫嵩,让他留守在洛阳,镇守中原。同时,敖烈还授予皇甫嵩征兵两万的职权,用以加强对关中和三辅地区的防御。
    第三,治政。在这一点的改革上,敖烈又详细的分列了几个小项,他先是对满朝文武进行了检验,凡是不达标准的,或者是品性太差的,一律淘汰出管理者的队伍,未来的大汉,不需要这些能力不足或是思想不端正的人,坐在高位上拿着厚禄,而是需要务实的、能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来做国家的管理阶层。同时,敖烈还对关中地区和三辅地区进行了整合,废除就有的地区称号,不再称之为司隶校尉部,而是改称为司州,司州下辖六郡,涵盖了关中和三辅地区的所有郡县,皇甫嵩就是第一任司州牧。其他经过考核的文武官员,敖烈留下以朱皓为首的十八人,让他们辅助皇甫嵩治理司州,其余的则都是跟随敖烈回到燕京,准备接手新的职务。
    以上几点,只是敖烈暂时能想到的,等回到燕京之后,他还要和麾下的众人进行细细的磋商,对每一位朝廷的旧有官员进行任命,当然,这些旧有官员现在也是敖烈的麾下了,在磋商的过程中,他们是有着自荐权和发言权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大汉变得越来越好。



第三百八十九章 改元康乾
    回到燕京之后,敖烈正式以摄政王的身份布告天下,改元为康乾,是年秋,即为康乾元年。敖烈改的这个年号,是希望大汉子民能像后世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一样,鼎盛近百年之久,另外,在敖烈的心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敖烈改元康乾,同时也有警醒自己的意思,必须要注重民族的大融合,以少数民族,也就是现在燕国境内的异族血脉,来激发汉人的斗志,让汉人和异族团结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太平盛世。
    新的政权,以燕国为模板,把燕国的机构整个移植了过来,组成新的国家领导班子,原有的燕国文武官员,都按照原职,开始接手整个大汉的权责;而以钟繇为首的朝廷旧有官员,共有八十一人通过了敖烈的亲自考核,这些人将按照个人的专长,重新分配职位,补充到管理层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的官阶并没有被敖烈降低,相反,像钟繇这样既有才能,又忠心的老臣,还得到了升迁,进入政务府,取代董和成为了首席执政官。
    为了鼓励大臣们专心治政,同时也为了确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奖惩制度,敖烈让陈群拟定了一个新的官阶划分制度,废除掉原有的三公九卿制,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陈群本来就在历史上,首创了九品制,再加上敖烈对他的启发,他很快就创出了一套完整的、严谨的官阶制度,比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更加完善,敖烈看过陈群的草案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就把这套制度确定并推行了开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磨合,新的大汉逐步走上了正轨,这是一个政权高度集中,大臣高度忠诚且各有才能,子民高度自由的新国度。既保留了大汉的传承,又融合进了敖烈治理燕国的理念,让发展了四百多年,已经进入衰败期的大汉,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在摄政王敖烈直接掌控的七个大州之内,经济开始呈现出跳跃式增长的趋势,本来就很繁华的幽州和冀州增长程度倒是并不太明显,但是其余的几个州,尤其是原本经济十分落后的光、明、通三州,在各自州牧的治理下。已经逐渐追上了凉州,自己自足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敖烈前期的投入,到现在,已经开始收到回报了,相信用不了几年,这几个落后的大州境内,也会出现一个个繁华的郡县了。
    就此,大汉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敖烈的新政区别于汉代历史上以关中和三辅地区为军政中心,而把军政中心北迁到了燕京,因此,人们遵照将西汉称为汉。将东汉称后汉的习惯,把敖烈执掌的大汉,称作新汉。史学家们更是为了方便区分,把新汉称作北汉。这样方便区别于东、西两汉。
    改元之后,接下来就是无数琐碎却又不得不做的一系列事情,好在敖烈在吸收了朝廷旧有的八十一名官员之后。麾下更是人才济济,敖烈便心安理得的当起了甩手掌柜,把这些事情一一分派下去,诸如让谁谁去普查人口、让谁谁去扩建燕王府改为皇宫、让谁谁去招募并安置闻讯而来的流民等等,敖烈亲手主抓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派出大量的暗影成员继续寻找刘协两个儿子的下落,另一件,就是将朝中大臣们的子嗣集中起来,挑选其中才德兼备的俊才,保送进燕京学府进行学习和深造。
    敖烈清楚,自己这代人,无论再怎么强,也只能保证北汉政权在数十年之内安然无虞的矗立在这个世界的顶峰,但要想让北汉世代传承下去,对后继者们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后继者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杜绝一些不良嗜好,从而使国家不断的补充进新鲜血液,维持国家的活力,不至于在短期内便走向腐朽。
    这样的命令,在此之前敖烈便已经发布过一次了,以姜维、郭淮和杜预等人为首青年俊才都已经接受过燕京学府的高等教育了,其中郭淮已经学业有成,并且接替吕布出任了并州牧,这就给后继者们树立了一道标杆,只要在燕京学府中成绩优秀,就有可能直接进入国家管理架构,并且还有这一定的几率做封疆大吏。而姜维虽然还没有毕业,他也时常参与军事部署,并且跟随着赵云参加过平定高丽国的战役了,有了这两个人的例子,对新一批征召进燕京学府的后继者们,起着不小的鞭策作用。
    这次的学员,主要是以朝廷旧有官员的子嗣为主,他们的人数占据了全部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