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谢:十百年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哒哒哒!
    “吕布休走,速速下马受死!”
    “大耳贼哪里跑,杀呀!”
    “庞德在此,贼将休走!”
    声势浩大的喊杀声中,数万西凉战骑快速通过左翼栈道,随之直接从盟军大营前疾驰而过,直奔南面的官道追杀而去。
    此时,抢先一步通过右翼栈道的吕布对身后的追杀声充耳不闻,率领幸存下来的两万多步骑,逢盟军大营而不入,径直取道南下。
    在吕布军之后,便是刘备率领的徐州军。
    奈何徐州军战骑不多,仅有刘备身边的三千亲卫军是骑兵,余下全是步军,是以跑路速度不如吕布军,落在后面。
    此外,在此前的地坑塌陷之中,刘备麾下的徐州军伤亡惨重,十亭人马折损八亭。
    想当初他率军入盟时,手中足足握有五万多大军,昨夜一战折损上万人马,而后又在地坑塌陷中陷进去三万余人马。
    是以,现如今刘备手里仅剩一万多兵马,且其中还有三四千名伤兵。若是舍弃伤兵的话,他麾下的兵马便不满一万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伤亡惨重,只差那么一点,便要全军覆没了。
    最为重要的是,刘备手下根本无将可用,只得亲自上阵,之前决战时他就是亲自上阵厮杀,如今仓皇逃窜中他仍是亲力亲为。在此之前。他帐下将领表面上也有上百员之多,但真正可堪大用的将领却是极少,唯一能够倚仗的大将便是张飞。奈何张飞伤势颇重。自保尚且艰难,遑论上阵杀敌乎?
    因此,在逃亡之中,刘备及其麾下的徐州军很是狼狈。因为生怕西凉军追杀上来,一路上仓皇鼠窜,慌不择路,以致于上千名兵士误打误撞之下竟然直接跑向辕门。结果被西凉军堵个正着,全部生擒。迫不得已,刘备只好率部跟在吕布军身后逃窜。如此至少不会再次撞进西凉军怀里。
    与损失惨重且狼狈不堪的刘备相比,吕布及其麾下的兖州军也好不到哪儿去。入盟时的七万大军,如今已折损大半,仅剩两万余步骑。其中伤亡最大的便是步军。几乎死伤殆尽,仅余不到一万步卒。所幸,他麾下的狼骑军伤亡还不算太大,而今仍有一万余战骑,尚有一战之力。
    不过,吕布自己却身负重伤。此前与桓飞打得两败俱伤,但事实上他的伤势远比桓飞重得多;而后又和典韦恶战近百个回合,结果弄得伤上加伤。是以。他眼下已无力再战,面对西凉军气势汹汹的趁胜追杀。除了逃跑之外别无选择。
    仓皇逃窜中,吕布率军一口气疾奔数里,渐渐远离盟军大营,前面不远处便是飞云渡隘口。至此,他方才深深松一口气,勒马提缰,徐徐减慢速度。
    随即,吕布策马站在路边一处地势颇高的土坡上,举目向西边的官道上张望,赫然看到跟在后面的刘备军似乎又少了两三千人马。而最让他惊奇的是,刘备军身后的官道上竟然没有惨叫声,这让他甚为不解,实在想不明白历来穷凶极恶的西凉军难道突然转性了,居然没有斩杀落在后面的徐州军兵士。
    实际上,吕布这个想法是对的,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罢了。
    其实,早在天亮时李利下达全军停止追杀盟军将士,全力营救坠入陷坑的盟军将士之后,西凉军便再也没有斩杀过一个盟军将士。
    正如张郃和高览逃跑时看到的情形,经过短暂的停战之后,当太阳升起来时西凉军便又开始大肆追杀盟军将士。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凉军之所以扬声暴喝,大张声势地追杀盟军,其目的便是为了震慑落荒而逃的盟军将士,迫使其弃械投降。如此以来,西凉军便可少些杀戮,甚至是不再杀戮。
    是以,在整个追杀途中,西凉军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声势浩大,实则再也没有大肆斩杀逃亡的盟军将士。即使遇到某些誓死不降的顽固兵士,西凉骑兵也只是将其打伤后生擒,不再枉杀一个兵士。
    而这一切的起因,便是源于李利的一道军令:尽量多抓战俘,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不得枉杀一人。
    如此便有了吕布惊奇的发现,也让娄底原决战从天亮那一刻起,从袁绍率部弃营而逃的那一刻开始,不再发生大规模杀戮,但战争仍在继续。
    而李利之所以会下达此等匪夷所思的命令,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近二十万将士葬身地坑的惨状之后,不由得生出恻隐之心,甚至心里还隐隐有种难以释怀的负罪感。虽然这种伤怀与仁慈注定不会存留多长时间,但对于早已习惯了流血杀戮的李利而言,这已经是近年来破天荒的头一回,或许这也将是他此生为数不多的仁慈之举。
    也许李利自己都不知道历来铁血无情的自己,为何会突然间心存善念,或者直接说是心存妇人之仁?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份仁慈源于他后世的记忆和处事心性。
    或许李利已经渐渐淡忘了自己是个附体重生之人,早已将自己完全融入这个纷乱的年代。然而,某些深藏在灵魂深处的本性永远也不会消失。而这种本性并不是他所独有,而是每个炎黄子孙都有的善良本性,就像之前他和吕布、刘备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暂时停战一样。
    面对不可抗拒的无谓牺牲,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就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从而做出自己都不能理解的决定。尽管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下达命令,从而拯救了数万将士的生命。
    一边浴血厮杀,一边救死扶伤,如此纠结而矛盾的事情,却是真实存在的。遥想后世的“赤白之战”,赤匪与白军打得不可开交,俨然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我亡;但是,当民族遭遇劫难之时,无数无辜百姓枉死之际,赤匪与白军终是联合起来共抗外敌。然而,等到赶跑贼寇之后,两军仍是水火不容,继而掀起惊天动地的空前大战,直到一方建立政权,将另一方驱逐出境为止。
    李利、吕布和刘备三人所做的一切,虽与后世战争稍有出入,但本质是相同的。
    娄底原决战伊始,两军兵马加起来多达五六十万,鏖战一夜,两军伤亡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余万将士。然而,一场地坑塌陷却造成将近二十万人的巨大伤亡,而且是不分敌我,不由分说,好的坏的一窝端,致使两军数十万将士粉身碎骨,死无全尸。
    这根本不是战争,更不是为了生存而杀戮,而是纯粹的无视生命,仅仅是为了杀戮而杀戮,是一场蓄意谋划的大屠杀。
    尽管袁绍谋划此事的本意是为了对付西凉铁骑,可他的最终目的却是,欲将除了自己麾下兵庐外的盟军和西凉军全部诛杀殆尽。如此灭绝人性的疯狂之举,已然超出了人的范畴。
    很多事情,初衷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危害的大小也不是由出发点而定的,而是要看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波及范围又有多广。但凡祸事,不管出发点如何,也不问初衷,世人只看结果,众口铄金就是祸,无人问津便无过。
    
    盟军大营,辕门前两百步开外。
    李利高坐在金猊兽王背上,身上虽然依然披着重甲,但手中已无兵器。现如今,他重新回到主帅应在的位置,坐镇中军,指挥大军继续征战。
    而此时此刻,李利亲率中军飞熊营、金猊卫和陷阵营将盟军大营团团围困。在他看来,这座盟军大寨就是诸侯联盟的巢穴,也是中原诸侯联盟的象征。只待攻下眼前这座大寨,就等于是直捣盟军巢穴,彻彻底底赢得此次娄底原决战的最终胜利。
    与此同时,这座规模巨大的营寨并不是一座空营,眼下里面至少仍有上万名守营将士,以及仓皇逃亡的各路诸侯留下的所有粮草辎重。
    而这恰恰是李利最为看重的战利品。毕竟这场大战持续的时间太长了,西凉军粮草辎重消耗巨大,必须要得到补充才行,否则这场大决战就算白打了。虽然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却将西凉府库掏得空空如也。如此一来,此战可谓是虽胜犹败,得不偿失。
    因此,李利对眼前这座盟军大营寄予厚望,希望能在这里捞足好处,从而弥补连续征战大半年之久的巨大消耗。
    眼下,勒马驻足在李利身边两侧之人,赫然是左军师贾诩和右军师郭嘉。
    而中军将领则位于两位军师身边,众将领神情激动,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此时望着挺拔高耸的盟军大寨,众将情不自禁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乎只待李利一声令下,众将便可在顷刻之间攻陷大营似的,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的确,大战持续到现在,西凉军已然胜局已定,而诸侯盟军则是作鸟兽散,四散溃逃。
    等到攻下这座大营之后,各营战骑便会再次出兵,追击溃逃的盟军。而现在之所以不宜出兵追击溃军,是因为这座大营实在是太过庞大,攻城兵马不能太少。否则的话,若是营中埋伏着数万盟军,待西凉军追杀盟军之际突然杀将出来,继而奇袭函谷关,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极有可能让胜券在握的西凉军功亏一篑。
    

第784章 连盾破营
    感谢:书友风独行、乱看天下书、冬眠的羊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盟军大营,辕门前。
    “嗖嗖嗖!”
    “砰砰砰!”
    从西凉大军把大营合围的那一刻起,城楼上的守军将士就开始放箭。
    其间,只要西凉兵稍稍靠近辕门,守军便立刻推下早已准备好的檑木滚石,还有那热气腾腾的火油沸水,也随之倾盆而下。
    然而,就在守军将士忙忙碌碌积极守护营寨之时,对大营完成合围的西凉军并未立即攻城,而是围而不攻。因为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接到主帅李利的攻城命令。
    由此不难看出,此刻困守大营的盟军将士已成惊弓之鸟,对西凉军畏之如虎,其战斗力如何,已然不言而喻。
    既然未战先怯,斗志全无,却不知盟军守军将士为何迟迟没有开城请降,仍在作最后的抵抗,亦是无谓的抵抗。
    大战至今,娄底原主战场上的数十万盟军溃散而逃,早早退守大营的盟主袁绍也已率部弃营逃亡。至此,诸侯盟军真正是大势已去,已成溃败之势。
    放眼望去,整个娄底原战场上到处都是仓皇逃窜的盟军将士,以及策马追击抓战俘的西凉骑兵。其中,几乎看不到盟军诸侯和将领们的战旗,空中飘荡的旌旗全是西凉军的将旗。
    这般情形,城楼上的守军将士不会看不到。恰恰相反,他们居高临下,看得远比城下的西凉军清楚。偌大的战场上竟然没有一杆盟军将领的将旗。更没有任何一路诸侯的帅旗,这意味着什么,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不知道。
    眼前这一切告诉守营将士一个残酷且不能回避的事实:盟主袁绍跑了,各路诸侯也跑了,甚至于盟军之中数以百计的将领们也跑得无影无踪,诸侯大军彻底败了!
    值此大败之际。数十万诸侯大军都已作鸟兽散,仓皇奔命,大势已去。溃败之势已成。诸侯大军尚且不敌西凉军,遑论他们这点守营兵马呢?
    是以,他们这些守营将士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任何反抗都是徒然。除了无谓地增加死伤之外。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更不可能阻挡西凉军横扫一切的铁蹄洪流。
    “众将士听令,骑射压制守军弓弩!”
    “陷阵营听令,攻城!”
    喝令声中,李利跃阵而出,拔出天子剑,直指大营辕门,悍然下令大军攻城。
    “哒哒哒嗖嗖嗖!”
    随着李利一声令下,驻军辕门阵前的两万多西凉骑兵跃马而出。纷纷搭弓上弦,随之向两翼散开。纵马疾奔靠近盟军大寨,继而左右忽闪,搭弓驰射。
    霎时间,数以万计的利箭流矢直奔城楼上的守军将士咆哮而去,恍如一片乌云倏然而至,收割着一个个惊惧不已的生命。
    “嘭嘭”的踏步声响中,两千名陷阵重甲步军手持巨盾长枪开赴阵前,举过头顶的巨盾组成密不透缝的屏障,挡住飕飕袭来的流矢箭雨,稳步向大营辕门挺进。
    紧随重甲步军而来的便是二十余架井栏,以及三辆架着巨大撞城木的冲城车。
    与此同时,五十余架投石车缓缓推到中军阵前,随即一个个熊熊燃烧的火油罐咆哮升空,狠狠地砸向辕门城楼。
    这些投石车是经过决战之初的对攻之后,侥幸存留下来的攻城军械;若是用硕果仅存来形容它,亦不为过。
    “井栏上前,巨盾叠加阵型!”
    一声暴喝之中,但见陷阵营统领高顺身先士卒,带领百余名亲兵将一架井栏推到辕门城楼前。随即,在三千名骑兵张弓驰射的掩护下,已经接近辕门营寨的重甲步军闻声而动。但见,最前面的五百名重甲巨盾兵围着井栏跪在地上将巨盾扛在背上,随后而来的三百名甲士踩着巨盾疾步而上,而后围着井栏蹲下,同样是背扛巨盾单膝跪在底层的巨盾之上,组成第二层巨盾阵。紧接着,第三队两百名甲士踩着第二层巨盾组成第三层,之后便是一百名甲士组成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依次叠加。
    这六层巨盾叠加阵全部围绕着靠在城楼墙壁上的井栏而成,每层仅有四尺高,前高而后低,宛如一面陡坡,而井栏就是这面陡坡的主峰。结阵完成后,巨盾阵距离城楼仅有五尺,任何兵士都能踩着巨盾阵急冲而上,继而纵身跃上城楼。
    “快、快、快,冲上城楼,抢占辕门!”
    结阵完成的一瞬间,高顺大手一挥,藏在重甲步军盾牌下的五百名轻装兵士应声而动,随即身形矫健地踩着如陡坡一样的巨盾疾步如飞,继而踩着巨盾跃上城楼,与守军将士展开殊死搏杀。
    与此同时,城楼上的擂石滚木纷落如雨,油锅沸水相继十多次迎头泼下,但结阵的陷阵营甲士却依靠井栏死死撑住阵型不乱,终于将五百名兵士送上城楼。尽管有数十名轻装兵士在跃身上楼的一瞬间,被守军兵士举枪刺死,但绝大多数兵士还是在第一时间登上城楼与守军厮杀。
    待轻装兵士登上城楼后,最上面的第六层结阵甲士跃身上楼,而后在下面四层骤然升高数尺的情况下,第五层甲士翻身跃上城楼。至此,巨盾叠加阵的使命便宣告完成。
    待结阵的重甲步兵撤去阵型之时,原本一千余名甲士只有七百余名甲士安然无恙,三百多名甲士受伤,一百多名甲士力竭而亡。
    与此同时,高顺指挥余下步军强攻辕门,三架冲城车在巨盾兵的掩护下,轮番撞击辕门,生生撞得厚重辕门哐当作响。
    “叮叮叮”
    正当攻城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只见辕门城楼上的袁绍帅旗突然被人砍断,随即便听到急促而清脆的鸣金声。
    “呃!这这是何意?莫非守军要开城请降么?”
    乍见城楼上发生剧变,坐镇中军的李利顿感诧异,不可置信的疑声道。
    “正是!”郭嘉闻声后,面露喜色地肯定道。
    随即,他指着站在城楼正中被众多将士簇拥着的两名身着长袍的文士,对李利说道:“主公且看,那两名文士之中,左侧是颍川名士荀谌荀友若,右边之人便是郭图郭公则。如果微臣所料不错的话,眼下此二人应该就是守军将士的主官。故而,此刻他们眼见我军将士已经登上城楼便乱了阵脚,急忙砍断袁绍帅旗,企图开关请降。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开关请降么?”李利神情微变,沉吟一声后,冷笑道:“前倨后恭,不见棺材不落泪!为何之前不降,而今我军已登上城楼,他们才站出来请降?
    不过,此时请降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