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师-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间的恩与爱。
  他悲痛万分,诏令有司以大唐皇朝最高丧葬规格“诏葬”之形式,为这位哥哥举哀,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并为之辍朝,非但如此,他还下令“班剑卌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又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哥哥的往生祈福。
  因为李泰的死,徐真与李明达的婚礼也就只能延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徐真与李明达早已私定了终生,所缺者不过一名分耳,是故二人也不急,徐真的工程也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阶段,他需要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往太乙山上跑。
  兵部衙门的人常常不见徐真人影,不过徐真将职权都分摊了下去,这些老官僚颇有为官之才能,又没有了顶头上司的压迫,反而大展手脚,诸多事务处置得有声有色。
  早先崔敦礼为兵部尚书之时,依仗着崔氏的强大后台,又有慕容寒竹在圣上身边,是故他也变得极为跋扈,对兵部衙门的官员动辄叱责为难,诸多同僚噤若寒蝉,整个兵部几乎成了一言堂。
  可如今,崔敦礼到政事堂却坐了冷板凳,而徐真则完全信任兵部这帮老官员,倒是让他们得到了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可谓皆大欢喜。
  然而崔敦礼恨透了徐真,他在兵部还是有些亲信的,见得徐真有失职之嫌,崔敦礼先是借助崔氏的势力,将崔义玄等一干崔氏子弟调入了兵部,而后又授意言官们,开始弹劾徐真玩忽职守,怠慢公务。
  慕容寒竹虽然恨不得徐真早死,可如今濮王李泰刚刚离世,李治就算并未如同想象之中那般的伤心,为了展现一代仁爱之君的风范,就算装也要装悲伤好长一段时间,所以慕容寒竹也很识趣地没有拿朝政去烦恼李治。
  可崔敦礼对徐真恨之入骨,并未提前支会慕容寒竹,就擅作主张,召集了崔氏掌控的言官,开始上表弹劾徐真!
  李治刚刚恢复上朝,心里正烦闷,对朝议也是兴致缺缺,连长孙无忌都变得非常的柔和,对李治多有安慰之意。
  正打算草草散朝,崔敦礼却使劲地递眼色,那些御史台的言官们开始出列弹劾徐真。
  唐初规定,对五品以上官员犯法须弹劾者,御史言于大夫,大事奏弹,小事署名;凡事非御史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弹奏者,则具其事为状、大夫、中丞押奏,再依事件大小由御史采取不同仪式弹奏。
  对五品以上的京官弹奏时,多采用仗弹的方式,即在皇帝坐朝时,御史服豸冠,对着仪仗宣读弹文,并规定凡“大臣为御史对仗弹劾,必趋出,立朝堂待罪。”
  徐真有些许轻慢公务确是事实,然而出动御史来弹劾,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这崔敦礼在宰相扎堆的政事堂里成了坐冷板凳的小透明,缺失存在感和关注度,是故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么多,趁着这次机会好好闹上一场,也好教这些人不能再忽视他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崔敦礼做得确实无可厚非,慕容寒竹也并未因此而责怪于他,崔敦礼的最大错误,就是选错了弹劾的时机!
  如今御史举行仗弹,徐真不得不出列,脱下身上的紫服,垂首而立,立于朝堂而待罪。
  御史台乃监察百官之所,官员贪污腐化、渎职失职,乃至私生活不检点,皆在御史监察范围之内。
  御史官职虽小,权柄却大,威风八面,谁见谁怕,且可风闻奏事。
  也就是说御史们有权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弹劾官员,说错了也有豁免权。一如上朝之前要接受监察御史的监督,嬉皮笑脸、大声喧哗、衣衫不整都不行。
  据说曾有个倒霉蛋,因为下朝了肚子饿,路边买了个胡饼一边走一边吃,恰巧让御史撞着,而遭遇到弹劾。。。
  有鉴于此,在官员极为自省自制的大唐官场,徐真这般三天两头逃班的失职之过,被弹劾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他乃一部尚书,而且还是兵部尚书,若非他是徐真,换了别个,还真就没人敢随便弹劾,可惜,他得罪了崔敦礼,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这简直就是胡闹!”李治气得脸色铁青,人家忙着成亲,没上几天班,你们这群老小子就感觉天要塌下来一般,居然动用如此严重的弹劾程序,真当以为皇帝吃饱了撑着没事做?
  他如今慢慢开始掌控属于自己的力量,长孙无忌对他的掣肘和压制已经减弱了很多,又有慕容寒竹招揽诸多世家的势力,许多朝政连长孙无忌都无法左右,这也让李治品尝到了自己掌控天下的那种满足感和权势感。
  见得御史们煞有介事地弹劾徐真,而徐真迫于规矩,只能如受气小媳妇一般垂手低头,立于朝堂之上,李治本就郁闷的心情,如今就越发暴躁起来。
  他这一发火,反而激起了御史们的斗志,太宗朝从来不缺诤臣,许多人见得太宗喜欢这道道儿,都投其所好,权万纪等人更是连太子和皇子们走路姿势不端庄都要上表启奏的人物。
  直到后来太宗身体不行了,不似年轻时候那么能够自控了,这些言官才收敛了起来,不敢再触圣人的眉头。
  李治一上台,依仗着长孙无忌独揽大权,文官们似乎又找回来当年的那种激情,动不动就要规劝天子云云。
  眼下竟然跟李治在朝堂上辩驳起来,将心情本就不好的李治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徐真心头冷笑,他的计划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这兵部尚书他还懒得要咧!
  念及此处,徐真当即主动提出,暂时卸去兵部尚书的职务,李治见徐真委屈自己而主动给他这个皇帝找个台阶下,心头顿时一暖,还是太宗皇帝的眼光好,当初将徐真培养起来,关键时刻还得靠徐真啊!
  他心情本就烦躁,见得徐真如此,他也不好再说什么,答应了徐真的请辞之后,气呼呼地就退了朝。
  崔敦礼自觉胜了一句,心头欢喜不已,得意洋洋如同战胜的公鸡一般,大摇大摆就离开了朝殿。
  慕容寒竹有些讶异地盯着徐真,心里总有一股隐隐的不安,徐真似有感应一般投来目光,二人目光短暂相触,又颇有默契地分开,心头却各怀鬼胎。
  这才上台没几个月,就匆匆下台,朝堂在野的官僚自然是回去召集智囊,分析其中猫腻,而民间市井,却纷纷为徐真鸣不平。
  徐真才懒得理会这些,此时他是无官一身轻,正好有时间陪陪李无双和小思唐,照顾怀孕的凯萨和张素灵,心里思念得紧了,还能到宫里去与李明达见一下面,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不过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了太乙山秘境工程之上,这个耗时极长,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召集了整个大唐最有分量的工匠宗师的工程,乃是徐真最为终极的计划,他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个计划的。
  徐真在太乙山之中忙活之时,李治也郁郁寡欢地回到了后宫,武媚赶紧迎了上来,用自己的体贴,卸去了李治因抑郁烦闷而引起的恼怒和疲累。
  武媚虽然生育了一子,如今又有孕在身,然姿色仍旧艳丽无比,肤白如雪如凝脂,成熟丰腴的身段更是勾魂摄魄。
  再加上她似乎明悟了许多,千方百计想要留住李治的恩宠,是故并不忌讳身孕的阻碍,一番颠鸾倒凤之后,将李治迷得晕晕乎乎的。
  李治全身舒畅,似乎所有的不快,都随着巅峰时刻的那一瞬间,发泄了出去。
  当身体得到了巨大的满足之后,他的内心开始变得空虚,而武媚显然堪堪抓住了这个机会,用她最希望看到的东西,填补了李治的空虚!
  “圣人,妾听闻徐将军最近与房、柴二位驸马走得很近呢。。。”
  李治微微一愕,随即笑了起来,爱抚着武媚的小腹道:“他也是要当驸马的人了,想来是向两位前辈求取经验咧。”
  武媚冷笑一声,并不答话,李治眉头不免皱了起来,继而问道:“媚娘是否有心事?难不成你还信不过我么?你我二人经历这许多事,你也似那些个庸人一般对我遮遮掩掩?”
  面对李治的责问,武媚眼中泛起水光,一副泫然欲泣之态,而后将朱唇凑近了李治的耳朵,低低地吹起了枕边风。
  此时的徐真还不知道他即将要陷入什么样的危机呢!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媚检举寒竹密谋

  人言常云十恶不赦,这十恶之罪,谋反为首,乃历朝历代帝王最为忌惮的一件事情,漫说前史,单说大唐朝就已经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已经多次出现谋反之事,因谋反而连坐处斩之人不可计数。
  武媚最是得宠,李治对其言听计从,听了她的话语之后,李治只觉心头冰凉刺骨,身子都不觉哆嗦起来。
  “驸马和公主居然联合文武外臣意图谋反!”这种事情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的,哪怕武媚是李治最为疼爱的女人,没有证据也不能空口白牙污人清白,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况且她检举的还是两个公主两个驸马,外加一大群德高望重的臣子,还有开国元老之子等等,其中更有即将成为驸马的徐真!
  历经这两三年之事,李治俨然已经信服了先帝的睿智和长远目光,他是真的打算接纳并倚重于徐真。
  若换了别人来检举此事,说不得他李治当即就把告密之人给打杀了,可此人偏偏是自己最为信任的武媚,素来优柔寡断的李治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
  他想要重新启用徐真,自然是看上了徐真的才能,自从徐真接受了李治伸出去的橄榄枝之后,李治也暗自庆幸,因为他很清楚,像徐真这样的人,与之成为朋友,比一直为敌要好太多太多。
  若徐真果有反意,那可就是一件灾难性的事情了!
  “媚娘,此事可有真凭实据?”李治毕竟成为一国之君久矣,逐渐养出了一国之君的沉稳气度,不再是那个任由长孙无忌把持的年少新君,此时稳了稳心神,眉头紧蹙地问道。
  高阳公主是打死了也想不到,自己的情夫陈玄远会出卖她,将他们想要谋反的计划给刨了出来,并为了邀功而将消息递交给了武媚。
  武媚自然清楚构陷之罪会令其失宠,遂将陈玄远的密报呈于李治,高阳公主也是个迷信之人,曾使陈玄远夜观天象,窥视天机,测算帝国气运,这在古时可是禁制之事!
  非但如此,武媚得了密报之后,更是派出人手,暗中彻查此事,盖因薛万彻等人都借病留在京中,虽然费了些手脚,但还是将事情给查了出来,还顺藤摸瓜,将房遗爱等人借贺喜之机,贿送了大量财物给徐真的事情挖了出来!
  李治看了密报之后,心头猛然一紧,顿时揪痛起来,他决意启用徐真,乃经过了极为慎重的考量,下了很大的决心,可他完全没想到,徐真居然会跟这件事情有干系!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徐真是充满了嫉妒的,先帝对徐真的赏识,甚至比对李治的还要重一些,军中元老也都对徐真另眼相看,高句丽之战的时候,徐真两度救驾,更是让先帝将其倚为心腹。
  可以说,徐真能够在四十不到的年岁,登上二品的殿堂,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太宗皇帝的培植。
  这种培植的力度,就如同旧日培养李承乾和李泰一般,虽然别人没有议论,或许连徐真自己也没有感受得到,太宗皇帝这是将他徐真当儿子一样来培养啊!
  这也是李治对徐真如此嫉妒的来源之一,若非需要夺回朝政的控制权,他也不会果决地将徐真拉回自己的阵营来。
  可没想到,这才刚刚将徐真推上兵部尚书这般重要关键的三品实权位置上,就出了这档子事儿!
  武媚如今荣宠至极,冠绝后宫,连王皇后都退避三舍,她的所有一切,都是李治给予的,她与徐真无冤无仇,完全没有理由将自己的全副身家性命搭上,来污蔑徐真,起码李治是这样想的。
  若他知道武媚之所以如此对待徐真,完全是因为徐真偷走了她最爱之人的心,李治又该如何面对?
  事关重大,李治也不好仓皇,让武媚保守秘密,不可打草惊蛇之后,火速将慕容寒竹召入了宫中。
  他本以为长孙无忌是可靠的,结果这位国舅爷始终将他当成长不大的小孩,他本以为徐真是先帝派来帮助自己的,可如今证据确凿,徐真是要谋反的。
  绕了一大圈,他还是觉得慕容寒竹才是真正能够引为心腹之人,慕容寒竹拥有长孙无忌的策谋与智慧,但出身世家,没有长孙无忌那国舅身份的制约,能够让李治感受自己的掌控权。
  慕容寒竹也不会像徐真那般,时时让李治感受到嫉恨,到了如今,李治才发现,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这位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散骑常侍!
  他对慕容寒竹并不丝毫隐瞒,慕容寒竹听取了情况之后,自是故作愕然,这消息还是他故意让陈玄远泄露给武媚,借助武媚之口,传入皇帝之耳,可以说,整个计划就是他一直在筹谋掌控的!
  他不是武将,无法在战场上谋求功勋,作为文官,除了辅佐朝政之外,还有什么比谈笑之间就化解平息了一场谋反大案还要功勋卓著?他要提高李治对他的信赖,除了亲手炮制一桩谋反之外,还要将这桩谋反给平息下来,借助这桩谋反,将所有跟他作对的人,全部铲除干净!
  他说过,要送光化公主一座城,如今光化已经回到这座城中,剩下的,就是如何将光化推上城主位置的问题了。
  念及此处,慕容寒竹的心头涌出满满当当的自信与野望,他收敛了心绪,故作凝重地回禀李治道。
  “圣人,此事干系重大,纵使情报无误,也千万莫要打草惊蛇,只需暗中运筹掌控,做好稳妥布置,甚至于引蛇出洞,让他们现形于天下,才好名正言顺地铲除这些贼子,否则以他们的人望与影响力,纵使果断斩杀,说不得民间多有不服者,一个两个效仿,却是急切不得。。。”
  李治心里却是急迫到不行,恨不得马上将这些人都抓起来斩首示众,然而不可否认,慕容寒竹的考虑比他要周到,目光也比他要长远。
  他也是心乱如麻,一想起徐真也有份,他的仇恨怒火就熊熊燃烧起来,这种被人背叛的愤怒,将他的理智都烧了一干二净,所以他只有让慕容寒竹来处置这件事。
  “崔卿所言甚是,既是如此,朕就将此事全权托与崔卿处置,汝可持密诏非常行事,一应禁军可交与崔卿驱使,但求万无一失,将这些贼子全数杀尽!”
  “诺!臣必不负圣人所托!”慕容寒竹闻言大喜,却强忍了下来,目光冷峻,神色郑重地行礼,后退三步,而后转身离开。
  慕容寒竹离宫之后,死死地捏住手中的密诏,眼中尽是阴冷,此番若再不能将徐真打败,他也就不需再混下去了!
  徐真没来由打了个喷嚏,嘀咕了一句:“谁又在惦记老子了!”
  坐在他对面的陈硕真不由皱了皱眉头,她看着卷耳案几上的地图,有些沉重地朝徐真问道:“你真的决定了?若失败了如何是好?”
  徐真嘿嘿一笑,信心十足地答道:“我把这个交给你,就是一条后路,若失败了,我徐真的身家性命,可就全部托付到你手里了!”
  陈硕真如今对徐真的身份已经很清楚,她也没想到居然会在这样的地方,遇到一个同类,她很想加入到徐真的终极计划之中,可惜徐真的法子并没有办法能够使用在她的身上。
  她想劝徐真留下,但徐真执意如此,她也是无可奈何,如今徐真将密码筒里的地图交给了她,陈硕真自然没有道理拒绝。
  告别了陈硕真之后,徐真又到太乙山去走了一遭,这才回到了自家府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