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第6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中心,它所需要的电力,是从鄂尔多斯的火电厂送来的,甚至就连淡水,亦是通过管道有数百公里外输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城市淡水、粮食,几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从外界用汽车甚至飞机运输。
    但在另一方面,而选择这里的原因,正是基于这里在地理上的与世隔绝,而在工程兵们完成了基地核心工程的建设同时,他们又立即以基地为核心,对周围的沙漠、戈壁进行勘测,搜寻选择着合适的试验区。
    在随后的两年间,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城市之中,一个个曾经仅存在于试验室的技术迅速成熟起来,并建立了一座座工厂,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座“城市”,已经发展为一个科学城以及一座小型工业城市。
    不过,在这种城市中,除去科学家之外,就是军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座“兵营”,尽管这座“兵营”并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公司的“私有财产”。但这并不妨碍着这里从事着世界上最尖端的研究。
    “预计需要大概两年的时间!”
    两年前,当一切都进入正轨之后,面对管明棠的问题,负责这一项目的如此回答道,而这也成为了整个项目的期限。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昼夜不停的工作着!”
    对于dd35基地的人们来说,这是过去两年间他们的经历,每一个小组都在日夜不停的从事着各自的研究,在指挥部的进度表上,总是显示着各小组的进度。
    装置研究组组负责核系统设计工作;终端弹道研究实验室进行研发制造高性能内爆系统;电子引爆系统小组负责设计可靠的新型电子引爆系统;中子点火器小组负责研制“中子扳机”,系统整合小组负责将各种“设施”加以整合,而高爆系统小组则负责研究新型**,雷管研发小组则研究新型雷管。在这些小组中聚集着全中国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所有的工作都在有序的推动着,至民32年四月,原子弹完成设计,开始进入最后阶段的准备。
    而其中最关键的却是在民31年10月,随着新的大型重水堆反应堆的投入使用,原子弹所需要钚生产由此步入正轨,民32年元月,由6000台第二代铀分离机组成的分离工厂投入生产,铀235的提取成功。
    有了原料,还要解决弹芯,在原子弹中,弹心的设计和制造也是重点和难点。一开始,由钱三强负责的芯小组选择了最简单的两半球弹芯制造方法,但最终,在钱三强的坚持下,还是将弹芯设计成了六段组成的一个球体。为了确保牢固贴合,各段的交合面采用了扭合渐小的方式。
    而之所以采用这一方法,是因为他领导的项目组用铜做出了设计模型,发现这种设计能使用更小的钚块。从而节约钚的使用量,以缩短“原料”准备时间。而根据这一设计,内爆试验设计将弹芯密度压缩正常的两倍,因此,爆炸透镜采用了快慢爆炸设计,这对于高爆系统小组的专家而言,同样也是一个考验。研究人员使用rdx…tnt混合**做为快速爆炸物,硝酸钡和tnt做为慢速爆炸物,而这个装置使用了12个透镜。
    随着工程的推进,随着最后的设计的完成,在民32年5月,原子弹开始进入制造阶段,按计划,试验将在9月下旬进行。
    时光进入9月之后,天气就好像故意和这些制造炸弹的人为难似的,一连几个星期连个雨点也没下!从沙漠上吹来的又干燥的风掠过这里,草枯死了,各种树叶也落了下来,秋天到了。虽然天空中时而这里、时而那里也出现乌云,在远处,在山峦上方不住地出现闪电,可是从云层里就没有一滴雨降下来。在南戈壁每年的降雨量,只有不到一百毫米,而这种雷暴天气,却又有可能会给试验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但根据进度表,第一次试验必须要9月底完成。
    9月25日,这一天清晨,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风,吹去了空气中的闷燥,凉风提醒着人们,天气变凉了,也许,四五十天后,大雪就会降下,到那时,只有列车还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而在这几天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发现“城市”中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在托儿所以及学校之中,那些穿着军装的女教师们,开始教授着孩子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戴上防毒面具,并开始进行撤入防空掩体的练习。
    在城市内,开始进行试验演习,此时,即便是最无知的人们也知道,在经历了两年的辛苦之后,人们的汗水与付出是否能够得到回报,就在这几天了。
    日以继夜的工作停止了!
    9月29日,在进入这座城市之后,第一次,袁家骝放假了,准确的来说,几乎所有人都放假了,清晨,他没有像过去那样,早早的醒来,然后匆匆的吃完早餐,便朝实验室走去,而是难得的睡了一个懒觉,在过去的两年间,即便是在春节,人们也无法享受这种惬意。
    清晨起床后,穿着睡衣的袁家骝便看到妻子吴健雄,正在厨房里的做着早餐,从来到这里之后,他就没有再吃过妻子做的饭,他的妻子在系统小组从事系统设计,十二透镜的设计,就是由她完善的,不过她个人更倾向于采用英式足球的32个爆炸透镜,但12透镜却更简单虽说落后。
    “亲爱的,今天天气似乎不错!”
    来到餐厅,透过落地窗,看着窗外外已经变黄发枯的草地,袁家骝笑说道。
    “是啊,雷暴终于结束了!”
    正做着炒鸡蛋的吴健雄也朝着窗外看了一眼。
    对于试验来说,雷暴是灾难性的,试验是在沙漠中进千的,而在沙漠中立起了一座高大的钢架,原子弹就将装在这上面。为了在试验原子弹前的短时间内校验全部条件是否正常,曾将一个相同大小而内装普通**的炸弹装到这钢架上。在一次雷击时炸弹就挨了一次闪电袭击,炸弹随即爆炸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天”
    明天就工进行试验了!
    是成功,还是失败?
    没有人知道,即便是做为系统小组副组长的吴健雄也不知道,而参与设计弹芯的袁家骝却显得极为自信,他用自信的语气说道。
    “明天,一切都会改变!”
    是的,明天一切都会改变!
    最初,他们推测原子弹的威力应该是2000至5000吨,但通过大型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他们惊讶的发现,原子弹的威力应在一至两万吨,甚至可能会更大,因此他们再也不会怀疑,原子弹可以改变一切。
    一枚原子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将一座城市彻底毁灭!这种武器无疑是划时代的。
    “如果成功的话”
    视线投向窗外,袁家骝的声音虽然看似很平静,但在他的心中却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绪。
    “中国就再也不需要担心外国入侵了!”
    正是这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惨痛的近代史告诉他们,落后就要挨打,而原子弹的出现将会改变一切。
    “但是,其它国家同样也在研究原子弹,”
    将装着炒鸡蛋的盘子端到餐桌上,吴健雄看着丈夫说道。
    “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进度,他们现在进行到了那个阶段?会不会领先于我们?会不会已经进行了试验”
    接连的问题从吴健雄的口中道出,在点头赞同时,袁家骝则在一旁说道。
    “所以,军方才决定,如果试验成功的话,他们会在在第一时间,把原子弹应用于战场,只有如此,才能对他国产生威慑,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在一个月前,由军方与科学家组成的联合会议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而决议中包括以下几项建议:
    1。尽速对日本使用原子弹。2。用原子弹轰炸具有双重意义的目标:纯粹的军事目标或兵
    工厂,及其附近的房屋和周围易炸毁的建筑物。3。投掷原子弹时无须事先加以警告。

第1143章 一道闪光
    民32年9月29日夜晚,实验性炸弹的内部爆炸机械各组成部件由地下洞库中运出,这些部件由装置地段“s”区运往试验地区,这个闻名的地区叫作“死亡地带”。
    在沙漠里,一个巨大的钢架高耸入云,直指苍穹。这座有十几层楼高的钢架顶端安放着一个大家伙,这就是世界第一枚原子弹,绰号“小玩意”。3公里外的掩体里,许多核科学家和军政官员正静静地注视着塔尖。
    从午夜时分,数以千计的人们盯视着那座高达80米高的铁塔。而在铁塔周围,工兵部队开始放置一系列探测器,铺设电缆以及安置试验用的动物和包括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船上的设施在内的军事装备。
    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上,以放置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铁塔为中心,在四周的不同距离上放置着各种试验物。牛、羊、马、驴、猪、狗、鸡、鸭和猴子、猩猩,在铁笼中静静地吃着食物,这些无知的动物并不知道,这将是它们最后一次进食。
    而在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里,安装了各种探测仪器、摄影设施,准备采集各种科学数据。旷野上还停放着飞机、大炮、坦克、小型军舰,坚固的工事,民用楼房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的两年中,近三万工程兵部队用自己的汗水建成了这座沙漠小城,只不过在建设这座小城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在两年内建成的这一切,最终目的是摧毁!
    9月30日,基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全部来到了试验基地,起爆最初的代号是“投篮”的密码命令是29日发出的。它的意思是:把钚部件和点火装置放进爆炸装置中,用螺栓把整个装置联结起来。
    从核心的组装,再到命令的下达,直到到30日临近黄昏时,人类史上第一棵原子弹完成了最后的组装。此时,几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凝视着那个高塔的原子弹,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刻了。
    在地下掩体中,李直民问到了他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确定能成功吗?”
    “证明试验成功的概率能够达到99%的要求。”
    前面的话,他并没有听清楚,但是这句99%的成功率,却让李直心头再次一紧,那是不是意味着还有1%的可能不成功?
    从公司的核物理研究所开始进行理论研究至今,足足用了九年的时间,华北科技委员会直接投资7亿元,在这一工程启动后,直接投资近20亿元,尽管这些投资被掩藏在繁杂的各项财政支出之下,政府需要一个交待,军队亦期待着这种划时代的新式武器。
    而现在想到,正在南京的先生,李直民知道,这原子弹对国家重要,对先生来说,同样极为重要,这不仅仅关系到战争是否能够提前结束,同样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政局,拥有原子弹的华北,将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它的成功将彻底改变中国的历史。
    李直民的语间带着些许恍惚,作为先生的秘书长,他同样也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而站在他身边的李度少将,却是当年五十八路军中的老人,他是基地的负责人,同样也是基地内近6万官兵的最高指挥官。
    30日试验人类史上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武器。这是根据气象部队的建议选择的日子,核爆炸必须要在晴天进行,此外执行观测任务的飞机在恶劣天气下不合适起飞,而且试验用电路和仪器也有受潮短路的危险。
    30日晚8时,当爆炸时刻即将到来之时,技术人员很平静地监视着高约2米,直径约1。5米圆桶状容器内的弹体从地下车间移到地面,然后由助手把炸弹放到手推车上,由两名技术人员把它送往铁塔。
    铁塔和弹体周围的工作人员听到他们的指挥员发出的命令。
    “升起!”
    拍摄纪录电影的摄影机也随即转动起来。
    试验塔高80米,塔顶上的技术人员接到炸弹后就开始将它装在铁塔上,几个小时后,他们检查了塔上所有仪器显示的数据,然后把爆炸装置的顶盖盖好。这些天来,这些技术人员一直是争分夺秒地工作,晚9时,两位工程师最后一次来到塔上,安装了电引线,并做了最后一次检查。当他们在离爆炸零时前50分钟回到地面时,
    “为什么比预定的时间晚下来4…5分钟。”
    一名军官看了一下时间,有些担心的看着技术人员。
    “我一定要亲自确认没有任何的差错”
    “开始撤离吧!”
    随后技术人员和塔下的数十名陆军特种部队的官兵,分剩十余辆吉普车朝着18公里外的掩蔽所撤退。
    看了一下时间,李度有些神情不定的看着掩蔽所内面色激动的众人,他注意到李直民的神情显得很是坦然,而站在他身边的王守竞那位总司令的科学顾问,同样也是工程的总负责人,神情却显得很轻松。
    或许,这就是科学家与军人的不同,在地堡中的军人大都显得极为严肃,而那些科学家则显得更乐观一些。
    晚9时59分,原子物理研究院的物理学家吴大猷,亲自扳动了主传导器开关,接着开动了第二、第三级传送器,电流信号传到了“小玩意”的计时引爆器中,人们开始紧张的计算着时间。
    “差不多要开始了!”
    去年刚刚拿到北大物理系毕业生的黄授书凝视着远方,有些激动的握了握拳头。而在他的身边同样年青的杨振宁先是一愣,原本有些期待有些紧张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嗯,快开始了!”
    “可不是,这应该就是人们说的,决定命运的时刻吧!”
    张守廉轻声说道,他用余光朝着周围的同学、朋友们看去,应崇福、杨约翰等等一个个毕业于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北大、清华以及北洋等校物理系的和他一样年青的朋友们,这会都是神情各异,他们或是双手相握,紧张的看着远方,或是装模做样,看似轻松的交谈着,可那眉宇间的紧张却出卖了他们。
    在过去的几年间,华北各院校物理系的学生们,把自己的智力完全投入在项目的研究中,他们普遍是在大三便与公司签署保密协议,来到基地在这里参加这项世界最顶尖的研究,虽说他们极为年青,但是却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甚至其中不乏重要的核心技术问题,当然,他们同样在这里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学,尤其是核物理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dd35在知识领域上领先这个世界十至十五年。
    甚至这些窥觊核门的青年,已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始了诸如核电站以及其它一系列核能研究,但现在,尽管他们有脸上溢满了青年人特有的朝气与自信,可是那紧张却是骗不得人的。
    许多年青人,默默的点着了一根烟,神情紧张的看着手表,尽管他们知道,自己的手表与中央控制室的时钟也许并不一致。
    “50秒准备,!”
    随着护音器中传来的声音,人们戴上了护目镜,然后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在焦急的等待之中,人们才发现几秒钟居然这么长!
    正当每个人的心底冒出这个念头时,中央控制室的空气凝固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仪器全部启动,灯光闪烁,传出了倒计数的信号
    “五、四、三、二、一、起爆!”
    众人的担心随着的读数到零时而消失了。“小玩意”的爆炸时间为民32年9月30日晚10时整。
    一个明亮的巨大火球,卷起地上的烟尘,热浪滚滚火光灼耀。
    大气被数千万度高温光焰剧热,骤然膨胀掀起狂风席卷大地所向披靡。随即传来剧响,不是一响,而是连续不断的轰鸣,随后强大的冲击波在原野上迅猛扩展开来,雷霆万钧排山倒海,秋风扫落叶般摧毁沿途的一切。
    烈焰裹着烟尘,连同被熔化的土壤产生红色气团,向着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