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937-第7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几个小时后,南京的指示来了。沈荣轩和几个大臣商量了一番,得出共识,认为“以货易货”这一条完全没有问题,可以敞开交换。钨矿砂、稀土之类的东西,美国要多少就给多少,只要他们能给我们运来价值相等的武器和物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很正常。
至于美国人提出的港口换物资,这个,沈荣轩命令特使先不要把话说死,不要说行,也不要说不行,先含糊地应承下来。然后看今后的战争局势再说。要是比较顺利呢,那也不至于用港口去换战争物资。如果真的到了那个份上,为了打赢对苏战争,为了拿回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南洋的一两个港口租借给美国人,也没有什么。美国需要我们的港口,我们需要美国的武器和工业品来拿回南北二疆、拿回外兴安岭和巴尔喀什湖。反正都是海外领土,自然怎么划算怎么来。
不过有一条,沈荣轩和几个大臣都明确肯定:租借的港口只能在泗水和坤甸中挑选。巨港绝对不能出手。因为巨港扼守马六甲海峡,意义重大。可以说一个巨港,战略位置就比南北二疆还重要。
还有技术换物资,这个可操作性就更大了,可以先答应下来,今后看着战争形势慢慢谈。因为技术很多,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可以慢慢决定给什么不给什么,很灵活。
……
这么几个大原则双方已经关着门定了下来。下一步,就是“自由俄罗斯”正式出场了。
' '
第140集 磨刀霍霍
九月中旬,在一系列紧锣密鼓外交活动的同时,明军的远东进攻也迫在眉睫了。
明军的打算,就是先趁着冬天之前进行完第一个战役,用两个月的时间消灭苏联远东军团,把远东一块打下来。目标是向北推进到外兴安岭,向东推进到大海。然后用冬天双方战事缓和、巩固防线的机会,发展扩大自由俄罗斯解放军,到来年春天的时候,对苏作战主力就要逐渐交给俄国人自己了,而明军逐渐退居幕后。
但是第一个战役相当重要,明军一定要调集精兵强将,稳稳当当吃下第一口。也就是说,在战役一开始的时候,定位依然是明国和苏联国家间的战争。而大明也要给苏联这样一个印象:即大明的野心是有限的,这不过是是中亚战争的扩大化而已,明国的目的不是要颠覆苏联政权,而只是想拿下远东沿海这一块,便于对付日本。因为嘛,在谈判桌上明国就想要这一块,而苏联磨磨叽叽的不给,明国不耐烦了,自己动手拿了而已。
但是在拿下远东这块的同时,自由俄罗斯也就登上政治舞台了,开始由它出面进行大规模对美军购了。而且明军的第一步行动仍有退路,并不是赌国运。如果自由俄罗斯的军购行不通,或者白俄扶不起来,那么战争级别就到此为止,然后就占住这块地方当筹码,双方在冬天里继续谈判就是。这个结果莫斯科肯定也不是不能接受,斯大林也不会为了远东这“局部战争”玩命。因为战场在大明家门口,苏联比大明更想尽快结束战争。
不过,如果自由俄罗斯这条路很顺利,那么来年春天就继续向西推进,把这场战争变成俄国内战。
……
9月15日,大明最高统帅部最后定下了战役方案,并确定下了进攻时间——也就是D日,X时。
D日定于9月26日,X时定于凌晨4点半。这天是星期天。虽然苏联远东军团不会太麻痹,下面的部队周末不见得会放假,但是莫斯科的军政机关肯定是要放假的。边防军区的领导机关也是要放假的。而苏军的部队指挥系统十分僵化,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莫斯科的指示,部队将领是不敢放手指挥的。
现在整个苏联,尤其是领导层,都处在“肃反”的恐慌之中。现在大清洗已经在党政系统搞得如火如荼了。军队基本还没被波及,但是军队系统的将领,尤其是高级将领,也已经是惊弓之鸟了,个个都大气不敢喘,生怕什么时候,自己就会被莫斯科的“逼供信”咬到,被带回莫斯科生不如死,家**女也被送进集中营……
有一些高级将领知道自己在斯大林的怀疑名单上,自己已经心中有数了。比如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他们更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举一动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给有些人抓到把柄,被安上个政治罪名。
向小强知道,现在的对苏作战,肯定不不得41年德国的对苏作战。那时候对军队的大清洗已经进行过了,苏军的指挥系统已经被洗的所剩无几了。而现在,明军面对的是指挥系统几乎完好的苏军。
不过凡事有两面。明军比德军的处境,也是有着巨大优势的。
第一,双方的装备。现在明军的军事力量并不比德军差。至少在飞机、坦克、火炮、轻武器等硬件上丝毫不差,甚至还更强些。
第二,双方的国际支持。苏德战争时候,德国基本上是孤军奋战,而苏联是由整个同盟国阵营支持的。英美对苏联的海量物资支持,即使不能说是苏联坚持下来的最关键因素,至少也是最关键因素之一。而现在情况相反,孤军作战的是苏联,而大明会得到包括英、美、法、德在内的很多国家支持。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兵工厂,将敞开供应,为明军提供全面压过苏军的物资支持。
第三,双方的战场机动能力。41年苏联战场的德军,机动性远远比不上现在的明军。至少明军现在准备投入远东战场的几十个师,不是装甲师就是机械化师,要不就是摩步师,都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摩托化,已经百分百“轮子上的行军”了。而且明军在国内还有几十个摩步师。而在苏联战场上的德军,还是以步行和畜力运输为主。这不仅仅是战场机动力的问题,还对“进攻极限”影响甚大。同样是一千几百公里的战线长度,德军从波兰打到莫斯科,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再一鼓作气了。而明军从哈尔滨打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由于有了充足的机动运输工具,应该不至于到“强弩之末”的份上。
第四,双方的过冬准备。希特勒是相当乐观,满脑子都是秒杀苏联,压根没想过德军还会在苏联战场过冬的。以至于到了莫斯科城外零下四十度的时候,德军士兵还穿着夏装……而现在的明军很现实,知道苏联短时间解决不了,早就做好了充分的过冬准备。辎重车辆上装满了厚实的冬装,所有车辆也都换上了专门的防冻润滑油、汽油里也加了防冻成分,坦克、汽车、飞机的一些部件也都作了专门的防冻处理……
每个明军士兵都发放了防冻伤药品,还有一些寒冷地带常用的药品。明军部队也不断进行着“寒带驻守”训练,为了掩人耳目,美其名曰是“为了防范苏军入侵、部队要在东北驻扎过冬”,其实训练的内容不光是“驻扎”,还有大量的“进攻”……如何在寒冷的林海雪原里作战、如何保持体温、如何迅速的弄一个暖和的隐蔽处、如果在低温环境下负伤了该怎么办……部队卫生系统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训练……
虽然明军主要都是南方人,但是从统一战争的北方冬季作战看来,明军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并没有因为是南方人,而出现战斗力大幅下降的情况。当然,冬季的山西和冬季的西伯利亚还是不能比的。这一点,明军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有着很强的思想准备。
第五,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条——希特勒偏执、残酷的“消灭斯拉夫人”的政策,活生生的把战争初期箪食壶浆欢迎德军、成建制主动投奔德军的苏联军民,重新逼回了斯大林的怀抱。而明军,绝不会这样做。正相反,明军要“打土豪分田地”,优待投诚苏军官兵。凡是布尔什维克不能给苏联百姓的,明军都要给他们。
' '
第141集 闪击苏联
9月26日,凌晨四点。
现在就是D日,距离X时只有半个小时了。三天之内,大批训练过的白俄破坏人员已经陆续渗透过去,进行各种各样的破坏。暗杀苏军指挥人员、放火焚烧汽车、炸毁电力设备。到了9月26日凌晨,开始集中破坏电话线。
这种零散的破坏行为,自从明苏交战之后就一直存在。而且是相互的。明军这边派白俄特工过去,苏军那边就派黄种特工过来。苏军的远东军团里有大量的黄种人,都是西伯利亚、远东的原住民,祖先都是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什么的,现在都成了苏联人了。双方的破坏人员虽然也叫“特工”,但大部分都是临时训练的,进行的也是简单的敌后破坏任务,和情报机构专门的“特工”不是一回事。
正因为这种互相破坏已经成了常态,明军才敢于在进攻前夕再次使用这一招。因为这一招已经被明军反复使用过了,搞不好就会被识破。但是几次的实际经验都表明,进攻前夕的这种破坏效果真的很不错。
有了北伐战争的经验,现在明军搞起这种“跨江闪击战”来,可谓是熟门熟路。在漆黑的夜里,明军近百万大军集结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江畔,无数的冲锋舟就堆在江边,上面盖着茅草、伪装网。第一波进攻的士兵们钢盔上包着网子,网子上绑着枝叶,静静地趴在江边茂盛的茅草里,一点痕迹也不露。
这次担任第一波攻击的部队,仍然都是统一战争D日时,第一波过江的老部队。这些士兵相当平静地望着黑茫茫的对岸,慢慢擦着自己的武器,检查着弹药装备。偶尔有一个传令兵猫着腰跑过来,低声传递一下最新的命令。
天上没有月亮,但是是一片灿烂星空。天气非常晴朗,万里无云。这个正是进攻的最理想天气。本来的计划,如果26日这天天气不好、比如阴天或者严重多云、影响飞机投弹的话,那么D日就要顺延。而近百万大军集结在两条江边,即使保密措施再严密,也最多保持一两天。苏军侦察机拍照也好、小股侦察兵渡江来侦查也好、间谍发情报也好,莫斯科最多一两天就能反应过来。而且,假如错过了26日,那么27日就是星期一,莫斯科和军区也将处于较为高效的状态了。
参加统一战争渡江战役的舟桥部队,现在也已经在后边就位了。就等第一批冲锋舟部队打出滩头阵地,就可以熟门熟路地架桥了。
……
明军在东北抢修的几十座前线机场,还有原来日军修筑的前线机场,现在都派上用场了。四点左右,五百多架轰炸机、还有三百多架战斗机轰鸣着起飞,各中队、各大队的飞行员们技术娴熟之极,仅仅依靠飞机机身上闪烁的小灯,在夜空里相互辨识对方,保持距离,同时组成队形。一个又一个轰炸机群像乌云块一样,快速飞向苏军在江对岸的各座机场。
这些双引擎轰炸机群分为两部分,为“A机群组”和“B机群组”。“A机群组”要在进攻开始的时候,尽量摧毁苏军的飞机,最好都是在地面上。这些轰炸机携带的都是小而多的“冰雹炸弹”,一撒一大片,能够覆盖整个机场。“B机群组”的任务就是轰炸苏军的军营、弹药库、燃料库、坦克和汽车的停放场地,还有连接各部队驻地的交通枢纽,例如火车站、桥梁等等。
南京统帅部里,指挥大厅的钟一下一下地走到了四点半整。整个大厅一片寂静,所有将领军官都望着唐云生。
副官小跑过来,报告说道:
“大人,A机群组都已经接近各自目标机场。B机群组也将在几分钟内抵达各自目标上空。”
唐云生点点头,很满意。经过长时间战争的历练,现在明军航空兵的指挥协调水平已经相当理想了。这一次几乎“踩着点”,表现的更是难得。
他拿起电话,静静地说了两个字:
“开始。”
顿时,前线和统帅部的大厅里,同时打破了寂静。
……
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畔,这时候已经是略微天亮了。
突然,毫无预兆地情况下,寂静的四野万炮齐鸣。天地间被照亮了,到处都是橘红色的快速闪光,然后瞬间便陷入黑暗。同时亮黄色的一道光飞速向空中冲去。几秒钟内,江面上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闪光。东方刚露出的鱼肚白,也完全被数万门大小火炮的闪光淹没了。
大到一两百毫米口径的重炮,小到80毫米、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此时一起向对岸射击。重炮轰击的是十几公里外、二十几公里外的纵深目标,迫击炮轰击的就是江对岸千把米、几百米处的目标。那些事先被侦查到的苏军江边工事、临时观察哨、机枪地堡、沙袋炮位,顿时都陷入了一片火海中。
江对岸的极远处,不断闪烁着半球形的光斑,此起彼伏。那是重型炮弹在十几公里外爆炸的闪光。
因为和当初的清军比起来,现在苏军远东军团的警惕性显然比较高,所以明军没有冒险采取“先地面进攻、再轰炸机场”的方法。因为苏军如果反应较快的话,很可能会在这个时间差里飞起大批飞机来。而当初明军突袭清军,就是先趁着黑夜的掩护,让第一批冲锋舟兵静悄悄地向对岸划。而轰炸机场,必须要有起码的能见度,所以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开始。就那样,清军效率低下、反应迟缓,仍是让大批飞机被炸毁在了机场上。
现在面对警惕性较高的苏军,明军不敢再玩“时间差”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同时打响。那就只能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而既然已经蒙蒙亮,那么冲锋舟兵偷偷的摸过去,显然也不现实了。那就索性进行火力准备,向对岸炮击一顿之后,再让冲锋舟兵“明火执仗”地杀过去。
……
江边是一片地动山摇,后方的苏军机场上也同时落下了炸弹。
尽管知道明军几十个师就在江对岸,但似乎没人能抵御星期天早上的懒觉。——何况,这还不是“懒觉”,这时候还只是凌晨,还是睡得最死的时候,即使平常执勤也不会起得这么早。不少机场的苏军官兵都是被从被窝里炸了出来的。
突然听到外面地动山摇,气浪直接冲破了宿舍的玻璃窗。好些苏军官兵们一骨碌从床上滚下来,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喊叫着找裤子,有的裤子也不穿,抓起衣服就往外冲。有个政委光着膀子冲出来,大喊着:
“集合!!!这是破坏!破坏分子把弹药库引爆了!!!”
“不是破坏!”一个军官扑倒在他身边,也把他按倒在地上,躲过飞溅的玻璃,“少校同志,这是轰炸!明匪军在轰炸我们!”
“轰炸?”政委大声喊着,“防空部门干什么吃的!这是严重的麻痹主义!我要送他上军事法庭!!!”
正喊着,一个冒着火的东西旋转着,摔到了他的面前。
那是半截螺旋桨。
' '
第142集 长驱直入
明军分为两个集团军群,一个是北方集团军群,一个是东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就是东西走向的黑龙江,东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是南北走向的乌苏里江。两条江在哈巴罗夫斯克交汇,哈巴罗夫斯克也就成了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正面的分界点。
明军依然是那手练熟了的老打法——两翼突破、钳形攻势、中央合围。
北方集团军群进攻正面、也就是突破点有两处,东边一处是从“彼得罗夫斯科耶”到“斯捷潘诺夫卡”,正面宽度大约为60公里。这一处很靠近哈巴罗夫斯克。西边一处是从“奥焦尔纳亚”到“基洛沃”,正面宽度大约为80公里。两处突破点中间距离约为260公里。
这两处突破点中间的广大区域都是平原多山丘少,而再往西,就是山地多平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