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斯大林传-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咛宓娜恕锩蜕缁嶂饕宓恼绞俊V挥小暗腥恕薄!   
    共产党员、大专院校的学生、党的教育和政治教育整个体系必须阅读的这本书反复阐述斯大林的几个“定理”:在革命中只有两个领袖——列宁和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功绩属于斯大林;列宁逝世后党内过去和现在只有一个领袖——“英明的”、“有远见的”、“勇敢的”、“坚定的”领袖就这样,斯大林的“领袖就是党”的公式通过这本大量发行的教科书深入到全体人民心中。叙述通俗简单、浅显易懂的公式使《简明教程》一书实际上成为每个人都能读的通俗教材。在30年代形成的对苏联人民进行教育的整个体系中,这本书占据了中心位置。该书出版后,1938年10月1日召开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宣传工作者会议,斯大林在会上作了报告。不妨引证几段他的讲话摘录。    
    


第二部第五章 “统治人物”(3)

    斯大林说,“本书的任务之一就是消除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的脱节现象。”接着他又暗示,目前只有一本书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报告人丝毫也不难为情地继续说:“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阐述了列宁给马克思主义加进去的新的和特殊的东西。我不是说,书中对各方面都作了阐述,但斯大林的书把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主要的东西都说到了。”紒紣矠斯大林一点也没有他喜欢讲的谦虚精神,对自己的著作作出了最高的评价。从这时起,他已经深信自己不仅是惟一的英明领袖,而且是伟大的理论家。这就是在党这样一个社会政治组织中实行专权和一长制后必然造成的结果。    
    盖尤斯·斯维托尼乌斯在描述罗马皇帝提比略生平时要人们相信,独裁者事先知道自己的未来,他“早就预见到前面等待他的是怎样的仇恨和耻辱”。紒紤矠而斯大林却没有想过这些。他的档案——笔记、决议、信件、照片、新闻影片、讲话速记记录都证实,“领袖”相信他自己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之后直至他逝世时为止,他始终没有提比略那样的远见,一直在巩固自己的“名望”,想使之千秋万代永存。在同党和人民的关系方面,“领袖的专制”地位逐渐在众多的个人崇拜活动和“仪式”中巩固下来。例如,设立了斯大林奖学金、斯大林奖金。(1925年8月在斯大林参加下通过的关于设立列宁奖金的政府决议简直被忘却了)由斯大林亲自审订的国歌也反映了他在祖国命运中的作用:    
          斯大林教育我们要忠于人民,    
    鼓舞我们要热爱劳动,建立功勋。    
    谢·米哈尔科夫和格·埃尔…列吉斯坦根据领袖的指示创作了国歌歌词,把它送交斯大林。斯大林认真审阅,作了修改。在斯大林档案中保存着这些“笔迹”。    
    斯大林将“各自由民族的崇高联盟”一句改成“各自由共和国牢不可破的联盟”。    
    第二段四行词作了较多的修改。这段诗最初是这样的:    
    暴雨过后自由的阳光照耀我们,    
                    列宁为我们照亮未来的道路,    
                    人民的代表斯大林教育我们,    
    鼓舞我们要热爱劳动、建立功勋。    
    经斯大林用铅笔改动后的歌词第二、三行词就变成了:    
                    伟大的列宁为我们照亮道路,    
    斯大林教育我们要忠于人民    
    斯大林有点不喜欢“人民的代表”这句话。虽然,如果想想就知道了,人民确实没有选举过他。他成了广大人民的首领、领袖、独裁者,但却不是人民选举的!不仅米哈尔科夫和埃尔…列吉斯坦立即就同意了斯大林对歌词的这一重大修改,而且1943年10月28日晚上在斯大林住处的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谢尔巴科夫也赞成斯大林的修改意见。所以,斯大林不只是“批准”国歌歌词。例如,作者提出的副歌:    
                    社会主义国家永远蒸蒸日上,    
                    让我们高举世界和平的旗帜,    
                    让光荣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保护着你——    
    斯大林马上就删去了这一段,甚至没有解释为什么他不喜欢。大概,他不满意“世界和平”的提法紒紥矠吧?    
    国歌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党,但是关于领袖的词却是那么必需在苏联人民心目中逐渐确立了一个思想——斯大林不仅是党的领袖,而且是全体人民的领袖。1949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赫鲁晓夫就以高度浓缩的形式公开表达了这一思想:“苏联各族人民把斯大林看作自己的朋友、父亲和领袖。”    
    斯大林是各族人民的朋友,他平易近人。    
        斯大林是各族人民的父亲,他热爱人民。    
    斯大林是各族人民的领袖,他具有领导各族人民进    
        行斗争的智慧。紒紦矠    
    斯大林主义的御用注释者之一叶·雅罗斯拉夫斯基自己写的《论斯大林同志》一书中有一章叫作《各族人民的领袖》。这一章的主要思想是:“从19世纪90年代末起,斯大林同志就同列宁在一起,总是同列宁在一起,总是走在同一条道路上,从来也没有偏离过这条道路。”紓紛矠不过,在这本唱赞歌的书中,作者大概也不由自主地表达了一些正确的思想。例如,雅罗斯拉夫斯基在一些地方强调“斯大林对敌人毫不留情”。完全正确。“领袖”对所有他认为是敌人的人都毫不留情。    
    斯大林读这类“作品”时,愈来愈坚信,他不会很快达到命运的顶峰,“赞美”看来是无止境的。人们还从来没有像赞美他那样赞美过任何一个俄国沙皇!最后他终于相信自己扮演着绝对正确、洞察一切、权力无限的救世主的角色。对“领袖”的胜利吹捧得越厉害,人民悲剧的根子就在社会土壤中扎得越深。    
    在指出所有这些把“领袖”作用绝对化的个人崇拜现象的同时,还应该指出,它们也起了稳定和团结的作用,虽然是在教条主义基础上。今天我们知道,人民的团结及其道德政治上的统一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达到。但是当时,国家在列宁逝世后没有实行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而是特别注意树立对领袖、对领袖的智慧和绝对正确的信仰,这样做很快就收到了效果。尽管30年代末实行了骇人听闻的镇压、国家发展中存在极权主义倾向和“领袖”的独裁作用,但社会及其社会基础还是很牢固的。    
    今天,在斯大林去世几十年后,虽然公布了大量关于他、关于他那个时代、关于他的罪行的材料,还有很多人由于精神方面、社会方面、道德方面的习惯而继续把斯大林当作伟大的缔造者、“铁腕式”的英明领袖。我想,这种怀念的感情长久不衰的“秘密”不仅同时间的、年龄的状况(“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偶像)有关,而且首先由于从总书记开始通过宣传、教育、社会生活的整个体系长期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就是斯大林”这样一种信念。因此,对斯大林的“忠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过去那个联系着青春时代的思想的忠诚。过去为这个思想作出了很多的奉献,现在却突然发现,体现社会主义的这个象征原来是假的然而否定“假造的神”不是简单的事;因为他们毕竟是神    
    问题不仅仅在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他个人不可能如此改变社会的精神结构和社会结构,即使是借助于自己无限的权力和影响也不可能。社会实践本身,对一个人进行吹捧的战略和策略逐步造成了一定的关系体系。只有在这种体系中、领袖的权威才能在我们称为个人崇拜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只有在这种体系中,一切(或者几乎一切)都为加强领袖的权威“效劳”。当然,特别积极“工作”的是他身边的人。他们是权威必不可少的要素。换句话说,在“领袖和政党”的关系方面出现的偏差不能只归罪于一个人。看来,问题在于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机制,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将党、人民、群众的权威放在首位的民主机制。当然,口头上这样讲了,但是同实际脱节、同社会实践脱节。正因为这样,在领袖和人民权威对比关系中出现了变形,为此人民和党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给个人崇拜的产生、性质下定义时,最常见的一个错误是强调这个人——个人崇拜体现者的主观品质。毫无疑问,主观品质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具体的个人的反面品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政权的政治机制。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全部问题只在于个人身上,那么,当这个人离去、逝世后,对这个体系、这个机制就无需作任何改变,因为崇拜现象的体现者已经不在了!然而,问题的实质正在于,整个情况要复杂得多。对“统治人物”崇拜,把领袖权威神化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产生个人崇拜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的“乳汁”的滋养。不建立可靠的民主机制、保障和保护措施,个性的变形就可以表现为历史上已发生过的“主观主义”或“唯意志论”,或者表现为导致社会、经济和精神停滞的可笑的自我吹捧和华而不实。    
    由于人们已经过多地(这也是对的!)指出了斯大林个人品质在个人崇拜现象中的重大作用,我现在打算突出描写能够反映他智力特点的一些方面。大概,这是像斯大林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形象中最少研究的一个方面。    
    


第二部第五章 斯大林的智力(1)

    古罗马神话留给我们一个弥涅尔瓦的形象——智慧女神。古人把她描绘成一个从朱庇特脑袋里出来的身着戎装的苗条妇女:头戴盔甲,一手拿梭镖,一手拿盾牌。在女神的脚边立着一只猫头鹰——神鹰,无声的奔放的想象力的化身。按照远古人的迷信说法,想象力总是凌驾于人之上,凌驾于历史之上。斯大林在一封信中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弥涅尔瓦的猫头鹰只在夜间飞出来”,紓紜矠他把这句话解释成意识必然落后于现实存在。    
    我在试图说明斯大林智力特征之前,先谈谈这个概念的含义。心理学家们常常把智力当作智能;哲学家们则把智力看作思维过程;在各种科学文章中这一术语指的是人的思维能力、智慧、创造因素、认识能力等等。这基本上反映了智力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人的个人意识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理性(理论)部分和感性(感觉)部分。如果智力概念同个人意识的内容完全吻合,那么个人意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依我看,智力是对人的创造思维活动能力的概括评价。智力不是个人意识中某种特殊的独立成分,而是以能积极合理地反映现实的形式出现的人类心理的整体表现。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属性。马克思写道:如果失去了理智方面,“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紓紝矠看来,可以说,智力无非是表示一个人能够创造性地掌握现实的理性认识水平。“掌握”周围世界是依靠达到理性思维(“健全的理性”)、智慧(最高思维能力)和直观水平的智力来实现的。在基本特征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的智力又是独一无二的、不重复的、有自己特点的。    
    近年来,大概由于对斯大林、对他的生平、活动反面报道越来越多,形成一种印象,好像这个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比平常人高。有时说的更绝对,认为托洛茨基关于斯大林是“杰出的庸人”这个评价实质上是正确的。未必能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出色智慧的人能够从1912年起就进入党的领导机构,列宁会称他为“杰出的领袖”之一,能够在20年代极其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和冲突中,在同那些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他的人的残酷斗争中成为胜利者。    
    全部问题在于,当我们评价斯大林个人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地首先(这是很自然的)提出他的犯罪行为、阴谋诡计和对他认为是敌人的人的残酷无情。所有这些都只是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智力,而更多的则是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从这种意义上说,斯大林超群的智力(我想,他具有这样的智力)似乎带有很多反人道主义的特征。斯大林的智力由于同罪恶表现有着有机联系而在整个人类道德方面失去了价值。如果可以扼要说明斯大林的智力特点,那么,说他具有“超群的罪恶的智慧”,似乎比较符合事实。我认为,道德缺陷本身就是智力不健全。这是智力在道德方面的衰落,也就是说,不见善良之光闪烁。甚至可以说,在人性结构中,道德上的缺陷能够将很高的智力降低到只能发挥计算机即逻辑机械的功能,降低到合理的但却残酷无情的机器的水平。    
    革命前斯大林在同论敌进行斗智的辩论中经常被弄得很难堪,有时甚至受到侮辱,他不甘心在这些辩论中充当不说话的小角色,努力尽可能扩大自己政治理论知识的范围。尽管工作异常繁忙(这的确是真的),斯大林仍然为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作了很大的努力。在斯大林个人档案馆中保存着一份有趣的文件。尽管很长,我还是把它全文引用。    
    1925年5月斯大林委托助手托夫斯图哈为他建立一个像样的个人图书馆。托夫斯图哈犹豫了一下,问道:    
    “图书馆中都要哪些书?”    
    斯大林正准备口述,突然又停了,坐到桌旁,当着助手的面,几乎不加思考地用了10—15分钟时间,在笔记本的一张纸上用普通铅笔写着:    
    给图书馆馆员的便条。我的建议(和请求)。    
    1.不按作者,而按问题将书分类:    
    (1)哲学;    
    (2)心理学;    
    (3)社会学;    
    (4)政治经济学;    
    (5)金融;    
    (6)工业;    
    (7)农业;    
    (8)合作社;    
    (9)俄国历史;    
    (10)其他国的历史;    
    (11)外交;    
    (12)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    
    (13)军事;    
    (14)民族问题;    
    (15)党的、共产国际的以及其他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及决议)(不要法令和法典);    
    (16)工人状况;    
    (17)农民状况;    
    (18)共青团(所有关于共青团的单独的出版物);    
    (19)其他国家的革命史;    
    (20)关于1905年;    
    (21)关于1917年二月革命;    
    (22)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    
    (23)关于列宁和列宁主义;    
    (24)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历史;    
    (25)关于俄国共产党内的辩论情况(文章、小册子);    
    (26)工会;    
    (27)小说;    
    (28)文艺批评;    
    (29)政治杂志;    
    (30)自然科学杂志;    
    (31)各种字典;    
    (32)回忆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