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遭到了惨败。
在10月9日进行的4个省级议会选举中,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旁遮普省、信德省、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分别赢得106席、8席、16席、6席。人民党则分别为:94席、56席,22席、3席。尽管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旁遮普省议会选举中比人民党赢得的席位多,但相差不大(106:94),人民党在穆斯林联盟居内久派和许多无党派人士的支持下,仍控制了旁遮普省。在信德省和西北边境省,人民党获胜。在省议会选举结束后,贝·布托喜气洋洋地对记者说:“我们人民党及我们的盟友对选举结果感到欢欣鼓舞。”
在整个选举过程中,没有出现影响选举的暴力行动,国内各政党和团体都表示接受大选结果。国际社会认为这次大选是公正的、合法的。
依照巴基斯坦有关法律规定,只有超过议会席位半数以上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才能组阁。因此,选举结束后,人民党和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为能实现各自组阁的目标而展开了一场争取与小党联合组阁的“争夺战”。
10月17日,国民议会以106票对60票选举人民党候选人尤素福·拉扎·米拉尼为巴基斯坦于1947年独立以来的第11任议长,击败了前议长戈哈尔·阿尤布·汗。人民党的另一位候选人当选为副议长。贝·布托向重新掌权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同日,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提名其领导人纳瓦兹·谢里夫为竞选总理一职的正式候选人。10月19日,国民议会进行投票选举,决定由谁出任总理并组织下一届内阁。结果完全在贝·布托的预料之中:她以121票对72票击败老对手谢里夫,当选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以40岁的年龄再度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
曾几何时,贝·布托被总统解除了担任仅20个月的总理职务,痛失政权,并在随后举行的全国大选中遭到惨败,蒙受了耻辱。然而,作为巴基斯坦和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女首脑,贝·布托不愧为当今世界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在她身上凝铸了杰出女性和卓越政治家的超凡品质。面对失败和挫折,她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失误,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充满必胜的信心。在下野后的三年里,她重整队伍,再绘蓝图,卧薪尝胆,坚韧不拔,为以后的斗争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经不起失败的人,也就不会再有成功。贝·布托正是由于能够经受起失败,不在失败面前倒下、沉沦,而是在失败面前反思、奋起,从而能够牢牢地把握历史的机遇,在条件成熟时,终能东山再起,重振雄风,表现出一位年轻的女政治家的非凡才能,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贝·布托能够东山再起,从她本人来说是她自身所具备的品质和才能的一种必然的结果,从巴基斯坦社会的具体的客观条件来说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历史之所以选择了贝·布托,是因为她成功地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也可以说是把握了历史,这是一切成功的政治家的共同特点。
贝·布托取得1993年大选胜利,重新上台执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贝·布托吸取了1990年大选失败的教训,在大选期间妥善处理与看守政府和军方的关系,尽可能得到较多的支持。
在1993年大选中,贝·布托非常明确地将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作为自己的竞争的对手,利用一切机会和力量建立反谢里夫的“统一战线”。她曾支持伊沙克·汗总统解除谢里夫的总理职务,然后又在谢里夫复出后以旁遮普问题向其发难,加剧了联邦政府和省级政府及议会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处于难解难分的情况下,她又计划举行数十万人向首都伊斯兰堡的“大进军”,最后迫使军方出面干涉,向总统和总理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下台。而贝·布托则听从军方的意见,放弃进军首都的“长征”,避免了与军队发生对抗的可能,从而使贝·布托本人和人民党避免了再次遭到1990年大选时来自军队和总统的反对。军方的干涉导致总理和总统双双辞职,使贝·布托提前大选的要求得到了实现。
第二,人民党群众基础雄厚,组织工作严密,成员相对稳定,在农村地区有较强的号召力。
成立于1967年11月的人民党是一个以农村地区为主要活动基地的大党,在农村地区有极为雄厚的群众基础。巴基斯坦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信德省和旁遮普省两个人口大省又都是农业大省。信德省是贝·布托的家乡和政治大本营,人民党在这里有较稳定的选民层。人民党在这次省议会选举中,仅在信德省所得选票就超过半数。人民党也成功地打入了旁遮普省,并取了超过穆斯林联盟的选票数,从根本上开始动摇了旁遮普省作为谢里夫的政治基础的地位。
自60年代末建党始,经过多次大选的洗礼与考验,贝·布托所领导的人民党在组织上已相当成熟。就全国来说,人民党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农民,而穆斯林联盟主要靠工商界和城市人口的选票。在1990年的大选中,人民党虽在议席上遭到重大挫折,在具有217席的国民议会中仅获45席,但它的群众基础并无多大削弱。从1988年、1990年和1993年三次大选情况来看,人民党在全国的得票率分别为38.52%、36.83%和36.6%,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第三,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党派的分化及重组有利于人民党争取更多的同盟军。
1990年大选,人民党受挫主要是由于谢里夫领导的以穆斯林联盟为首的九党联盟——伊斯兰民主联盟成功地运用了与人民党一对一的竞选策略。而在1993年大选中,伊斯兰民主联盟不复存在,穆斯林联盟内部也因政见不同、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穆斯林联盟中的纳希尔·恰塔派(即居内久派)在年初的政治危机中就已与人民党联手反对谢里夫,在本次大选中更成为盟友。从伊斯兰民主联盟脱离出来的几个宗教政党成立了伊斯兰阵线,单独参加选举,也分散了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的选票。另一方面,反对人民党的信德省第二大党全国移民运动党抵制全国大选,只参加信德省的地方议会选举,使其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大大降低,客观上有利于人民党。
第四,考莱希看守内阁中止了谢里夫的一些经济改革政策,把他执政时的经济形势描绘得一无是处,损害了谢里夫的形象。看守内阁对谢里夫执政时期的腐败行为的揭露,也使他丧失了部分选票。同时,看守政府大幅度调整中央和各省的人事安排,打击了谢里夫的势力,在客观上帮了贝·布托的忙。
以上各种原因,促成了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大选中的失败,使贝·布托的人民党在时隔三年之后,东山再起,再执牛耳。
1993年10月19日,40岁的贝·布托第二次就任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下野后通过民主选举重新当选总理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她在巴基斯坦政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与她父亲相比,贝·布托大有青出于蓝之势。
在10月19日的就职宣言中,贝·布托针对1993年的政治危机导致全国分裂的现状说:“这是一个和解的时刻”。她号召国内各派政治力量捐弃前嫌,重新团结起来与政府一道工作。纳瓦兹·谢里夫承认竞选失败并向贝·布托表示祝贺。他向贝·布托保证自己将在结束贫穷、饥饿、腐败和失业以及使国家摆脱经济停滞方面给予她“无条件的合作”。他说:“我们将不从事背向的政治活动,为了民主的事业,我们将与新政府紧密合作。巴基斯坦经不起无尽的危机,我们要结束这种危机。”
贝·布托在总结了近两届政府倒台的经验教训后,提出要组织一个部长不超过12个的高效率的精简的内阁。她清楚政治领袖的职责是管理国家,而不是尝试使政治反对派中立。因为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得出结论,企图使反对派中立只能导致悲剧的后果,浪费资源和时间,使政府走上绝境。以前历届政府都是这样。
事实上,太多的危险使得政治领袖们不能恢复旧有的政治。一方面,反对党人数太多,根深叶茂,不易被中立化。另一方面,如果最高的目标是使政府的行动反映全国一致的意见,那么,最迫切需要的就不是让谢里夫保持沉默,而在于使各级政府机构服从选举出来的政府。谢里夫与贝·布托的观点在这方面是相同的。因此,剩下的问题是他们各自能把其政党的成员引离旧有的自我毁灭的政治模式。
看守政府总理考莱希已为他们二人沿着这个方向走开了个好头。考莱希在短短的3个月任职期间的行动受到了公众的普遍赞赏。他是一个无私的无党派爱国人士,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便去了美国,继续从事他的商务活动。考莱希的政治才能并没有因他去职而从公众的眼中消失,也不会被巴基斯坦重要的政治家所忽视。包括贝·布托在内的政治家在政府内外的表现,将会被公众以考莱希在短暂的任期中所树立起来的标准加以衡量和考察。
因此,贝·布托就任问题后,立即推出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及
项政策的原则方针,利用各种场合吸引民众对其政府的支持。她的目标是谋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改善外交处境。
贝·布托上台后,通过各种演说和政府的行动,表露出以下的政策走向:
第一,建立廉洁有效的政府并按人民的意愿变革行政体制,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改革。
贝·布托执政后,立即对政治进行改革,具体做法是:1.要求政治家公布私人财产;2.成立总理检察组,加强经济管理,反对政府内的腐败行为;3.成立精悍的包括I0—12名部长的小型内阁班子;4.创立新的社会契约,限定联邦、省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旨在实现它们之间责、权、利的平衡。
第二,继续推进已实行的改革政策。
贝·布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改革范围广泛,具体措施是:1.建立新型的公私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即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又可确保建立基础广泛的公有资产;2.继续实行私有化政策,对各种不可能的计划重新审查,使私有化进程更趋合理并更具透明度;3.促进社会进步,重点放在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上;4.总理已设立社会保障特别小组,制定与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障范围有关的具体计划,工作组将现行立法适度修改并制定新的立法;5.采取措施消除毒品的生产和交易并有效地处理毒品财富,恢复巴基斯坦在国际上的声誉。
第三,在外交方面仍将坚持以发展同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为基石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全方位外交,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外部环境。
上台伊始,贝·布托就说:“我的首要任务是使国家摆脱在国际上孤立的局面。”她最优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为:1.修复与美国的关系,争取美国取消阻碍巴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普雷斯勒修正案》以及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制裁。虽然巴基斯坦和美国因阿富汗问题建立的战略一致关系因冷战结束已不复存在,但巴基斯坦仍需要美国及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巴基斯坦不愿与美国关系完全破裂。2.重申巴基斯坦的核政策,继续执行和平利用的核计划。在地区核不扩散问题上拉住印度,不作单方面的让步。3.消除地区紧张状态,改善与印度关系,但在阻碍巴印关系改善的最大障碍——克什米尔问题面前,一方面继续前任政府的批评印度的政策,另一方面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双边存在的问题。坚持克什米尔问题依照联合国的有关决议由当地人民实行自决权;要求联合国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力主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4.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争取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以加速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
贝布托传第十八章 机遇与挑战
第十八章 机遇与挑战
以贝·布托为总理的新政府组成后,动荡了半年之久的巴基斯坦局势开始有所缓和,为国家命运捏了一把汗的巴基斯坦人终于松了口气。他们希望看到再度执政的年轻女总理兑现她那美丽的承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巴基斯坦国内形势的渐趋平稳为贝·布托实现其政策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她此时在政治上也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表现在:
第一,1993年10月的大选结果使人民党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贝·布托在以人民党为主体的基础上联合其它政治力量较成功地组成了联合政府。她本人两度担任总理职务,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经过数年的风雨磨难后日渐成熟,在旁遮普省推举其盟党穆斯林联盟居内久派成员为省首席部长就是一例。贝·布托公开承认人民党在第一次执政时犯的错误,表示要修正错误,吸取教训,从而赢得了人民和各派政治力量的谅解和信任。人民党执政后,如能与反对党休战,建立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事实上的正常工作关系,贝·布托新政府的各项政策目标将有可能实现。
第二,1993年以来,贝·布托与军队首脑和以总统为首的政府要员们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军队已不像从前那样对她采取敌视的态度。这一方面是贝·布托总结的过去失败的教训,注意改善与军方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为巴基斯坦权力结构中的重要一方——军队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一代的军人主张把政治留给政治家们去处理,反映出军队在不出现重大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不会贸然采取直接军事接管政权的行动。自1988年以来的三次大选,军队树立起了信守中立的诺言并保证选举顺利进行的良好形象。贝·布托在大选前得到了军方的支持,双方达成了默契,使她能顺利上台并在执政后保有稳定的政治地位。
第三,人民党重要成员法鲁克·莱加里当选为新总统有利于贝·布托政府执政的稳定。
由于伊沙克·汗总统与谢里夫总理因权力之争而被迫双双辞职,大选结束后,1993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举行了新的总统选举。人民党和居内久派穆斯林联盟的候选人、外交部长法鲁克·莱加里击败谢里夫派穆斯林联盟候选人、代总统瓦西姆·萨贾德,当选为总统。11月14日,莱加里宣誓就职,成为巴基斯坦建国以来的第四位文职总统。
法鲁克·莱加里生于1940年,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出身于旁遮普省的一个大地主家庭。莱加里早年从政,与布托家族关系密切,是已故总理佐·阿·布托的坚定支持者。莱加里于1973年加入人民党,1975年首次当选为参议员。1977年3月人民党在大选中再次获胜继续执政,莱加里被佐·阿·布托总理任命为联邦政府生产部长。同年7月,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布托政府,莱加里被迫去职。1978—1983年,莱加里出任人民党代理总书记、总书记,与布托夫人和贝·布托小姐一起领导人民党反对军法管制的斗争。在齐亚·哈克政府实行军法管制时期,莱加里因参加恢复民主运动的斗争多次被捕入狱,前后长达4年之久。齐亚·哈克死后,在1988年11月的大选中,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获胜组阁,莱加里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