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南北夹击乌桓人,合力将其赶回徐无和俊靡一带。
  一直等着卢龙和令支出兵的张郃,派出许多游骑散布在野外侦察敌情,当他得知严纲和李移子同时出兵,准备在濡水一带夹击自己时,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张郃布置陷阱的地方距离卢龙塞有六十多里,距离令支则有四十多里,如果两地同时出兵的话,则是李移子提前半天抵达濡水,而严纲的部队抵达这里则要用去一天半的时间。
  半天的时间差,足够张郃打好几场轻松漂亮的伏击战了。
  李移子被钱财蒙蔽了眼睛,他不顾严纲让他放慢行军速度的提醒,带着三千步兵很快就逼近了濡水南岸。此时张郃只在濡水岸边留下五百士兵诱敌,而他则亲率主力绕到了李移子的身后。
  当李移子发现濡水岸边的乌桓骑兵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对方有没有埋伏,而是算计着抓获这数百匹战马和乌桓俘虏之后,又能卖多少银钱。于是,他率领三千步兵朝濡水南岸的乌桓骑兵包抄过来
  然后,李移子就被张郃率领的主力围死在了濡水南岸。
  五千幽州精锐骑兵在野外对付三千战力一般的步兵,而且事先还精心布置了各种陷阱,这仗根本就没法打,张郃率军只是一个冲锋,就吓破了李移子的胆子。这个曾跟公孙瓒磕天叩地拜过把子的李移子,不等张郃逼迫,便战战兢兢地站出来主动投降,当初的义结金兰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屁话。
  张郃让五百骑兵留在濡水南岸看守李移子的降兵,接着再派一千骑兵渡到濡水北岸,制造出一个与李移子的部队隔河对峙的假象,而他本人则再次率领主力迂回到濡水上游南北走向的西岸,只等严纲率军赶至河边后再来一次夹击。
  严纲生性谨慎,率军出了卢龙塞之后便派出探马小心查探前方,结果一路并未发现异常,等他距离濡水还有二十里时,忽然得到前方回报,说是在濡水北岸发现了一直乌桓骑兵正在隔河作战,严纲于是命令大军加快行军,防止这伙乌桓人逃走。
  等到严纲气喘吁吁的赶到时,他有些惊讶的发现河北岸的乌桓人已经掉转马头,竟然冲着北方结好了阵型!
  严纲心知不妙,立即命令部队结方圆阵以自保,结果从他身后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未完待续。。)
  
  


 第二五六章 公孙氏落幕(下)

  腹背受敌的严纲,已经来不及调整部队阵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郃率领的骑兵将自己麾下步兵冲击的七零八落。为了避免部队瞬间溃散,严纲硬着头皮上前拦阻张郃,结果斗不到五个回合,便被张郃一枪刺死,下了黄泉去陪那公孙瓒。
  严纲一死,三千步兵无人指挥,很快就被幽州骑兵分割包围,只得放下武器投降,稀里糊涂的做了俘虏。
  张郃连赢两仗,却不骄横轻敌,他让人割下严纲的头颅,然后押着两仗积累下来的四千七百多名降兵向北而行,两日之后来到了卢龙塞下。
  李移子为了活命,被张郃所迫,不得不手捧着严纲的头颅来到关楼之下,向关内留守的两千士兵喊话:“关上的兄弟们听着,太傅大人有令,令支公孙氏欲图不轨,相继伏诛。卢龙守将严纲负隅顽抗,如今也已授首。尔等皆为大汉将士,非一家一姓之私兵,理当开关迎接王师进驻,今后听从张将军之调遣!”
  关上的士兵多数认识李移子,更加认识李移子手里捧着的那颗头颅,当他们得知公孙瓒已经身死,严纲也被砍了脑壳,便知道辽西要变天了,于是没用多久便打开了关门,将张郃迎进了关内。
  正如李移子劝降时说的那样,这些士兵虽然归属公孙瓒统辖,但他们名义上毕竟还是大汉朝的士兵,所以开关迎接大汉朝廷加封的将军进驻并不违反任何法度,若是抗令不遵的话,那就等于是在造反,下场就跟公孙瓒和严纲一样。
  道德大义这种东西,看似不过一个理由和借口,有时候甚至是自欺欺人,但在任何时候都丢不得。譬如公孙瓒这次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的率军攻打刘虞的地盘,那是因为他和袁绍、公孙度、曹操等势力一起往刘虞父子头上扣了一顶谋篡的帽子。虽然不一定能令天下人信服,但却有了出兵的理由。
  如今公孙氏战败身死,刘虞反将预谋不轨的帽子扣了回来,却再也无人替公孙瓒申辩,所以士兵们选择更换阵营也就觉得理所应当。若是这次前来叩关的不是张郃而是乌桓人,说不得关内两千守军还会奋起反击,凭借地形之利坚守待援,因为他们的职责便是守卫关塞的安全。
  卢龙塞内兵营众多,粮草多有储备,正好方便安置四千多俘虏和张郃带来的骑兵。张郃不急于前去攻打兵力薄弱的令支城。却来卢龙塞,便是看重了这里易守难攻,利于驻军的便利。
  在塞内安顿下来之后,张郃没有马上出兵去夺令支,而是一面整顿关城内的军纪和秩序,一面派人向蓟城方向传讯,请示接下来的行动。
  如今令支城内只有一个不懂兵事的公孙续和两千胆战心惊的守军,张郃如果愿意,随时都能前去将之夺下。让张郃真正在意的是令支县内的公孙家族。到底是将其连根铲除,还是逼其离开辽西,张郃一时之间还拿不定主意。
  出发之前,刘和虽然曾经提示张郃可以不必将公孙氏的余孽连根铲除。可也没有说将公孙氏的残余全部释放,这其中的尺度如何把握,还真是让张郃有点吃不准。
  如果张郃一咬牙、一狠心,对令支县内的公孙氏来个斩草除根。到时候却让刘和不悦,反而是弄巧成拙。张郃倒不怕替刘和背上一个残忍嗜杀的黑锅,但他却担心自己给刘和留下一个违令不遵的印象。
  因为吃不准刘和的真正心思。所以张郃索性不急于动手,而是将兵马屯驻于卢龙塞内,这样既可以震慑塞外的乌桓人,同时也给令支县内的公孙氏留下了足够的应对时间,顺便还能让长途奔袭作战的部队得到充分的休整。
  话说刘和刚从居庸县返回蓟城,便收到了张郃的请示密报,得知张郃取得的战果之后,刘和非常满意,也不介意张郃在处置令支公孙氏这件事情上将球又踢了回来,而是立即提笔回复了张郃,对他顺路镇压右北平郡造反乌桓的做法大加赞赏,对他巧设陷阱诱敌出城的作战计策也是十分认可。对于如何处置令支境内的公孙氏家族,刘和这次给出了明确的意见,那就是愿意避祸他乡者可以网开一面,坚持顽抗到底者则格杀勿论。
  一句话,公孙氏不可再留在令支和辽西,但是死活可以由他们自己选择。
  刘和还明确告诉张郃,开年之后将擢升他为幽燕军的统领,独领两万大军忽视冀州,今后更加的威风霸气。
  明月楼上,张郃手握刘和的回信,心里对于大公子的胸襟气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两日之后,已经做了一段时间俘虏的李移子被张郃派人送回令支城内。
  张郃告诉李移子,他可以选择与公孙续死守令支,也可以劝说公孙氏乘船从濡水入海避祸他乡,总之十日之后自己将率领大军前来接收令支。
  李移子见到公孙续后,抱着侄子大哭一场,然后劝说公孙续赶紧收拾东西,跟随他一起乘船远渡海外的倭奴国避祸,从此远离幽州,不再担惊受怕。
  李移子口中的倭奴国,便是后世的日龟国。《汉书?地理志》中曾经记载:“乐浪海中有矮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当时倭奴国已经经常派出使者来向大汉朝贡,而乐浪郡便在幽州境内,所以公孙氏的商队经常前往倭奴国开展海上贸易也不足为奇。
  一开始,公孙续不肯答应,说要乘船南下前往青州投奔田楷,然后为父报仇。李移子便吓唬公孙续,说田楷如今在青州已经是孤掌难鸣,迟早会被袁绍和曹操干掉,若是此时前去投奔于他,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
  公孙续远不如其父公孙瓒那般有骨气和志向,被李移子一番连唬带骗,终于打消了投奔青州田楷的念头,同意随李移子移居海外,从此做个安逸享乐的富家公子。
  公孙氏族内最厉害的三兄弟公孙瓒、公孙越和公孙范皆已兵败丧命。如今能够说上的话的李移子和公孙续又生了逃命的心思,整个家族于是彻底没了主心骨,数百口老少只得赶紧收拾东西,准备随公孙续一起出海。
  到了第八日的时候,也就是除夕这天,全部收拾停当的公孙氏家族数百口族人将他们的财富和积蓄搬上停靠在城外码头上的船只,在一片凄惨的哭泣声中萧瑟离去。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公孙氏就算到了这种田地,还是有几十条可在海中航行的大船等候在濡水入海口的地方,只等李移子和公孙续从内河顺流抵达之后。便会换乘到大船上扬帆远航。
  冬季北方多刮西北风,正好推着海船出渤海向东南方向的倭奴国航行。
  盘踞令支百年之久的公孙氏举族外逃,城内剩下的士兵和百姓于是慌乱不堪,有人趁着城中混乱逃向肥如城和土垠城,有人潜入公孙氏家族的府邸庄园将大件笨重的家什搬回自己家中,还有人故意制造混乱然后抢劫、奸淫、杀人
  两日后,张郃率领三千幽州骑兵抵达令支,城内两千守军溃散逃走者有一大半,剩下的则是一些胆子大不怕死的。准备换个主子继续吃军粮。
  张郃入城之后,立即四处张贴安民告示,派兵上街维护秩序,坚决打击和镇压敢于持械与官兵对抗之徒。对于那些故意制造混乱的宵小之辈更是毫不留情、痛下杀手。当初张郃曾经在冀州独镇瘿陶城,对于如何治理城池有着丰富的经验,令支城经过他大刀阔斧般的一番治理之后,面貌为之一新。终于步入正规。
  稳定了令支城之后,张郃将麾下骑兵和收服的五千多降兵编成三路,其中一路留守卢龙塞。一路继续向东挺进收复了肥如城和临渝城,还有一路则坐镇令支作为机动兵力。
  如此一来,漫长的辽东长城以南的地域皆已落入刘和手中,而长城以北和以东的地域则依然被乌桓人、鲜卑人和公孙度所控制。
  张郃在辽西攻城拔寨之时,冀州境内徐荣军与麴义部的对峙也告一段落。
  在南皮城下碰了一鼻子灰的麴义不甘就此撤回清河境内,因此算计着在漳水以南伏击前来增援南皮的徐荣军,但却未能如愿。
  刘和麾下部队作战时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各军将领在行军布阵之前都会与战场附近的友军保持联络,以此保证联合对敌的有利态势。鲜于辅在南皮城下挫败了麴义的进攻之后,并不是躲在城内沾沾自喜,而是立即派出细作出城侦察麴义部的动向,并且将观察到的敌情在送回南皮的同时,还送往赶来增援的徐荣部,以便徐荣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对策。
  徐荣获悉南皮的危急已经解除,心里就不再担忧和焦急,为了将麴义这支部队吸引在漳水附近,因此故意减慢了行军速度,而且几次做出欲渡漳水南下的姿态,但最终却是犹犹豫豫的继续在北岸徘徊。
  麴义的部队就埋伏在北皮城西十里外靠近漳水南岸的地方,他们伸长了脖子等着徐荣军渡河,结果被忽悠了好几次都是空欢喜一场。
  本来还想临走之前捞一把的麴义,忽然意识到了不妙,他在这里算计徐荣,万一徐荣故意以自己为饵将他吊在漳水南岸,到时候高邑方向派出一支大军前来断后,南皮城内的鲜于辅出城助战,那他反倒成了被围堵的猎物!
  想通了其中厉害,麴义再也不敢托大,急忙率领部队朝修县方向撤退。(未完待续。。)
  ps:  明天3月最后一天了,还有月票没投的书友,请你投给《帮爹当军阀》!
  
  


 第二五七章 势在必得大东北

  麴义最终能够率领部队顺利撤回修县,还得感谢远在蓟城的大公子刘和。如果不是刘和要求冀州暂时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喜欢兵行险招的卢植就会派出太史慈前往南皮围堵麴义。
  以麴义剩余的兵力,单独对抗徐荣、鲜于辅或太史慈的一路兵马尚可,但若是让他同时对抗这三路兵马的合击,就算麴义麾下有先登死士这样的精锐,同样难逃一劫。
  正如麴义推测的那样,徐荣确实是在以己为饵将他吊在漳水附近,然后为高邑城内一直未曾出动的太史慈创造围堵他的机会。既然南皮城已经被鲜于辅稳稳掌控,徐荣便不必急于赶至南皮城下,因而可以站在冀州战场的全局来进行思考和应对。
  在徐荣看来,颜良军从冀州撤回并州之后,高邑城只要有一万步兵驻守,便可抵御袁绍五万以上兵力持续三个月以上的进攻,而高邑城内如今却有两万兵马,因此完全可以抽调一万部队出城围堵麴义,待解决了麴义一部,再回援高邑也完全来得及。
  麴义的部队在漳水和绛水交汇处的狭长地带,如果高邑城内派出一军沿绛水而下,就能彻底堵死他撤回清河国的道路。到时候鲜于辅在东、徐荣在北,太史慈在西南方向,三路部队就是三万兵马,绝对可以将麴义攻打南皮剩余下来的一万多兵马摁死在绛水以北、漳水以南。
  刘和之所以要求冀州方面保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却跟他“先北后南、先东后西”的战略布局有关。
  幽州的北方是广袤的草原和荒漠,不仅可以为刘和提供源源不断的上等战马和牛羊,而且还是最佳的练兵场。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桀骜不驯、生性残暴,但在聪明善战的汉人眼里不过就是难缠一些的对手,当初的匈奴人比现在的鲜卑人和乌桓人还要凶猛,一样被卫青和霍去病率领的大军打得豕突狼奔,迁徙逃亡。事实证明。只要汉人政权没有陷入内耗,北方的游牧民族根本就不足为惧。
  不提完全掌控,只要刘和能够左右幽州以北的局势,他就可以通过互市的方式换回需要的马匹和牛羊,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提高幽州的农业产量,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
  马匹可以充作骑兵的坐骑,可以驮运货物,可以下地拉犁;牛可以驯化养做耕牛,也可以用来食肉。牛筋更是制造高强度弓弩的核心材料,牛皮则是制造甲胄和大型攻城器械的材料;羊可以取毛制毡,可以取皮制衣,可以取奶饮用,还可以直接食肉。
  幽州的东面是资源富饶的东北地区,那里不仅盛产各种珍贵木材和上等的兽皮药材,更有几处便于浅层挖掘的大型铁矿和煤炭,更有一大片土质肥沃、水利方便、足以养活大汉全部人口如今却几乎是无人耕种的黑土地!
  后世某岛国窃据东北之后,曾经在抚顺和本溪等生产煤铁的地区连续挖掘了数十年。然后再用巨轮将海量的资源运回本土填海,就算这样也没有将这些地方的资源掏空,可见那里的煤炭和铁矿石之丰富易采。
  刘和虽然不是学工科出身,但也懂得煤炭和钢铁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所以资源富饶的大东北地区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入外人之手。
  幽州东北如今被公孙度势力所占据,在公孙度势力的东面有高句丽国,北面则是夫余国,更加东北的地方则有尚处于原始社会形态的挹娄、沃沮部落。在朝鲜半岛乐浪郡的东南方向则有秽貘、马韩、弁韩、辰韩等国家和部落。
  刘和的计划是先将辽东公孙度的势力消灭。进一步壮大自己,然后采取清剿与安抚并行的策略不断在东北进行扩张,最终将北方这些看似落后却危险极大的民族全部同化或者清除。使得汉人的足迹可以遍布弱水两岸。
  经略大东北将会是一个极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