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少帅-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凭慢待公使这一项,伊集院彦吉都想请命天皇出兵,一雪国耻。
“蒙顶黄芽自从唐朝时就是皇室选用的贡茶,蒙顶五峰,以中顶上清峰所产为最佳。据我所知,蒙顶黄芽贡茶都是采自清明前,按说早该运到,怎么今日才到?”伊集院彦吉是茶道高手。早就发现袁世凯取得茶叶不是新茶了,全是这座紫禁城里的去年旧茶,这蒙顶黄芽八成也是旧茶。
老脸一黑,袁世凯气哼哼的说“前阵子四川被蒲殿俊、尹昌衡这些人闹得乱哄哄的,培炒蒙顶黄芽贡茶的老师傅也找不到了,今年的蒙顶黄芽自采下来,保存了数月才找到老师傅培炒。要不然茶叶早就进京了。”
没有和袁世凯争辩什么,伊集院彦吉接过袁世凯递过来的茶叶,观察了一阵,叹道“我在日本就听说,天下贡茶最悠久的就是蒙顶茶,它以色黄而碧。味甘而清,杯中香云罩覆闻名,被称之为仙茶。可是论起极品,吴理真在上清峰所植的七株茶树比起武夷山上的那三株峭壁奇茶怕是还差了几分。”
“我曾听闻,南洋巡阅使孙复极为喜爱武夷大红袍,甚至派驻了一个全副武装的连队,保护那三株峭壁奇茶。每年清明前才会采上些许,没一两都价超黄金,今生不能得尝此茶,真是大憾!”
袁世凯也曾听闻过此事,当时他还笑孙复多此一举,现在听伊集院彦吉一说,反倒是觉得这样正是应该了。蒙顶的七株茶树虽然少见,可是毕竟长在山上,只要善加照料,产量还是可观的,可是三株长在峭壁上的茶树就不一样了,那么险峻的环境,稍有风吹雨打就可能让茶树夭折,这样算来,它的珍稀程度确实超过了蒙顶茶。
“想来以孙复对大总统的尊敬,定然是送来了不少武夷山大红袍吧,大总统可否让外使品尝一下,就算是不能,见上一见也好。拜托了。”伊集院彦吉躬身道。
见伊集院彦吉这么恭敬的样子,袁世凯有些不好意思拒绝了,可是仔细想了想,似乎孙复没有向自己供奉过什么东西,不过袁世凯终究还是不能确定,就招来了袁三。
“袁三,去找找,看武威上将军送来的有没有武夷山大红袍!”
袁三一愣,不明白大总统那来的这心境,不过作为手下,自然不能让上官丢脸,袁三应了一声,返身就朝外奔去。
约莫盏茶功夫,袁三就捧着一个金丝瓷盒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递给了袁世凯。
满意的点了点头,袁世凯矜持的向伊集院彦吉挥了挥手,请他先查看一番,也好见识一番中国的神茶。
本来只准备让袁世凯丢脸,没想到孙复真的把大红袍供上来了,这让伊集院彦吉有些措手不及。
不得已,伊集院彦吉接过了那瓷盒,瓷盒是上等的白瓷,上面有金丝编织的图案,看样子似乎是长在峭壁上的三株茶树。单看瓷盒,伊集院彦吉就确定这必是武夷大红袍,不然以清室的作风,绝不会耗费那么大的功夫制作这种瓷盒。
瓷盒封的不算近,上面还有几个小孔透气,不过伊集院彦吉问了问茶香,发现这里面竟然带着些许陈气,味道虽不明显,可是作为茶道高手,鼻子还是把它嗅了出来。
带着疑问,伊集院彦吉打开瓷盒,映入眼前的正是大红袍独特的三节色,伸手捻起一枚茶叶,伊集院彦吉确定了这定时大红袍,不过在鼻息间一放,伊集院彦吉笑了。
“大总统是考验我嘛。这是三年以上的陈茶,虽是极品,却比较不如新茶味美。”
老脸泛青,袁世凯狠狠的瞪了袁三一眼。
袁三心中苦涩,没想到这个老东西竟然能够分辨出这是什么年份的茶叶。
“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受了袁世凯的淫威这么久,袁三哪敢撒谎。直接把事情抖搂了出来。
“大总统,武威上将军没送过大红袍。这是宫里藏的陈年大红袍。”
“哎”叹了一声,伊集院彦吉做作道“以武威上将军的性子,肯定会奉上自己珍爱的名茶的,现在没有送上,怕是他忘记了。”
虽知道伊集院彦吉是刻意挑拨,袁世凯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感觉自己对孙复那么好,他却连几两茶叶都舍不得,简直是忘恩负义。
“大总统恐怕不知道吧。大日本帝国又向台湾增派了一个混成旅团,海军也从英国购进了两艘战列舰,重建了联合舰队,正准备和南洋舰队决一生死,外使此次来,是为了和大总统通报一声,希望能够一起镇压扰乱两国和平的不臣。共建中日友好邦交。”
伊集院彦吉的转折让袁三有些接受不了,刚刚还一派和气的夸赞孙复,这会儿就要联合大总统一起打击武威上将军了。
袁世凯早就知道伊集院彦吉是为了联合自己打击南洋巡阅使而来,从第一次他就知道了,一直这么拖着就是担心背负骂名。可是现在,袁世凯因为几两茶叶。心中积蓄的对孙复的不满彻底爆发了。
“台湾战事如何?”
一听这话,伊集院彦吉就知道袁世凯动心了,这是准备了解实际情况了。
“现在台湾有我军第二师团,和大野、山下两个混成旅团,兵力超过四万,再加上台北守备队和地方警部,兵力足有五万五千人。现今第二师团在台中拖住了南洋军第八师的进攻步伐。双方在台中厅展开了数次激战,伤亡均过千人。”
“南洋军多次增兵台中一线,兵力已达三万之重,可是战线依然没有丝毫变化。各国的武官观察员判断,如果没有意外,战事将拖延一年以上。”
淡淡的点了点头,袁世凯心里盘算了一下,按照伊集院彦吉的说法,南洋军应该被拖住了三个师,而且若是战事继续进行下去,南洋军还会有更多的军队进入台湾,陷入拉锯战之中。也就是说,孙复现在手里剩余的可用兵力不足十万人,面对三十万北洋军,肯定会寡不敌众。
“联合舰队重建之后战力如何?”海军一直都是袁世凯最担心的地方,这也是他一直“迁就”孙复的原因所在。
伊集院彦吉心头更喜,自信的说道“重建之后的联合舰队分为五个战队,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及防护巡洋舰十艘,吨位超过二十万吨,十二吋以上主炮五十门,而且有东乡平八郎大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对南洋舰队有绝对优势。”
南洋舰队仅有战列舰三艘,十二吋主炮四十八门,听起来似乎联合舰队占了上风,袁世凯心里也放了心。在他看来,有东乡平八郎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就算是不能击败南洋舰队,也足以拖住他们了。
“大总统阁下,只要中日联合,天皇陛下愿意为中华帝国重现光辉付出自己的力量。”
中华帝国,多么美妙的一个词语啊,袁世凯都住进紫禁城了,怎么可能扛得住皇帝梦的诱惑。
“让我考虑考虑”
这一次,伊集院彦吉不再催促,他知道这次的考虑肯定会有结果的,也许等到明天,自己就能看到袁世凯同意联合的答复了。
恭敬的鞠了一躬,伊集院彦吉返身离去,只是脚步比来时和缓了许多。
“传令段祺瑞、冯国璋、曹锟”
一纸电令传出,袁世凯有着自己的自信,他不会以为日本人的承诺是可信的,他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来自英国人的支持,日本人现在只是他的利用工具,仅此而已。
九十九章 台中之战
天色刚蒙蒙亮,太阳都还未露出峥嵘,大肚溪两岸的炮声就再次响起了。像是程序性的工作,炮声在响了十多轮之后,就再次停息了,硝烟弥漫了战场。
在硝烟之中,炊烟冉冉升起,一股股饭香在尸臭和血腥味中传开。警惕了一宿的兵士开始用餐,准备接下来残酷的战斗。
一听肉罐头,一碗稀粥,再加上两个米糕,足以让每个士兵填饱肚子,攒下足够的热量,以应对身体的剧烈消耗。大肚溪北岸的日军也同时开饭了,糯米团团里夹杂着些许菜叶,再加上一碗清汤,这就是他们的早饭,就算是军官,餐盘里也不过是多了一个鸡蛋而已。
每次闻到大肚溪南岸传来的肉香,日军士兵都忍不住吞咽着口水。同样是士兵,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在出征之前,所有的日军士兵都怀着必胜的信心,甚至有人把这当做了旅顺和北京的重现,唯一的遗憾是不能肆意的抢劫了。可是真的到了战场上,意志最为坚定的第二师团的将士,不仅有些茫然和憋屈。
己方一个联队经过特别火力加强,才不过拥有六挺哈奇开斯机枪,而对面的南洋军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每个团更是拥有四十八挺马克沁重机枪,火力之密集,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帝国的将士有的是牺牲精神和无畏斗志,支那人只能凭借着枪炮之利占据一时上风,只要坚持下去,支那人肯定会失败的,到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了”惯例的训话由军官们完成,只是下面的士兵却没什么反应,默默的啃食者手里的饭团子。
在这次出征以前,日军的武器从来没有和敌人差距这么大过,就算是日俄战争,双方的机枪数量也相差不多。哈奇开斯机枪比起马克沁在射速上有些差距,但这并不是不可挽回的。
可现在。敌人在战线上布置了数百挺马克沁重机枪,上百门轻重火炮,强大的火力让他们能够轻易的破坏刚修筑好的战壕和机枪堡,轻易的把战线向前推进。反观己方,每次反攻除了浪费敌人的子弹,没有丝毫的效果。
从彰化退到大肚溪,从溪南退到了溪北。如果不是三百米宽的江水阻拦了敌人的进攻脚步,现在怕是台中都要丢失了。
太阳露出了头角。新的一天正是开始,朝阳正盛,是一天中最具生命力的时刻。在大肚溪两岸,这一刻也是消耗生命的时候。
一队队南洋士兵在集合,以连为单位组成了一个个的小方阵。和四草海岸的登陆战不同,蔓延两百多里的大肚溪,展开的战线足有百里,从彰化到台中,从台中到南投。无数的小阵地汇集成了庞大的战场。
近十万将士在这条战线上搏命拼杀,每天都要过千人被打死,无数的伤员被运下阵地。对日本人来说,这是仅次于日俄战争的一次大战,如果不是台湾无法为更多的军队提供补给,台中的日军早就超过十万了。对南洋巡阅使府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真正考验军队战斗力的战争。
自日俄战后,包括海陆军参加的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国的武官纷纷来台,日本方面有英法意奥等国的武官在出谋划策,而南洋军方面也有德俄美葡诸国的武官献计观摩。
这不关乎双方的盟约关系。纯属列强内部商议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够在远东试验一下自己的战术理论,而且不用死自己的国民,无意是一件值得一试的事情。
这是一场近代的大规模战争,发生欧洲火药味极浓的此时,各**方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现实结合起来。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南洋军的防守是德国人参与布置的,本来德国武官不想把德军压箱底的机枪战术拿出来,可是当他们看到南洋军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交叉射击战术,并且做得更好的时候,德国武官毫不犹豫的参与了进去,把德军的经验和技术一一抖搂了出来,换回的却是战场上真实可靠的数据和经验。
战线前沿,无名高地处在溪南,站在这里可以很清晰的观察到整个战场的布局,没有遮阳棚,也没有防炮洞,十余位军官和护卫站在这里。一颗颗五星都能把人眼耀花,这里的军官竟然清一色的都是校官以上,最低的也是中校军官。几名护卫肩膀上更显花俏,赫然是军中顶尖的士官,尽是上士以上的高级士官。
一艘艘渔船推向了溪边,只等军号响起,便是冲锋的时刻。
江水带着淡淡的浑浊,微微泛红的江水有种让人闻之欲呕的气味,这是无数士兵的鲜血造成的。十数日来的进攻,南洋军已经牺牲了三千多人,平均每天都有三百人战死,上千人负伤,江水被鲜血染红了数次,隔了一夜就再次恢复了这般模样,没有人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段芝贵脸上没有丝毫的痞气,战场的气氛让他有些承受不了的压抑,这里的每个军官都配了战时手枪,那些象征身份的名贵手枪被抛掷一旁,反倒是丑陋的驳壳枪成了军官们的首选。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冲到前线去,到了战场上,弹容量仅有六七发的配枪,远不如可以容纳二十发枪弹的驳壳枪好使。
“传令进攻吧!”
正当段芝贵茫然的时候,震天的炮声响起,缺乏准备的段芝贵当时就被震得发懵。接着就看到无数的炮弹落到了日军阵地上,透过望远镜,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炸飞的尸体和碎肉,他甚至看到了一个只剩下半截身子的日军士兵在半空中挣扎嚎叫的样子。
脸色苍白,胸口一顶一顶,强烈的呕吐**让段芝贵很果断的放下了望远镜,不再看那血腥的一幕。
转头看了一眼段芝贵,朱晟就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阵地,连话都没有多说一句。
张定国双目布满了血丝,走到段芝贵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战场就是这样,习惯了就好了。”
当了一辈子军人,段芝贵却从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战争,早年他入北洋军备学堂,然后在淮军任职,可是那时候淮军已经很少作战了,主要作为“国防军”存在,到了新建陆军的时候,他的官位蹭蹭上升,直到今天,都没有经历过战事。
这次作为观察使,段芝贵随着张定国到了台中,为的就是提杨度观察一下战事情况,可没想到第一次观战,就看到了这么血腥的一幕。
被小弟安慰,段芝贵心里有些别扭,深吸了一口气,段芝贵强自把情绪安抚下来。
见张定国表现的很淡然,段芝贵忍不住问道“定国小弟经历过这种战事?”
“以前演练过,实战倒是第一次,不过这些部队里有一个团是我的,过几天怕是我也难免要上一次战场。”
眉头一挑,段芝贵疑问道“以定国小弟的身份,还需要亲临前线嘛?”
深深的望了段芝贵一眼,张定国指着前线的一处阵地说道“那个进攻的连队里有一个长官也是师长,据我所知这片战场上至少有五名团长以上的军官在参与进攻。他们或许不用像士兵一样冲锋,但是亲临前线确实少帅的命令,除了总指挥,没有人可以例外。”
进攻很不顺利,分布在十数里江畔的近三十个连,六七千将士被日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每一分钟都有人倒下,栽倒溪水里。每一刻都有人被爆头,甚至被整船炸死的都不在少数。
南洋军的炮火很猛烈,整整三个师属炮兵团,一百零八门155毫米榴弹炮,它们分布在九座炮兵阵地上,为全军提供火力压制。前线还有上百门的山炮推到了河畔,近距离轰击日军的机枪堡,以及步兵驻守点。
远处一个德**官,领着一群各国观摩武官跑了过来,还没登上高地,就听见德**官的声音了。
“朱,你必须按照我的作战计划来,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日本人的防守阵地!”
鲁登道夫是德国观摩团的团长,他的副手是马克斯。霍夫曼,曾以德**事观摩员的身份考察过日俄战争,而这次,他却只能做一个副手了。德**事观摩团有十三名军官,其中有几个还是朱晟在德**校时的同学。
鲁登道夫和朱晟并不相识,不过因为朱晟留学德国的经历,让两人很容易的就留下到了深厚的友谊。现在,鲁登道夫干脆以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