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成农妇-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大石觉得吃王琳吃过的东西特别香,而且显得和自己媳妇儿特别亲近,所以心里特别高兴,食欲大振,连吃了五碗饭才放下筷子。
***
等一切收拾妥当进了睡房,两人都坐在炕上,王琳对李大石说:“大石,地窖里是不是可以用黄泥敷一下,这样可以使地窖又坚固又好看。”
“媳妇儿,你真厉害,我怎么就没想到?”李大石一副崇拜的表情看着王琳,让王琳瞬间觉得自己的形象高大了起来。
“喔,对了,大石这是我在娘家时给你做的两套里衣和里裤,你试试,看合不合身?”王琳将里衣和里裤从衣柜里取出来递给李大石。
李大石接过来,高兴地说:“媳妇儿,这真的是你给我做的吗?给我的吗?这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有人给我做衣裳。”
王琳听了李大石的话心里特别的难受,心疼的说:“你这个傻瓜,不是给你做的,那是给谁做的,难道你不想要,那给我我去送给别人。”
李大石听后生怕王琳真的将给他做的衣裳送给别人,便把衣裳紧紧地抱在怀里,孩子气的说:“那怎么行,你是我媳妇儿,你只能给我做衣裳!你休想将给我做的衣裳送给别人。”说完就脱了身上的衣裳将里衣和里裤快速的穿上,穿好后才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的傻笑起来,自己已经将衣服裳穿在身上了,看媳妇儿还怎么拿去送人。
王琳看他那傻样,亲昵的睨了他一眼,爱娇的说:“幼稚的像个小孩子。”看他穿着刚好合身,心想,还行,不用改了。
李大石第一次穿媳妇儿给他做的衣裳异常兴奋,高兴地摸摸这,摸摸那,嘴里止不住的问:“媳妇儿,好不好看?”
“好看好看,和我穿的是情侣装。”
李大石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情侣装,但他知道那是说他和自己媳妇儿很亲密很亲密的意思,所以笑得更傻了。
王琳看李大石那么高兴,心里又高兴又辛酸,大石你放心,以后我会给你做更多的新衣裳。
在自己和李大石成亲的第二天自己整理李大石的衣裳时就发现李大石的衣裳少得可怜,薄衣裳只有三件,有一件已经破得不能再破了,其他两件上面打了不少补丁,一看针脚就知道是李大石自己补的,洗的已经泛白了,过冬的棉衣只有一件,而且棉花已经有点板结就不是特别暖和,王琳不知道他整个冬天只有这样一件棉衣是怎样过来的,但只要脑海里浮现出他冷得瑟瑟发抖的模样自己心里就难受的要命,里衣里裤也只有他这几天穿着睡的那一套。
至于棉絮也只有两床,一床没法用来做铺盖,李大石就把它铺在下面当褥子;另一床稍稍好点的就充当铺盖,王琳已经将他充当铺盖的棉絮拿来铺在他们现在这张床上当褥子了,原来的褥子王琳把它拿到太阳底下暴晒了两天后也铺在床下当褥子,现在他们盖的铺盖是王琳的嫁妆中三斤重的那床棉絮。至于床单也只有一床,而且很破,王琳把它洗了晒干做成了抹布,用做嫁衣剩下的红色印花棉布拼着做了一床宽6尺2,长6尺5的大床单,铺在床上。
当时王琳就暗暗决定等他们有时间了就去镇上买布和棉花给李大石做一两身薄衣裳夏天穿,两三身厚一点的衣裳春秋季节穿,两身棉衣冬天穿。这里四季分明,就是冬天像北方的冬天一样,特别冷。
今天是八月十四,已经立秋了,天气也渐渐的冷起来了,等地窖挖好后就和李大石去镇上买布和棉花尽快将他秋天穿的衣裳做好,冬天的可以慢慢做,再买些盐和肉,肥肉要多买点可以熬油,没什么油水的饭菜王琳已经吃的快要吐了,如果看见其他调味品也可以多买点,特别是花椒、辣椒和生姜,当然还是要去药店买点香料的。
今天晚上李大石得了新衣服特别高兴,直接表现是王琳被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折腾,王琳心里那个后悔啊,下定决心以后要给李大石新衣裳也要白天给,不然晚上难受的是自己。
***
第二天,李大石早早的起来就去弄黄泥了,背了整整四大背篓的黄泥去后院堆着后才去堂屋吃早饭,吃了饭又赶紧去和黄泥敷地窖。
下午敷好了黄泥,等干了后地窖就挖好了,李大石又马不停蹄的用木板做封地窖的盖子。
做好了这些,王琳和李大石总算松了一口气,地窖已经大功告成就等到时候收了粮食放进地窖就行。
“大石,我们成亲了这么久,还没有去李大哥家看看,我觉得很不好,等申时我就把昨天剩下的半块鸡肉用野菇烧了给他们送一大碗去,他们晚上也可以加个菜。你给我大概说说他们一家人吧。”
李大石看王琳那么想和与自己交好的李大哥家搞好关系,心里很感动,媳妇儿这是想融入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真好!
“好啊,李大哥和李大嫂人都很好,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很照顾我,像自己的哥哥嫂嫂一样,他们一定会喜欢你的,你也会喜欢他们的,小山和小花也很乖,我很喜欢他们。”
王琳看李大石闭了嘴,看着自己:“说完了?没有了?”
“是啊,说完了,没有了。”虽然不知道王琳为什么这么问,但李大石还是乖乖的回答。
王琳在心里呐喊:李大石,有没有你这么敷衍的,果然问你还不如我自己去了解,你这个不善表达的家伙!
酉时,王琳就将晚饭做好,将饭菜都温在锅里,用大碗舀了一大碗的野菇烧野鸡肉出来,端着就和李大石一起关了门向李河家走去,由于李河家就在王琳他们家坎下,所以一会就到了李河家。
李大石在院门外喊道:“李大哥、嫂子你们在吗?”
李河听见李大石的声音从堂屋出来,“是石头和弟妹来了啊,快进屋。”李河和李大石差不多一样高,长得壮壮的,皮肤黝黑,五官很平凡,王琳觉得李河长得没有李大石有型,但可以看出李河和李大石很亲近,人也很好。
李大石和王琳看到李河马上叫道:“李大哥。”然后李大石就和李河进了堂屋。
这时李张氏也从灶房出来,王琳看见忙将手里的碗递给李张氏说:“嫂子,这几天我和大石忙,没早点来看看你们,还请嫂子和李大哥不要生气,这是我刚做好的野菇烧野鸡肉,给你们加个菜,做得不好还请嫂子不要嫌弃。”
李张氏大概二十一、二岁,身材丰满,皮肤比较黑,五官很平凡,头上戴着银簪,村里一般人家都戴木簪,当然王琳也戴着木簪,由此可以看出李河家生活还是很富裕的,看李张氏的长相应该是个好相处的。
李张氏没有推辞的接过来,一脸笑意的说:“看弟妹说的什么话,我们怎么会嫌弃呢,我闻着就香,一定很好吃,今晚我们可有口福了。”
王琳看李张氏真的像李大石说的一样很好相处,为人和善,就很喜欢她,于是语气更加亲近的说:“嫂子喜欢就好。”
李张氏见王琳不仅人长得好,为人也和气,也好相处,对自己也亲近,最重要的是对大石兄弟好,前几天大石兄弟来家里借牛车说是要和媳妇儿一起回门,当时大石兄弟的表情李张氏不会形容,但就像是得了一千两银子一样高兴,红光满面的,说起自己媳妇儿就笑得像偷了腥的猫,一副憨样,看来大石兄弟的好日子来了。李张氏早就把李大石看成自己的亲兄弟,于是对王琳好感倍增,笑容就更真了,对王琳亲近的说:“弟妹和大石兄弟留下来吃饭吧,晚饭马上就好。”
“嫂子改天吧,我已经将饭做好了,温在锅里,我和大石回家就可以吃。”
李张氏见此也没有坚持留王琳他们,想反正两家亲近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叫他们来家里吃饭。
王琳见李张氏身后站着两个梳着包包头可爱的男孩和女孩,看他们规规矩矩,白白净净,很是喜欢,笑着对李张氏说:“嫂子,这就是你家的小花和小河吧,真是招人喜欢。”说着还不忘伸手去摸摸孩子的头,两个小家伙第一次见王琳,但看王琳长得好看笑容亲切,直觉王琳是真的喜欢他们,会对他们好的,所以对王琳也没有惧意,乖乖地任王琳摸他们的头。
李张氏见自家的两个娃第一次见王琳就喜欢她,孩子是最知道谁对他好得了,看来王琳对自己一家是真的好,不是看在李大石的份上做做面子的,于是将王琳真的看成自己的弟妹一样,高兴地说:“弟妹,这两个孩子看来很喜欢你。”说罢对两个孩子说:“小花、小山,快叫婶子,这是你大石叔的媳妇儿,就住咱家坎上。”
两个孩子乖乖地叫王琳:“婶子。”
“哎,乖,你们两个小家伙以后一定要常来我家玩啊,婶子给你们做好吃的。”王琳想李河一家对李大石是真的好,李大石也很重视他们,那自己就要对他们一家好,况且李河一家是唯一愿意和李大石来往的,冲着这一点自己也要对他们一家好。
李小河人小,听见王琳有好吃的,立刻高兴的说好,张小花看看李张氏,见自己的娘点头,才对着王琳说:“谢谢,婶子。”
李张氏看王琳对自家娃这样好,心里很高兴,“弟妹,明天我和你李大哥要去镇上,你和大石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
王琳想李河家有牛车去镇上很方便,自己本来就打算明天去镇上买东西,看李张氏是真心叫自己的,于是便答应道:“好啊,嫂子,我正打算这几天去一趟镇上买点东西呢;我们两家一起去热闹。”
李张氏给王琳说明天卯时来他家搭牛车去镇上,王琳应下后对李张氏说:“那嫂子我和大石就回去了,不打扰你做饭了。”
李张氏笑着说:“看你说的,以后多来家里耍啊。”
王琳笑着点头说好,就进堂屋和李河告了辞,和李大石一起回家了。
***
到家,吃饭时王琳对李大石说:“大石,刚才嫂子叫我们明天一起去镇上,我答应了。马上要种麦,种了麦过几天又要收旱地和坡地里的粮食,我想明天可以在集上买点肉回来,家里的油、盐也要买点;天气渐渐凉了,我想再买点布,给你添置几身厚衣裳。”
李大石看王琳没打算给自己添置衣裳,忙推辞道:“媳妇儿,就不用给我添了,我还有衣裳穿,你给你自己添置几身吧。”
王琳见李大石心疼自己,心里很是受用,高兴地说:“我们两个都添置,行了吧!”
李大石不想在自己身上浪费银子,“媳妇儿,我身体壮不怕冷,将就着以前穿的衣裳就行,倒是媳妇儿你身子娇弱经不得冷,要多添置点厚衣裳。”
“你不添置的话,我也不添置了。”
李大石见王琳这样,只得点头同意,但一再强调他只要一身就行了,王琳懒得理他,心想:到时自己给他做好了,还不信他敢不要。
由于第二天要早起,晚上睡觉时李大石就没有缠着王琳胡闹,只是紧紧的抱着王琳,一手还不忘伸进王琳的里衣内握着她的丰满。
10赶集
第二天,王琳和李大石没有吃早饭就去了李河家,打算到了镇上再吃。
李河正在套牛车,李大石过去帮忙,李张氏对王琳说:“大石和我们一起去,你李大哥就不去了,留在家里看孩子,不然让孩子们自己留在家里我们做大人的不放心。”
王琳点点头没说什么。
套好牛车后,王琳三人就出发了,李大石驾着牛车,王琳和李张氏坐在后面。外面灰蒙蒙的,冷风习习,幸好临出门时王琳想到早上坐牛车肯定很冷,就和李大石又穿了件厚衣裳,不然现在肯定会冷死,特别是李大石。
牛车没从村里过而是绕着村子走的,一路上冷冷清清的,王琳来了句国问:“嫂子,你吃早饭了吗?”
“吃了,怎么弟妹你们没吃啊。”
王琳不好意思地说:“没有,起来晚了。”说完李张氏就暧昧的看着王琳,显然是想歪了。
王琳被她看得浑身不自在,见李张氏身边放着一个大篮子,上面用布遮着,于是转移话题道:“嫂子,你要到镇上去卖什么东西吗?”
李张氏顺着王琳的视线也看着身边的篮子,“是啊,家里鸡下的蛋,我存了一个月,想到镇上去卖了,再买点油盐回去。”
王琳点点头,李张氏又开始东家长西家短的聊了起来,什么村头李山的媳妇儿是个大嘴巴,什么事只要她知道第二天全村人都会知道;钱寡妇要嫁给村里张牛当媳妇儿等等。王琳听的津津有味,这可是她了解村里人的捷径啊。
***
一个时辰后,王琳他们就到了礼庙镇镇门口,李大石给了镇门口专门看牛车的老汉一文钱让他帮忙看着牛车,说他们下午来取车,就背着背篓和王琳、李张氏进了镇,李张氏和王琳他们约好下午在停牛车的地方汇合一起回去,然后就去了西市专门卖菜和家禽的地方去卖鸡蛋了。
王琳和李大石在镇门口卖面的小店里一人点了一碗素面,满满一大碗才三文钱,王琳吃不完分给了李大石一大半,吃完面两人就向西市去了。
经过上次王琳和王刘氏买布的布庄时,王琳见里面没有客人就和李大石走了进去,想先在这里买布然后存放在这里,等他们买了其他的东西再过来取。
掌柜的见王琳他们进来,热情的招呼:“客官来看看,本店布种类齐全,价格公道。”
王琳指着一匹藏青色的棉布问:“掌柜的,这布怎么卖?”
“客官这布十文一尺,900文一匹。”
又指着一匹深蓝色的棉布问道:“这匹布呢?”
掌柜的指着王琳看布的方向说道:“客官,你看的那边,布都是10文一尺,900文一匹;从那匹红色的棉布断,你右边的都是厚棉布,要12文一尺,1100文一匹;再过来就是印花棉布,要21文一尺,2000文一匹;白棉布9文一尺,800文一匹。”
王琳想:给李大石做一身大约要用13尺布,(棉衣要背一点布,每身棉衣就比平时做衣服多算一尺,即一身棉衣要用14尺布)给他做三身厚衣服(一身藏青色,一身深蓝色,一身藏蓝色)等秋天时穿;做两身棉衣,一身用一般的棉布做(深蓝色),一身用厚棉布做(藏青色),等冬天时穿;做一身薄衣服(深蓝色),现在可以穿,天气热的时候也可以穿。
自己也要做两身厚衣服(一身绿色,一身粉蓝色),两身棉衣(一身粉绿色,一身粉蓝色)。王琳还想再每人做两身类似保暖衣的衣服(都是白色),天气冷时可以穿在里面,就像做棉衣那样做,但里面的棉花要少一点,这个用一般的棉布做就行。那就要厚棉布78尺,要936文;一般的棉布36尺,要360文;白棉布45尺,要405文,总共要1701文。
王琳想到还要买棉花,就打算问了棉花的价钱在一起讲价,这样就不怕掌柜的故意将棉花的价提高,“请问掌柜的,店里可有棉花卖,多少钱一斤?”
“客官有的,但都是去年的旧棉,今年的新棉还没有出来,旧棉都是卖的二十文一斤,但客官放心我们的棉花都保存的很好,保证和新棉差不多。”
掌柜的把库房里的棉花拿了一袋出来,王琳看了看,棉花很白,质量还行,王琳点点头。
“这都是去年的上等棉花,如果是新棉的话,一斤上等棉要35文。”
王琳在心里盘算着:李大石一身棉衣要2斤半棉花,保暖衣一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