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臣-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划,既然英国决心遏制他,那他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闹他娘今天翻地覆吧。
他想定了主意,立即召见段棋瑞,与段棋瑞密议一通,随后召见德国大使,整整谈了一个。下午,德国大使脸色古怪的离开。
此时内阁、各部等机构也开始搬到北京城,李鸿章提前进京,张寒仍留在汉城善后,吴辰见了李鸿章,第一件事就是要内阁立即开始着手支持汉城报纸入关,并且开始大规模的印发。必须在一个月之内让大多数人养成看报纸或者听报纸的习惯。
李鸿章倒吸了口凉气,这事儿内阁也管?可是看皇上说的如此认真,他也不敢不听,只好硬着头皮道:“全国上下人口数万万计。报纸如何印的过来,更何况若是民众不灵,难道要报馆亏本销售么?”
吴辰道:“令户部拨出五百万两白银补贴各报馆吧,所有的报纸在一段时期之内免费供应,务必要所有人都知道最新的新闻
李鸿章点点头:“臣试试看。一定尽力将此事办好。”
吴辰叹了口气:“若有一日我们与英法开战,他们的舰队可以随意出没在任何地方,若是不能激发民众的热情,恐怕守军疲于奔命了。”
李鸿章道:“皇上真的决心去和英法开战?”
吴辰点点头:“有些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他们要打,我们只能迎战了。英法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怕。不过是船坚炮利而已,上了岸也不过如此,咱们既不能小视,也不必畏惧,只要真正的动员起来,胜算依然很大
李鸿章叹了口气,便不再说话了,他渐渐的有点了解这个愣头青了,这个愣头青之所以能成功,似乎总有一股子狠劲。决定了的事,就全力以赴的去完成,这是他不能做到的,他年龄大了,早已失去了锐气,做事难免瞻前顾后了一些。,
哎。万国宣战啦。!~!
..
第二百四十五章:江南风雨
二召城终干响起了炮声。wWW!新军率井攻入汉阳,湖北军明灿。一敌北不能守住,主力大多在武昌严正以待,只一日功夫,汉阳、汉口便攻陷,只是攻打武昌却有了些麻烦,武昌城位于长江之南,与汉阳隔江相望,湖北军在沿岸设下不少炮台,渡江作战原本不算什么,可是长江毕竟不比寻常的江河,此时正是秋季水讯暴涨的时节,若是强行渡江。极有可能会发生不测。
担任主攻的是新军军团第二师团,师团长叫张茂,张茂其实也为难的很,上头的命令是三日之下拿下整个武汉三镇,三天时间,若没有长江阻隔,对付这些湖北的省兵绿营他还是蛮有把握,可是这条天堑横在中间,就有点儿令人为难了。
其实谭继询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凭着他要阻挡新军几乎不可能,不过有了这条长江至少可以拖延时日,临到这个份上,他最终还是站到了谭嗣同的一边,有这条长江在,若是能拖延时日,等到列强干涉。许多事也就迎刃而解了,只是能不能坚守到列强干涉,列强会不会干涉,干涉到什么程度,谭继询是一无所知,他也是毫无办法,算是被谭嗣同拉下了贼船。
在这个时代,有个贼儿子就等于爹也是贼,父亲犯了法,说不准儿子也要连坐,儿子犯了事,当爹的也别想好过,特别是谭嗣同这种违逆的大罪,在谭继询看来,谭嗣同既然已经坚定了反心,要去复辟那个荐什子的大清朝,他也只能跟着,否则就算走向大新投了诚,谭嗣同若是再犯事他也不能脱了干系,到时候随便几个衙役便可将他父子置于死,地,与其如此,干脆听信英国人一回,搏一搏吧。
长江南岸,数十门火炮摆成一排,所有通往北岸的桥梁全部焚毁,近一万各地抽调来的绿营新军枕戈以待,另外还有五千人守住汉江,谭继询倒还是有些军事常识,早知道北岸是守不住的,及早的将大部分的兵力和物资金部送到了南岸,在南岸布防,他带着一些僚属查看了防务,甚觉得满意,心里也笃定了些。
跟着视察防务的僚属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对他们来说,投降大新朝与做大清朝的官都没有多大的区别,现在总督大人要抵抗,若是新军有一日杀到,他们这些人多半也得跟着一道完蛋,他们算是彻底的被拉下了贼船,谁还有闲心看什么防务。
谭继询站在工事上向北瞻望。他也明白那些下属的心境,谁愿意冒险呢,跟着他和新军拼命又能捞多少好处。他是刀架在脖子上玩命,可是人家有妻儿老小的,值得跟自己陪葬。他哈哈大笑一声,作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诸位,请看,有这条长江天堑,再有如此楚勇效命。区区新军,纵有十万百万,亦有决胜的希望。更何况洋人的援兵朝夕可至,咱们只需固守十日,江南各省的兵马便可抵达,洋人亦居后策应,江南建国成功在望
谭继询这番话既安慰自己,又在抚愿这些僚属,其实有些大话他自己说出来都有些不信,各省督抚心怀鬼胎。出兵都还是另说,背后里桶他一刀都极有可能,至于洋人。一时半会恐怕也指望不上,这番话也最多鼓舞些士气而已。
“大人此话倒是有道理,可是大人想过没有,为了抵抗大新。咱们湖北这么多百姓要受这兵祸,而大人却寄希望于洋人救助,岂不荒谬。不管是大清还是大新,至少咱们还是在中国的地盘上折腾,请洋人进来,岂不是引狼入室,就算咱们侥幸胜了又能如何?江南建国,建的是什么国,是洋人的国还是大清朝的国?大清朝的国倒是好说,可是有一样儿不好,那些宗室们都不把他们祖宗的江山放在眼里,咱们凑什么热闹?若是建的是洋人的国,那么卑职斗胆要问,大人难道就不怕留下万世的骂名吗?俗话说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巫也无,戎。请大人三思后行。”
说话的是个湖北官员,这人叫赵尚辅。赵尚辅口岁中秀才,厉岁中举人,碧岁进士及第,钦点翰林院编修,后迁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再后来便外放到了湖北任学政。
赵尚辅倡导实学,建修书院。经心书院是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所设,赵尚辅发动人捐款筹措了不少银子将经心书院重新修耸,更名为经心精舍,规制仍拜 在这段时间里,赵尚辅玄苦治学,经心精舍里培养了一大批学子,他酷爱诗文,劲攻书法,后来最终成为名流,许多人欲求他的笔墨而不可得,当时他的书法很受人追捧。
再加上这个赵尚辅视钱财为粪土,一生清贫,其人格魅力多所人赞叹。其中以他母亲去世后写得一篇《祭母文》最感人至深,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所自撰《祭母文》、
, 可、入品《祭妻文》、代二妹撰《祭生母文》,当时被称为道涨”的典范,很受人推崇。
偏偏这个“道德先生。也是个支持洋务的积极分子,他的思想不是全盘西化,有点儿旧洋务的那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味道,大清朝亡了,赵尚辅也曾抑郁了一眸子,可是日子还要过,大新朝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总督大人要挟洋自重,赵尚辅就忍不住了,原本还能勉强憋着,今日听了谭继询的话便跳了出来。
谭继询一时间竟不能答,脸色青红,心里头也恼怒的很,可是对这位赵尚辅却没有任何办法,这位赵学政在湖北的名望太大,要动他必然会遭受强烈的反弹,现在的人心本就不可收拾,若是将赵学政拿下恐怕更会有人闹事,他只能当作什么没有都没有听见,捋须哈哈笑道:“看,这长江之水当真是一泄千里,哈哈,,诸位宽心,有这长江襄助,吾等可高枕无忧了,今日早些散了吧,大伙儿各自回家好好的歇一歇,明日咱们黄鹤楼观战
目送着这一众人离开,谭继询心里松了口气,方才那赵尚辅的质询实在令他尴尬,再看那些僚属的目光,与平日里似有不同,在以往大伙儿看他都带着些敬畏,而如今,却满不是这样,他明白这些人的心思,他们不愿意趟这趟浑水,也不愿意为这莫名其妙的事儿去打仗,可他也没有法子,他被绑在了这战车,想脱身,又有些犹豫不决,如今新军给出的期限已过,就算现在要降,恐怕也买不到好了。
谭继询明白自己的处境,似乎是一念之差,如今已经万劫不复,他叹了口气,看了看天色,独自带着亲兵回到自己的衙门。
衙门门口一名绿营军官正在这里等候多时,老远看到谭继询的轿子过来,连忙迎上去道:“大人,弃紧急军情,两江总督周馥发来了电文。请大人过目。
谭继询撩起轿帘,接过军官递来的电文纸儿,冷眼看了看,便笑道:“不是什么大事,你且回营去吧。”
那军官点了点头,返身走了,谭继询这才凝重起来,对轿夫道:“直接去后院,告诉前门的差人今日本官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 万比北
周腹的电文满篇都是劝降的言辞,这位两江总督周馥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和闽淅总督许应骚一道儿投靠了大新朝了,一边与北京那边联络,一边发文各地劝降,若只是劝降,谭继询也没有理睬的必要,偏偏电文的最后还说要调派两江的全部力量进军湖广。
周腹的发迹是在咸丰末年,因为躲避转到省城安庆。恰巧李鸿章组建淮军。周馥应募,深得李鸿章赏识,当时曾国藩为防御太平军攻打上海,奏派李鸿章统率淮军开赴上海。随即又任命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兼通商大臣,即派周馥办理文案。李鸿章率淮军进攻苏、常等地太平军,周馥携护巡抚印信相随,并参议军务,以军功保奏知县留江苏补用。
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后,奏保周馥以知府留江苏补用。几年之后,李鸿章奉命督师开赴赴河南、山东对捻军作战,周馥因襄办金陵善后工程局事务及丁父忧,没能随往。
此后周腹开始治理河工,当时直隶大水成灾,永定河多处决口,京津一带几成泽国,京畿安全受到威胁,李鸿章网任直隶总督,就遇此大灾,非常恐慌,急派周馥负责堵修工程。周馥堪工备料,“终日奔波于泥水之中日夜监工,虽大风雨亦不稍休”很快将卢沟桥大石坝等处决口堵修完竣。李鸿章对工程进度十分满意,遂极力奏保周馥以道员留直隶尽先补用。
有了李鸿章的赏识,周腹升迁极快,先是署理河道,随后入京听用,辗转户部、吏部,他原本就是个洋务派,光绪维新,他大力支持维新党,也很得光绪的赏识,正好当时的两江总督曾国茶病逝,便任用他做两江总督。
周腹这个人可谓是左右逢源。既受过李鸿章的赏识,又得到了先,绪和维新党的恩惠,李鸿章依附朝鲜,周腹与张树声激烈反对,如今大清朝亡了,谭继询以为,这位与谭嗣同一道高吼维新的封疆大吏怎么说也该抵抗几下子,不曾想一下子就到向了大新一边。
谭继询与周腹说起来还是有点儿交情的,二人未做封疆大吏之前,都曾在户部办差,谭继询是户部郎中,周腹是户部侍郎,两个人政见不同,平时关系倒还不错,在部堂里走的也近,现如今十几年一晃而过,二人都成了封疆大吏,一个主政两江,一个左掌湖广,平时也有书信来往,可是现如今周腹竟以出兵为要挟。要他谭继询就范,谭继询自然也不怕周腹,两江总督管辖着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是天下最重要的财赋重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区。
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在从前算是天下总督之首,到了咸丰时期,太平天国占领江宁,两江总督府先后在扬州、常州、上海、苏州、安庆等地驻节。
自同治五年起,两江总督又兼管起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
在此之前,两江总督是地方最高长官,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多由满人担任,之后汉人渐多,权柄也逐渐重了起来,尤其是两江的军事力量比其他各省都要多的多,有监管河务的河丁,有管盐务的盐丁,还有绿营以及新军,林林总总算起来也有三四万之多,两江总督上马管兵,下马安民,许应骚若是真的带兵进湖广,在北岸新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之下,两江那边若走出兵可不是玩的,云贵、闽淅倒戈与大局的关系不大,可是两江与湖广一个抚守着长江上游,一个下游,相互呼应,可下游成了大新朝的土地,新军便可从下游南下。纵然他谭继询有通天之术恐怕也不能扭转局面了。
“该死的周腹!”谭继询真的是慌了手脚,心里不停的咒骂,下了轿子,便直奔后院,高声对着谭嗣同的厢房大吼:“复生”复生,”
谭嗣同正在房里读书,听到叫喊,连忙出来,见谭继询一脸的忧心仲仲,心知不好。连忙过来道:“父亲大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谭继询将电报撕了个粉碎,道:“周腹已经通电易帜了,不出几日。新军就 可从两江渡江南下,你我父子,就等着死无葬身之地之地吧。”
谭嗣同亦感到问题严重,两江、湖广俱都是抵挡新军南下的重要地区,他原本以为光绪生前对周腹极为赞赏,周腹亦是大力支持维新的人物,不管怎么说,这一份知遇之恩,他周腹不能罔顾,竟不成想周腹竟率先反戈,谭嗣同忍不住道:“周腹老贼,皇上如此厚待他,他竟狼子野心认贼作父,无耻小人!”
谭继询道:“现在不是耸人的时候,到了这个份上,咱们的长江天堑已失,新军星夜便可渡江,到了这个份上,是该为咱们父子谋出路了,我会和英国人联络,若是事急,我们还是举家迁往香港吧,哎”当初就不该听你的花言巧语,什么复辟大清朝,咱们就是大清朝的奴才,连那些宗室的主子都不曾有这个念头,在北京城里巴结着那个吴辰,我们还在这里做什么春秋大梦,现在细想起来真是荒谬至极。”
, 万比北
谭嗣同道:“父亲,若是真正到了无法挽回的局面,你便带着家人去香港吧,复生不孝,不能奉养父亲,皇上对复生有知遇之恩,家国不能两全,便让我谭嗣同来做这刀下亡魂罢。”
谭继询气的跺脚,大骂道:“荒谬!你算什么东西,还家国 你效忠的那个国已经完了,你去看看醇亲王,醇亲王总是皇上的亲爹吧,那又如何?还不是在北京城里给吴辰磕头吗?那些宗室不是办了份报纸吗?醇亲王亲自写的稿,说新皇圣明,说他们感激涕零,说他们要死命的效忠,看看,,看看,,就这样的人,也值得你为他们去死,这些人从前是主子,现在甘愿做人家的奴才,你要为他们效忠,你到哪里去效忠?我今日和你说,这湖广我是不待了,我宁愿给洋人卖命,给洋人效忠也不做大新朝皇帝奴才的奴才,你给我明日就去香港,敢再说一句,我便不认你这个畜生。”
谭嗣同一时愕然,谭继询是第一次不顾斯文在他面前发这样大的火,对那些宗室,谭嗣同也是失望透顶,尤其是那些宗室办了个旗人报,满篇都是一些宗室写得阿谀奉承之词,令人恶心,可是想到光绪,他又想做什么,该怎么做,他现在是真正的茫然了,宗室们都成了奴才,难道拥戴他们做皇帝?只是自己真的去香港,抛弃这里的一切?
他脸色青白,一时说不出话来,谭继询拂袖而去,过了一会,七八个家人过来,其中一个道:“公子爷,老爷吩咐,请您去厢房里呆着,明日赶早,咱们就送您南下,这是老爷的意思,请公子勿怪。”
这七八个人明摆着是来监视的,谭嗣同倒是没有反抗的意思,失魂落魄的点点头,那以往的锐气一下子消失不见,跌跌撞撞的回屋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