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歉是门心理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在日本,至少对笔者本人来说,这显然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同样的年代,但年龄层次不同,其思维方式也会有别。所以,我想让大家明白礼节(道歉这种行为)这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到底有多么重要。
  

double bind(双重束缚) 语言与态度表里不一的人
“double bind”是一个心理学专有名词。
  直译过来说,就是双重束缚。那么,到底什么是 “双重束缚”呢?笔者也有过深切感受。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会有两种信息,一种是语言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信息,如表情、动作、做法、态度、气氛等。
  通常,这两种信息会被用在同一方向上。
  例如,人发怒时,除了斥责的言语,还有与之相应的怒吼、声色一体的表情,身上也会微微地发颤,面红耳赤等。
  就是说,这种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表现在同一方向上,有一致的状况。
  但是,在“double bind”的情况下,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会表现在相互矛盾的“方向”上。例如,明明非常气愤,但说话(语言)上却装作不生气的样子;或者,语言上大加斥责,表情却是一副温和的姿态。
  准确地说,这种情况会令人产生混淆。对于道歉者来说,同时接收到两种相互矛盾的信息时,根本搞不清楚这个人是真的在生气,还是没有生气。
  两种不同方向上的信息,使人受到双重束缚,这就是所谓的“double bind”。如果从言语上获得的信息和从态度上获得的信息相互矛盾,就会影响人的判断,许多人都只能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那么,直接向对方询问“你到底是在生气呢,还是没有生气呢”会怎么样呢?这绝对是最糟糕的做法。因为这种“double bind”类型的人,多数情况下连自己对自己的状况都不清楚。如果这样问的话,他们可能会误以为是在捉弄他们,这样反而会使情况更加糟糕,陷入到“double bind”的恶性循环之中。
  出现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他们以后就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信任感。更有甚者,对于胆小的人来说,很有可能会引发自我信心的崩溃。对于“double bind”类型的人,不能与他们认死理、过分计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付“double bind”类型的人时,要弄清楚其真实意图
本来,“double bind”是从人格失调综合征的研究中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会造成人格破裂,是非常恐怖的。
  但是,正所谓“烈性药用好了,也是良药”。
  实际上,在社会中,有些人会专门有意识地利用这种“double bind”技巧。
  例如,大家对某个人的评价都不错:平易近人、是个好人等,但是,反过来说,也包含着“太老实”的意思。虽然他人缘不错,但总是被人看不起。
  那么,对于擅长利用“double bind”技巧的人,要揣摩他们的真实用意,对他人来说,他们身上有一种让人感觉神秘的东西。多数情况下,越是保持神秘感,对方就会越觉得其是位重要人物。
  其中有些人,会根据不同状况,只针对特定的人使用这种技巧。只使用一次“double bind”技巧,可能不会有特别的效果,如果持续使用,作用就会非常明显。甚至,在极其亲密的关系中,也能使用这种“double bind”技巧。
  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对异性保持神秘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对恋人时而冷酷时而温柔,时而生气时而甜蜜,为了提高在恋人心目中的神秘感,也往往使用这种“double bind”技巧。
  在职场上,那些“讨厌的上司”常用这一套。说话恭恭敬敬,怒气却紧紧逼来,这样反而更恐怖,更让人受不了。嘴上笑嘻嘻的,但是却不断地传达着一种愤怒的情绪,这样会让下属提心吊胆、不敢正视上司,更显上司的威严。
  如果出现了你必须向这种上司道歉的状况,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穿他的本意。
  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生气,其实心中并没有那么生气;有时候,看起来没有那么生气,实际上却非常愤怒。如果你看不穿这些,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再者,在对方真正非常生气的时候,要全盘接受那些愤怒、斥责的话,以避其锋芒。
  最后,等事情平静下来之后,再把这件事情提出来。
  “旧事重提?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安。这是为了进一步具体地确认对方为何生气、所介意的事情以及愤怒的理由,也许是由于误解造成的呢。或者表明自己想再次聆听教诲之意,并最终了解上司的真实意图。只有这样,作为下属,今后才能为自己减少很多麻烦。
  

真实意图会体现在身体语言上
还有一点务必牢记:无意识间利用“double bind”技巧的上司非常恐怖。
  “double bind”的特征是,使用者本人无法控制、没有能力控制。前面所述的,有意识地利用这种技巧的做法,说到底只是一种“模拟”部分,在本质上仍然无法控制。
  因此,就连使用者本人来说,也不知道这样做的理由。尽管本人不打算这么做,但总是无意识地用在讨厌的孩子或下属身上。
  例如,对孩子们采用“double bind”态度的父母,基本上都会讨厌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父母,直接说讨厌自己的孩子,按照社会上的观点来看,不仅不会得到好的评价,也非自己的本意。因此,只有在语言上表现得比较温和些,而在肢体(身体语言)部分会体现出其真实意图来。这是非常简单易懂的道理。
  对于那些讨厌下属的上司来说,也是如此。虽然非常讨厌自己的下属,但又不能公然地表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double bind”态度。这完全是相同的道理。
  遇到这样的上司,与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倒不如下定决心,和上司好好相处。
  实际上,大部分下属都会这样做。但是,其中越是一本正经的下属,越会将上司的这种态度当真。
  对于难以忍受的下属来说,能调职倒还好,如果不能调职,长期下来,他们的价值观、心灵很有可能会承受沉重的打击,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的确,在能够自由调职的时代姑且不谈,在如今这种不景气的时代,恐怕逃无可逃吧!
  但是,职场关系毕竟不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样牢固。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无可逃避的,而这种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最多也只是在工作方面。而且,不久之后,也很可能会出现职务升迁或人员流动的情况。在这之前,适度的忍耐也是必要的。
  毕竟,上司对下属之所以采用这种“double bind”的态度(这种态度被允许),是因为上司处在公司这一组织之中,他们才有恃无恐。试想一下,下属能这样对待上司吗?在家庭里,父母能这样对待孩子,但孩子不能这样对待父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都是由于这种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如果对与自己地位平等的朋友也用这一招,会怎么样呢?恐怕很快就会被朋友排挤出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