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万青年热血奋战中国远征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1940年春中国印缅马军事考察团同英国远东总司令空军上将罗伯特。布鲁克-波伯姆爵士和缅甸英军司令马克里德中将达成《中英共同保卫缅甸》的协议规定:一旦发生战事,中国将派军队进入缅甸,同英军一道保卫缅甸和滇缅公路安全。
  中国军事委员会未雨绸缪,很早就开始了入缅作战的准备。在贵州的第5军、第6军已经调至云南昆明一带防务,还新组建了第66军,以备将来先行入缅,昆明也设立了以军令部次长林蔚将军挂帅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积极筹划入缅和负责协调中、英作战等事宜。
  英国人却有自己的盘算和顾虑。面对中国提出的作战计划,大英帝国的回应却是——阻挠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局势的发展却再容不得有一丝的犹豫,中国不能坐等。
  临近1942年新年了。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如蒋介石所愿,在重庆黄山“云岫楼”举行。美国代表勃兰特和马格鲁两位将军出席了会议,英国代表则是在英国殖民地印度担任全军总司令的韦维尔勋爵,此后不久,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头衔:英美荷澳远东战线最高司令官。
  韦维尔上将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职业军人,他身材魁梧,性格倔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一只左眼,因此当他跟别人会面时,常常用剩下的那只右眼瞪着对方,使人感到他像一头随时都会发怒的独眼公牛。
  韦维尔上将飞抵重庆白市驿机场时,带来20几名衣饰鲜亮、趾高气扬的军事助手和参谋。这些狂傲的大不列颠军官从走下飞机的第一刻起,就以一种西方人的优越感俯视前来欢迎他们的中国主人,并且公开把中国的委员长称做“酋长”,那意思是中国人还都是原始的部落民。
  在乘车去市内下榻宾馆的路上,展示在他们视野之中的中国战时首都也的确难以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印像。在韦维尔等人看来,所谓战时世界“四大名都”之一的重庆巳经不能称为城市,而是一大片丑陋得难以名状的废墟。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不少大公司只剩下一个弹痕累累的门廊。一个国家的首都最起码的繁华与热闹景象在这里根本就难以见到。大街上到处都是难民、乞丐和伤兵。医院人满为患,饥饿笼罩城市。为了躲避日本人轰炸,几年来人们干脆把每一幢建筑物都抹上泥灰,把玻璃涂黑。入夜,全城几乎见不到灯火,连环绕城市半岛的长江和嘉陵江也死气沉沉,凝固在无底的黑暗中。
  蒋介石的黄山官邸位于长江南岸,距市区20几公里。这是一座向阳的山坡,视野开阔,草木葱茏,站在观景台上可以鸟瞰重庆市区和两条夹峙在山谷里的弯弯河流。抗战期间,委员长一般都在这里会见来访的外国军政要人。87book。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国远征军 第一节(4)
蒋介石真诚地欢迎并宴请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他身着戎装,满脸微笑,亲自在别墅庭院的大门口欢迎贵宾到来。美丽优雅的宋美龄则亲自为丈夫充任翻译。
  中国军队参谋总长何应钦、美国陆军航空司令勃里特同蒋介石、韦维尔一道开始了会议。
  蒋介石显然对即将开始的双方会谈持乐观态度,素日严肃刻板的脸上一反常态的笑容可掬。
  结果并不象他所希望的那样,会议一开始,三国的“同盟关系”就出现了裂缝。
  注重实际利益的美国人基本上支持中国的意见,没有异议。但是英国人却心存芥蒂。高傲的英格兰绅士决不会愿意让其他人染指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英国人从来没有忘记中国在历史上与缅甸曾保持过的那种宗藩关系——即使将缅甸丢给日本人,将来打完仗还能收复,可是如果中国人赖在那里不走,岂不是给大英帝国造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隐患吗?
  因此,韦维尔蛮横地拒绝讨论一项全面的计划,只同意研究加强缅甸防御问题。而且不顾起码的外交礼仪,会议刚刚开始,便趾高气扬的当面对中国的最高统帅宣读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备忘录,要求中国将囤集在仰光的租借物资,部分地转入缅甸防务,规定入缅中国军队必须由英国人指挥。
  主人被客人来了一个下马威,原本还算轻松的会议气氛一下显得十分尴尬。
  蒋介石听得怒火如焚。
  中国全面抗战以来,英国人为了缓和与日本的矛盾,使日本人不损害他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一次次助纣为虐,做出了许多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最可恨的是应日本人的要求封闭滇缅公路长达三个月,给中国的抗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就在不久以前,驻缅甸的英军还公然将在缅境内的一批美国援华军需物资占为己有,并擅自闯入中国运输管理局,强行取走卡车150辆。面对这样的盟友,如何让人不气愤?
  蒋介石其实十分瞧不起这个日薄西山的老大帝国,军队纪律松弛,斗志涣散,战斗力相当差,早巳被德国人打成了一只病猫,但在中国人面前,他们却依然处处显得强横霸道,目中无人。他们对中国轻侮巳至极点,实际上根本不愿意将中国作为平等合作的盟友对待,这更让民族自尊心极强的蒋介石厌恶透顶。
  但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缅甸作战关系到滇缅路的安危,与中国的利益息息相关,蒋介石也只得强压怒火,努力挤出笑容:“韦维尔将军阁下,我们还是以大局为重,大家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研究在东亚最有效的陆海军行动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拟定完整的计划和组织永久机构无论对中国还是贵国都是有益的。缅甸问题,希望阁下能看得长远一点,不要只局限于一国一时。”
  韦维尔根本不予理睬蒋介石提出的全面反击计划,独眼里流露的满是不屑:“缅甸的确防务空虚,贵国可以派兵入缅作战,但是……”他仅剩下的一颗眼珠子闪灼着狡黠的光芒,开始一一罗列对中国入缅的人数和入境时间的各种烦琐要求,“我们希望中国的盟友在开始采取你们的行动之前,能够严格遵守我们大英帝国的规则,我相信,这对我们在缅甸的合作都有好处,当然,可能你们散漫的中国人也许还不习惯……”
  蒋介石的忍耐终于超过了极限,暗骂这只自以为是的独眼老狐狸,一脸愠怒地说:“我不知道贵国到底是如何看待形势的?照阁下这些规则拖下去,日本人恐怕没有这个耐心。他们威胁的可不单是中国!到底是否支持中国抗战,就看将军阁下的态度了!”87book。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国远征军 第一节(5)
何应钦在一边终于也忍不住了,讥讽地对独眼将军说:“不要中国人进缅甸阁下完全可以明说。中国也可以把在缅甸的所有租借物资全部退还美国,撤回中国驻缅甸人员,停止中、英、缅的一切形式的合作,坐视贵国和日本人抗衡,相信这应该是阁下乐意看到的局面吧。”
  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勃里特将军一看事情要闹僵,赶紧两边调解,一边作手势安抚蒋介石,一边转身递眼色示意韦维尔道歉。
  蒋介石冷冰冰的对韦维尔说:“中英两国唇亡齿寒,形势不容懈怠,情况危急,贵国在东南亚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我国派遣10万精兵入缅相助,也是帮助维护贵国利益。将军阁下请慎重考虑!否则,不要到时怪我们中国人不够朋友!”
  同样被激怒的韦维尔,一只独眼瞟也不瞟蒋介石,涨红了脸,提高音调对勃里特将军说:“难道中国人希望来解放缅甸吗?那真是大英帝国的耻辱!我们根本无须中国人援助,只要将美国的援华物资拨给我们就可以了!”
  重庆会议消息传到华盛顿时,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华盛顿也在召开阿卡迪亚会议,正在对盟国在全球的总战略作出规划,确立欧洲战场为重心。
  重庆风波引起了美国的不安。
  美国人再清醒不过的看到中国战场能有力地吸引和牵制住日军,大大减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压力。中英关系的不睦,会损害美国的重大战略利益。所以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在越南、泰国和缅甸的盟国军队也统由蒋介石指挥,并在重庆设立一个联合计划参谋团。这样可使中国在总战略中发挥作用。
  丘吉尔大为不满,认为美国对中国在全面战争中所能作出的贡献未免估计过高,只同意中国战区包括中国大陆和越南、泰国。他还高傲的宣称自己当英国首相不是来给大英帝国送葬的,而是要充分维护她的利益。
  罗斯福对他的态度十分恼火:自己在缅甸战场虽然自顾不暇,却又不愿让中国人插手缅甸事务,英国人实在短视和自私!
  罗斯福清楚,中国人的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对在欧洲巳经焦头烂额的英国也很重要,只要拉着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就可集中力量对付德国人。作出这样的安排对于盟国不论是在战时还是在战后都是有利的:蒋介石不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指挥权,因为在中国没有盟军可以指挥,在泰越地区盟军亦无作战计划,这不过是个荣耀的虚衔。
  于是,罗斯福不顾丘吉尔的不满,邀请中国为联合国“共同宣言”的发起国之一,与美英苏共同领衔。
  1942年1月1日,26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意见和安排,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列于美、英、苏之后,在宣言上领衔签名。宣言约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表明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蒋介石对罗斯福总统 “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兴奋不巳,1942年12月29日,蒋介石接到了罗斯福的一封加急密电:

()好看的txt电子书
  “致蒋介石将军阁下:
  中国为保证在对敌斗争中有效平等合作的共同努力得以形成,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应有一个最高领导人来掌握英国、荷兰、美国的军力。这就适当地显现出对中国地区的联合军力该有个相应的领导者。在这个地区我们建议开始时应包括泰国和印度*半岛这些联合军力容易进入的地方。在英国、荷兰政府的代表同意下,我希望由您来承担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国内的联合军力。
  按我们的想法,为使这样的领导有效,应该马上成立一个联合计划组,成员来自英国、荷兰、美国、中国政府。如果您认为是可行的,而且苏联同意,那么再好不过……此举足使中国战区与联合联代表也应该包括在内。这些人应该在您的最高领导之下。西南太平洋及英国在印度军力的领导者都应该与您总部有最密切的联络。有一个联络官系统联络三个总部是最理想的。
  这个安排将使您的计划和影响力在指导各总部的战略中发挥作用。您在这方面的观点我非常欣赏。
  富兰克林?D?罗斯福”
  接到美国总统的密电,面对罗斯福的“商榷”,蒋委员长兴高采烈地接受了。
  昔日还是一贫弱之国的委员长,一夜之间成了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心情的确有春风得意之感。他请派一名得到罗斯福充分信任的美军将领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俾得联合作战之实效”。
  “俾得联合作战之实效”这样一句充满了东方人的智慧与玄机的语言,后来的事实证明罗斯福和他的幕僚们要想准确无误地理解它的丰富内涵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
  
中国远征军 第二节(1)
然而,无论国际形势当时变化,对中国而言都好不到哪里去。
  距义和团运动不过30来年,在列强的眼里,中国人根本没有什么国际地位可言。一个国家在国际间一旦没有实力,就没有了筹码,没有筹码,就会变成别人的筹码而被轮番出卖。中国人不但被战场上的对手所轻侮,就连同一战壕里的盟军,也很难给予最基本的尊重。
  中国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窘迫的状况之下,扛起了一场不得不打的民族战争。
  尽管韦维尔在中国统帅面前口气强硬,但英国人在缅甸的军队却没能同样强硬的阻挡住日本人的进攻。
  战争初期,对英美盟国来说,无疑是一段充满灾难、耻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盟军到处惨遭败绩,狼狈不堪;日本人频频得手,取得一连串震惊西方世界的奇迹般的胜利。
  在殖民地统治者位置上坐得既舒适又安稳的英国人这下再也顶不住了,被打得措手不及、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此时远东战局巳经日趋恶化。
  蒋介石对他新添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一职觉得理所当然,非他莫属,也就未作谦让。但他接受这个职务后,考虑到如果中国战区内没有英国人、美国人参加战区司令部工作,他不就成了个光杆司令吗?美国不来人也可,但总要在战略物资上有所支持吧!
  于是他向罗斯福提出,要一名美国高级将领来中国担任战区司令部参谋长。考虑的目的在于:一是由美国人来当参谋长,才能体现中国战区的国际性;二是蒋介石担心指挥不动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以及英国的殖民地军队,纸上谈兵的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一事,至今还束之高阁,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有美国人居中调解才成;三是由美国人当参谋长,他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直接向美国政府要钱要枪要炮。
  罗斯福也想派一个人去中国战区工作,不过,他的动机却与蒋介石不一样。美国向中国战区拨款和支援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这些款子和武器装备是美国纳税人的血汗,他不想像败家子一样,大手大脚地花这笔血汗钱,必须派一个既懂军事指挥,又会搞经济核算的当家人去中国,为美国人管理好这些款子与物资。
  物色人选的任务交给了陆军部长史汀生和马歇尔。
  他们瞄准的第一个人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过美国远征军的总参谋长、现第1集团军总司令德鲁姆中将。此公狂妄自大、桀骛不驯,对参谋长马歇尔曾屡有不恭。派他去中国,既可以满足蒋介石提出的条件,又可以使马歇尔摆脱掉这个难以驾驭的家伙。
  狂妄的德鲁姆听了史汀生和马歇尔的谈话以后,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带两万军队、500架飞机、30艘军舰到中国,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就另请高明。
  史汀生只得耐着性子反复劝说:“我亲爱的将军,美国军队的任务是什么,我想你应该很清楚。我们数量还不算太多的可爱的士兵有更需要他们去为祖国战斗的地方,没法再把我们更多可爱的孩子们派去中国。再说,中国人他们并不缺部队。将军去中国主要任务是协助蒋介石指挥东南亚作战,监督中国军队用好美国的援助经费和武器装备,帮助中国人训练军队,提高战斗力,方便发动决定性进攻。”
  德鲁姆不听这一套,十分生气地说:“真是笑话!我一个堂堂的集团军总司令去中国,难道就是去管管那些钱物?如果是这样,我的太太比我会算账,不如派她去算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远征军 第二节(2)
史汀生和马歇尔哑口无言,面对面摇头叹息,只得另选他人。
  陆军部长想到的第二个人选是德鲁姆手下的第3军军长史迪威少将。
  实际上几天以前,史迪威就从马歇尔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只不过当时确定的人选是德鲁姆中将。史迪威还乐观的认为:“从各方面来说德鲁姆都是个合适的人选。”他的副官多恩更是风趣地说:“蒋介石是个自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