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农业真相:外资对于中国农业的渗透和控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茅先生继续解答着我内心的疑问:“一个国家不卖给我们,我们可以向其他国家购买嘛。”

    考虑到采访已经持续了将近40分钟,我没有继续采访下去,尽管心里的问题仍然存在:“假使所有产粮大国均不卖给中国粮食,茅先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知道,这是个“较真儿”的问题,对茅先生这位接受过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学者来说可能也是个击中要害的问题。因为茅先生提到的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办法——国际贸易——的理论根基,就是西方经济学鼻祖英国的亚当…斯密首创、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完善了的“自由贸易理论”。而我假设的情形与之截然对立——贸易保护甚或贸易被强行终止。♀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茅先生所秉承的是基于假设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而现实生活中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政治对于经济的左右,使贸易保护成为与自由贸易共生互现的双胞胎。

    不久前,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他的新书,是吴敬琏先生写的序,序中写道:

    直到今天,我国的社会思潮动荡仍跟对外关系有关。在反对外人妖魔化我们时,我们敏感的神经也难以健全平易。看着年轻一代人激进的民族主义宣言,作为过来人,我们有着一言难尽的感慨。

    回忆我一生的世界眼光是有趣的。在冷战时代,我们是封闭的,我们一方面不得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方面宣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那时自顾不暇,谈外谈洋色变;我们自卑又自大,但为什么我们一穷二白呢?朋友在哪里呢?谁在妨碍我们发展呢?……从国家到个人,我们都离世界文明主流相去甚远。

    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度过了短缺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个人也不再是计划体制下的灰色人,而是跟国际社会近乎同步的文明的受益者。这一经验只是中外文明交往的一个小小案例,却也雄辩地说明开放成全的可能性,而敌意、紧张等等则败坏了文明。事实上,洋务运动、北洋时代、国民政府主政的黄金十年……凡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都是开放的。

    我们富强后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繁荣起来的价值观何在?我们服务于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关键在哪里?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尚未得以解答,我们社会反而陷入一轮又一轮的弱者情绪里。我们对外尚未知人论世、平等相待,就再度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有阴谋了……
自序 把真相告诉更多的人(3)
    看了吴教授的序言,我断然决定,我的书不用请他们写序和推荐了。

    我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天真认识,止步于我曾经编辑出版过的一本书——《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这本书中,作者提醒我的一段话是:

    历史证明这是一个规律: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经济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路线上去。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固定的信条,对任何经济规律的无条件信奉都会带来灾难。

    从这段话里我领悟到:即使没有战争,世界也不是和平的。世界是国与国之间的对立统一体。国际竞争是永恒的主题。而且,大国欺凌小国是必然的。1936年,有日本媒体问鲁迅:您怎么看待中日之间的矛盾?鲁迅回答说:两家邻居的孩子,一个孱弱,一个强壮,强壮的必然会欺负那个孱弱的。又问:那什么时候两国可以和平相处啊?鲁迅答:等那个孱弱的孩子变得和另一个一样强壮的时候。∨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正如吴教授序里面提到的“民族主义宣言”,也许会有人认为我的观点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对此我并不否认。因为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的护照是中国护照,我的家在中国。我不可能像没家没国没感情的“理性人”那样去面对现实生活。美国人向中国出口黄豆价格越高,就意味着我得花费更多的钱才能吃上等量的油。我倒是想知道,反对民族情感的人是否和我一样,持的是中国护照,领取的是人民币。

    也正如吴教授序里面提到的“阴谋”,也许会有人说:你这本书也是像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样的“阴谋论”,妖魔化外资。对此我同样不否认。古语说:兵者,诡道也。商业竞争也讲谋略:采取法律所允许的一切手段削弱竞争对手,增强自己,这“一切手段”自然也包括秘密策划而图之的办法。事实上会有如学者们通过理论研究假设出来的情形吗——对手非常善良,从不欺骗你,不仅不欺骗你,而且会及时地将他的意图、方法全部告诉你,把你可能会受到的打击、压力提前告诉你,并教会你应对之法,甚至他根本不和你竞争,只与你和睦相处,除了握手就是微笑,然后就是自觉地给你分配合理的利润。其实,我倒觉得,把我列为“阳谋论”更为准确。外资进入中国自然是要通过现有法律所允许的手段,达到赢利最大化的目的,这是明摆着的阳谋,而无需我去“阴谋化”一下。
自序 把真相告诉更多的人(4)
    《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的作者钟庆先生与周其仁、茅于轼、张维迎等著名经济学家就其书中的内容进行对话。钟庆先生后来告诉我,令他吃惊的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多是经济学理论所假设的没血没肉的“理性人”一样,只有张维迎谈到民族产业发展时很激动地说了一句话:“我是研究经济的,按道理本来不应该讲民族责任!”钟庆说:“张维迎的民族情感还没有被‘理性人’磨灭,这一点就很让我感动。后来听人说起,张维迎在这一点上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而实际上只要还有点民族情结,方式方法都好讨论。”

    与周其仁先生的对话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因为周的腿骨折了。周其仁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过去中国什么都不会造,20年前我是从日本往国内背彩电,今天呢?全世界的东西都是MadeinChina!”钟庆直接应道:“20年前中国什么都会造,今天什么都造不了。”周愕然。钟庆答:“20年前,中国能够制造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卫星,今天呢?电脑芯片、显像管、干线飞机都要进口。”周其仁因中国能组装全球产品而认定中国经济发达,钟庆因中国开放无节制丢失技术力而认识到中国之落后。二人不欢而散。。tenluo。

    同样的问题在茅于轼先生那里更有趣。在他家里,钟庆强调中国不仅要组装产品,更要提升技术力时,茅先生在思考之后突然反问钟庆:“什么都由中国做了,那么日本做什么呢?”钟庆幽默了一把:“日本人可以给中国人做鞋。”

    在张维迎教授的办公室里,张维迎谈到中国巨大的出口顺差,以说明中国经济的强劲。钟庆却说,看经济实力,不能仅看出口货物数量和出口金额,更要看出口的“物质能量”:

    按照劳动价值论,商品是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按照效用价值,因为消费商品获得了无差别的人类快感。在价值的基础上等价交换,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这些价值都是描述商品的社会属性,实际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还有一个自然属性,即商品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物质和能量都最终来源于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工业化时代,地球是狭小的,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下可获得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自序 把真相告诉更多的人(5)
    商品交换是按照商品的社会属性进行,等价交换。但对于商品的自然属性来说,却是不等价的。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国际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不平衡的。中国是物质和能量的净流出国,日本是净流入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即创造的商品社会价值越来越大,物质和能量的净流出也加速度进行。但中国的资源有限,是一个抽血的过程,所以中国虽然经济高速增长却走向“贫困”。日本经济增长缓慢,创造的商品社会价值可能是负数(制造业亏损),但由于商品自然属xing茭换的不等价性,物质和能量的净流入持续扩大,日本越发富裕,实物物价达到与中国相当水平。财富和消费最终要落实到实际的商品上,最终需要落实到物质和能量,即商品的自然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只是反映社会中人的相互关系,实际与财富无关。

    对于钟庆这个工科博士的一套理论,张维迎没有说话,按钟庆的回忆:“张维迎听着我的物质能量的进出口新论,似有所悟。”

    2005年年底的这桩鲜为人知的公案,是由我策划和组织的。

    起因很简单:当时我是一家出版公司的总经理,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钟庆的文章,论述的主题就是在中日两国的历史转折点上,日本虽然同样受到内忧外患的压力,但是通过有节制的对外开放,比如,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实现了民族自强。而中国虽然同样对外开放,但由于缺乏节制,比如,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引进、三号机还是引进,虽然制造业表面繁荣,但是技术力丧失,虽是制造大国,却非制造强国。我受到强烈的震动。这是一些改变了我观念的文章,于是决定出版。

    但是直到拿到新书,我内心一直还有一个疑问,作者书中所写的那些知名的经济学家们难道不懂得钟庆这些观点吗?为什么从来没有听他们说过呢?或者他们根本就反对钟庆的这些观点?在事关国家发展前途的问题上,我十分希望听听这些对中央政府颇有影响力、受到包括我在内的社会大众崇信的经济学者们的看法。于是,就有了前面那些内容。对话茅于轼、张维迎,我派了同事陪同前去,与周其仁的对话由于是电话交流,我听了全部过程。虽然有记者全程参与,但因故没有报道。
自序 把真相告诉更多的人(6)
    从结果来看,对话的双方似乎谁也没有说服谁。

    倒是后来听一位在中央领导人身边做秘书的朋友告诉我,《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一书被高级别干部才能看到的《动态清样》摘录。

    当年所讨论的内容其实同样反映在中国农业领域。中国大豆产业2004年一夜之间沦陷,油脂产业随即破产、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历史事实,却从未听这些经济学者们表示过关注。

    当然,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排斥开放,而是推进科学开放,提醒人们重视过去粗放式开放中存在的舆论和政策问题,重新定位国有企业,创造利于公平竞争的环境,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使企业在开放中学会竞争,使民族农业在开放中茁壮成长。改革开放30多年一路走来,中国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但改革开放毕竟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其中的盲点及其危害也逐渐显露出来。翻看一下历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就一目了然:除了转基因种子被列为禁止项目、种子被列为限制项目之外,中国农业的大门始终是打开着的。而今,转基因落地神州大地也是势所必然的了。

    在农业领域,中国在引进外资的进程中,是否有战略布局?除了种子资源之外,哪些还可以列入布局要点?中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规划资源类要素(比如水、土地、钾矿、磷矿等)的拓展?如何有效应对国际大粮商的“期货+贸易+种植”的产业链运作?如何集体应对国际卖家联盟的谈判?除了限制性的政策手段外,是否还有扶植性的政策?战略布局中民营企业的参与空间有多大?参与的方式有哪些?国有企业在布局中的角色是什么?国有企业是逐利性的自由企业,还是赋有实现国家战略责任的政策性企业?

    这些问题不因为众多经济学者的漠视而消失,相反,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越来越凸显。

    当“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来临,我们需要有新的经济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重新认识有意无意指导着我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以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人的触角,去理智地面对世界,形成我们自己的科学发展观。

    是为本书写作的初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