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民话晋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伐,“账局多半停歇,市面顿形萧条”。从事账局的主要也是山西人。据统计,咸丰三年(1853 年)北京有 268 家账局,其中由山西人开设的有 210 家,占所有账局的 80% 以上,从业人员不下万人。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票号出现之前,晋商已经在金融业中处于执牛耳的地位。晋商的商业与金融业是互动的,商业带动了金融业,金融业又促进了商业。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晋商越做越大,进入了全盛时期。
  票号出现前的钱庄、账局中已经有了以后票号的业务, 所以,由钱庄、账局到票号是一种必然的发展。山西人在这些金融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也涌现出了许多人才。从这一点上看,票号出现在山西,由晋商首创,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既然山西有“祖父的祖父”,出现现代银行的“祖父”就不足为奇了。
   。。

到平遥,别忘了日升昌(1)
日升昌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票号业,演绎了一段至今令后人仰慕的辉煌历史,把晋商推上了事业的顶峰。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有许多地方令人流连忘返。那至今壮观的古城墙,别具异彩的八卦街,路旁明清风格的店铺,明清的县衙门,城中的金井楼……都会使你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无论这些美景如何吸引你,也无论你的行程多么匆忙,千万别忘了去日升昌。这里是晋商票号的起点,中国票号博物馆也设在这里。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金融业,这里是必去之地。
  日升昌座落在平遥城内西大街路北。它的门脸并不大,也没有今日银行的那种辉煌与霸气。甚至与遍及平遥城内的店铺相比,它也没有什么显著的特色。但就是这么个并不起眼的地方, 却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票号业,演绎了一段至今令后人仰慕的辉煌历史,把晋商推上了事业的顶峰。如今,票号早已烟消云散,但人们会永远怀念这位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
  站在日升昌的门前,我们会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票号会是这家日升昌?这是上帝掷骰子的偶然结果呢?还是有其必然性?
  日升昌原来是西裕成颜料铺,其东家姓李。山西历来有发达的丝绸与棉布业,相应地,也就有了为之服务的颜料业。在发达的平遥颜料业中,西裕成是龙头老大。如果没有雷履泰,西裕成也许仍然做它的颜料业,不会改为日升昌,并进入一个它从未涉足过的新行业。雷履泰在西裕成工作是一种偶然,西裕成改为日升昌,由颜料业进入票号业当时也只是雷履泰的灵机一动。 这一切,的确有一些偶然性。
  雷履泰当年是西裕成的大掌柜。东家李大全喜好交际,乐于助人,为人慷慨而不拘小节。那年月,尽管也有钱庄发行过钱票,但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商人经商,资金调动全靠镖局用小车运送,镖师保驾。运送银两的安全不仅靠镖师的武艺高强,还要靠镖局和镖师在黑白两道上广泛的人脉关系。本地结帮成伙的强盗不抢镖局的镖车,这是“盗亦有道”。
  不过,某些本质上与盗匪相同的农民起义并不讲这些“道”。在他们看来,一切钱财都是不义之财,他们替天行道就是有钱必抢。在乾隆后期,社会动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白莲教就是横行于北方的义军。平遥许多在外经商的商人担心安全,就让李大全帮他们把银子送回家乡。西裕成在各地的分号和总号之间常有资金调动,李大全就让这些商人朋友把银子就近留在分号,由他或分号掌柜们写个条子回平遥总号取银子。
  在东家李大全看来,这是广交朋友、助人为乐,但雷履泰从中看到了商机。既然有这么多人要用这种方法来调度资金,为什么不把它作为一种买卖,通过汇兑银子来赚钱呢?他的建议得到东家的支持。在雷履泰、毛鸿和程大培的精心策划下,决定把西裕成颜料铺改为日升昌票号。票号采用股份制,股银为 30 万两,每股一万两,共 30 股,身股也为 30 股,同股同红。道光三年(1823 年),日升昌在喜庆的气氛中开业。
   。 想看书来

到平遥,别忘了日升昌(2)
从这个过程来看,日升昌的建立的确有某种偶然性。如果雷履泰不在西裕成当大掌柜,如果李大全生性刻薄,不愿帮别人运银子,或者满足于当颜料业龙头老大,不听雷履泰的建议,那么,票号的历史就要改写。第一家票号也许是在平遥的其他商号,或者同样有经商传统而又富裕的祁县或太谷。当这些“如果”没有发生时,第一家票号就定格在西大街上的日升昌了。
  按照哲学家的说法,偶然性体现了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日升昌成为第一家票号是一种偶然,但由晋商创造票号业则是一种必然。日升昌的偶然性正体现了晋商由商业进入金融业的必然性。
  票号最早出现在晋商,首先是晋商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知道,晋商成为一个商帮最早起家于明初“开中制”后进入盐业贸易。但在明代中期“开中制”改为“折色制”后,晋商除一部分大盐商迁居扬州之外,留在山西的已逐渐丧失了从事盐业的区位优势。这时,他们又利用明政府开放北部边疆贸易的机会参与多元化的贸易。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中期。这时,在晋商贸易中最重要的是与俄罗斯、蒙古的茶叶贸易。从乾隆二十年(1755 年)到嘉庆五年(1800 年)的四十五年间,中俄贸易增长 18 倍多,年增长 40% 左右,的确为晋商带来了大量财富。但在此之后,这种贸易不再继续增加,甚至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时,晋商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从这时起,晋商中大量的商业资本进入典当、印局、钱庄、账局这些金融行业。由此发展下来,出现票号业就是必然的。可以说,进入以票号为代表的金融业是晋商转型的结果,这种转型更多的是传统的贸易优势失去逼出来的。
  当然,要实现这种转型、进入票号业,还需要条件。这种条件就是资金、 人才、网络和信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就只有晋商了。晋商位居十大商帮之首,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早在明代就已经“富甲天下”,清代之后又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可以说,就财富而言,没有一个商帮可以和晋商抗衡。长期的经商历程使晋商中出现了相当一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尤其是从明代之后,晋商就进入金融业,众多的典当业、钱庄、账局培养了晋商中的金融专业人才。正是这批人以后撑起了票号业的天,成为这个行业的顶梁柱。晋商的商业活动遍及全国,甚至涉足海外,在各地设立了分号。分号与分号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商业网络,这成为实现异地汇兑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政府没有票号法的情况下,办票号完全是自发的,没有任何审批程序,其经营行为也不受监督。票号接受客户的真金白银,然后为其开一张并没有法律保证的汇票。这张纸能不能再换为真金白银完全取决于票号的信誉。信誉是票号的生命线。晋商奉行“以义制利”,几百年来坚守诚信,这就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有条件从事票号业。
  其实,在当时与晋商一样具备进入票号业条件的还有徽商。但为什么徽商没有最早进入票号业呢?这就与徽商的获利方法有关。我们知道,明中期实行“折色制”以后,以徽商为主的扬州盐商借助于官商结合,实现了对盐业的垄断。只有进入“纲本”方可经营盐业的“纲盐制”使徽商可以凭借这种垄断地位而获得暴利,不用把资金投向其他行业,也失去了继续创新的能力,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当道光初年,“纲盐制”取消、盐业放开以后,徽商就一厥不振。徽商是在高峰时突然垮掉的,历史没有给他们留下转型的时间。垄断可以成人,也可以害人。
   。。

到平遥,别忘了日升昌(3)
我们把票号作为“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是因为它已经具备了现代银行的三大功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汇兑。以前的各种金融中介如典当、印局、钱庄、账局,也曾有过类似业务,但只是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或者没有坚持下来。只有票号做到了兼营这三种业务。仅仅有其中的一种业务,也还没有资格称为“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例如,中国在唐代就出现过“飞钱”,宋代也有类似飞钱的凭券,明代出现了民间汇票。但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 年)的“飞钱”仅仅是在铜币缺乏时的一种临时替代,宋代类似飞钱的凭券仅仅是为了方便商人向京师上缴税收,明代的汇兑范围相当有限。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票号真正实现了规范化的“汇通天下”。
  游山西的人对票号都有浓厚的兴趣。 现在,我们就进入日升昌大院,一步一步深入地了解这位“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