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上最会炒股的人-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到的印象,是麦哲伦基金的未来将与储贷社共命运。好在情况并非如此。储贷社的股票后来全面下跌,如果林奇把麦哲伦20%的资产投进储贷社股票中,林奇也许早就被迫提前退休了。
  汽车业股票是麦哲伦这个时期成功的最大功臣。从福特到克莱斯勒,从克莱斯勒到绅宝、沃尔沃,适宜的经济浪潮托起了整个汽车业。
  克莱斯勒股价短期内急速上升,使麦哲伦的持股迅速突破5%的限制。购买某种股票达到麦哲伦基金资产的5%,按规定林奇不能继续买进,但如果由于股价的上升使之升值超过5%,就可以不受限制。与此同时,林奇大量买进福特和沃尔沃的股票,直到这三种股票加起来达到麦哲伦资产的8%,整个汽车业股票在麦哲伦基金全部股票中所占的比例达到%。
  在1982年—1988年这6年期间,三大汽车公司中至少有两家总是位居麦哲伦最大持股前5名之内,有时三家都在前5名之内。福特和克莱斯勒急速上升,林奇从这两种股票中所赚的利润都超过1亿美元,从沃尔沃股票中赚得7 900万美元;从少数大比例持股中获得巨大利润是麦哲伦成功的关键。
  虽然麦哲伦继续被看作增长型基金,但正是它可以买任何股票的自由度使林奇能有发现汽车业股票的机会。克莱斯勒和福特都不是增长型企业,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在增长型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但由于长期股价太过低落,故此反弹时的表现颇像成长型股票。
  1984年,林奇的持股比例前10名几乎没变,林奇坚持“买进——持有”的策略,一改从前频频换手的习惯。这个月可能福特排第一,接下来是克莱斯勒、沃尔沃,下个月可能是沃尔沃排第一,接下来是克莱斯勒、福特。1983年买进的国库券仍然保持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利率下调,债券继续升值,汽车业股票在林奇所持有的股票中,就数量而言,最多的时候有5家排在前10名,除了前面提到的3家,再加上绅宝和本田,有时甚至通用也跻身其中。在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重新来到汽车展销厅时,即使通用这样的公司也能赚很多钱。
  

展翅腾飞(4)
1984年,麦哲伦基金又吸收了10亿资金,林奇花了一段时间来习惯每天的交易清单上多出的零。同时,林奇每天早上给交易员的指令也变得越来越长。林奇现在选择度假地点,主要是依据时区和电话亭的位置;奥地利是个好地方,因为美国开市前正是奥地利的下午,所以林奇可以整天去滑雪,然后打电话给交易台。在国内,林奇最喜欢的滑雪胜地,是新罕布什尔州的巴尔沙姆,因为那儿每条雪道尽头都有电话。林奇滑下去,给交易员打电话,拿到清单,然后转入下一个雪道继续他的运动。
  在头一个五年中,林奇出门不多;但第二个五年却频频旅行,大多数是去参加全国各地举行的投资会议,有点类似于考试前的填鸭式训练,每天了解几十家公司的情况。
  对基金经理来讲,接受邀请参加投资会议是一件非常节约精力的事。由于常常有两三个会议同时举行,因此决定参加哪个会议往往很困难。富达公司有时会派出代表团,这样林奇能够在每个会上都有自己的代表。
  有时,在会议上了解到某些企业的近况非常之好,于是就提前离开会议室,打电话下达买进指令。在会议空闲时间,林奇会租辆车或叫出租车,去走访那些没有派人参加会议的公司。林奇对某个城市的了解往往不是它的市容市貌如何、风景名胜怎样,而是《财富》杂志评出来的500家大公司中有哪家在这个城市。
  继1983年及1984年每年吸收10亿美元资金之后,1985年麦哲伦又吸收了17亿美元。这时麦哲伦的净资产等于哥斯达黎加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吸引这些资金,林奇保持不断的进攻性,重估投资组合,找寻新的持股或增加已有持股。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是一个好例子。
  在1985年上半年,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是林奇典型的小比例持股之一。后来他调查这家公司的情况,发现它有了急速的改变,于是林奇把它的持有比例提高到%。林奇仍然中意于汽车股票,即使福特和克莱斯勒的股价已经涨了2到3倍,但其收益继续增加且基本面仍然向好。但不久之后,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取代了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地位,成为麦哲伦的大功臣。
  1986年2月,麦哲伦资产突破50亿美元大关,林奇得增购福特、克莱斯勒以及沃尔沃股票,以维持现有持般比例。他也买进了大量新上市的股票,外国股票现占总资产20%,沃尔沃是始作俑者,并一直位居榜首。一笔2 000万的持股在1976年等于麦哲伦全部资产,而现在已经不足挂齿。为了运作这笔庞大的资金,林奇必须持有l亿股以上的股份。每天林奇按字母顺序检查,以决定卖掉哪些,再买进哪些。
  有一次,林奇去位于加尼福尼亚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度假,在山顶上一间可以俯瞰群山的电话亭给交易台打电话,询问当天的交易情况,两小时过去了,他才报完清单上从A到L的股票。
  林奇个人走访公司的数量从1980年的214家上升到1982年330家,1983年489家,1984年411家,1988年463家,1986年570家。照此趋势,林奇得每天走访两家公司,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
  麦哲伦基金1986年增值%,1987年上半年增值39%。随着道·琼斯指数逼近历史最高点2 722点,牛市的形象充斥各专业杂志的封面,林奇却做出了一次战略性的转变——5年来这是头一次。林奇感觉经济复苏已经走得很远,分析人员对汽车业收益的乐观估计超出了林奇的研究结果。于是,林奇开始减少汽车股票的份额,而增加了金融业的股票——特别是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还有信用社的股票。
  麦哲伦在1987年5月成为资产达100亿美元的基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样的规模对于战胜市场来讲,是太过庞大了。10亿美元规模已经很大,然后20亿、40亿、60亿、80亿,直到100亿美元,林奇一直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其他大基金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不再接受新的份额持有人,但麦哲伦一直保持开放式,批评者认为这是富达公司的策略,以提高林奇的声誉和增加管理费收入。
  

展翅腾飞(5)
到1987年,林奇很自豪麦哲伦这家资产规模等于瑞典国民生产总值,大基金能够战胜市场。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使林奇筋疲力尽,林奇越来越希望能多花点时间跟妻子在一起,而不是跟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那时林奇本可以退出,而不是三年之后,使林奇留下来的原因是1987年的股灾。
  也许我们不能说林奇有先见之明,知道股灾将要降临。市场过分高估,早已潜藏着暴跌的祸根——事后来看,这是多么明显。但他当时没有发现,林奇当时全部满仓,手边几乎没有现金,对市场周期的这种认识相当于对股东的背叛。
  幸运的是,8月份麦哲伦基金减少了信用社股票的持有比例,林奇意识到信用社在发放愚蠢的贷款;不幸的是林奇又把这些钱买了别的股票。
  1987年股灾之前,麦哲伦当年收益已达39%。
  林奇对此焦急万分,因为标准普尔指数已上涨了41%。林奇记得卡罗琳对林奇说:“你已经为股东挣得39%的收益,又何必为落后市场2个百分点而抱怨?”事实证明,她是对的,林奇不该抱怨,因为到了12月,麦哲伦基金损失了11%。
  林奇本人在市场下跌中的悲剧始于愚蠢的悖论。在林奇接管麦哲伦的头几个月中,市场下跌20%,而基金资金却升值7%。这次短暂的胜利使林奇确信,他对于普通选股人的不幸有某种程度的免疫力。
  这个神话在1987年9月11日到10月31日的股市大崩盘中被粉碎,那次大跌是美元疲软、高通胀、国会关于减税的辩论,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紧缩银根的结果。短期国库券的利息甚至高于长期国库券,这是极少见的情况。股票市场下跌不少,麦哲伦的损失更加惨重。
  1987年结束时,林奇很高兴麦哲伦仍有1%的收益,使得麦哲伦连续10年超过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并且麦哲伦在反弹时再次超过市场水平。1987年的股灾暂时解决了麦哲伦基金资金规模的难题。8月份麦哲伦基金的总资产110亿美元,到10月份变成了72亿美元,一周的损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国民生产总值。灾难降临时林奇正在爱尔兰打高尔夫球。林奇被迫卖掉大量股票变现,以应付被吓坏了的股东的赎回。麦哲伦在10月份共售出亿份额,而有10亿份额被赎回;卖与买的比例达到2:1,出现5年来相反的趋势。
  但大多数麦哲伦的投资人没有抛售手中份额,他们把股灾只当作股灾看待,没有人认为这是文明末日的开端。
  但是对于某些从事保证金交易的投资人来讲,这的确是文明的末日。
  他们从经纪人那里贷款买股,这些投资者看到自己的资产被一笔勾销。经纪公司为偿还贷款而往往以最低价抛售他们的股票,这是林奇第一次实际体会到保证金交易的风险。
  林奇的交易员在星期天工作,为应付黑色星期一做准备,富达公司整个周末都在计划下一步的方案。
  林奇在前往爱尔兰之前被迫把现金比例提到相当高的水平(基金以往历史中单日最高赎回额的20倍),仍然捉襟见肘。赎回指令洪水般涌来,林奇被迫在周一、周二又卖掉一部分股票。这样,在最应该买进的时候,他却被迫卖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基金的股东(份额持有人)对基金的成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他们保持稳定,拒绝恐慌,那么基金经理就不会被迫以极其不幸的价格卖股变现,应付赎回。
  市场回稳后,福特股票是麦哲伦基金最大比例的持股,其次是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和默克公司,再次是克莱斯勒和数字设备公司股票。
  在随即而来的反弹中,表现最好的是周期型企业的股票,克莱斯勒从20美元涨到29美元,福特从美元涨到美元。但盯住这些周期型股票的投资人不久就失望了,三年之后,在1990年,克莱斯勒的股价是10美元,福特为10美元,不到它们1987年股价的一半。
  1987年股灾之后,真正的赢家是增长型股票,而不是周期性股票。幸运的是,林奇能够及时把资金从汽车股票转移到运转良好、收支平衡的公司中,如莫里斯、柯达、默克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展翅腾飞(6)
在廉价股范围内,林奇也开始发掘不合时宜的金融服务股票,包括几家基金公司,这些基金不断被市场打败,华尔街担心会形成投资者撤离资金的浪潮。
  麦哲伦基金1988年收益率为%,1989年为%,1990年林奇退休时再次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在林奇13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了超过基金平均水平的记录。在林奇离开的时候,麦哲伦资产达到140亿美元,其中14亿为现金——他从1987年股灾中得到的教训,是绝不能让手中没有现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急流勇退
1990年5月31日,是林奇执掌麦哲伦基金13年纪念日。他宣布离开麦哲伦基金。
  正如他所言,在他接手麦哲伦基金的时候,他的心中充满了渴望,充满了对股票的渴望。在位13年间,他总共为麦哲伦基金买过15 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只股票还买过多次,因此,他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
  林奇的离职,绝非一时之心血来潮。早在1987年道·琼斯指数冲破2 000点的时候,他自己已经“突破”43岁了,此时已经萌生退意。他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股票之上。13年间,他只陪妻子度过两次假,都是在访问公司的间歇期间,他要记得2 000只股票的代码,但是却将家人的姓名搞混,忘记了孩子的生日。他说自己在工作中陷得太深了。
  1990年,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孩子为他庆祝了46岁的生日,在生日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他的父亲是在46岁的时候去世的。在他意识到比他的父亲活得更长寿的时候,他开始感到人生苦短,之后就是漫长的死亡。他后悔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校园嬉戏、滑雪比赛或午后足球赛,他提醒自己,没有人会在临终前说:“我后悔没有在工作上花更多时间。”
  终于,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他想到了与基金同名的那位瀚海英雄麦哲伦的悲惨结局,于是他向富达公司的老板约翰逊递交了辞呈。
  约翰逊极力挽留爱将,极力挽留这位华尔街上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他甚至提出,如果林奇愿意的话,可以负责一家小的基金,如1亿美元的规模,这与140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相比的确小了很多。但是,依林奇的个性,即使基金规模再小,他花在上面的时间也未必会比花在麦哲伦基金上的时间少。于是,他谢绝了老板的挽留。
  很多其他的基金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都被他一一回绝。有人建议他组建一只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凭他的名气,发几十亿美元的基金单位不成问题。封闭式基金没有像麦哲伦基金这样的开放式基金一样的赎回的压力,他只要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每年获得几千万美元的年薪。这与他的投资理念相悖,他于是拒绝了。
  林奇说自己过去一直不相信,很多百万富翁庆幸他们自己错过了使自己更富有的机会,现在却在身体力行。对于丰厚的回报不屑一顾,很少有人能够享受得起这样的奢侈。他说自己站在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是当财富的奴隶,耗尽余生使之增值?还是让你积累的财富为你服务?
  林奇不仅战胜了华尔街,也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财富。他在职业最为辉煌的顶峰离开了华尔街,留给华尔街的是一个永远的楷模和难以企及、无法超越的业绩。
  

附:彼得·林奇的投资原则
1 不选热门股,只选冷门股
  热门股之所以如此热门,是因为其股价涨得很快,快得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遗憾的是热门股跌起来也很快,甚至比涨得还快,快得让你找不到脱手的机会。而那些业务让人感到乏味、厌烦、甚至郁闷的公司股票,一般是少人问津的冷门股,却最终会成为股价不断上涨的大牛股。
  2 避开高增长易变行业,关注低增长稳定行业
  高增长行业吸引了大批想进入该行业分享奶酪的聪明人和强势企业,而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使该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公司很难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下跌。而低增长行业同时是低竞争行业,公司容易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随着利润的上升而上升。
  3 远离高技术行业,关注稳定成熟的行业
  林奇和巴菲特一样,不喜欢买入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变化很快、未来发展不稳定的公司股票。他同样坚持只投资于自己能够完全理解的传统稳定行业的公司股票。“当周围有如此多的稳定行业时,为什么要购买易变行业的股票呢?”
  4 别选多样化公司,关注专业化公司
  利润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钱用来回购股票或者增加股息,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收购其他公司这件蠢事上。这种“精心准备”的收购对象却是一些这样的公司:(1)价格被高估;(2)业务经营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这两点确保收购后的损失,而不是收益能达到最大。而那些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