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醺B砩厦钊τ舫獭WW;
    大军顺流而下,浩浩荡荡组成了一支十余里的船队,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安庆,到达安庆后,王福命令大军停了下来,在安庆休整。
    其实这次大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充其量只是一次长途行军,按理并不需要什么休整,王福留在安庆的目的与其说是休整不如说是为了扩军。
    左良玉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最终只剩下了五万军队,江北四镇只剩下了两镇,而且是人数最少的两镇,弘光朝建立初期的百万大军,仅仅过了数月就只剩下不到一半,真正能为皇帝所控制的军队只有二十万左右,其中还包括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六万京营。而皇帝一手建立的嫡系羽林卫更是只有一万人。
    虽然王福知道,没有刘良佐、刘泽清、左良玉这些毫无忠义,只知荼毒地方,最后助纣为虐的军阀,弘光朝应当能够延续更长的时间,只是别人却不一定这样看,在外人看来,大明自相残杀,实力已减毁了大半,这或许会加快清军的南下也不一定。
    为了自保,这点军队绝对不够,何况手中突然多出了六百多万银两子,如果不在清军南下之前尽量扩军,留这些银子有什么用,若不是九江太过残破,青壮又几乎死光,王福在九江就会开始扩军。
    一万羽林卫太少,王福打算一举将羽林卫扩充到五万人,以前羽林卫仅限制在一万人是因为财力不够,以王福的内库,只能养起这一万人,现在不同,有这六百多万两银子打底,多招四万人,起码应付一年的军饷和物资补给不成问题,而且剿灭两刘和左良玉后,朝廷原先给他们的军饷可以省下来。
    两刘共有军饷一百二十万两,左良玉有一百八十万两,整编过后的金声恒部一年所需不过一百万两,从这里可以省下二百万两,这还不包括他们在地方上自行收的税赋,这部分税赋比朝廷给他们的军饷还要多数倍,如今这三人覆亡后,税赋自然也收归朝廷,虽然朝廷不可能象他们一样如此搜刮地方,只是增加二三百万两税收还是可以的,有这些多出来的银子,王福倒不愁养不起这五万羽林卫。
    有了五万羽林卫,只需要一年训练,王福相信就有和鞑子对抗的本钱,真正的满八旗也不过四五万人左右,倒是蒙古八旗,汉八旗人数多一些,只要羽林卫有和满八旗一拼的本钱,其他军队大明比鞑子更多。
    安庆和九江一样,因为有着长江航道的缘故,交通极为方便,四万羽林卫当然不可能都在安庆招,以安庆为立足点,即可以派人到安徽各地,也可以沿水道上江西、湖广招蓦,这样选择的余地才大,能够招到更多的精兵。
    为了安抚李成栋、李本深、柏永馥三人,王福将三人都封为伯爵,其中李成栋封为东平伯、李本深封为西平伯、柏永馥封为北平伯,三人封爵后,果然大为欣喜,对于没有扩充他们所部也并无不满,王福将三人封爵,其实还有另一个用意,那就是故意要让三人可以和高杰平起平坐。
    安庆停下来地第二天。五千羽林卫就分散各处开始了招募新兵地工作。五两银子一月地高薪吸引了无数青年来到招蓦处。羽林卫每到一个地方。每个地方就宣起了一股参军地热潮。
    甚至其中不泛有功名地读书人。若是太平时期。读书人绝对不会去参军。只是现在正逢乱世。加上天子刚刚登基不久就诛杀了两名跋扈地藩镇。又亲自领兵击败了另一名起兵谋逆地藩镇。这充分显示了天子地武功。一些有眼光地读书人敏锐地感到大明奉行地文贵武贱政策随着天子对武功地重视很可能掉过头来。与其年复一年地寒窗苦读。走上那条独木桥一般地科举道路。不如直接到军队中去碰碰运气。
    羽林卫地选拨还是以跑步为主。跑步最能衡量一个人身体地综合素质。不过。对于报名地读书人还是有优待。只要没有身体缺陷。基本上报名就收。
    如果有时间。或许可以从更多地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毕竟王福要地是精兵。可惜时间不等人。准确地说鞑子不会留给王福太多时间了。羽林卫新兵早一天招募成军。王福地安全感就多一分。
    在安庆地第三天。王福接到黄得功平定江北叛军地消息。这简直是天大地惊喜。王福马上传旨。将黄得功升为靖南公。而黄得功帐下几名总兵也加封伯爵衔。同时命令黄得功等人不可放过追走地张天福。张天禄两名叛逆。最好追杀他们时借机收回山东。
    对于皇帝封黄得功为国公。马士英很不以然。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封国公了。黄得功才升靖南侯数月。又加封为国公。大明地爵位岂不是一下子变得不值钱了。何况若是黄得功以后再立下大功怎么办?他大笔一挥。将皇帝封黄得功为靖南公地旨意驳回。
    马士英的行为让王福大为恼火,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鞑子可以给孔有德,吴三桂等人封王,自己又何吝啬一个国公,下旨狠狠的责了马士英一顿,马士英才无可奈何,同意了封黄得功为国公的中旨。
    几乎在皇帝收到黄得功大胜消息的同时,黄得功也收到皇帝大胜的消息,对于皇帝的胜利虽然觉得意外,只是所有人还是非常高兴。
    封赏下来后,黄得功部更是欢声雷动,皇帝如此大方,大出黄得功等人的意外,尤其是黄得功的国公头衔和田雄、马得功等几人的伯爵头衔。跪谢皇恩后,黄得功马上率军从淮安出,开始一路北上,追击张天福、张天禄两人。
    …………………………
    终于进入新书榜前十了,虽然只是抓住了一个尾巴,还是要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七十三章决择(一)
    自从皇帝在安庆驻扎下来后,整个安庆变得异常繁华起来,城中陡然多了数万大军,单是这数万大军每日的吃穿用度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6续有新兵从各地送来,安庆码头已经成为最繁忙的码头,刚开始几天,经常有货物堵在水道无法靠岸,后来皇帝下令让军队修筑了不少简易的临时码头,安庆码头才能够断续运转。WwW、
    一艘帆船悄然靠近码头,从船上6续走下了数十人,除了一名中年文士外,其余人都是精壮大汉,下了船,许多人忍不住东张西望,脸上微现出紧张之色。
    若是平常,这队人马上就会引起码头的衙役注意,可是现在这些人却一点也不显眼,安庆每天至少有数千这样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他们多是羽林卫选拨的新兵,这样的人太平常了。
    “先生,真要去见皇帝老儿,一旦入城,生死就不由我们掌控了。”一名三十多岁,孔武有力的壮汉在中年文士耳边低声劝道。
    这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自成派出与左良玉联络的使者,中年文士为大顺朝的军师,在北京被李自成封为吏部侍郎和文谕院院长的顾君恩,那名劝他的壮汉则是负责保护顾君恩的大将谷可成。
    顾君恩摇了摇头:“将军不用再劝,我意已决,倒是要连累将军和诸位兄弟了,顾某实在过意不去。”
    谷可成叹惜了一声:“先生说哪里话,既然先生都能不顾生死,我等贱命一条又有何可惜,也罢,等于见到明军,诸位兄弟都打起精神,休让他们小瞧了我们大顺。”
    顾君恩在崇祯七年就跟随李自成,其间多次献计献策助闯军脱离危险,当年顾君恩刚投靠时,不久便遇上李自成被明军陕西总督陈奇瑜困于车厢峡,正是用顾君恩之计闯军才出峡复振,只是在李自成先后收宋献策、牛金星等人后,顾君恩又多次与李自成意见不合,地位才有所下降,但在闯军老卒中,顾君恩的声望却比宋献策,牛金星等人要高得多。
    谷可成话一落,数十人一起用低沉的声音回道:“是,将军。”一个个挺直了胸膛。
    顾君恩奉命与左良玉联络,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左良玉答应共抗清军,如果不能,至少也要让左良玉同意买粮食给关中,只是顾君恩一行千辛万苦到达武昌后,才现武昌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左良玉早已起兵南下。
    顾君恩顿时陷入左右为难中,回去吗,任务没有完成,关中数百万民众,数十万军队挣扎在饥饿旁边,如果搞不到粮食,关中非但普通百姓要饿浮遍地,就是大顺军数十万军队也可能瓦解。
    不回去。左良玉已经不在了。最主要地是武昌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左军临走前连城外地稻子都放火烧地差不多了。大顺军无法南下就食。左良玉倒是没有想到自己地一把火竟然会让大顺军无法从武昌得到补给。否则在得知左军南下后。大顺军肯定会就势占领武昌。
    就在顾君恩不知如何是好时。左良玉全军覆灭地消息传来。不用说顾君恩。就是与顾君恩同行地那些大顺军将士无不觉得难予致信。大顺军在早期可没少吃过左良玉地亏。虽然后来左良玉变得怯战起来。大顺军对左良玉还是颇有顾忌。毕竟左良玉算得上兵多将广。若非如此。李自成在受到吴三桂追击后。也不会与左良玉相安无事。直接老实退回陕西。
    可是这样一个颇有实力地军阀却在起兵不到一个月就被大明皇帝御驾亲征打败了。这实在让他们感觉到意外。
    顾君恩作出一个大胆地决定。他要见一下大明皇帝。随行地大顺军都以为军师疯了。大顺军攻占了北京。逼死崇祯。身为大顺朝重要地官员跑去见大明皇帝。岂不是自寻死路。只是顾君恩决定之事。其他人无法劝动。只得一同跟着着顾君恩来到安庆。
    “启禀皇上。我军抓住了一伙奸细。他们自称是闯逆地使者。要求见皇上。”冯可宗向皇帝禀道。
    “闯逆地使者。李自成?”王福大为惊讶。大明地士绅官员对李自成可是恨之入骨。许多人还对吴三桂借清兵击败李自成大声叫好。若不是王福改变历史。现在地弘光朝已经派出使者携带大量礼物去北京执行借虏平寇之策了。没想到李自成地使者竟然敢来见自己。也算得上胆大包天了。
    见皇帝沉吟不语,冯可宗会错了意:“皇上万乘之躯,岂是这些流寇想见就见,这些流寇不知死活,索性砍了算了。”
    “慢,为之人是谁?”
    “回皇上,他说叫顾君恩。”
    “顾君恩,这个名字朕好象听过。”
    “回皇上,顾君恩是流寇中的重要人物,曾做过流寇军师,多次出谋划策,替闯逆立下过汗马功劳。”冯可宗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对于李自成重要的部将虽然不能说了如指掌,还是掌握了颇多信息。
    “朕想起了来,不过,此人既然敢冒生命危险过来,朕见见他也无妨,传!”
    “是,微臣遵旨。”冯可宗掩饰着自己的懊恼,他对流寇也是切齿痛恨,何况这次顾君恩带来了颇多的礼物,从头至尾又是锦衣卫接手,若是直接杀了顾君恩,大半的礼物倒是可以瞒下来,只是这样的大事他可不敢私自作主。
    顾君恩被两名侍卫押着走了上来,他的衣服已经破损,上面有不少暗红色,脸上可以看到青肿,显然已经吃过了苦头。
    “跪下!”
    顾君恩顺从的跪了下来,大明享国二百八十年,正统形象深入人心,虽然大顺军攻占了北京,只是败得太快,他们的自信心刚刚建立就被击得粉碎,何况这次又是有求于朝廷,顾君恩明智的没有把自己当成可以与大明平起平坐的使节,对于下跪没有什么排斥。
    看到顾君恩脸上的伤势,王福颇有一些恼怒的望了冯可宗一眼,冯可宗心虚的低下头。
    “小民大顺使者顾君恩拜见大明皇帝。”
第七十四章决择(二)
    “说吧,你要见朕,所来何意?”在王福前世所学的历史中,闯王一直是正义的形象,是天下穷人的福星,只是后来网络的兴起,各种不同的论调都冒了出来,有人拨高,有人就将之妖魔化,其中真假难辨。Www!
    如今王福身为大明皇帝,看法的角度自然又不同,李自成是穷人福星也好,祸乱天下的罪魁祸也好,眼下鞑子才是自己的死敌,正因为如此,王福才愿意见顾君恩,了解其来意。
    顾君恩见大明皇帝丝毫没有让自己起身的意思,苦笑着挪了一下膝盖,他身上的伤势隐隐作疼起来,对于锦衣卫的阴狠总算领教过了。
    “回禀大明皇帝,鞑子占据京城,明为替大明崇祯皇帝复仇,其实狼子野心,妄想占据中原,如今鞑子兵强马壮,闯王不愿大好江山落入鞑虏手中,愿意捐弃前嫌,与大明交好,共抗鞑虏。”
    天无二日,眼下李自成虽然称帝,可是大明朝廷绝不会承认,顾君恩为免起争执,素性还是以闯王称之。
    听到流寇想与大明联合,冯可宗听得冷笑,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行,流寇攻占京城,杀害君父,与朝廷之仇不共戴天,若是这些流寇有悔意,当自缚双手,等侯朝廷落,朝廷或可宽宏大量,饶其一命……”
    王福扬手止住了冯可宗的话,一阵头痛,虽然眼下他身边只有冯可宗一人,恐怕冯可宗的话代表了朝中大部分人的共识。
    弘光朝占据着半壁江山,虽然鞑子能征善战是共识,只是许多人并没有受到鞑子的切肤之痛,又有南宋的先例在,大部分人还是一厢情愿的以为最起码可以和鞑子划江而治,要与李自成等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清人,哪怕王福是皇帝也不可能轻易办到。
    后来的永历朝只所以能接受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一方面是朝廷已经被清人快逼得走投无路,另一方面李自成,张献忠已死,他们的余部是以招抚的形式加入朝廷,如今李自成,张献忠还在,即使他们愿意投降,大明接不接受还末可知,何况他们恐怕不会有投降之心。
    “哦,要说捐弃前嫌也是有朝廷对尔等捐弃前嫌,李逆现在想与大明交好,恐怕已经晚了,先帝曾言道,寇亦我赤子,不忍派兵剿杀,多次派人招抚,可是尔等是如何报答朝廷,降而复叛,如今更是攻击京城,逼死先帝,犯下滔天大罪,朕如何相信你们?”
    王福的话虽然严厉,顾君恩却听出了言外之意,如果能让朝廷相信,那联合共抗清军也不是没有机会,他来之前连一分把握也没有,此时倒是又多了几分把握。
    “启禀大明皇帝。闯王亦知两家联合一时难予施行。为明心迹。闯王愿为大明前驱。与鞑虏麾战。不死不休。”
    顾君恩此话有讨巧之嫌。眼下满清对南方还无暇理会。只派吴三桂。阿济格等人对李自成穷追猛打。李自成不与清军作战也不成。不过。流寇愿为前驱。听起来总是顺耳。
    连冯可宗也听得微微点头。流寇愿意与鞑子作战当然是好事。双方打得越激烈越好。
    “不过……”顾君恩欲言又止。想等着皇帝来询问自己。只是王福神色淡然。根本没有询问顾君恩地意思。顾君恩只得继续道:“战事一起。所需物资繁多。小民不敢向朝廷素要兵器甲杖。只盼朝廷能够支援一些粮草。也好让将士们能够有力气打仗。”
    “尔等需要多少粮草?”
    顾君恩迟疑了一下才道:“粮三十万石。草料百万束。”
    “看来陕西很缺粮啊。”王福半是感叹的道,历史上李自成败得如此之快,恐怕与缺粮有很大的关系。
    顾君恩神色不变,陕西缺粮之事根本无法隐瞒,何况闯军所需的粮草之多,只有大明朝廷才能够筹措:“禀皇上,闯王不会让朝廷白出粮草,愿以江南价格五倍购之。”
    五倍,王福也听得动容了,从江南调集粮食到陕西,耗损至多二成,也就是说中间有三倍的利润,可况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