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路大军合成一军,其中主力由七万羽林卫,五万其余精锐明军组成,济南投降的四万绿营被充当了随军征地民夫,加上原先的民夫人数,过二十万人向京城一路压去,光是前锋人马就有二万人,先锋由李成栋和王公略两人联合组成。
    大军一日行进五十里,满人在大军到来之前已经先行逃走,沿途各个州县几乎未作抵抗,基本上直接打开大门投降,对于这样的官吏,皇帝都是原样委任,王福这么做一是因为大明现在还没有这么多合格的官吏接手,二是出于安抚人心的考虑,做官地人什么时候都不缺,如果换上后方那些旧官吏,未必就有原来的官吏称心,不如不换。
    当然。对敢于抵抗之人则坚绝镇压。好在一路上还没有这么不开眼地角色。大名、德州、真定这些大城纷纷不费吹灰之力就落入大明手中。当初大顺军席卷天下时这些地方未作抵抗。清军来时这些地方未作抵抗。如今大明重返。这些地方当然也不会抵抗。
    现在已是大明弘光五年地五月。清廷则是顺治六年。西历公元一六四九年。今年进入三月份开始。北京城才从寒冷地冬天熬过来。街面上不再冷冷清清。衙役们也不用每天向城外搬尸体。天气转暧后。城中百姓涌出家门。或给达官贵人为奴为仆。或给码头。商号打长短工。如果这些都养不活自己。还可以出城捕鱼。打猎。挖掘野菜渡日。总算不用担心自己会被饿死。
    这座五年前人口过百万地城池。经过大顺军入京地破坏。加上清军长时间地统治。人口已经锐减到不足七十万。这还包括将近二十万地旗人和军队。事实上。单就汉人而言。人口已经减了一半。
    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大顺军和清军彼此屠杀造成。更多地原因则是满人执行地圈地令。以及漕运地断绝。单单京城附近土地出产地粮食无法承载上百万地人口。一些实在活不下去之人只能拖家带口离开京城。坚持留下来又养不活自己之人只能饿死。京城地人口自然是越来越少。
    不过。北京这座大城即使人口再减员。比起沈阳也是繁华十倍。难怪满人都对这座城
    不舍。明明是一丁点人口。却滋生出席卷天下地野心满人地野心竟然实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只是眼下京城却有点人心惶惶,当然,人心惶惶的都是满人、蒙人和一部分入旗地汉人,大多数老百姓心中却是心中暗自高兴,大家不敢公开谈论,只是遇到熟悉之人,忍不住以目视意,露出会意的笑容。
    从大明皇帝宣布北伐以来,满人虽然竭力封锁消息,但是小道消息却是长了翅膀一样流传青州丢了,兖州丢了,济南也丢了,山东的满蒙军队已经全军覆灭,接着是大名、德州、真定这些京城外围之地,随着明军越来越接近京城,消息传得也越来越刚开始明军每攻下一座城池消息传到京城尚需要七八天的时间,后来是四五天,到现在二三天时间消息就传了过来。
    摄政王府,现在应该称皇父摄政王了,多乐衮不知是不是膝下无子的原因,硬是要当顺治皇帝地老子,已经十多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心中虽然愤怒,只是面对这个十四叔地赫赫权势,还是捏着鼻子认了,下旨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此时皇父摄政王的议事大厅内,坐满了朝中重臣,满汉之间径谓分明,分别坐在两排,唯有一人却是另坐了一排,显得十分突兀,这个人无疑就是吏部尚书孙之獬。
    字狱虽然让孙之獬得以平步青云,可是他却更加孤立,不但汉人官员士子对其恨不得剥皮抽骨,就是满人对孙之獬也深深戒惧,文字狱最疯狂时,数十名满人高官也卷入其中,虽然没有象汉人一样全家抄斩,可是这些人为此却是丢官去职,甚至配到满州为披甲兵为奴。
    大家都知道,孙之獬是皇父摄政王养地一条疯狗,皇父摄政王让他咬谁他就会咬谁,在皇父摄政王还没有厌倦这条疯狗前,大家奈何不了他是敬而远之,吏部尚书虽然权势赫赫,但能进出摄政王府的人自然不会受到吏部尚书地管辖,孙之獬在朝中虽然凭借着吏部尚书之位形成了一股势力,可是到了摄政王府,他依然是孤凌凌的一个人。
    若是平时,孙之獬对此常常不屑一顾,并以纯臣自居,此时他眼睛中布满了血丝,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去了精神气,就在昨天,他已经得到消息,山东老家已经被大明皇帝下旨抄斩,合家一百余口无一人活命,在场也有不少人得到了消息,可是对于孙之獬非但毫无同情,一些人甚至恨不得当着他的面骂一声活该。一个人能做到如此地步,也算空前绝后。
    一阵咳嗽声传来,身着大明龙袍的多尔'走了出来,多尔衮的脸上清瘦了许多,一副久病初愈的样子。
    满人在山东进退失据,即不将军队撤回,又不出动大军增援,王福为止百般猜测都不得要领,答案其实很简单,多尔衮从二月份开始就缠绵床侧,差点一命呜呼。
    多尔衮体弱,每年春夏之交时就会胸闷气喘,豪格还据此骂多尔衮明明是一个无福之人却要和自己争皇位,往年这种胸闷气喘不算大事,影喘不了多尔'处理朝政,今年的病势却来得特别重,让多尔衮连床都难予下来别说带兵打仗。
    没有多锋,多尔'不放心将军队交给任何人,满州的兵力虽然一直抽调到京城,只是京城却没有任何动作也就不奇怪了,如今大明皇帝御驾亲征的军队离京城只有数百里,无论如何,多尔衮都到了必须出面的时候了,否则等到明军真到了京城,多尔衮再出来也晚了
    “参见皇父摄政王。”众人对多尔衮行的是三跪九叩的大礼,多尔'也坦然受之,此刻他无论是形式还是权利都已经是皇帝,只差一个名号,他又无儿子,确实没有必要夺侄儿的帝位,恐怕多尔衮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因为没有这个名号,历史上他死后不到数年,不但生前爵位被侄儿尽数夺去,而且墓室被开挖,尸体挫骨扬灰。
    “诸位免礼。”多尔'坐到了中间铺着白虎皮的椅子上,又是数声咳嗽起来,厅中的各个大清重臣心头都闪过一丝忧虑,若是皇父摄政王在这个时候倒下,对于大清来说无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
    抱歉,这章晚了,还在码字,争取在十二点前码出下一章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十四章风云聚会
    谢皇父摄政王。WWw。(
    众人重新坐好,多尔衮的咳嗽总算停了下来,他扫了下面众人一眼,各人只感到自己被刀一样的目光划过,各人心中一凛,摄政王毕竟是摄政王,即使是病体未愈,目光依然仿佛可以穿透人心。
    “今日召诸位议事,本王有一事宣布,本王已经决定,将亲领大军与伪明皇帝决一死战,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属?”
    多尔衮的话宛如石破天惊,众人一时之间都大惊失色,多尔衮十四岁就军作战,一生战功赫赫,被太宗皇帝封为睿亲王,若是多尔衮无病,众人自然不会怀疑多尔衮的能力,只是眼下多尔衮还有病中,若是生意外,大清的前程就要彻底断送了,难道能够依靠一名仅仅十一岁的小皇帝?
    只是对于多尔'的话,谁也不便当面反对,总不能说大家怕你打仗打了一半就病死了,一时众人都低头不语,希望别人能打消多尔衮领军作战的念头。
    “本王一生征战无数,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过数回,伪明皇帝不过侥幸胜过两场,难道诸位会以为本王不如那伪明皇帝?”看到手下的态度,多尔衮大为不满,能在这里议事的都是多尔衮的心腹,若是这里都得不到支持,那么到了朝堂上,反对的人会更多。
    “禀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自然是远胜于伪明皇帝,只是奴才以为皇父摄政王病体未愈,不应领兵,还望皇父摄政王保护圣体要紧。”大学士希福硬着头皮站起来道。
    希福一开口,众人地胆子顿时大了起来,纷纷大拍马屁,言皇父摄政王无论是才能、领兵经验、聪慧等都远胜伪明皇帝,只要皇父摄政王领兵一到,伪明皇帝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只是大伙儿实在担心皇父摄政王的身体,眼下大清片刻也离不开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千万不可劳累,要保住自己的圣体。
    多尔衮点了点头,他明白虽然这些人未必说的都是真话,只是担心自己的病体肯定不假,倒不是这些人有意要反对自己:“本王的病不要紧,比之以前已经好了许多,至多半个月,本王相信就会完全病愈,眼下伪明逼迫太甚,本王又岂能躲在后面不出战?”
    众人都是为难,皇父摄政王固然不肯放权,可是在座的人还真没有人有资格、有能耐代替多尔衮领军作战,当然,朝中并非没有人可以代替多尔衮之人,济尔哈朗、阿巴泰都是合适的人选,可是多尔衮又怎能将兵权交到济尔哈朗、阿巴泰手中,就算多尔衮肯,下面这些人也要拼命反对。
    “皇父摄政王。奴才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遏必隆畏畏缩缩地站了起来。
    多尔衮皱了一下眉头:“讲。”
    “是。皇父摄政王。眼下伪明来势汹汹。关内本非要大清之地。何不遣使与伪明谈判。让伪明出一笔财物。将他们地京城赎回去。如此一来。各得其利。满洲土地肥沃。足够我们满人生活。又何必冒险与伪明分个生死。”
    遏必隆地话暴露出他地本性。即精明又谨小慎微。历史上遏必隆与鳌拜同为四大辅臣。他地位置还在鳌拜之上。结果却让鳌拜吃得死死地。鳌拜当权之时。遏必隆宛如一只木偶。事后又受到鳌拜地连累。差点也被满门抄斩。不能不说是受到他这种谨小慎微地性格影响。
    只是遏必隆地话并非异想天开。许多满人亲贵从入关时起就打着在关内大抢一遍然后返回满洲地主意。只是看到战事顺利。大家才横下一条心。要占了大明整个花花江山。在多铎南下大军失败之后。返回满洲地呼声重达到了顶点。若不是多尔衮亲自劝服了代善和阿巴泰两人。四年前。满人已经一把火将北京烧了返回关外。
    如今大明打了过来。要将北京烧了返回关外地呼声又重起。代善已经回到沈阳了。没有代善。这些呼声都被多尔衮压了下去。比起那些满人亲贵要一把火将京城烧了地想法。遏必隆地想法无疑更高明。即得到了笔钱财。又不会将明军彻底激怒。
    只是多尔衮却是越听脸越黑,他眼睛恶狠狠的盯着遏必隆,粗暴的打断道:“够了,这次本王暂且当着没有听见,若是还有谁敢说出满人退出关外之言,莫怪本王无情,以扰乱军心之罪从严治刑。”说完,多尔'还在椅子上重重一拍,让遏必隆的心都抖动的七上八下。
    “奴才该死,多谢皇父摄政王宽宏大量。”
    咚地一声跪了下来,毫无半点骨头的向多尔衮连磕三起身。
    入关是多尔'最大的功绩,正是因为此,多尔衮的权力才能大涨,若是重新丢了关内之地,即使抢回大量财富,他多尔衮的入关和以前各个贝勒大臣们领兵入关又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入关的时间久一点,还占据了大明的京城,可是据此又怎么能封为皇父摄政王?
    遏必隆本意是想拍马屁,只是没有想通这个关节点,只能将马屁拍到马腿上。
    希福、遏必隆两人都碰了一鼻子灰,众人顿时知道多尔衮亲领大军与明军决军之事无可改变,不再相劝,只是讨论将在何处与明军决战,留给满人选择的余地已是不多,最终只能将决战的地点定在天津。
    京城抖然紧张起来,街上的兵丁越来越多,城门口出入地盘查也严格起来肉、草料等等凡是和军事物资有关的东西价格飞涨,也不知多尔衮的病是真好了,还是强撑病体,接连数天都召开大朝会,与众臣相商出军之事。
    一日后,多尔衮对满人下达了三抽一的征兵比例,二十万满人中,抽调出七万军队,这七万人中,老人,半大的孩子占了一半,甚至有不少健壮地满人妇女也抽入其中,真正的满人精锐只有三万人左右,加上蒙八旗,汉八旗,绿营兵,多尔衮地兵力也号称五十万,其中有多少水分,多尔衮自己心知肚明。
    天津为古黄河的入海口,慢慢由泥沙堆积而成,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天津正处于运河和北运河地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天津得以兴盛,唐朝时在芦台开辟盐场,天津又成为盐业的聚散地,大明初,藩王朱大军正是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与侄儿争夺帝位,靖难成功后,为了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朱棣下旨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之渡口之意,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设卫筑城,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满人入关后,初时并没有对天津看重,比起保定、河间这样的大城,天津城区既狭小,周围又不是什么地势险要之地,满人自然不会对此感兴趣,只是多铎南下的大军全军覆灭之后,多尔衮才重新审视天津这个京城的屏障之地,下令将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这个命令,历史上本来就要在顺治九年时才有,那时,多尔衮已经死了。
    经过四年扩建,天津城已是一座远远过真定,保定的雄城,城高三丈有余,宽二丈,城中由只能容纳一万大军,变成可以容纳十万大军以上,常年驻扎着二万大军看守,而且就在离天津不足百里之地,驻扎着丰台、密云两座大营,一旦天津有事,两座大营的清军一日夜就可以赶到支援。
    大明弘光五年五月底,明军的前锋捷虎营和李成栋的两万人马已经赶到天津外围,这一次,城中的守军不再望风而逃,而是一面紧守城门,一面还派人飞快向京城禀报。多尔'接报后,京城已经基本准备完毕,马上领着大军往天津赶来,而同时,明军的大军也正在往天津方向赶,离天津不足二日路程,一场风云际会马上就要在天津上演。
    与此同时,经过数十天的海上航行,孙克咸和殷洪盛的大军登上了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的土地,正在休整,许多羽林卫和大明官兵都是第一次乘坐海船,在海上吐了个翻天覆地,到了岸上时,他们已经腿软脚软,原先的6上猛虎成山中病猫,好在他们登6的地点位于山海关和锦州中间,这个地方一向偏避,加上无论是清军还是以前的明军都不重视海防,并没有碰到清军大股兵马,否则只要清军舍命一博,这两万大军就要损失惨重的逃回船上。
    这种情况,没有休整是绝对不可以打仗,孙克咸与殷洪盛商量了一下,决定大军休整三天之后再出,这三天中,隅有猎户或小股的清军斥候与这支部队遭遇,对于清军的斥候,孙克咸与殷洪盛两人采取了坚决消灭的态度,而猎户则加以区分,凡是满人,一律处死,如果是汉人,则暂时关押在军中,防止走漏消息。
    三天过后,殷、孙两人的部下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两人决定起山海关的攻击。
    …………………………………………
    新的一周求月票,推荐票,统统都要。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十五章范氏货行
    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其实只是一个小城,周北倚燕山,南连海,故得名山海关,这座山海关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中山王徐达与刘伯温两人所建,整座关城高十四米,厚达七米,城池与长城相连,城中城套城,楼对楼,确实是雄关。WWw。/
    山海关虽然不大,城中最多只能驻扎数千人,只是两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