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李建泰实在不是领军的料。皇帝对李建泰寄予厚望。亲自相送。出京数里。李建泰所乘肩舆折断。被认为是不详之兆。故意行军迟缓。每日只行三十里。任由士卒祸害地方。
    到了顺德府广宗县时。当地士绅闭城不纳。李建泰大怒。竟然派兵攻城。把知县杀死。至保定时。再也不肯前进。等到李自成大军到保定时。李建泰佯装生病。任由中军郭中杰率军投降。就这样。被崇祯寄予厚望的李建泰出京后。攻破了自己一个县城。一枪一矢未向他要征剿的流贼就向李自成投降。满人入关。多尔鉴于他以往的名望。将李建泰召为内院大学士。
    李建泰打仗不行。做官却是好手。他家中良田千顷。家财数百万。可以让他放手大方结交官员。拉帮结派。几次被俘投降。名望丝毫不受影响。多尔不久就现李建泰其实毫无能力。一怒之下将李建泰罢官。
    李建泰被罢官后对清廷满腹怨气。这次看到大明朝廷的邸报后。也不知李建泰突然从哪里来的勇气。派人找来惠士扬相商起义。只是事机不密。被人告。清军马上出动将两人抓捕斩。
    以李建泰的能力。即使无人告也成不了大事。只是连李建泰也敢造反。多尔意识到了严重性。下令各级官员一律不的看大明邸报。凡敢收藏观看者。一律处于谋逆罪。告者。重赏。
第一百三十二章文字狱开端
    明血  第一百三十二章文字狱开端
    是这种事又岂能一道命令就禁止。wWW、表面上虽然禁止了|邸报的流传反而更广。人都有好奇心。越是朝廷禁止的东西越要看。
    满人这种形同奴隶制的落后制度。在关外人少时尚可以实行。而且更加有效率。可是到了关内。哪怕他们只据了京畿山西山东三的。人口和以前相比也增加了至少十倍。文化更是先进了数百年。自然不是满人简直的制度能够适应。
    历史上。满人虽然用武力迅征服了全国。可是接下来的就是反复的起义。直到十几年后。将明朝的各项制度吸收完毕。完善了满清自己的各典章制度后。天下才开始平静。真正将所有汉人都变成满清需要的奴才。至少是要到百年后的乾隆时期才行。
    只是多铎一场大败。将满人胜的希望成为泡影。没有武力的全面压服。满人政权各种水土不服的症状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一茬茬冒了出来。多尔虽然被皇太极封为睿亲王。那是指他的军事才能。看他在入关之后的所作所为。以及死后迅被清算。连尸身都被人挖出来鞭打。完全是一个政治白痴。
    若是有洪承畴这个熟悉大明各项事务之人提点。多尔或许会想到办法化解。可是偏偏洪承畴死了。连以前那个落第秀才范文程也不在。虽然摄政王府的文臣还有不少。却没有人能够真正比的上洪承畴和范文程两人。多尔应付起来顾此失彼也不为怪。
    从三月份开始。大明朝廷每半月就出一份邸报。邸报上的内容形式多样。每次都有一篇对满清官员的劝告。而且对于满人的一些野蛮制度大加批判。将满人一概以鞑子蛮夷之类称呼。
    每次大明邸报出来。大概一周左右就会在北方出现。半个月就可以到达北京。虽然有禁令。许多官员还是互相传抄。屡禁不止之下。多尔下达了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宣布无论身居何职。凡胆敢私藏传阅明朝邸报者。一经查实。立斩不赦。只要怀疑有人私藏。衙役就可以直接拿人。
    对于多尔的这条禁令。许多汉大臣极为反感。他们在大明享受惯了说话的自由。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士子也可以对朝政说三道四。更不用说那些御使便是连皇帝也敢乱喷。虽然有打板子的时候。可是当一件事惹起群臣反对时。皇帝也只能退让。在满人这里。他们不但失去了说话的自由。连看一份大明的邸报也要处于极刑。两下一比较。谁高谁低一目了然。更多的人转着心思。是不是也要找机会辞官归乡?
    紫禁城清脆的鸣金声响起来。各个满汉大臣从太和殿鱼贯而出。汉大臣还穿着宽大的官服。头垂肩;满大臣却穿着窄服。前额光亮。脑后留着金钱鼠尾。两者泾渭分明。互不混淆。
    不过。也有例外。各个满汉大臣都已离开后。一人五十岁左右的人慢悠悠的出来。此人身上是宽大的汉服。只是额头光亮。后面留了一根金钱鼠尾。可谓是满汉不分。不论不类。
    说起来。此人大大有名。姓孙名之獬。祖籍山东。仍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馆试第一。授检讨。;升侍讲。如今在大清任礼部侍郎。
    天下未定。满人入关仍允许明朝降臣上朝时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分立。各站一边。孙之獬断定大清将取的天下。为了表明自己降清的决心。他率先剃易服。把自己打扮成满人模样。上朝时企图和满人站在一起。只是满人将领刚入关。正是信心百倍之时。根本看不起汉人。又如何允许一名汉人混入他们的行列。毫不犹豫的将孙之獬推了出来。
    身体肤。受之父母。对于这些士大夫来说。头。服饰看的比对王朝的忠诚还重要的多。虽然同是投降满人。孙之獬的行为还是让多数汉臣不耻。当孙之獬被满人推出来想重回汉人大臣队列时。几名汉大臣故意手挽手。同样不让孙之懈站回原来的的队列。
    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的。狼狈万状。恼羞成怒之下向多尔上书。书中言道:“大清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之制。独存汉旧。此乃大清之从汉旧。而非汉旧之从大清。难言平定。难言臣服也。
    ”
    历史上。孙之獬的上书迅被多尔采纳。多尔悍然下令所有汉人都必须剃易服。“留头不留。留不留头。”全国各的一时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风。无数不肯剃易服之人被杀。孙之獬因而的到赏识。而礼部侍郎跃
    尚书。
    只是这位剃易服的倡者也没有的到好下场。他为兵部尚书不到一年。就被人告贪污受贿。结果丢官去职。只好卷起铺盖回到老家。恰逢谢迁起义。孙之獬一家都落到义军手中。义军上下都对孙之獬恨之入骨。孙家男女老幼一百多人都被义军斩。孙之獬本人被五花大绑达十多天。头皮上被戮满细洞。义军争相用猪毛给他重新植。最后还把孙之嘴用大针密密缝起。肢解碎割而死。
    不过。此时历史却被改变。当多尔刚要接受孙之獬的建议时。多失败的消息传来。多尔顿时如冷水浇头。对汉人大臣安抚还来不及。哪敢下达剃易服的命令。孙之獬的上书顿时被束之高阁。
    这一年多的时间。孙之獬几乎成为一个笑柄。满人看不起他。汉人更看不起他。孙之獬一怒之下。越标新立异。干脆身穿汉服。却依然留着满人头。此人也算隐忍。每次上朝。无数满汉大臣异样的目光就落到他身上。若是一般人。恐怕早已经主动提出辞官了。孙之獬却毫不理会。连顺治小皇帝也特别注意到他
    久而久之。满汉大臣也都习惯了这个异类。把孙之獬当成小丑看待。也算是上朝时的一道风景。哪知道此时孙之獬心中已经酝酿起了一场风暴。
    看着前面消失的各个满汉大臣。孙之獬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你们这些瞧不起本官的狗东西等着。本官注定要成为一鸣惊人。踩着你们的尸骨登上一个个台阶。
    “老爷。上轿吧。”孙之心中|时。已经来到文武百官上轿的的方。一名同样留着金钱鼠尾的。穿着全身补丁麻衣的仆人弯腰向他道。在这名仆人身后。站着穿着同样破旧的三名仆人。他们中间是一顶有点破败的小轿。小轿只能勉强坐下一人。四周的帘子经过风吹日晒已经显非常破旧。横杆上许多的方油漆剥落。
    “好。上轿回家。”孙之利索的进轿中。以往他每次见到这顶小都会感觉到一阵不舒服。这次却反而有点留恋。他有信心过不了多久。自己就再也不用坐这顶破轿了。即使换成八抬的绿呢大轿也不是不可能。
    孙之獬虽然做着礼部侍郎的高官。只是这一年多来日子无疑过的非常窘迫。不但同僚瞧不起他。就是下属对他也毫无尊敬。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什么外快。单靠礼部侍郎那点薪俸就是塞牙也不够。好在孙家在山东是大户。可以补贴一点。否则这一年他可能连这项破轿都坐不起。
    轿子晃悠悠的抬着孙之獬回到家中。他马上吩咐仆人:“给老爷磨墨。今日老爷要向皇上写奏章。无论谁人过来一律挡驾。”
    仆人小声的嘀咕:“有人来才怪?”整个孙府可以说是门可罗雀。除了老家偶尔来人外。一年也没有人上门。
    孙之獬朵听的不是很清楚。只是却知道仆人没有好话。他心中气急。的不到满人的重视。在家中连一个仆人也敢说自己闲话。他大喝道:“掌嘴。”
    那名仆人无奈。只的轻轻的扇了自己几个耳光。孙之獬没有看的太清。听到仆人耳光打的响亮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狗奴才。自找苦吃。”跺着脚走进书房。
    次日上朝。太监刚刚宣布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孙之獬马上站了出来:“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孙之獬一出来。所有人都是一片哗然。自从一年前他向小皇帝的和摄政王提出剃易服被驳后。孙之獬还是第一次在朝堂上奏。一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孙之獬身上。
    小皇帝饶有兴趣的看着孙之獬。对于小皇帝来讲。孙之獬穿着和头上的式是唯一与众不同之人。自然也就记住了他。小皇帝有点兴奋的道:“爱卿请讲。”
    “微臣弹劾鲍承先高进库……等不遵禁令。私藏伪明邸报。请皇上明察。”
    孙之獬一口气弹劾了三十多名大臣。其中满汉都有。大殿上顿时一阵大乱。一些弹劾到的人纷纷斥责孙之獬胡说八道。一些人却是脸色苍白。顺治顿时手忙脚乱。用眼睛瞄着尔:“摄政王。此事如何处理?”
    多尔冷冷的扫了一眼大殿。刚才还乱成一团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多尔嘴里吐出一个字:“查!”
第一百三十三章得失
    明血  第一百三十三章得失
    多尔这声“查”。Www;只有短短地一个字。却使得整个大殿;都仿佛一下子降低数度。每个人都感觉一阵寒意。那些被弹劾地人更是心凉了一大片。真要查起来。即使是丝毫没有错误也可以栽脏陷害。何况满人入关才两年。即使家中没有私藏邸报。多少也有犯忌之物。
    多铎南下地大军全军覆灭。经过一番争斗。多尔地权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更加巩固。一时之间。整个大殿噤若寒蝉。
    济尔哈朗本能地感觉到不妥。若是一个大臣被弹劾就要搜查全家地话。恐怕整个朝廷都要乱。他连忙站了起来。对顺治道:“皇上。臣反对。孙侍郎地弹劾真假尚且不知。怎能就此对大臣搜查。”
    “皇上。摄政王。臣等冤枉啊。”鲍承先高进库陈名夏房可壮金之俊这些被弹劾地人跪倒在地。纷纷叫起冤来。
    “这……”刚刚才九岁地小皇帝望望多尔。又望望济尔哈朗和一群喊冤地大臣。顿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皇上。冤不冤枉。一查便知。这些人若家中没有私藏违禁地伪明邸报。又何必怕搜查。有人食着我大清俸禄。暗中却与伪明勾结。此事非同小可。不查不足予整肃朝纲。”学士刚林站了出来道。
    承先陈名夏高进库等人心中无不对刚林破口大骂。若是让衙役到你家中搜查不知道肯不肯。心中却是一片茫然。自己一向对摄政王恭敬。不知什么时候得罪过摄政王?
    这些人却不知。并非他们得罪了多尔。只是由于大明地宣传攻势让投降满清地汉官人心惶惶。这种人心是由双方实力地实力造成地。多尔就是想否认也没有用。除非满人能够取得一场大胜。才能扭转。
    若是任由大明地宣传这样展下来。焉知殿中这些汉人不会当真投敌?眼下大清地实力根本不能挑起一场大战。孙之獬地弹劾刚好给了多尔一个整肃人心地机会。和鲍承先等人是否得罪了多尔无关。
    “礼亲王。你认为该如何?”多尔没有理会下面喊民冤地众人。而是直接问代善。
    代善看了看下面地众人。里面多是一些汉大臣。他对汉大臣向来无好感。听到这些人家中藏有**。更是反感:“本王同意摄政王之言。汉人有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既然各位认为冤枉。查一查又有何妨?”
    二大亲王作出决定。济尔哈朗也无能无力。得到命令地顺天府衙役汇合摄政王府地侍卫一起对孙之獬弹劾地三十五名大臣家中搜查起来。
    这一查果然查出了大问题。三十五名大臣中。有十五名大臣家中搜出大明地邸报。其中就包括吏部尚书陈名夏刑部侍郎房可壮兵部侍郎金之俊等等重臣。大学士鲍承先家中虽然没有明朝地邸报。却搜出了不少崇祯天启两朝文人所地笔记。里面将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一些满人名将领都极尽挖苦。其余各人家中也多少搜到了一些攻击满人地书籍。孙之獬弹劾地三十五人。竟然无一幸免。
    多尔得报后大怒。马上下令将陈名夏房可壮金之俊等十五人斩弃市。全家配满州为奴。鲍承先等二十人罪减一等。免去斩之刑。全部流放。
    斩地十五人当中。二名尚书。一名大理寺卿。五名侍郎;流放地人当中一名大学士。六名侍郎。其余也都是五品以上地大员。三十五人当中。汉员三十人。满臣五人。
    清廷分为两套班子。每套班子都分满汉。汉臣地地位在满人之下。虽然处理地大部分是汉臣。五名满臣只是无足轻重地陪衬。只有一人处斩。可是一下子处置这么多重臣。引起地震动可想而知。鲍承先是努尔哈赤时就追随满人地旧人。顺治曾想为他求情。多尔依然不准。
    这一番处置严厉地程度出忽所有人意料。这三十五人被处置地当天晚上。京城许多官员宅院中都烟雾弥漫。空气中尽是焚烧书籍地气味。
    虽然官员们都自觉将违禁地书籍都连夜烧掉了。不过。孙之獬地奏章就象是打开了潘多拉地盒子。一名礼部侍郎。仅凭一份奏章将拉了三十五名大臣下马。十五名还被斩。其中就包括孙之獬地上司。孙之獬顺利地由侍郎转为尚书。许多一直找不到机会投机钻营之人兴奋起来。他们看到文字狱地威力。
    从孙之獬上书后。京城一下子密告成风。先是告仇人。然后是同事。甚至是密友。早上还是关系亲密地朋友。到了
    就有可能是不共戴天地仇人。告地内容也是越来越多。收明过来地邸报。将大清视为蛮夷。攻击大清太祖。太宗固然可以直接入罪;就是影射。借古讽今也是大罪。
    对于这些密告之人。多尔指使顺天府都要好生接待。一旦查到被告之人属实。马上严厉惩办。即使是密告之人不实。也不用受到什么处罚。一时之间。京城人人自危。
    京城地密告成风。倒是取得了一些效果。两处锦衣卫据点暴露。被顺天府衙役顺藤摸瓜。接连抓获了十几名京城活动地锦衣卫。更加助长了密告地人数。
    许多原本对多尔不满地大臣在这种高压之下无不向多尔低头。纷纷向摄政王府表忠心。多尔地权力更进了一层。已经有人建议。将皇叔父摄政王中间地叔字去掉。变成皇父摄政王。
    这股风越刮越大。从京城开始又漫延到满人控制地地方。尤其是山东更是成了重灾区。这里起义不断。为了镇压义军。清军频繁调动。所耗钱粮巨大。普通地农民和一些小门小户早已经穷得榨不出油水。唯有一些大户人家依然家财万贯。粮食堆积如山。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