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怀疑就是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对某个结论不轻易认同,更不随声附和。如果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怀疑,家长一定要珍惜他们的这种意识,而不能强迫他们认同自己的观点。
  孩子的怀疑是可贵的,他们的怀疑完全有可能结出科学的硕果。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写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却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了。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竟然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称,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很偶然地发现一只没了翅膀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便觉得很奇怪,然后就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发声的真正器官。
  正如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聂利发现蜜蜂发声器官的过程本身并不曲折,而关键在于聂利具有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权威提出挑战的精神。正是聂利身上的这种“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具有价值。
  要赏识和鼓励孩子的怀疑意识,因为怀疑才能产生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轻信别人和书本,要勇于怀疑,在怀疑中发现事物的真实本质。
  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让法国的小学生和中国的小学生同时完成下面这道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超过90%的法国小学生对这个题目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师的“糊涂”。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而中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这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很惊讶,两国小学生的答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他通过对中国这80%小学生的调查后发现,他们之所以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的话,就连一分也得不到。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总是有标准答案的,不可能没办法做,也不可能没有答案。”
  由此可见孩子的怀疑精神是多么的重要!而作为父母,应该好好珍惜孩子的怀疑,而不是横加干涉,浇灭孩子怀疑的火种。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就非常好。
  一天晚上,小路拿着语文书从房间里走出来,对妈妈说:“我觉得书上有一个字写错了。”
  “是吗?哪个字,让妈妈看看。”
  小路指着书上一个“他”字对妈妈说:“这个字不对。”
  “为什么不对呢?”妈妈问小路。
  “因为‘他’指的是小蝌蚪,小蝌蚪是动物,应该用这个‘它’。”小路一边说,一边在妈妈的手心里写了一个“它”字。
  “噢,你的怀疑很有道理,让妈妈看看。”妈妈把书拿过来,仔细看了一下课文,然后对小路说:“在正常情况下,小蝌蚪是应该用‘它’,但是课文中是把它当成一个找妈妈的小朋友来写的,这是童话里常用的方法,所以就用了‘他’,明白了吗?”
  “噢,在课文里小蝌蚪是妈妈的孩子,是和我一样的小朋友,所以用了‘他’,对吗?”
  “嗯,小路真聪明!”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里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改变过去给孩子填鸭式灌输的消极模式,改变孩子被动的地位,鼓励孩子怀疑事物,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赏识孩子,就要允许孩子怀疑,培养孩子善于怀疑的习惯。
  当孩子对事物产生并表现出自己的怀疑时,不要认为这是可笑和荒谬的,而应该对孩子说:“你的怀疑很有道理,再说得详细点。”
  当孩子怀疑而试图去验证某件事情时,你可以说:“孩子,我们支持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细节10  在别人面前赞扬孩子
一天,苗苗和妈妈从街上买东西回来,恰巧碰到了邻居家的母子俩要出门,妈妈对苗苗说:“这是李阿姨!”苗苗大方地问了一声“李阿姨好”。这时,邻居家的阿姨对苗苗的妈妈说:“你家苗苗可真可爱,又漂亮又听话,不像我们家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吵吵闹闹,只会淘气,真是被他给烦死了。”
  听完妈妈的话,邻居家的小男孩瞪大了眼睛看着妈妈,然后非常生气地说:“妈妈!我怎么不乖了?”妈妈并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而是大声地说:“你就是不乖,还顶嘴,整天就知道淘气,真烦人!”小男孩一扭头,自顾自地跑了。
  从此,邻居家的男孩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天真活泼了。
  一次,他看到到妈妈下班回来,便躲在椅子后面不搭理妈妈。妈妈说:“乖孩子,过来亲亲妈妈!”小男孩不仅没有过去,反而非常怨恨地对妈妈说:“我不乖,我不想亲!”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作为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别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强烈,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和训斥孩子,将会大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大脑还处在混沌天真的状态,大人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孩子的一切。当你漫不经心或火冒三丈地说孩子“笨”的时候,就是让孩子形成一种概念:我是天下最笨的孩子。孩子一次次地接受大人苛责,也就等于一次次地接受对自己的否定:我什么也比不上别的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的自尊心往往比较强,而对孩子的自尊心却毫不在意,就算已经感觉到孩子受了委屈或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也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子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甚至有时还有意给他们一点小伤害作为惩戒。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因为这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让孩子怨恨父母,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赏识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对孩子要多赞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经常对孩子赞扬、鼓励,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赞扬孩子,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和做事的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把对孩子的赏识扩展到别人的面前,要善于当着别人的面赏识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充分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欣赏,从而激励孩子产生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一次,小东的爸爸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几杯酒下肚,几个人开始谈论起各家的儿女,可是他们都是在夸奖别人的孩子,却没有一个夸奖自己的孩子。
  这时,小东的爸爸非常兴奋地说道:“你们都别互相吹捧了,我还就觉得我们家小东好,我这儿子既聪明又听话,还特别关心别人。就前几天,我干活累了,他还帮我捶肩揉背呢。儿子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别提有多舒服了!”
  说这话的时候,小东爸爸的几个朋友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其中有一个朋友说:“小东真是个好孩子,我们真羡慕你!”
  “其实你们的孩子也都很好,只是你们光挑他们的毛病,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小东的爸爸对朋友们说。
  小东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了爸爸和朋友们的谈话,心里高兴极了,他决心以后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爸爸对自己的赞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及早地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他发扬长处,能使孩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感觉到自己的优点所在,从而更加自信。父母在赏识别人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让别人来赏识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有时,这比父母的赏识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在别人面前赏识自己的孩子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赏识孩子的态度必须是认真和真诚的。不能因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别人而故意吹嘘,夸大孩子的优点。
  二是必须有根有据。要根据孩子的平时表现来赏识孩子,不能因为赏识而赏识,凭空捏造事实,让孩子感觉你在作假。
  三是要适可而止。不要说起来没完,让孩子感觉不自在。要知道,赏识的话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说得多了反而无益。
  当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孩子时,不管孩子是否在场,都要怀着赏识和尊重的心态去谈论他,应该说:“我的孩子很棒,我很喜欢他!”
  经常把孩子的成绩和作品拿到别人面前欣赏,通过自己和别人对孩子的赏识和夸奖,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你可以说:“看我儿子又得三好学生了!”“看我女儿的画多漂亮!”
  

细节11  要赞扬,更要激励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张辉得了80分,这个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回家后,他把自己的成绩告诉了妈妈。妈妈认为应该赏识孩子,就非常高兴地对张辉说:“不错啊孩子,恭喜你考了好成绩,今天晚上想吃什么?妈妈做给你吃!”
  本来已经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没想到却被妈妈夸了一顿,张辉非常纳闷。不过他还是咽着口水告诉妈妈:“我想吃红烧肉!”
  晚饭,妈妈果然做了红烧肉,并对张辉说:“这是为你取得优异成绩专门做的,以后取得好成绩,妈妈给你做更多好吃的。来,多吃点!”张辉看到妈妈是真诚地夸他,于是放心地吃了起来。
  原来考80分妈妈就这么满意,这还不简单吗。张辉一边吃,一边想。
  于是,张辉不仅没有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反而逐渐放松了。他想,反正妈妈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拿到80分就可以了,我干嘛还要那么努力呢。
  结果,张辉的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进步,甚至有时候还在退步。为此,张辉的妈妈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这么赏识孩子,他却没有做到想像中那样好呢?
  张辉的妈妈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只夸奖、不激励,只看到孩子的成绩、看不到孩子的不足。对于孩子的成绩,如果我们只给予肯定和夸奖,甚至小题大做,把一个本来不是很理想的成绩说成是优异的成绩。把本来准备接受批评得孩子捧到天上,而不对孩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作出提醒和激励。这样一来,会让孩子误会父母的意图,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从而忘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变得骄傲自满,最终放弃了继续努力和积极进取的想法。
  所以,不仅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赏识,更要在赏识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鼓励,让孩子在欣慰的同时,感觉到来自父母的殷切希望。可以对孩子说:“成绩还不错,不过再努力一点,你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赏识孩子。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李民的语文成绩是87分,数学成绩是89分,总分排在全班第十名,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回家以后,他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
  “是吗?全班一共三十多个同学,你第一次就考了第十名,这个成绩挺不错的!”爸爸对李民说。
  听了爸爸的话,李民的心里一阵高兴。虽然他没有考第一名,但是前十名的成绩也凝聚着他的努力。接着,爸爸说:“不过,成绩是考核你过去的努力的,如果你接下来不努力了,下次的考试成绩可就不知道是多少了!”
  李民意识到自己应该加把劲。在第二次考试中,李民的成绩基本上没变化。语文88,数学90,总分排在了全班第九名。
  爸爸看了李民的成绩,高兴地对李民说:“不错,成绩比上次有进步,不要小看这一分呀,这可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
  结果,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李民的成绩总是缓慢地提高。尽管多是一分两分,但是,小学毕业的时候,李民已经是班里的尖子生了。
  李民的爸爸是明智的,他不仅善于赞扬李民,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激励李民,让李民在赞扬和激励中不断进步。
  赏识孩子,不仅表现在对孩子成绩的肯定和夸奖上,更表现在对孩子热情地鼓励和适当地提醒上。对孩子成绩的赞扬可以让他感到温暖和欣慰,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获得了父母的认可;而对孩子的提醒和鼓励则可以给他继续努力的动力和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差距,还有继续进步的潜力。
  有时候,如果孩子的成绩已经非常好了,父母也感到非常满意,这时就应该换一种赏识和激励的态度。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你可以对他说:“真是好样的,相信你能继续保持下去!”而不是说:“不错,继续努力!”如果孩子听“继续努力”这句话的次数太多,也会失去耐心,他不禁会问:难道父母对我的期望没有尽头吗?总是让我继续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他们才会满意呢?所以,要适可而止,尤其在孩子已经非常出色的时候,不妨多说几句赞赏的话,让孩子继续保持好习惯。
  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或完成了某项任务时,即使还有一些差距,出于赏识和激励孩子的考虑,你应该说:“做得不错,如果再努力一些会更好!”
  如果孩子已经做得很好,比如考试得了第一名,就要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这个成绩。你可以说:“真是好样的,相信你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细节12  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小张是少年宫的钢琴老师,这段时间,她正在教一批新学生学钢琴。在这批孩子中,有一个叫鲁明的小男孩,他学钢琴非常刻苦,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入门比较慢,但后来慢慢地进入了状态,弹得越来越好,她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潜力。
  可是,小张发现鲁明已经两个周末没有来学琴了。她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她拨通了鲁明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鲁明。
  “鲁明,这两个周末怎么没有来学琴呢?”
  “妈妈不让我去了。”鲁明小声地说。
  “为什么不让你来了呢?家里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因为妈妈认为我学不好,再学下去也是耽误时间。”
  “怎么会呢,你学得很努力,进步也很快,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每次学完琴回家,妈妈总让我弹给她听。每次弹完,她都说弹得不好,一点进步都没有,就不让我学了。”
  挂上电话,小张为鲁明的妈妈感到悲哀。
  无视孩子的进步,仅仅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最佳”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就全盘抹煞孩子的成绩,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也许在无意中,会因为父母过高的期望而葬送掉一个科学家或艺术家。
  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父母不满意的地方—成绩没有别人好,做事没有别人快,脑筋没有别人聪明,但是,孩子一直都在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应该珍视孩子的进步。在孩子看来,只要自己取得一点点进步,父母就应该是高兴的,就应该表扬自己。可是有的父母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总是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因而孩子很多时候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就很难看见自己的进步,就会产生自己没有用的想法,从而丧失了前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