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抱怨的法则-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组的组长走了进来并坐下,他作了自我介绍,然后讲述了小组将要进行的内容。他要求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然后告诉大家自己参加的原因以及希望在这里达到的目的。当每个成员讲话时,唐娜集中注意力在想:“别人看起来似乎都有内容可讲,当轮到我的时候如果我说错了话怎么办?如果我表现得很差该怎么办?”她感到自己要崩溃了。
  轮到唐娜了,大家的目光都转移到她的身上。她犹豫了一下,定了定神,然后完成了她的讲述。然而她仍然能感到自己连脖子都红了,她的大脑感到晕眩。她经历了熟悉的羞愧感。“为什么我会犹豫?”她想,“我说话怎么这么口齿不清?”她的自我怀疑开始蔓延,她认为自己把自己愚弄了。她预感到大家会拒绝她,因为听起来她似乎没有讲出什么想法,然后她想到她肯定会让大家失望。她认为自己会再次由于犹豫而打乱了大家的计划,由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内容而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她认为因为这样的挫折自己应该去死。而此时,小组里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在想什么。
  这种情形对你来说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这种基于忸怩、羞耻感和负罪感的自责过程是很普遍的。最糟糕的是,它会使你无所作为,减少你生活中选择的机会。我们将把这个过程进行分解,看看它是怎样起作用的,怎么做可以阻止它的发生。
  唐娜的一系列反应显示了她处在忸怩、恐惧、极度羞耻感和负罪感的边缘,以及它们如何把她导向自责这一过程。当人们感到羞愧时,会感到整个自我完*露着。唐娜忸怩到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她过分担心别人对她的看法。她踌躇地想自己是一个不善于社交的人,她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并且认为大家的标准是一样的。她内心的独白演绎出羞耻和自我抱怨,因为她认为她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并且妨碍了大家的进展。她为参与其中而责备自己并且诅咒自己,尽管她是在伪造和夸大事实,但是由这种自我欺骗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却是真实的。
  唐娜经历着令人费解的负罪感:她预感到自己给大家带来了伤害,然后为并没发生的事情而抱怨和诅咒自己。自我抱怨的不安与唐娜对社交的恐惧缠绕在一起。她的忸怩、羞耻感和负罪感综合在一起,直接导致了她的自我抱怨。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2)
参与到这个小组几周后,唐娜认识到处理自己的不安全感的重要性。当她发现小组中的大多数人同她有着类似的不安全感时,她感到自己开始复苏。那种觉醒告诉她,自己不是唯一的。通过学习如何处理和应付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忸怩、羞耻感和负罪感,以及学习怎样进行自我接受和表达的技巧,唐娜带着对自己更高的要求从这个学习小组毕业了。在她离开前,组长问她的不安全感到哪里去了,她哈哈大笑,然后说:“我不关心它,而且我再也不会故意邀请这种不受欢迎的客人走入我的生活。”
  战胜身体里无意义的羞耻感
  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固有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种自我意识,那时我们在镜子里认识我们自己。这种自我觉醒把我们同动物区分开。类人猿和猩猩有可能是例外,它们也能从镜子里认识到自己。
  我们具有了分类的能力后,就开始对这些分类进行比较,比如愉快与不愉快,我们喜欢一些食物的味道而不喜欢另外一些。当我们进化过了感知认识的阶段时,我们会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我们还会加速这一进程来继续进化。我们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那里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制度、角色和义务。这里我们要学习“对”与“错”。
  阅读、写作和算术是我们在学校学习的3门课程,制度、角色和义务代表了我们进行判断和评价的3个标准。当我们见到某些人违反了制度,或向其角色进行挑战,或对义务进行质疑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其进行谴责。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违反了3个标准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时,我们在情感上会有羞耻感、负罪感、窘迫感和被羞辱的感觉。
  在社会这个群体中,自我觉醒的意识是自然发展的。这个过程是需要条件而且是有条件的。一些人学习关注目标、采取主动和跟随反馈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经验变成了知识,知识孕育了创造发明,而创造发明又引起了另外一系列的挑战。人们用自己是否靠近或者达到目标来判断自己的努力—有时是判断自己。另一个极端,像唐娜,关注自己的感受、别人对她的看法、被拒绝的可能和个人的不足等等,这一切占据了她的思绪。这些人是高度敏感的,这就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整体的忸怩。意识把忸怩的、主观的、整体的和不适的自我觉醒从正常的情绪中分离出来,这种正常的情绪给自我的某些方面带来了不安的成分。
  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忸怩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土著女孩青春期以前和同伴们一起赤身*穿过村子,跳入河中玩耍。而她的父亲坐在部落首领中间,从火中抓起一块肉,用手抓着放到嘴里吃掉,打着饱嗝,然后将沾满油的手在自己的大腿上蹭蹭。他们这样做不会引起任何部落成员的注意,但是他们会注意有没有人破坏了宗教的忌讳,比如把木棒放在一起乒乓作响。如果同样的情景出现在城市的郊区,孩子的母亲一定会感到很伤心,孩子也会很快变得对自己的期望更敏感。如果她那处于“中产阶层”的父亲在与邻居的聚会时,从烤肉架上撕下一块肉,用手抓着放在嘴里吃掉,打着嗝然后在他白色的裤子上擦手,肯定会招来众人诧异的目光。然而上面的两个事例在市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市郊,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已经经历了长期积淀。

第六章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3)
社会组织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同他人进行交往,我们必须克服自身的一些冲动、兴趣和愿望,同时在一定的约束下行事。理想的情况是我们在不损失太多的自发性或者个性的基础上做到上述这些。
  文明对人们主要的导向作用是她提供了获取行动依据的根由,我们放弃一些自由来获得集体的利益。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提供并且需要一个确定的和可以预测的秩序、一致、约束、克制和结构。组织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的确给了祖先克鲁马努人比穴居的原始人更多的优势,后者从考古的遗迹来看,没有以故事的形式把信息传递下去。
  确立的秩序约束个体服从常规的程序。我们以不同的形式来体会这样的社会结构,如:(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2)早餐、午餐和晚餐有固定的时间;(3)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包括服从法律和缴税;(4)有标准的规则.如汽车应当靠路的哪一侧行驶。而且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我们有相当大的表达和选择的自由。
  忸怩和恐惧
  服从权威可以使人们避免感到与众不同。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表明,人类有很强的附和权威言论的倾向。在一系列经典的实验中,米尔格拉姆的主题是向一个实验室中的人不断增加电击震动的强度。他们用一个远距离的装置来输送震动,每次实验室中的人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他们刚开始只发送了一个很温和的震动,然后权威告诉他们要增加震动的强度。这种增加随着时间而继续,直到他们认为到了有危险的程度。有65%的人遵从了权威的命令,把震动增加到了最高的程度。同时,受到震动的人在痛苦中大喊,请求停止实验。发送震动的人并不知道,接受的人是在伪装痛苦。如果控制震动按钮的人知道了这种伪装后会怎么样呢?为消除这种因素,实验在小狗的身上重复进行了,这一次,小狗真实地感受到了震动。结果是相同的,顺从和一步步逐渐习惯制造痛苦这两者的结合可以部分地解释结果。但我们是一种对观察痛苦感到愉快的物种吗?其他的解释似乎更为合理。
  如果人类在心理中没有被暗示、忸怩和顺从的倾向,那人类就不可能形成组织。羞耻感和负罪感是对忸怩进行惩罚的表现,它强烈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由于怕被指责而恐惧,由于感到羞耻而恐惧,避免负罪感的愿望,以及对遭报应的恐惧,对数十亿人的行为具有内在的控制作用。
  巴比伦的国王、埃及的法老、罗马的皇帝以及其他早期的统治者们都认识到,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利用人们受到统治而具有顺从的自我意识的倾向,来塑造人类的思考方式并引导人们的选择。统治者利用文化的形式来使人们对法律和制度形成认同;利用使人们感到羞愧来控制他们的行为,或者因为交际的挫折而自我抱怨,这些方式均源于这种训练的过程。
  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司法制度,并以282条法律条文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反社会的行为(例如谋杀和偷盗)、对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不能还债和缴税)等均建立了惩罚的体系。
  汉谟拉比的才能在于他通过对人们自我意识的控制使人们顺从。
  (1)对惩罚的恐惧导致了忸怩。汉谟拉比说他的法律反映了上帝的愿望,无论谁,只要违反了法律,上帝就会诅咒他。因此,即使汉谟拉比没亲眼见到发生了什么事,神也会知道并且会在某个时间对其进行惩罚。汉谟拉比还恐吓道,上帝的报复是很厉害的。这反映了权威形象是如何通过制造神话和虚构故事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控制作用的,因为这些神话和故事都能对人们的忸怩和恐惧起作用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4)
(2)把忸怩同恐惧混合起来能产生对行为约束的环境。汉谟拉比的策略包括把普遍盛行的信仰加到上帝的身上,然后声称上帝授权法律的执行。这样就加大了对其恐惧的程度,由此诱导人们顺从,从而汉谟拉比可以维持好社会秩序。
  (3)人们是会受到暗示影响的,这样就稳固了社会契约的关系。一旦神圣的报应观念进入日常的商业并进行扩展,人们就会倾向于进一步强化它。这些“忠实的信徒”会迫使他人顺从这种信仰和准则。成年人会塑造孩子们的行为,用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使他同化,使他们趋于顺从。但是上帝权力的幻觉必须通过仪式的形式得到维持,通过公众的惩罚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社会的不幸
  当人们对认同有夸大的需要的时候,可能体现了忸怩情绪的加强和对自信心的破坏。那些由于得不到认同而感到强烈恐惧的人会把自己约束起来,成为社会的牺牲品。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社交的自信心掩盖起来,当他们:
  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负面的社会伤害上,并且据此进行了更多的预期。
  期望会被拒绝。
  沉迷于不适当的感情中。
  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曾有过在社交中进行了不适当行为的经历。
  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控制或保证的需要。
  由于摩擦的原因而对人或社会环境感到恐惧。
  为了避免这种感觉,一些人用自问的形式获得虚假的安全感,比如:“我应当这样说(做)吗?”“他或她或他们是否喜欢我,是否会认为我具有吸引力、聪明、机智……”这种内在的自我对白反映了自我意识,但在这种自我隐藏中含有对社会的焦虑。
  当你认为一个微小的不认同都是对你的控告,那说明你正走向过分谨慎的边缘,并且会增加你所担心的事情的可能。这种想*导致对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方面,他们担心不被认同、被排斥和中伤;另一方面,因为他们这种极端的社会敏感,个人发展的机会会受到限制,同时他们会把自己引入害怕被排斥和中伤的感觉之中。他们由于有一种病态的被社会认同的思想方式而太注重外界对自己的反应、神经过敏,以及会有在情感约束的压迫下的自我想象。例如,这些想法包括语言表达不清、社交能力差、没有吸引力或者负罪感。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许多人从童年时代向成年时代转变的时候,由于感觉迟钝而一下子引发神经过敏。然而这种神经过敏会在其今后的生活中一直持续下去。
  社会的不幸包括感觉到被压抑或者害怕承担社交风险,因为人们会预感自己有被排斥、困窘、羞愧、耻辱和负罪的感觉。有趣的是他们仅对某些特定的场合产生这种反应。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的时候,会从紧张中解脱出来,感觉到心情愉快。
  羞愧和抱怨
  心理学家妮塔·勒特韦克和约瑟夫·费拉里把羞耻划归为有社会因素在内的自我意识的情感,认为它是围绕自我感觉作出负面的评价。
  羞愧感是我们生理特性的根源。从没有语言开始直到语言的形成,这种语言是对自我文化期望的明显模仿。当羞愧与语言联系在一起,词语就具有了激发情绪的能力。我们在孩童时候就听到过让人感到羞愧的责备人的陈词滥调,如:“你真不害臊”、“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坏小子”、“坏女孩”、“你这是怎么了?”、“你太懒了”、“难道你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吗?”、“你真丢人”、“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呢?”、“真淘气”。这些带有批评意味的负面言论成了神经敏感人的导火索。在进行了相当多的社会训练之后,人们常常把这些东西固化为个人所有的内在感觉,并把这些自我批评的语言施加在自己身上。

第六章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5)
忸怩发生在像中国这样有着保守文化的传统家庭中,人们会努力做到遵从传统不让他们的集体或者祖先为之蒙羞。在传统的伊朗家庭中,父母会由于他们自己孩子的行为所带来的羞耻而负责。如果其中一个儿子破产了,那么他父亲有义务为他去还债。这就是为什么保守的文化会倾向于集体的文化: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会同时感受到指责与羞耻。像在美国这样突出个性的文化中,只有个体来承担羞耻所带来的折磨。忸怩削减了这两种文化的指导性。指责与羞耻当然会存在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文化中。
  一些人认识到这些不利想法,对过去那些羞辱人的指责性套话有了应对的能力,并且会不予评价地加以拒绝。而另有一些人生活在对这些羞耻没有防备的家庭中和不把这些东西作为预防重点的学校里,他们在内心里仍会有非理性的羞耻感,这些羞耻感是他们自己空想出来的或者是受到暗示而引发的。
  差耻有危害极大的冲击力。那些认为自己给家庭或团体丢脸的日本人的自杀率就是佐证。在那种差耻文化里,羞耻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几百年来的社会作用,造成了对群荣誉和个人责任很大的道德压力,失败同样会带来很多的羞耻感。
  然而你没有必要生活在会导致你极度悲伤的羞耻文化中。生活在责备文化中的人对于他们自我价值与成功之间的平衡能力是非常脆弱的。1929年股市崩溃后,丧失了财产的一少部分男人,而不是女人,从华尔街高楼上的窗户跳了下去。对于许多人而言,避免经济破产所带来的指责和羞耻比生命更重要。
  无意义的羞耻感
  无意义的羞耻感是造成不必要的情绪低落的普遍原因。它像风一样在思维这个黑暗的深谷里吼叫,向四面八方吹散着精神的碎片。在这些幽暗的深谷中,羞耻和抱怨达到了荒谬可笑的极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