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说话不要太老实-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都是讲究面子的,很多时候面子和自尊是等义的。人性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面子”的亏。要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这一点。那些老于世故的聪明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设法保住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足你的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失败的老实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学会给人面子。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别人保存了面子,而你则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宋朝宰相韩琦在军中带兵时,有一天晚上批阅公文到夜深。那位为他举烛的卫兵实在太困了,不小心将韩琦的头发烧掉一绺。韩琦只是摸了摸头发,一言未发,继续批阅公文。过了一会,他抬头一看,卫兵换了人,马上意识到刚才那个卫兵已被卫队长叫出去责罚了。他忙走出去,对卫队长说:“他已经知道怎样拿蜡烛了,不要惩罚他。”他还好言安慰那位犯错的卫兵。
还有一次,韩琦宴请下级官吏,并拿出一个玉杯请大家欣赏。这对玉杯价值连城,韩琦十分珍视,平日是轻易不肯拿出来的。不料,一位下官喝醉了,不小心将玉杯碰落在地。他吓得酒都醒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连称“死罪”。谁知,韩琦只是淡淡地说:“大凡宝物,该有它时它就来了,不该有它时它就走了。天数如此,这不是你的错。”经此一事,朝中上下无不传颂韩琦气度过人。
在生活中,我们稍加留意,即可发现,越是地位崇高的人,越是谦虚待人,处处照顾别人的面子;越是地位低下的人,越是趾高气扬,不把别人的面子放在心上,甚至不惜践踏别人的尊严。并非地位高了自然会照顾别人的面子,恰恰相反,因为他们善于照顾别人的面子,才可能成就今天的地位。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情面,千万不要咄咄逼人。当你咄咄逼人的时候,只不过是在炫耀自己的口才有多好,这种炫耀本身就是让人厌恶的。咄咄逼人很多时候都会让人产生刻薄的印象。试问,又有几个人愿意跟那些刻薄的人交往?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学会不说偏激的话,不多说批评的话,即使批评也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要针对过于泛泛的群体,因为这个泛泛的群体很可能就包括了你的谈话对象。在谈话的时候,不要过多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恶也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你所厌恶的东西完全有可能正是别人喜爱的东西,而你所喜爱的东西或许正是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因此,要想不在言语上有所缺憾,不但要学会少言,而且要学会话语的柔和。
◎ 巧装糊涂,给人台阶
做人最好不要树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巧妙的言语,甚至是看起来很糊涂的言语,给别人台阶下。
古时有一位国王,在领兵跟敌国作战时,遇到顽强抵抗。战争异常残酷,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一次,敌方将领想出一个“擒贼擒王”的计策——派一位武士行刺国王。这位武士骁勇机警、行动敏捷,他躲开岗哨,想从马棚偷偷溜进国王的卧室。不料,国王的马见有异客入侵,便嘶叫起来。这个情况是武士事先没想到的,他拿不准应该杀马灭口、继续冒进,还是脚底抹油、赶紧开溜?
国王听见马鸣声有异,估计出了情况,手持宝剑出来察看,发现了刺客。他一声招呼,卫兵们便蜂拥而来,向刺客扑去。武士知道此番性命难保,想举刀自刎,却已经来不及了,被卫兵们捆得结结实实,扔在地上。
这时,卫士长跑过来,一面向国王自责疏于防范之过,并请示如何处置这名刺客。
国王走到武士身边,厉声问:“你是来偷马的吗?”
武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答应一声,心里却想:我是来取你性命的,怎么说我偷马呢?
国王回头对侍卫长说:“这家伙一定是来偷马的。现在是战争时期,老百姓都很穷,想偷马卖钱,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 老实人喜欢较劲
侍卫长急忙说:“不能放!他明明是来行刺的,不是来偷马的,应该将他就地正法。”
国王说:“他明明是个偷马贼,为什么说他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一条好汉,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干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无奈,只好把刺客放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颂国王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涌来投奔他,他的军队实力大增,很快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王统一了北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这位国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量。圣经说:“原谅你的仇敌。”这看似非道德说教,其实也是经验之谈。因为原谅仇敌可能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原谅仇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很难克制自己的仇视心理;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做得恰到好处——带着鄙视、不屑心理予以原谅,反而成为新的仇恨的苗头。只有带着尊重的心理予以原谅,才可能完全收缴对方心中的锐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树一些敌人。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想化敌为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糊涂。其实,假装糊涂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并不会损失什么,因为你内心洞察一切。相反,在这装糊涂的过程中,还显示了我们的胸怀,也感动了我们的敌人。
古时候的智者,很多事情都看见了,但他们假装不知道;很多事情都知道了,但他们假装不相信。这种假装不是虚伪,而是为了不让别人过于难堪。一个人不但要懂得大度,而且要懂得如何大度。如果一个人只是嚷嚷着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却没有行动,尤其是那种给人情面的行动,那么化敌为友绝对不可能成功。因为人到最后,很多时候都是在争一口气,而并不是争事情的是非结局。所以,应该学会给别人情面,给别人台阶。
■
4。 老实人喜欢较劲
■
在社会中,我们与人交谈,很多时候都是在自我营销,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销售出去。我们不要总是想着凭借自己的口才和辩驳将自己的道理说明白,有些时候还要适当地从情出发,说些能够打动别人、感染别人的话。把道理说得太多,就有点木讷。把事实摆得太多,就容易招来别人的反驳。为此,以情动人是一种润滑剂。如果你能让人在情感上和你产生共鸣,你和别人心理上的距离就拉近了很多。
人是有感情的,在交谈的过程中,你要学会针对别人感情的弱点,与别人产生共鸣。只有这样,你的交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章非常气愤,宣布绝食。
章太炎绝食,震动四方。第二天,他的几个著名入门弟子马寅初、吴承仕等去看望他。从早到晚,弟子们劝他复食,章太炎躺在床上,两眼翻白,一味摇头。
这时,深知先生个性特点的吴承仕灵机一动,想起了三国故事,便说:“先生自比祢衡如何?”
章太炎瞪了一眼说:“祢衡怎么能比我?”
吴承仕连忙道:“刘表当年要杀祢衡,自己不愿冒杀士之名,就指使黄祖下手。现在,袁世凯比刘表高明多了,他不用劳驾黄祖这样的角色,叫先生自己杀自己!”
“什么话?”章太炎一听,一骨碌翻身跳下床来。
弟子们一看情形,赶忙拿出了荷包蛋等先生爱吃的食物,让他吃下去。
甲和乙总爱在一起争论,为了一点小事情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加上这两个人都喜欢卖弄小聪明死钻牛角尖,总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天,甲问乙:“用铜铸成钟,用木头做成棒捶敲打铜钟,钟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你说这声响是由木头引起的呢,还是由铜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由铜引起的。”
甲说:“何以见得是铜引起的呢?”
乙说:“如果用木槌敲打墙壁,就不会有这铿锵的声响。敲打铜钟就发出这洪亮的声响,可见这声响是由铜发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说:“我看不是铜引起的声响。”
乙问道:“那你又凭什么说不是铜引起的呢?”
甲说:“你看,如果用这木槌敲堆积着的铜钱,就听不到什么声响。这铜钱不也是铜吗?它怎么就不发出声响呢?”
乙反驳说:“那些铜钱堆积在一起,是实心的,当然没有声响。钟是空的,这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说法,甲说:“如果用泥或木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来。你还能说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来的吗?”
……
甲和乙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争个不休,到底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他们终究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用情理服人,不要以话压人
◎ 用情理服人,不要以话压人
争论服不了人,但情理可以服人。在日常生活中,聪明人用情理服人,而不是用话压人。用情理服人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因而必须学会对很多事情的冷处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太多的矛盾,如夫妻不和、邻里不睦、同事不谐等。这时候,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把正在闪射的“火星”冷却。“冷处理”是避免人际冲突的良方。当对方情绪激动或存心挑衅时,你与他针锋相对,只会使矛盾激化,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不如冷静以对,使对方的情绪降温,就能避免一场纠纷。
广东某市人民法院调研科周强调研员在1999年依法执行一宗借款纠纷案时,遭到被执行人黄某的威胁:“你知道死字怎样写吗?”周强严正回击:“我们干了这一行,就不怕死。你如果敢乱来,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掷地有声的话语震慑了黄某。见黄某嚣张气焰已被压下,周强又晓之以理,终于使黄某自愿以房产抵偿贷款。
“冷处理”不是不处理。毋庸置疑,对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既不能姑息迁就、包庇护短,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应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每个人在性格特点、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问题发生的严重程度,灵活地进行处理。
古时候有一位刺史,跟本州参军关系不好。于是,参军总想找机会给刺史一个难看。
有一天,刺史的家僮骑着马,从参军身边匆匆经过,没有下马请安。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参军假装大怒,追上去,将家僮拉下马,用皮鞭一顿猛抽,打得皮开肉绽。然后,他提着马鞭来见刺史,叙述经过后,说:“我打了您的家僮,请让我解职回家吧!”
这等于是给刺史将了一军:如果刺史不同意他解职,就输了一招;同意他解职,又有公报私仇之嫌,反而被他抓住把柄。但这位刺史并非等闲之辈,他只是淡淡地说:“奴才见了官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官人打了奴才,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
参军不知所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默思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只得躬身告退。自此,他再也不敢找刺史的麻烦了。
“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刺史对参军交来的棘手问题不明确表态,将决定权交给对方,等于反将对方一军。这也是热问题冷处理的一种高明方法。
◎ 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死理、较死劲。人要想在话语中取得优势,就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委婉的语言。很多国家领袖都十分善于通过语言来化解尴尬,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意思。
抗美援朝期间,一位美国记者来华采访周总理。总理刚好批阅完文件,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正放在桌子上。这位记者便借题发挥:“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长笑一声,回答说:“提起这支笔呀,是一个朝鲜朋友作为抗美的战利品送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原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于是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记者听完后,顿显窘态,说不上话来。
在这次谈话中,周总理恰当地运用了朝鲜战争这一历史背景,利用弦外之音令用心险恶的问者哑口无言,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与人交谈中,没有必要对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认死理、较死劲,要善于化解这种尴尬。语言是很有韧性的,为了改变语言环境,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歧义来改变。这样的话,就会让语言变得生动起来,不会让场景变得过于严肃和针锋相对。
不认死理,不较死劲,还要学会“正话反说”的说话技巧。
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
在这种特殊环境的制约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意反说的方式先数落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韩信收燕、赵,破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
蒯通明为数说韩信的罪状和愚蠢,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
在很多说话场合,都不要过于严肃,不要总是围着事实绕不开。
人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很多时候,越较劲,越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老实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不应该这么不公平地对待自己。尤其在与人争辩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站在有理的方面。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有理,不过是从我们角度看的有理。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很可能就是无理。如果我们再反复坚持,在别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了,他们自然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纠缠的事情,到最后越没有办法解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