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当国-第5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的,往往两三个人过去,拉起一帮本地的人就可以,用不了那么多人,三江系统就有大批的人属于高才低就,等待着机会,天津司也是类似,退下来的老兵们很多都是安置在这里。
这次朝廷chou调,还要顾着王通的面子,还要指望chou调的人做事,给的条件也颇为优渥,对于这些人来说,能去松江府做事,江南鱼米之乡这个不必说,去了那里,所学有用武之地,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松江开埠自从朝廷提出来之后就一直是个名词,眼见着就要成了笑话,但大批有经验见识,又有动手能力的人到达松江之后,短短十几天的功夫,一团1uan麻的局面立刻变了,糊涂着不知道怎么做的众人一下子有了方向,即便是看快马加急送到朝廷来的各项呈报也能感觉到有条理,走上正轨了。
不过申时行和田义私下里都是哀叹,不这么做就不成事,可这么做了,这松江还没开埠呢,他王大人已经向里伸进手了,这都是他的老部下家生子,你说要紧时候他们听谁的,怎么nong得和饮鸩止渴差不多。
这都是万历十六年四月前后的事情,五月初,完胜报捷的奏折到了京师。。。。。。。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难为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难为
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在京师几个城门处,兵部都安排了人手盯着,凡是有公文往来的他们都要看看。WWw!
如果是来自东征大军的使者,兵部的人都会安排人领着去相应的衙门报信,倒是没有一点的耽搁,而且消息肯定会先送到宫中,兵部的差人自然熟门熟路,领着人去宫门前,皇城门前也有宦官等着,得了消息就要第一时间递到万历皇帝那边。
这就是一桩奇怪处了,呈送军报奏折的使者也不是不知道路,何苦还要多此一举,可有一桩,从前大明的规矩是,但凡大胜报捷,使者从入京师城门时候开始,就是大声的吆喝宣扬,唯恐旁人不知道。
“诸位姐妹不知道,这是宫里担心咱们老爷大胜的消息到来,喧嚷的天下人都知道,宫内难做?”
在王通的内宅中,宋婵婵和几位女眷解释说道,韩霞和张红英算是见过世面的,翟秀儿天xìng聪慧,倒是卢若梅有些不懂,好奇的问道:
“宋姐姐,为何不让喧嚷?”
“现在咱们老爷已经是侯爵了,又是锦衣卫的都堂,位置高崇,若是再立下大功,封赏都不知道怎么封赏,消息压下去,宫内拿出章程来再说,也从容些。”
卢若梅还是似懂非懂,只是在那里点点头,宋婵婵沉yín了下,开口说道:
“夫人、红英,你们明日就去天津卫吧,带着少爷,对外就说是去看看老公公,孝顺孝顺老人。”
韩霞点点头,她怀里的王夏睁着大眼睛正在好奇的左顾右盼,虽然已经能走路说话,可年纪太小,对这些根本不懂,韩霞摇了摇怀里的王夏,唤来外面伺候的婆姨,将王夏带出去玩,等屋中就剩下妻妾五人,韩霞郑重其事的起身,对宋婵婵那里施了一礼,开口说道:
“宋姐姐,我和三位妹妹懂得不多,这家事和凶险却劳烦姐姐了。”
宋婵婵连忙起身将韩霞搀扶住,笑着说道:
“夫人说那里话,都是一家事,也没什么凶险的,老爷的打算完备周到,夫人和几位妹妹也不用担心什么。”
皇城内文渊阁,内阁之中少了王锡爵的大嗓门,倒是比往日安静了很多,入了五月,御用监的宦官领着工匠将文渊阁的窗户和用具更换,从冬日的用品变成了netbsp; 松江开埠的事情上了轨道,东征大军耗用的是辽镇的钱粮,朝廷的压力不大,内阁诸公也是颇为轻松。
五月初七,端午节没过两天,朝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有小宦官送进了一封来自辽东的奏折,万历皇帝倒也没有留众人继续朝会,他回到了御书房,内阁和六部诸公自然也是一切照常。
说是照常,实际上照常不起来,朝会时那小宦官送来的消息正是虎威军大获全胜,斩获贼酋的奏折。
“若是五年前有人告诉老夫这个消息,老夫非得从椅子上跳起来不可,现在却是觉得没什么了。”
“五年前已经不早了,要是在六七年前,有人要是把斩过千的战绩报到兵部来,兵部都要大兴干戈的去点检,这人也是前途无量,如今?你nong个千把级来,先要问问是不是从团练手中买的,至于这王通,他怎么大胜也不稀奇。”
“。。。。。。沈阳那边三万,追击到铁岭卫那边差不多报了一万,这次边墙外又是两万,六万余级,就算是宣大蓟辽几路兵马算上,虎威军这一支的功劳也是太重,这要给出多少官身,给出多少银子。。。。。。”
“马芳一辈子不过两三千个级,已经是封侯了,王通这军功怎么算?除却级之外,其他的功劳,他现在已经是侯爵了。。。。。。”
说到这里,众人都是安静了下来,在那里看着揭帖呈报的申时行从一开始的议论就是沉默,此时却缓缓抬头说道:
“这等事自有圣裁,我等做臣子的不可妄议。”
被申时行这么一说,众人才觉得方才有些忘形,都是干咳几声,回到座位上,各自忙碌各自的事情。
文渊阁中议论纷纷,御书房中却安静的很,不过之所以这般安静,不是不议论,而是这边不可以谈论。
田义、邹义都是恭恭敬敬的在那里批注整理各处的奏折,赵金亮也是里外进出,将内外的文卷给出去接回来,虽说是个杂活,但如今宫里能在万历皇帝身旁上传下达的只有赵金亮,连田义和邹义都没有这样的亲近。
万历皇帝皱着眉头,在那里看着奏折,不时的呵斥几句:
“这等芝麻大的事情也送到朕这边来,朝廷给他俸禄是让他事事写奏折吗?”
“荒唐!他真以为朕不知道江西如何,竟然敢给朕报一个大旱,田义,让锦衣卫的人下去查,看看到底是锦衣卫的呈报错了,还是他九江府错了!”
他脾气这般不好,其余的人都是小心的很,生怕被这怒火波及到,批阅了几封奏折之后,万历皇帝突然开口问道:
“王通的军功如此盛大,要怎么封赏?”
问出这个问题倒是在御书房中几人的意料之中,按照地位的次序,自然该田义回答,不过田义此时肯定不愿意做这个席,可皇帝问道,也只能是躬身回答说道:
“万岁爷,王大人如今已经是侯爵,这次应当是国公了,军功犒赏奴婢这几天也安排各衙门准备了,如今宫内用度宽裕,请万岁爷不必担心。”
“这些事何必你来说,朕在虎威武馆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赏赐了,王通这样的功劳,按部就班的升个国公,然后给他田宅财货,天下人会怎样看朕,会怎样说朕,军功犒赏,你手头用度宽裕还不是天津卫来的金花银子!!”
万历皇帝突然暴燥起来,田义连忙跪下磕头赔罪说道:
“万岁爷息怒,奴婢考虑不周。”
不过田义脸朝着地面,其他人也看不见什么表情,上面有几分悔过之意就很难说了,万历皇帝也不在乎,拍拍桌面不耐烦的说道:
“跪来跪去,跪有什么用,起来办事,邹义,你怎么看?”
“万岁爷,这个。。。。。。奴婢想,王通的功绩似乎能和徐达、李善长。。。。。。奴婢觉得,王通功劳再大,也是万岁爷的臣子,万岁爷想怎么封赏他都会感激涕零。”
邹义说了两句之后就看到万历皇帝神情不对,连忙改口,也是垂手低头,万历皇帝盯了邹义几眼,却扬声问站在远处正在那里给奏折分类的赵金亮:
“小亮,王通立下这么大的功勋,你觉得该怎么封赏。”
“这天下是万岁爷的,万岁爷想怎么封赏,就怎么封赏!”
赵金亮的回答几乎没什么迟疑,万历皇帝满意的点点头,不过随即又是摇头,这就好像是什么都没有说。
万历皇帝也没有继续问下去,甚至没有安排人去内阁那边问策。
不过第二天宫内就有隐隐约约的传说,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回到住处后,和自己的亲信说道:
“二十年后,搞不好用不了二十年,司礼监掌印这个位置就是赵金亮坐了。”
这个其实不用说,大家心里多少都有数,这般亲近的人物,几次xìng命攸关的时候都是伴驾,而且从张诚到邹义都算是他的长辈,这样的人物将来肯定是要在司礼监的位置上做久下去的,而且赵金亮现在实际上是乾清宫的管事,这个身份更是了不起,搞不好,太子那一代他也能伺候上。
不过这不是最大的事情,真正惊人的是田义去往武清侯府给慈圣太后问安,但这个消息封锁的很严,除了万历皇帝之外,只有邹义知道,旁人看不过是例行的皇帝派宦官去武清侯府问候,本就是不孝了,定期做做面子功夫而已。
对王通的封赏,万历皇帝拿不出主意,要去问李太后了,这个行为吓出了邹义一身冷汗,要不是张诚临走的时候曾经叮嘱过,他真就要1uan了分寸,张诚当时说的是,太后和万岁爷毕竟是亲生母子,娘俩之间没什么不可说不能说的,但万岁爷该提防的不会不提防,咱们做奴婢的平常心就是。
王锡爵的奏折一封封的来到了京师,奏折中阐述辽镇富庶,阐述将门专权之弊,而且还说九边其余各镇都是应对一个敌人,而辽镇却是应对各方,对蒙古,对女真,对高丽,各有所司,由一人专管太容易出问题,应对不上。
所以王锡爵建议将辽镇拆分为三个总兵,辽东、辽南和辽北,各自分守一方,便宜行事,而且他还说辽镇广大,土地féi沃,有大片的田地没有开垦,适合将关内的贫民迁入,而且现在边墙外的开马上就要开始,民政事务繁重,应该设省派遣文官牧守。
王锡爵有个说法很有趣,说关外地方民情不同关内,应选派心思剔透精于实务者就任,布政使、参政、知府自然用科举人士,但下面具体办事的官员最好在天津卫这样的地方选派,非常时候行非常事云云。。。。。。
…………
关于完本的事情,请各位不要瞎猜^_^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尾难收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尾难收
偏远州县用举人做牧民官,这个已经被称为是恩赏和破例,辽镇知府以下都是用吏员管事,这个说法也是惊世骇俗了。wwW;
不过王锡爵在奏折中所说的也是隐晦,而且还是密奏,这个消息也不会传到外面去,王锡爵的意思很明白,臣提出来了,做不做是陛下的事情。
将辽镇拆分为三个总兵,而且设省统辖,这个提议直接被万历皇帝拿到了朝会上去讨论,群臣对此也是赞成的很。
蓟镇的设立除却防备口外的鞑虏各部,也有在山海关处立一道屏障,防止辽镇兵马南下的意思,真正到了天下的层面,大家所顾虑的事情就是方方面面,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文臣不愿意武将坐大,天下人都不愿意在京畿之侧有一支这样大的军力存在,可李成梁经营得法,势力太大,外人想要动作都要掂量考虑,而且京师里银子洒的足实,替他说话的人也多,大家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可如今辽镇大败,李家声势不如从前,副将马林,分守副将孙守廉的实力却没怎么受损伤,这正是好时机。
拆为三个总兵,彼此牵制抗衡,单拿出一个来,声音力量都比从前弱很多,朝廷自然可以从容压制,而且在辽镇这样大的地方设置行省,肯定要放置从巡抚到下面知县的一整套班子,现如今天下是有做官资格的人多,官位缺少,突然有这么多位置出来,大家都好安排,这等对个人对大明都有好处的,自然是人人赞成。
王锡爵的奏折中还对边军的战力,边军的风貌大加贬斥,认为不如京营和禁军,将门上下cao纵,弊病太重,辽镇为九边最强尚且如此,其他边镇可想而知。
这个论点也属于可以拿到朝会上议论的,朝野对边军也是愈的不满,每年收上来的赋税大部分都是拨付给边军,边贸之利也被边军用种种理由克扣,很少上缴到朝廷上来,耗费这么大,却打不了什么胜仗。
出了1uan子,还要京师这边调拨兵马去补救,大家心里都有本帐,虎威军兵甲精良,粮饷都是十足下,器械更不必说,没有一丝一毫的含糊,打仗从未失败,都是歼灭敌人大军,甚至是擒杀敌酋,可算算花费,还真就是不如九边,九边花费最少的一个也要比虎威军的耗费多很多很多。
如此对比下来,九边在朝野人士的心中烂的不能再烂,不知不觉之间,王通裁撤改革边镇的方案已经不少人赞同了。
王锡爵的这封奏折来时,东征大军歼灭建州军残部,擒杀奴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师。
在这完胜的捷报奏折传到京师之前,王锡爵还有另外一封奏折,说的却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他这上面说是,九边设置为的就是守御,而不是进攻,这样的设置会让敌人从容的膨胀,然后大明被动挨打。
以归化城为例,本以为占领归化城之后,大明会投入相当多的兵马护卫,因为草原上各个部落肯定会不断的围攻。
可实际上的事例却和这个相反,归化城被大明占据之后,城内的团练武装四处出击,将草原上的部落压制的抬不起头,然后所对应的边镇自从归化城归属于大明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压力,甚至没什么冲突生。
这就是因为大明在边墙之外有了据点,开始进攻,草原上的各个部落都是处于守势,或者归附或者溃散,或者被歼灭,自然没有余地去滋扰边镇。
拿这个例子来比辽镇,辽镇边墙北边和东边地方广大,海西女真、北山女真还有各族部落群居,这次虽然灭掉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也是损失惨重,可隐患尚在,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辽镇边墙外的东边和其余各边镇之外不同,其余各边镇的北边都是戈壁草原,辽镇边墙外却是féi沃田土,一年虽然只有一季,可这一季的出产已经是足够的丰富,设置据点向外进攻扩张,保证辽镇的安全是一方面,这样的领土对大明可是好处多多。
然后王锡爵又是很具体的说明,在辽镇现在的土地上实行严格的清丈田亩,不允许侵占和隐没,bī迫辽镇的缙绅地主走出边墙去垦殖拓荒,一切仿照归化城的例子,允许他们自己组织团练,在边墙外由他们输入境内的产品实行免税云云。
奏折上说的这些都是颇有条理,作为内阁次辅,写奏折写的这么条理分明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王锡爵素来也有能臣的评价,不过他的能力却不是在奏折上论述的这些,一个久在江南和中枢的文官,怎么可能对九边,还有对这几年才兴起的殖民拓荒如此明白。
大家心里也都是有数,王锡爵能写出这些东西,背后王通搞不好出力很多,这方面王通确实有口碑,在这种事情上,他总是为大明考虑。
以往大军出征,大家谈论的担心的都是胜负如何,如何筹措军饷,如何收拾残局,这一次,大家对胜负都没怎么担心了,所议论的都是那一封封的奏折。
每一封奏折可能都是代表着朝廷今后政策的变化,有千千万万的人相关,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
王锡爵的边墙之外拓荒之议,从朝廷到京师,从京师传遍北方各省,所用的时间并不长,定出策略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上到勋贵官僚,下到缙绅豪强,却都明白这个代表着什么,大家不都是后悔归化城那一波没赶上吗?没有及时的出塞做事,结果原来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