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魂(闪烁)-第9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引导帝国海军战胜了比自己更为强大的敌人。94048f
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帝国海军都本真实用主义的原则来建设队伍。而随着航母,潜艇,登陆作战等等新式兵器,战术的出现,未来的海洋战场肯定会与二战中不一样。那么,帝国海军由应该怎么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呢?另外,随着战争结束,世界格局必然产生翻天覆地地变化。在一些旧有威胁消失的同时,新的威胁就将出现,那么,帝国海军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应付新的威胁,以此来维护帝国利益呢?
任何一名帝国高层领导,帝国海军的高层人物都会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战争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些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总不能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才来考虑吧。不管是应付新的威胁,还是发展新的技术,战术,最终都要落实到帝国海军的装备体系中来。因此,在确定帝国海军未来所需要的装备的时候,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建造出最能够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装备。
在甘永兴给谈仁皓的文件中提到了两个要点,一是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必然会因此而产生更为先进的,甚至是当时所无法想像到的新式武器。二是随着战争结束,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将不会出现第二个类似于美国这样能够在海洋上挑战帝国的强大对手,那么帝国海军今后将会面临新的挑战,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挑战呢?
在新技术方面,谈仁皓的了解不算很多,自从离开了装备技术办公室之后,他就很少参与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以及新式技术的开发工作,只是偶尔能够从甘永兴这里拿到新式装备的性能书,并且首先得到新式武器装备。当时,甘永兴在文件中也有一份副表,上面罗列了当时已经出现,或者是正在进行研究的一些重要技术。
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无非就那几种,即雷达,火箭,涡轮发动机,无线电制导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原子能等几种。而这几种技术要么已经在战争中应用,要么就已经接近了应用的水平。当然,这些技术中,并不完全都受到了帝国海军,以及帝国军队的重视。比如,最初由德国人搞出来的火箭,在帝国就只是一种战术武器,用来补充与增强炮兵的战斗力。由英国人最先搞出来的涡轮发动机在帝国根本就没有得到应用(帝国最初是从德国获得了货轮发动机的技术的,在击败英国之后,又得到了英国的相关技术,并且获得了一批英国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帮助,所以战后,帝国发展的喷气式飞机采用了更多英国的技术,而不是德国的技术)。无线电制导技术也只是进行了理论研究,而没有像德国那样投入实战进行检验。红外成像技术就更只是停留在初级理论研究阶段。当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肯定是原子能了。
从这
可以看出,在拥有强大国力的情况下,帝国军队在对的技术时,采取的仍然是实用主义原则。任何新技术,在完全具备了实用功能之前,帝国军队都不会轻易的采用。比如,当时德国人制造出的喷气式战斗机在性能上完全超越了帝国装备的所有战斗机,可问题是,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程短,维护难度大,而且维持费用高昂,对环境要求严格等等,结果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怎么样,最多只能算是一款极为优秀的截击机,而帝国是不需要截击机的,因为帝国本土没有受到威胁。在此背景下,帝国只对涡轮发动机进行了理论与实验室的研究,根本就没有任何制造喷气式战机的计划,而是建造了更多的战斗机生产线,制造出了数量更多的,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的活塞式战机。
用当时帝国的话来说,那些看起来先进,但是却不成熟,难以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而且也不可能因此而改变战局的武器就叫“耍花枪”,都是些绣花枕头,好看不好用。当然,这绝不表示帝国会放弃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以说,帝国从来没有忽略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工作,而且当时帝国有很多的实验室,大学,都可以进行实验室研究。只是从研究到大规模制造之间,帝国采取了很务实的政策而已。也就是说,只要这些技术成熟,并且具备了大规模使用的能力,那么帝国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比对手更好的新式装备来,并且迅速投入批量生产,反超对手。可以说,战争爆发前,帝国对待航母的态度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最重要地绝不是新式技术。而是未来的格局。不管是多先进的技术,都必须要适应政治需要。这就如同核武器出现后,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武器将彻底的改变战争,可实际上,在大战之后,因为不符合政治上的需要,核武器就从来没有在战争中使用过。因此,搞清楚战后的世界格局肯定要比制造几种新式武器更重要。准确的说,政治需要是根本,而新式武器只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而已。如果本末倒置。就算有再好的武器,哪有有什么用呢?
战后地世界格局并不难判断,在美国战败后,帝国海军已经没有真正的对手了,至少在二。三十年之内。帝国海军是不会遇到重大挑战的。德国属于大陆型国家。有英国在外面挡着,难以成为海军强国。波斯帝国内忧外困,能够解决好国内的民族冲突就已经不错了,哪还有能力与帝国竞争?日本已经完蛋,恐怕几十年难以恢复元气,如果帝国的政策彻底一点地话,日本今后都不可能成为帝国地威胁。美国必然衰落,甚至有可能遭到肢解。失去了成为世界强国地基础。而其他一些国家,比如巴西,也因为没有成为世界强国的雄心,而不可能成为帝国的对手。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该何去何从?实际上,大战期间的众多战例已经给帝国海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当帝国海军已经获得了海洋的统治权的时候,海上战争将主要发生在陆海交界的地方,登陆作战是一个主要地方面,另外。利用舰队已经获得的远程打击能力,从海上攻击内陆,也将成为未来海上战争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明确了未来海上战争的形式后,那么海军需要什么样的装备,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回答了。战列舰是必然要退出海战舞台的,毕竟其有限的打击距离不适合未来的战争。航母必然成为海洋战场上的新霸主,不过航母的性能必须要得到提升,必须要获得更强大地打击力量,并且能够对付更远的目标。另外,舰队的地位会有所下降,毕竟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帝国海军不需要维持过于强大的主力舰队,相反,登陆舰队以及陆战队的地位肯定会得到提升,特别是由海到陆的投送能力,这是必须要保证的,这样帝国海军才能够应付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威胁与挑战,将战争的威胁挡在敌人的国门之外,从而避免帝国本土遭到威胁。
从当时海军修改28年度下半年的战舰建造计划就能看出:兴让谈仁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海军高层已经做出了决定。当时,大量的战舰采购计划被取消,只保留了正在建造,或者是已经开始采购零备件的战舰。而新的建造重点是登陆舰艇,以及运输船只。后者,只是对现有海运实力的补充,以满足战争的需要,而且这些运输船只在战后都会被出售,转为民用。相反,登陆舰艇是不可能转为民用的,而帝国海军保留规模庞大的登陆舰队,除了满足战争的需要之外,也是为了应付战后所面临的新挑战。
甘永兴还给了谈仁皓一份29年度,海军军费预算的初步皓发现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在29年的预算中,海军的科研增长了三倍,相反,装备采购费用降低了两成。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将从29年开始转型,逐渐脱离战争状态,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
这也正是海军的特点,陆军因为装备相对容易制造,所以转向更为灵活,由战时到平时,由平时到战时,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相反,海军因为装备的建造周期长,而且费用高昂,在平战之间过渡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恐怕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所以校长与参谋长才会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考虑到让海军逐步恢复到平时状态吧。
很明显,当时甘永兴让谈仁皓参与到这类规划海军未来发展方向的工作中来,正是在为谈仁皓出任海军司令官打下基础。这就如同甘永兴让雷少卿去基层锻炼一样,如果谈仁皓没有掌握海军的发展,他今后又怎么来率领海军前进呢?
第五节 体制改革
军体制改革的问题就要严重得多了,而且这绝不是海生的事情。战争进行到现在,特别是在聂人凤出任海军司令之后,海军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体制改革,现有的体制是能够很好的为战争服务的,如果以战胜敌人为最高目的的话,那么在战争结束之前,海军是不需要进行第三次体制改革的。而这次提出改革的不是海军,而是内阁政府,其中涉及到的问题极为复杂。
毫无疑问,甘永兴让谈仁皓知道这件事情,也正是要谈仁皓参与到改革中来,至少要谈仁皓了解海军为什么要进行第三次体制改革,让他弄清楚海军的内部结构,这对他今后管理海军肯定有着巨大的意义。
让首相主动提出海军进行第三次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即将成立的空军,二是成立国防部统一管理未来的三军,三是陆军施加的压力。
成立空军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下来,只要战争结束,就会建立第三个军种。未来空军的主体将是现在的陆军航空兵,也就是说,在空军成立之后,陆军不再拥有航空兵,不管是战略轰炸机部队,还是战术航空兵,全部划归空军。不过,海军也不是没有关系。海军航空兵会被保留下来,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海军的战略打击部队肯定要被取消掉,或者是并入空军,成为空军的一部分。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未来的海军航空兵到底需要多大的规模。
这是当时聂人凤与首相之间地主要分歧。按照首相的考虑,海军航空兵只需要保留舰载机部队就行了,毕竟这些由航母携带的作战飞机是舰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舰队又是海军的主体,不可能把舰载航空兵也划到空军的名下。可是,人凤却并不甘心把所有地岸基航空兵都交给空军,在他看来,岸基航空兵执行的很多任务是与海军息息相关的,比如反潜。护航,侦察,搜索,救援等等。这些都与舰队作战有关,只是将飞机部署在陆地机场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海军也希望将这些飞机部署到航母上呢。如果将岸基航空兵全都划归给空军。那今后海军需要一些战术协作,还得请求空军地支援,这不但麻烦,而且会带来很多指挥环节上的问题,也必然影响到海军的作战行动。因此。人凤坚决不同意完全取消海军的岸基航空兵,至少要保留一支辅助性地力量,即只取消岸基航空兵的作战部队。
可以说,最终首相怎么处理海军航空兵,将成为海军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如果仅仅只保留舰载航空兵的话,那么海军航空兵这个兵种都有可能被取消掉。反之,如果聂人凤争取成功,那么海军航空兵就会被保留下来,只是规模小了很多而已。
成立国防部的事情对海军地影响也非常巨大。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要不要取消独立的海军司令部。将海军司令部集成到国防部里面,接受国防部的直接领导。
成立了国防部之后,海军司令部肯定会降级。现在的海军司令部属于内阁的部级单位,而在成立了国防部之后,海军司令部最多只是国防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的部门。而这一点的影响是非常大地。
海军是独立的部门时,军费预算是单独计划地,并且可以直接向内阁提交申请,并且单独在议会进行审批。在掌握了经费大权的情况下,海军的发展相对独立,对海军建设有着很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海军部保留了好几百年的原因。相反,如果今后由国防部来领导海军的话,海军就没有了独立申请军费的权力,而是由国防部统一申请国防开支,并且由国防部来分配军费。当然,在内阁与议会审批国防预算的时候,肯定会详细到每一项,也就是说,海军仍然有立项权,只是今后受制于人,并且由国防部划拨经费,那海军就不可能得到独立的经济大权,其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
别小看经费这个问题,可以说,当时海军与陆军反对成立国防部,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首相坚持要成立国防部,也正是想通过控制军费来控制军队,最终使军队完全由内阁掌握,成为政府手里的工具。也正因为如此,在国防部部长的人选问题上,两个司令官与首相的分歧就更为巨大了。
按照首相的意思,国防部是一个文职部门,国防部长也必然是文职官员。虽然,首相不排除由将领出任国防部长的可能性,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出任国防部长的将领都必须退役,即与军队解除关系,从而成为文职官员。虽然以文治武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帝国历史上,因为由文职官员管理军队而导致的灾难数不胜数,所以陆海两军司令都不赞成首相的安排,认为国防部是管理军队的,那么,就应该由将军来担任部长,而不是派个“秀才”来指挥军队作战!
后来,这就引出了国防部的权限问题,即国防部有没有指挥军队作战的权力,以及要不要由国防部来指挥军队作战。可以说,当时还没有几个国家成立了国防部,而且在怎么用文职官员管理军队的问题上也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帝国也只能摸索着前进。其实,这也成为了首相一直没有正式确定成立国防部的主要原因。
后来的解决办法大家都知道,而当初正是因为聂人凤与严定宇的坚持,最终首相才向两位司令官做出了妥协让步。既然国防部是文职机构,那就不应该掌握军队的指挥权,而只掌握文职方面的权力,比如军费,人事这两项大权。军队的指挥权仍然得交给军人,而不是“秀才”。不过国防部既然已经掌握了经费与人事大权,那么军队就基本上由国防部控制,将领的地位降低了不少。
也正因为考虑到在战争期间,文职官员是不可能指挥
战的。而在和平时期,军队必须要做好随时打仗的I情况下,后来作为对国防部的补充,成立了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完全相反,总参谋部是一个完全由军人组成的部门,而且不属于内阁政府部门,而是属于军事部门。在多方面的摸索与总结之后,帝国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权限有着明显的区分,而且还有平战之分。
平时,国防部是军队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军队的经费,人事,以及军队调动等重大事物,也就是说,在和平时期,军队基本上是由国防部控制的。总参谋部只负责针对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战争预先制订作战计划,并且负责军队的训练,所需要研制与采购的装备(后来这个权利也移交国防部),演习活动,以及与盟友之间的军事交流。
战时,国防部转变为军队的总后勤部门,主要就是负责经费管理,装备采购与维护,人事调动。总参谋部的权限得到击打的扩展,拥有策划作战行动,调动军队,指挥军队作战等等作战行动权。当然,是否进行这一转变,是由首相决定的,而不是由军人决定的,而且首相可以随时收回总参谋部的权力!
当时薛希岳搞的只是国防部,而真正成立总参谋部,还是下一任帝国首相的事情了。可也正是因为要成立国防部,海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