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风秦楚-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又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商议,最后得出一致结论,那就是:盈夫人如再留在公主府,对公主便十分不利。这事发展的最后结果,自然是盈夫人的被捕。盈夫人一被捕,即使青城什么事也没有,那也不会得到朝廷信任。即使皇上不惩处,廷臣们也会冒死进谏。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盈夫人离开。只要盈夫人离开了,查无对证,再加上青城本无背叛父皇之心,又加上皇上的宠爱,这对青城公主的伤害就最小。这结论,不仅仅是为公主,更主要的还是为授衣。授衣夫人心里明白,自己已在网罟之中,别人一收网,她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论是为公主,还是为自己,授衣都得离开。
“我想趁此去会会那个女子,”盈夫人想起了洗心玉,她对青城说,“也真奇怪,这倒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第二天下朝后,青城公主回到府邸,换了常服,和平日一样,有时带丛驺,有时带左仪。今天她带了左仪和几个侍女以及盈夫人出了府,转过几条街,盈夫人就不见了。左仪要寻找,青城公主说:“不必,她又不是不认得府邸,转个几转,自然回去。”左仪自然明白,不去说破。
等到丛驺发觉,已是晚上公主回府的时候。这一天挑的就是丛驺轮值的日子。青城公主回到府邸后,一反常态,叫丛驺陪她挑灯看书。丛驺如何敢不从,既不敢问公主,又不能离开,心急如焚,但她明白,自己的身份暴露了。
青城公主却象一点事也没有,还忙着叫人,到处去寻找呢。
五卷、三、国事耶?家事耶?
三、国事耶?家事耶?
第二天,侍御史闾丘衡来到御史府后,看了丛驺的变事书,自然明白青城公主那几句不连惯话的含义。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公主和盈夫人在谈燕姜和洗心玉。而且可以断定从她们密切的程度和随意的口吻,公主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公主的态度也令人不敢掉以轻心。至少她知道了盈夫人的来历还容留了她,就不是一个好兆头。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知道了,信,但不想背叛朝廷,但也不杀那盈夫人;另一种就是在等待时机,这就比较危险了。
但不管是那一种态度,公主都不能再作为皇上的贴身侍卫,日日持剑侍立在皇上身后,这一点应是确切无疑的。
这几年,国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故。
激烈的冲突,无论是对于失败者还是胜利者,都一样是一种伤害。失败者的生命无情地从肉体上被消灭,胜利者在惊涛骇浪地搏击中因惊心动魄而使精力耗尽。却侠之举,焚书坑儒,充满了对集权中央不可逆转的意志。上郡榆中之战,却匈奴于七百里之外,一定程度上给国家解除了边患,又使始皇帝踌躇志满,持力而骄。
秦皇朝的穷兵黩武,任意役使民力,已经使她走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她的悲剧,有着一系列的历史原因。但其主要原因,无疑是出在始皇帝的个人身上。始皇帝作为君主,有着他宏才大略的一面,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制度,并且要巩固它。从他灭六国到秦皇三十六年,短短的十年间,他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对匈奴,一次是对百越。自称皇帝、设三公九卿、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修驰道直道,修筑故燕赵长城、郦山陵寝、阿房宫,迁徙豪民,收缴兵器铸十二金人,四次巡游。这一系列的事功,无不浸透着他对巩固皇权的决心和愿望。创立巩固皇权,集权于中央,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并没有错。但是,在这短短的十年间,他做了这么多事功,每一件事功都是要有经济来支撑的,这不是当时的秦皇朝所能承受得起的。始皇帝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显露出了他个人素质的另一面,那就是骄纵刚愎自用,他只相信法家的严刑苛法。在国力所不能承受时,他不分轻重缓急,不顾实情,而是凭藉个人的意志,竭天下资财以奉其政,这必然导至经济的全面崩溃,造成百姓黔首无法承受的局面。
他崇尚强力而轻视仁义。
天下苦秦久矣。
秦皇朝这一辆显赫的小戎战车,经过千百次地冲杀,早已是千创百孔了。面对这样一辆失控的战车,智者,不智者,哪一个人敢于挺身去制止它?
病入膏肓,他还浑然不知。
面对对敌人的胜利,他自身也一天天蓑弱下去。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方士们让他服用的金丹已深深浸染了他的肌体,他却正在进行着第五次巡视国家的准备。吴越、齐鲁是这次巡视的目的地,这一带,自从他一统诸夏之后,从来没有让他放心过。据御史府奏报,吴地就有项燕的残渣余孽聚众杀人,越地也有刑徒聚啸山林水泽,又有故齐王族蠢蠢欲动。更重要的是有望气者说:“东南有天子之气“。他就是想借这次出巡,以自己的王气来厌这天子之气。所以他才决定不顾苍颜华发,强行南行东巡。
闾丘衡把自己所思索的一切都告诉了御史大夫德和御史中丞赵成。赵成是明白的,他只暗中冷笑了一下。德马上明白,这是一个不能不向皇上奏知的事。这天晚上,他先去和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商议。李斯一听,十几年前的旧事果然翻出了故事。当年如果不是他有所表示,季姬如何能活到今天?他感到有些不自在,又觉得此事有些可怕。如果当年的季姬,今天的青城公主,做出了什么非常之举,那最大的罪人岂不是他李斯?这样一想,便感到心中有点发紧,脸发僵。他自己尚不知晓,赵高却看在眼里。
“丞相大人,你认为……?”赵高故作姿态,把这难题推到李斯面前,至于李斯禀告不禀告皇上,皇上高兴不高兴,这责任自然在他李斯身上。“这件事,决不能讨得皇上的欢心。”这一点,赵高看得再清楚不过。
“这样重大的事,难道能不奏明皇上?出了事,谁承担得起!”李斯此刻根本不可能考虑赵高的心态,考虑了也没有用,他只想这事对自己的影响。此刻,他真恨不得立即将青城从皇上身边挪开,永远不让她在皇上身边出现才好。
“中车府令,你看这事?”
“任凭丞相吩咐。”赵高只要李斯开口,至于是明天早朝,还是现在让皇上召见他们,对他都无关碍。问题是这事与他已无关了。
“我们还是现在去见皇上吧。”
赵高进入内庭,向始皇帝代奏曰:“左丞李斯、御史大夫德、侍御史闾丘衡有要事求见陛下。”
“这么晚了,什么事?不可以明天早朝吗?”始皇帝很是不悦。
“这事,他们说,不能在朝廷上议。”
“什么事?还有不能在朝廷上议的?”始皇帝觉得奇怪,他侧目看了看赵高,沉吟了一会,挥了一下手说:“那好吧,着他们进来。”
看着这几个进来的大臣,礼数就不去一一细述了,也不赐座,始皇帝开口便问:“什么事?非得这么晚禀奏不可?”
“陛下,”李斯小心翼翼地躬身向皇上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转向闾丘衡说,“还不把上奏呈上。”
闾丘衡便把自己的奏章交给赵高,赵高接过奏章,呈给始皇帝。始皇帝扫了一眼,把它丢在一边,他眼睛老花了,晚上什么也不看。他说:“你说来。”
闾丘衡便把御史府怎样发现青城公主身边多出了一个老妇人。据查,此人就是当年燕太子妃燕姜的陪嫁庶姜授衣夫人。
听见闾丘衡嘴里崩出了“燕姜”二字。始皇帝才想起这个梗臣,心中越发不高兴。
“怎么,又出来个授衣夫人?嘿!”始皇帝冷笑了一声,颜面抽动了一下,咬紧嘴唇。转向李斯和德,“你们想干什么?”他的声音十分严厉。
“臣等罪该万死,但此事兹大,不敢蒙蔽圣上。”李斯和德见皇上震怒,一齐跪了下去。但是德却依然直言禀奏:“只是事关陛下,臣为御史大夫,不得不说。”
“你们是来告发青城?”
“公主可能是燕姜的女儿。”闾丘衡见了皇上,有些惶恐,表达失去了自信。
“本来就是,这还要你来告诉朕?”
“可授衣夫人是燕姜的陪嫁,是公主的庶母。”
“大胆!”
“陛下,”闾丘衡见皇上震怒,想说的话都不敢说了,一时失去了主意。
“你们不就是说,公主知道了,是不是?公主知道了,你们是干什么的?”
闾丘衡听始皇帝这样严斥,吓了一跳。他那里知道如今的皇上已经是不可理喻的皇上,皇上对青城公主的宠爱,已是无以复加。始皇帝一听到青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早已气不打一处来。但他毕竟是始皇帝,他马上就想起青城并没有什么异常举动,对自己依然象亲生女儿一样依恋。再说,作为一个君主,他最大的智慧就是识人,青城是什么样的人?他心中有数。但是作为君主,尤其是他,累次面临生死的决择,他又有他警觉的地方,那就是不相信一切人。所以此刻他的心理十分矛盾,他喜欢青城,更在乎自己。
“什么时候的事?”
“陛,陛下,已有数年。”
听闾丘衡这样一说,他反倒放了心,数年?数年意味着什么?只能说明青城没有异心。否则,还能等到今天让这些臣子来参奏?他真的把眼前的这班大臣视为愚蠢之极,也知道,他们来这里干什么,这使他尤其不悦。
“但臣等认为,”李斯奏曰,“不能再让公主带剑随侍陛下左右。”
“这个李斯呀!”始皇帝一听李斯这话,就看透了他。他知道,他是在推脱干系。由此,他更欣赏青城,于是生硬地说:“不必!”
“皇上!”
“她要对朕不忠,还能等到今天?”
“天子乃万乘之躯,不能不防,谁能猜度公主想的是什么?”
“我当然知道,公主还没学会尖刁呢!”始皇帝一听李斯的话,就来气。
李斯知道皇上看透了自己,头上冒出了冷汗,那里还敢言语。
“臣认为,”闾丘衡奏曰,“应该把盈夫人抓起来。”
“那就抓起来,不要为难。”
“抓起盈夫人,公主怎能再侍立于皇上之侧?”德的话倒是一针见血。
“那就想个办法,让那盈夫人离开公主。”赵高不失时机地进言道。
这话倒是个中肯的见解。
但是,第二天早晨,闾丘衡又接到了丛驺的变事书,盈夫人已经不知去向。
始皇帝一夜未睡,心中烦躁,他集中精力,想把青城这件事想清楚。最后,得出结论,青城决不会背叛自己。第一,青城单纯。她既然已知自己是自己的螟蛉之女,但她并不以此而生分了些。二、自己一向待她不薄,比自己的亲生还亲。再说,她的父母又不是大秦所杀。更重要的是,她现在身为贵胄,位极帝王之家,御史少史不是说了吗,她和盈夫人的关系,时亲时疏,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盈夫人作为她的庶母,她容留她,是人之常情,假如青城抓起她或杀了她,那倒真要防她一些。最后一点是,背叛只会发生在极度的仇恨或是一个人失却了崔巍之气、腐萤浸体之际,哪有在一个人如日中天万民景仰之时?此时此刻的大秦,正是所向披糜无往不利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谁会背叛?只有朕的大肆挞伐,只有朕的国家秩序,哪有一个人在恩宠有加时逆势而动?这岂不是笑话!
天刚蒙蒙亮,宫中的蜡炬将残,他已决定暂时不去理会这事,任由李斯和德去办。先让授衣离开公主府,再秘密逮捕之。他还想见见她,问一问姜弋……?想起了姜弋,一阵清风,就好象看见了她。只不过年青了许多,这,这是……?他一时想不起来,但他知道,这不是姜弋,而是……。这时,他面前出现了一座宫殿,他想不起是在哪里?只见那女子冷笑道:“陛下好健忘,杀了那么多人,陛下怎么都忘掉了?”只见那女子用手中剑指指那宫殿上的匾额。那匾额上写着“兰池”。他想起来了,是呀,这不是兰池宫前的大屠杀么?那么多的人,他不认识的人,被强弩射倒。他看见了一个银发如雪的老妇人,首先倒在了擂台上。那老妇人气质真好,哪象自己的母亲?他一想到自己的母亲,就怨恨不已。那老妇人在坑中立着,面对锹下的泥土,她却那么镇静,依然微笑着。他想起了坑儒。把上古师想成了淳于越,“这样的人,真不该死,都是国之栋梁!”始皇帝很有些惋惜。但也仅仅是惋惜,他是君王,君王只能按法行事。“谁叫他们干犯国法?”望夷宫前都是血,这宫殿又变成了望夷宫。有人说:“血流成河。”但他知道,血是不能成河的。他见得多了,杀再多的人,血都不会成河。尤其是在教场中,成河当然恐怖,但那教场上四溅的血迹,则更显得触目惊心。
一排排的人倒下去。“这些人都该死,必死。”他没有侧隐之心。干伟业的人不能有侧隐之心,御人者不能太良善,“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是谁说的,韩非子吗?他想再见见这个他一生中难得欣赏的人物。可这个人,不知怎么的就死了。
站在望夷宫前的露台上,眼看着尸体一层层、一层层叠垒起来,屠杀停止了,他又一次获得了胜利。
这时,只见那个女子突然提着剑,朝他奔来,身后跟着无数无头的尸体,来向他索命。他猛然觉悟,这不是姜弋,而是刺客。这一辈子他不知道遇见了多少刺客。他极想拔出腿来,但这腿怎么也不听使唤,越急越不得动,他急坏了,大叫:“青城,青城……”
“父亲,父亲!”耳边只听得有人叫他。他猛地睁开眼,见是青城,正在着急的摇着他,才知是做了一个梦,醒来,大汗淋漓。“父亲作恶梦了,父亲作恶梦了,不是?”青城公主焦急的样子,她叫他父亲,而不是父皇,令他顿生许多感慨。
“父皇作什么恶梦来?”青城改了口,她就是这么单纯,不带一点心机。她从没见过父皇也有害怕的时候,好奇极了。
“去!”始皇帝低声喝道。
“我不嘛,我要父皇告诉我。”
始皇帝用手抚摸着青城的头,怜爱地看着她,他感到心都有点儿痛,“这个奇异的小女子,怎么就这么令人爱怜,真是不可思议?”他不敢想象,一旦身边没有了她,自己怎么过得下去?
早朝,他从咸阳宫大殿御座上向下望去。左手第一排,站着通武侯王贲、建成侯赵亥、昌武侯成、武信侯冯毋择、长公子、将军兼国尉事冯劫、卫尉徐延龄、中尉王戊、廷尉李(木隽)、将军蒙武、蒙恬、辛胜、李信等一班武将。右手第一排站着左丞李斯、右丞冯去疾、御史大夫德、皇少子胡亥、及奉常、宗正、太仆、冶粟内史伏兼、少府章邯、郎中令、典客等九卿,以及京兆内史羊商,卿秩蒙毅、五大夫赵婴等一班文臣。在这第一排后面还有第二排。整个大庭静穆无声。象无边大地上的群山向着东方静候着每天的日出一样,众大臣静候着他的到来。每次他从内廷这样走出,扫视过整个大庭,就象巡视他的国土一样,有一种踌躇志满不可一世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没几个人能感受得到,没几个人能够体会到他此刻的心情。他就是天下的主宰,他是天子,是神。他既要公正无私,富强他的国家,造富他的子民;又可不受任何制约,来实现他的意志。
他多看了几眼长子,扶苏刚从新秦回来述职。他替自己完成了对他认为是最危险的心腹大患匈奴人的战斗。取得了从未有过的胜利,毁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