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明上河图-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桧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暗骂:“蠢才!”
赵桓神情不变,待余平说完,方道:“卿言虽是有理,不过祖宗有言在先,不可擅杀士大夫。亦不可因言罪人。”
余平步步紧逼,又道:“陛下宏图膜烈,虽然守成实同开创,变一变祖宗规矩,又能如何!”
“此事朕自有考量,卿不必再说。”
余平见赵桓似有不悦之色,只得应诺退后,不敢再说。
赵桓定一定神。知道余平这样的人必定不能久用,用之某一个机构,他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而用之高位,他便着手对付同僚,然后便会凯觎首相的位子,最后必定会成为权相,而是否有篡位的野心,还需再看。
只是此时正得用他,也不必加以斥责。
当下温声缓道:“此次让诸卿上书言变法事。其实不过是障眼法。
朕亦知此时多行诸法,必定会使得朝野侧目,甚至致政局大变。朕已经手札李纲。让他知晓,除了学校与农田水利法外,其余诸法均不施行,如此,李纲不必来长安,而事态过不多久,也会渐渐平息。”
秦桧早知端底,而赵开与余平二人,却是只觉愕然。赵开诧异的同时,又觉得欣慰。斜眼看一眼余平,见对方铁青着脸,心中更是高兴。
赵桓见余平要上前说话,便摆手笑道:“此事到不是意要瞒着余卿,只是你刚任参知,国内大局并不通晓。朕在此时抛出诸多变法主张,不过是乱人耳目,其中细节关碍,你下去后与秦桧细说。便知端底。”
余平深知赵桓表面上和蔼,能容人言,其实为人峻刻,而且性格刚,毅,回长安后虽然不曾违祖制而杀人禁言,其实专制之处远超前代宋帝。此次前来朝见,一门心思要把皇帝的心火拱起来,抓捕杀害一批官员,然后借着皇帝的威权来树立自己地官威,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怎料皇帝和风细雨,几句话便摆平了此事,一场诺大的风波,就此消散。
他心里委实不甘,然而知道皇帝与赵开还有要事,当下只得告辞辞出,秦桧见他离去,又见赵桓向自己点头示意,便也急忙离去。
见他二人陆续离开,赵开只觉松了一口大气,向着赵桓由衷道:
“陛下决意并不变法,臣以为甚是英明。”
赵桓面色阴沉,向他道:“不是不变法,不过是未到其时。现下的大政还是要打败金人,收复燕云,到那时,不变法则不能变千年困局,朕,身肩重任,非尔可以理解。”
赵开一楞,听得赵桓语气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不觉问道:
“以陛下天纵之才,驱逐女真收复燕云,皆不是难事。而今天下更是吏治大好,渐有国富民强之势,而禁军整编后,亦是精锐难挡,国朝自开国百年来,从未有如此好局,待天下重归一统后,只需谨守法度,外牧蛮夷内修政治,则陛下远超唐太宗多矣,又何苦生事呢。”
见赵桓不为所动,赵开心中大急,又道:“仁宗与神宗欲变法,其实是国弱民贫,而今局势大变,虽不变而变,陛下又何苦求一变法之名,而坏天下大事?”
“这都是人治,人亡政息。朕所在意的,是朕身后。“
赵桓脱口而出,又见赵开目瞪口呆,自己也是好笑。与赵开这样标准的“古人”讨论什么人亡政息,兴亡规律,确实也太过超前。他自己的忧虑,也只得由自己一个人来解决了。
因又向赵开解释道:“朕实不惧外患,不怕内乱,而朕之子别,贤愚不等,焉可不事先设法。不然,太祖何等神武,太宗连一个幽州也攻不下,反而受了箭伤,忧愤而死,真宗、仁宗诸帝,守成尚且不可”隍论进取。”
赵桓肆意攻汗着自己的祖先诸帝,赵开不便接话,虽然听地心惊肉颤,却也不得不承赵桓所说是实。
“所以变法不得不行,而且托言新法,其实是要立万世不变之法度。赵开,你等着瞧罢了,朕必定会使大宋再不致受辱于外夷。”
赵开终接口道:“然则任用奸佞,所托非人,亦是当日变法失败的主因。”
“不然,奸佞有奸佞的用处,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而不见义。而士大夫所说的义,其实多半只是书生见识,用来做事是不成的。不过义这个东西,也是中华道统所在,朕不会忽略的,赵卿你可以放心。”
“陛下英明睿智,臣相信陛下必定不会犯神宗犯过的过错。”
赵桓哈哈大笑,向着赵开道:“朕自然不会。”
又问赵开道:“今日你来,必是今年的支出已经算出?”
赵开点头答道:“正是。”说罢将自己袖中折纸拿出,开口念道:
“去岁收入七千一百万贯,支出六千九百万贯,尚余两百万,藏于长安库中。今年计收七千三百万贯,若依陛下盘算,恐收入不敷使用,将入不敷出。其中军费占了七成,农田水利两成,而官员俸禄诸项开支,则不满一成了。”
他看一眼赵桓脸色,又道:“这只是大略,明显请陛下自己细看。”
赵桓一手接过,略看几眼,便笑道:“这么些东西,其实若是精通财会算术之法,早就能算的出。”
见赵开面露惭愧之色,赵桓摆手道:“这怨不得你,现下愿学算术的人越发地少,半部论语治天下?笑话。赵开,朕地太学,最少有三成的人要学算术,学出来一样做官,五年之后,你便不会再有今日之忧。”
赵开面露沉思之色,还未细思,又听赵桓接道:“也罢了,仗打起来,总会得对方府库收入,可以弥补些不足。稍差一些,并不关碍大局。今年大战打过,明后年禁军使费必定减少,到时候又可省下钱来做些别的事。而我朝搜罗赋税之重,远过前代,过几年能大量减免赋税,使得百姓息肩,稍减劳苦,然后民富而国强,则朕再没有忧心之处了。”
“陛下有此一念,上天必佑我大宋。”赵开心中极是感动,宋朝历代皇帝也多有爱民之说,而其实每常想地,都是国家军队的强大,而诸帝之中,真正说得上俭省而恤民力的,唯有眼前这个皇帝,而心心念念要减免赋税的,也是眼前的这位皇帝。
他躬下身去,有心多说几句称赞的话,却只觉词穷口拙,一时说不出口。
赵桓看他模样,忍不住大笑道:“卿但为朕理财,使朕没有后顾之忧,比说几句颂圣话要好的多。”
说罢又看手中清单,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道:“一千辆霹雳车便费钱三百多万贯,当的朕心惊肉跳……一把陌刀近五十贯?”
赵开忍住笑意,答道:“步人甲,陌刀等物,皆新制打造,生产之前,研制便耗钱不少。不过臣亲眼见过,那陌刀铁柄三尖,厚重锐利,若有万人勇士,着重甲持此刀,敌人纵千骑万马,亦不能近身也。”
宋朝时并没有大规模的贵金属出现,白银多半产于南美和日本,而此时这两个地方,一个还是蛮荒之地,一个也不懂制银办法,银的产量很少,宋人以铜钱为最基本地交易方式,经济发展到了这个时候,铜钱一则是面额太小,二来则因制作铜器获利更大,宋朝以百万矿工昼夜不停的采矿锻炼,也不敷使用。而根据后世推算,宋人一贯钱约等白银一两,赵桓一边念念有词,一边仿佛看到成堆的铜钱长江大河一般的流走,委实心痛。待听到赵开的说辞,只得笑道:“但愿如此,亦但愿前线将士,不负朕望,亦不负赵卿辛苦才是。”
第一百二十四章 初见端倪
赵开听得赵桓如此念叨,心中暗笑,这些天来的辛苦一扫而空,在赵开之前,宋朝皇帝虽重赋税,也知道国家无钱,却从来没有人想地重财赋大臣,善加理财,而赵桓却向来重视,不但将自己倚为心腹,便是一年的战和大计,攻城略地的计划,亦是根据三司所能负担的底线来计划。
其实以宋军现下的兵力与精锐程度,若是竭泽而渔,重收暴敛,完全能在五十万精兵之余,再负担五十万寻常禁军,这样以百万大军戮力反攻,在靖康六年便可以将战线推到黄河以北。皇帝一方面是被金人拿太上皇来做议和的筹码捆住了手脚,一方面却也是因为财政负担不下来,所以故意放缓了扩军备战的过程。
待靖康六年整整一年过去,宋军除了在长安又将上三军全部扩充补满之外,再无别的动作,而只是暗中将大量的精锐装备运送往前方。这一切,也只是在财力可以负担的前提之下。
当下君臣二人又将这一年的支出详加检讨,而赵桓更令赵开细心选送若干通晓财赋的官员与世家子弟,一并多多送往长安太学,备列学习财务,以俟数年后,能多出一些可用的人才。
待赵开退出之后,赵桓看看天色,已经时近正午,宋人规矩,一天两餐,早晨那顿便是早饭,下午一点左右,便叫晚饭,若是夜里休息的晚,再吃一些零食酒水,便叫夜点。此时看殿角沙漏,已经接点下午一点,赵桓虽然习惯了宋人的饮食时间,却也觉得腹中打鼓,饿的发荒。
他一面下令传膳,一面又急召虞允文等人前来。待一道道银盘呈送上来时,虞允文等人亦听命前来。
赵桓一面用膳,一面让虞允文等人进入内殿等候。各人都是枢密参军司的成员。这些事到也做惯了,听得赵桓吩咐,便鱼贯而入,到内殿排列好沙盘木图,等候皇帝用完膳后进来商讨。
枢密参军司亦是去岁整改裁撤中央官署时,在整个朝廷都裁撤官衙时,却在枢院内加设此司,用来统率整个禁军的各级参谋军官。
在赵桓的理解中。枢密院等于是后世的国防部,负责整个国家军事机器的部署与运作,兵部原说是掌兵册,兵员器械,其实责权早就削弱,连军器监这样的机构,都是被枢院直管。这样一来,兵部只剩下一下空壳子而已,去年裁撤中央官署时,就削减了兵部不少有名无实地机构。只留下尚书与侍郎等职衔。用来加官而已。而当兵部的裁撤势成必然,枢密院要负担的责权太过重大,原本的架构显然要重新组合与加强。
在设立武备、职方等兵部传统机构的同时。赵桓下令在枢院组建参军司,专责各大战役的筹备策划,更兼理所有的参谋军官的领导与人事权,又诏命虞允文加同知枢密,成为枢密副使之一,专责领导这个新成立地机构。而虞允文不负他所托,在靖康六年的下半年,整个参军司还没有配置完成所有成员时,已经根据当时宋军与可预期的力量发展,针对整个宋金战局大势。拟定了靖康七年整年的做战计划。
随着新一年财务预算的出台,整个战役的筹画也到了最后阶段。摆在皇宫清漏阁侧殿硕大的沙盘上,满是象征着宋军与金兵的红蓝色小旗,标配着每一支宋军禁军的位置,最近的后勤供应点,战马、兵器弓箭地储备,道路桥梁情况,以及对金兵每一个万户地地理位置的标示,对方战马的多少。精锐程度,附近策应所需地时间,每一项每一样,都标列的清清楚楚。
可以说,这样完备的战场分析,这样详细的情报以及对相应情报的分析重组,乃至判断实力,做出相应的部署,在宋金相争的这个时代,已经超越了任何国家与军事组织所能做到的极限。
这样的成绩,最大的功劳自然是首创提倡者地赵桓,而其实宋军的参谋制度也在宣和年间就已经渐渐接近成型,在赵桓的有意的扶持下,并提供了不少后世的简单的数学与画图办法后,这些原本就很专业的参谋军官,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加上虞允文的天才,终于将调动超过五十万人地禁军主力,三十多万人的厢军,以及近三百万人的民扶部队的整个战役计划,全部制成完毕。
可以说,这个做战计划,已经接近了赵桓理想中德国参谋本部在相应的科技与大环境下所能做到的一切。
虞允文的属下多达数百人,多半是从数十万禁军中选取的身经百战熊辅叹担任过参谋军官,且又心思灵动,不会刻守成规的年轻人。虞允文自己不过二十来岁,而他的属于年纪平均也就在三十左右。这样一支年轻的参谋军官团体,在赵桓给出了大的计划框架之后,可以充份的发挥想象力与自己的特长,并不因为计划是皇帝提出就不敢修改。而在赵桓原本的计划之上,又做出了许多极具想象力的修订改正。
整个计划,是熟知整个宋金战局与历史走向的赵桓率先提出。
在靖康三年他逃回长安时,宋军还处在四处挨打,甚至很多战场上抵挡不住金兵进攻的窘迫境地。
韩世忠败于两准,刘光世丢天长军,扬州失陷,金兵过江,搜山检海追的赵构狠狈之极,如丧家之犬。
而赵桓这边,富平大战迫在眉睫,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其中有十八万人的西军精锐,可以说,这是整个宋朝禁军,在后来的岳飞等名将没有成长起来之前,最强大的战斗力量。在正史上,富平一战失败,宋军丢失了整个陕甘,退守四川,而关陕一丢,金兵则彻底护住了中原腹地,为后来的宋军的北伐,制造了很难逾越的困难。
富平战后,收复河东,渑关大战,坚守长安,几场大战下来,宋军由于富平一战保有了原本西军的主力,又有赵桓的指挥,加上韩世忠、杨沂中、岳飞等战将的成长,在东南、荆襄、关陕,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战场,使得金兵到处捉襟见肘,不但不能再主动进攻,连防守也显的极为吃力。
在收复太原一役,金兵就充分显示了能战部队的不足,战场的太长使得原本就以精兵为主的金兵主力更加吃紧,而扶立的伪齐汉军,其战斗力与主帅的指挥能力,对百姓的驭使能力,官府的行政能力,都完全没有体现出傀儡政权的作用。
这样一来,宋军到了靖康六年,已经化被动为主动,四处出击,虽然只在上半年有大规模的太原之役,下半年基本上就以小规模的战斗为主。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宋军四处出击,打的伪齐与少量的金兵主力鸡飞狗跳,四处起火。而到了靖康七年,金国内乱尚且没有消弥,主和派占据了上风,一心指望着赵桓与他们谈判,依宋辽旧例两国和平共和,女真贵族可以坐享故辽旧地和宋朝的中原与河北,享受着宋人给予的岁贡,可比与宋朝苦战到底要容易的多。
而赵桓深知金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正史所载,金兵灭辽后,腐败堕落的程度,与后来的八旗兵入关后相当,甚至更加过份。通过几次大战,他已经发现宋朝重步兵的发展进步,以及涌现出来的大量优秀将领,使得宋军已经有实力与金兵在平原野战。历史上的宋兵要到绍兴十年时,才有这个能力,而赵桓麾下的宋军,已经提早了若干年就有这种能力,而且更有胜之。
整个的作战计划,也便依从着宋金两国军事实力的变划而拟定。
除此之外,尚有两国后勤能力,整体经济能力,人口补充能力等各方面的筹画与考量,这个层面,已经是后世整体战的范畴,若不是赵桓提出,任虞允文等人天赋过人,也绝计无有可能想到。
待赵桓匆忙吃完,入到侧殿内里时,几个班直侍卫立刻守卫在前,任何人不准靠近。他们自然也不会知道,在这间殿阁内,整面墙上悬挂的,便是即将展开的庞大作战计划的草图。
整个计划关系到数年内宋金两国的战略大势,若一切顺利,不但中原可复,甚至河北全境,亦有可能收复,而被打伤了的金兵,则未必能保有燕云天险,如果能将长城防线一气夺回,则金国再也无力南下,强悍的宋朝重步兵和当世最强的远程兵种,会使得面对雄关要隘的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