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歌-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八棱瓷瓶可不简单,是窑神童宾的作品,将目前能找到的釉彩,全集中在一个瓶子上,并且在瓶子上写下密密麻麻的青字,详细述说了各种颜料的配给与烧制方法,当然,这个瓶子是不会对外流传的,而是供奉在景德镇他们童家的祠堂内滴。
皇商刘奂堂可是小朱的第一任首辅刘鸿训的族弟,跟周延儒他们关系不错,刘鸿训的下台,其中隐隐有温体仁的‘功劳’在里面。所以刘奂堂对温体仁恨之入骨,他眼见周延儒有难,立刻跳出来帮忙助拳。
他是瓷器业大亨,童宾再是窑神,也斗不过皇商。因此,这个被整个瓷器行业奉为‘瓷母’的‘各色釉彩大瓷瓶’,就被贡献出来了。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事儿上,童家也亏不到哪里去。因为皇上不是一个吝啬的皇上。更何况童家现在北京有了京窑和玻璃厂,这份荣耀也是皇帝赐的。
站在宫内御用监的库房之中,小朱眼见这个高近一米的大瓷器,真是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思。这东西可真好啊!
;
第十七章:兵甲之事
第十七章:兵甲之事
各色釉彩大瓷瓶的出现,使得皇宫瓷器收藏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汝、官、哥、均、定,五窑瓷器,谓瓷中之宝。宫中历来积存了不少,如今再加上童宾的‘瓷母’,皇帝很有开一个博物馆的心思了。但为了保证自家的技术不外流,皇帝暂时按下了这种冲动。而只是赏了童家一个荣誉:
钦赐童家祠堂可用‘垂花门’的奖励。
周延儒叫马世奇寻找大瓷瓶的目的很简单:马世奇是什么人?聪明、博学、好动、勇敢,能文能武,长得还帅气,这样一个偶像级人物,不点状元郎太可惜了。而且最关键的是,马世奇的兴趣爱好,同皇上还挺一致,这不,连大瓷瓶都给您淘换出来了,可见,这是一个合格的文臣书友啊!
他的心思小朱皇帝自然明白,所以,小朱对明年点马世奇当状元郎的承诺,不会改变了,这其实也是小朱对钱谦益的承诺。想通关节,皇帝也就将全部的心神,放在欣赏大瓷瓶上面了。
……
正在皇帝忙忙活活不知所谓的时候,贺逢圣、洪承畴、梁廷栋这几位阁臣重臣,联名上奏。
“吾皇既想以战促和,便应该集中精神,为开战做好准备,再不能这么无所事事的瞎晃悠了,瞧你这些天干的好事,要么就是强索宫女,要么就是举办音乐会,不是玩瓷器,便是引进标点的,这对大明的战事有什么好处吗?赶紧抓紧时间,备战备荒才是正理啊!”
这份奏折,内阁首辅温体仁可不敢轻易置喙,在票拟上写上‘谏诤善语’四个字之后,就转给方正化送皇帝批阅了。
皇帝拿到这份骂人的折子,心中苦笑,连忙把洪承畴召进来讨论,为什么要找洪承畴呢?因为这第二届内阁的搭建之初,就没准备打仗,但人算不如天算,林丹死后的蒙古格局,必须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主体来通盘统筹,要么是大明,要么是后金,所以,必须再次开战。而一旦开战,现任大臣中,只有洪承畴能当大任。
额哲汗继位大典再有半年左右就举办了,从舒烨稷传来的消息看,这次大典,蒙古各部族派代表来是肯定的,但要他们认额哲为草原共主,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额哲信奉黄教,如果不是额哲属于成吉思汗的嫡亲血脉,如果不是额哲的背后,有大明的帮衬,恐怕这次大典的规模,都不会很大。
为了实现大明早在2百年前就设定的政治企划,以蒙古治蒙古。大明必须要有所行动,运作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控蒙古。通过额哲汗,来遥控蒙古。这是2百年来的政治企划,也是孙承宗和钱谦益做的政治蓝图。
而以洪承畴与皇帝为首的鹰派来说,借用‘额哲继位大典时,遭受蒙古各部族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开启战端,以战促和。才是最佳方式。
当两种政治企图产生抵触时,就看谁的政治影响力更大了。或者说,谁对谁的心理阴影更大一些。
像钱谦益、孙承宗这样施加于君主心头,政治影响力的阴影,存在于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政体之中。每一个政体模式下,这种老臣的阴影,普遍困扰着所有的当政者。
为了摆脱这样的阴影,很多人都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杀人。接班人杀老臣,新人杀旧人。但这种方式,是最野蛮也是最难成功的。
那么另外的方法是什么?继任者的政治能力,无论是否超过了前辈,他突破桎梏、先破后立的最柔和方式,就是自己培养和提拔新人。或者说,寻找奸臣来帮助自己。
我们说过,洪承畴是个政治赌徒,因此,洪承畴在温体仁、周延儒互相争风吃醋的时候,另辟蹊径的进行了运作。
当然,并不是只有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这三个人在运作,其他的的阁臣九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筹备。为全面开战,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
洪承畴做了三个工作。
1。武备的驯良。无论战争手段如何演变,有一条战略是亘古不变的。――精兵战略。这条无需多言。
洪承畴对精兵战略,是执迷不悔的,他在兵部尚书的任期上,一共训练了8支精兵:孙诚、唐栋、贺赞、王来聘、徐彦祖、申甫、黄得功、曹变蛟。这八个人统领的手下,都是一军3营的建制,总规模是9。6万人。
出于令人遗憾,但可以理解的原因,洪承畴刻意摒弃了刘良佐、满桂、左良玉这样已经成名的将领,甚至,他抛弃了一直给他鞍前马后忙碌拼杀的曹文诏。他其实,还抛弃了一个人,周遇吉。
2。盘查天下田亩,这事儿已经操作很长时间了,将近两年了。洪承畴明察暗访了很多很多的豪族大户,这些人夺占的田地,也都摸的差不多了。而且以董其昌为标准案例,也已经出现了。所以,洪承畴挥向地主阶级的钢刀,已然高悬。
但大户们,不是傻子,正是感觉到洪承畴的这些小动作,才导致最近的官场中,支持国家开战的声音,突然大增。
因为在正常的思路下,国家远征,当政者为了保证前线的胜利,通常会对国内采取安抚与稳定的怀柔手段。豪门寄希望国家尽快开战,以阻挡洪承畴的土地改革。
但洪承畴却敢反其道而行之,这就又回到了第一条:精兵战略。
精兵战略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出战人数少,这样就可以让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余力,来应对国内的突发事件。八支精锐部队远征之后,国内的曹文诏、满桂、左良玉、周遇吉等人,其实力,足够国家攘外安内的了。
而且国家还有了一个任谁也不能阻拦的借口‘一切为了战争’。以此借口,把那些‘发国难财’的地主老财,全给端了。这个远征,抄田的两步走方略,被洪承畴称作‘顺水推舟之计’
洪承畴做的第三件事儿,是去了趟河套镇旁边的一座新城――六娘娘城。
乌云娜的部落,原本不在河套的,但出于某种已知的原因,乌云娜征得了苏泰太后的同意,将自己的封地迁移到了河套镇附近,刚好这里原本有个小镇子,苏泰太后索性连这个镇子都送给她了,她的太妃府,就在镇子中央。这些年,沿着长城,从河套至归化城的广大区域,定居的耕种性牧民,越来越多了。还有很多汉民,也迁移至此,开荒垦田。因此,汉化的地名也就越来越多。
乌云娜的这个小镇子,被大家起名为:六娘娘镇。汗!虽说不是很好听吧,但倒是挺好记的。
而互市,也正式由北三关,迁移到了六娘娘镇了。舒烨稷说是‘为了方便’,因为河套这边水草丰美,互市的牛马,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修整。再说了,北三关的建设初衷,显得有些咄咄逼人。而迁移到曹变蛟坐镇的河套这边,就显得很柔和了。因为这里到现在还被称作鄂尔多斯草原。
但这只是官样文章。实质上,在蒙人世界和汉人世界,都在传说着一个绯闻。呵呵!要说起来太傅宰桑,迎娶故汗的旧妃,也属于正常现象,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而已。
洪承畴去六娘娘城,不是为了盘查舒烨稷的风流韵事,他是考察蒙古形式去了。回来后,洪承畴自信满满的提出了十六字真言:
“蒙古之局,百年良机。精兵以讨,联兵而征。”
“既然要联兵而征讨天下,干系庞杂而度算难明,还是要多方咨询才是。”
“是,陛下所言极是,此等事宜,当不得一两人来定的。”
“那便这样,明日宣旨,诏天下督抚,以年节返京述职为机,齐聚京师,共议大事!”
“吾皇圣明。”
于是崇祯皇帝,便指示一旁的方正化,代为批红,就定在年前的最后一个上朝日,进行备战事宜的讨论。
腊月23是小年,因此,从腊月23日起,文武大臣们没事儿就不用跑皇宫门前晃悠了,内阁的人也可以偷懒睡觉。
所以,腊月22日的早朝,皇帝和兴致勃勃的大臣们,开始了讨论。
“列位臣工,在开讲之前,朕有个提议,跟大家商量商量。”
“臣等恭聆圣谕。”大臣们很是有气无力,大家对皇帝这点伎俩,早产生审美疲劳了,更何况这还算不上什么美。
“列位臣工,朕想啊,这每日早朝,能否拖后一两个时辰啊?”
呵呵,一个时辰是俩小时,皇帝开口就拖两个时辰,估计这事儿悬。
“皇上,早朝听政,实乃顺时应天之举,岂能轻易更改啊!”
“是啊,皇上,勤政方能爱民,吾等不累。”
呵呵,这话都说出来了,可见大家的凡响都不是很热烈。但毕竟明代的大臣们,为了礼仪的需要,往往要凌晨一点来钟,就要从被窝里爬起来,好赶到午门去排队,这确实是有些艰苦。因此,皇帝转换了一个方式说道:
“呵呵,朕只是想先问问大家的意思,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的话,那么早朝之期,照旧便是,如果大家同意更改,也算朕体量列位臣工的一件事儿。”
“臣等多谢皇上!臣等愿依祖制。”
“呵呵,不忙,不忙,如今大明天下,时常听闻有金钱石子论事之法,不若这样,列位臣工现在就做个明断,同意早朝压后一两个时辰的,就投铜钱于…”
说到这,皇帝冲杨春一使眼色,杨春立刻抱出了一个大酒瓮,瓮口斜冲下,展示给大家,用以告诉大家,这个酒瓮之中,空无一物。
“对,就投在这个酒瓮之中,如果不愿意早朝压后的,便随便投一件东西进去,玉石啊,碎银啊,都可以,铜钱朕这里有,杨春,你先把酒瓮放下,每位爱卿都发一枚铜钱过去。”
“遵旨!”
杨春长的很富态,连忙笑嘻嘻的从怀中,拿出了一贯铜钱(1千枚),然后挨着个的发给大家。
“皇上,此等事情,莫要儿戏啊!”
是刘宗周出面置疑皇帝的提议。
“呵呵,刘卿家此言差矣,如今金石断生死,已经是大明习法了,难不成,这起床的时间,比生死还重要?”
“哈哈哈!”群臣都哄然叫好,就冲这些人的这副嘴脸,就不难猜到,一会的投票结果将会如何。
果然,大家乱哄哄的投完票,皇帝领着这群家伙,推着杨春就出了皇极门,来到金水桥前的小广场,杨春哗啦啦的就把里面的东西给倒了出来。
好家伙,一大堆的铜钱里面,可怜的一点物件,玉籽料把件两个,寿山石钮章六件,折扇一把。哦!!!这么冷的天,居然还有人带扇子?!!眼睛七副。散碎的银子共计12两。除此之外,就全是优质新铸的洪武通宝了。
投票结果,用脚后跟儿琢磨都知道了,大多数的人都同意将早朝的时间推后。
“哈哈!”
皇帝朗声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枚大明通宝(海事银币)的象牙母钱,施施然的投到了那一堆‘选票’的上面。
“世风日下啊!想不到,我刘起东,竟然跟一群宵小共济一堂,真是悲哀啊!悲哀!”
刘宗周的捶胸顿足,丝毫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呵呵,皇帝也不在乎这些朝臣中有多少伪君子,反正这件事儿就是这样定了,当即下旨:
“传旨,既然金石之法已定结论,自明年起,早朝推后至辰时二刻,钦此!”
“臣等多谢圣上体谅之心!”
辰时正刻按后世算法,是7点整,辰时二刻就是7点半。皇帝耗费了九年多的时间,终于是将作息时间给变过来了。心情大好,连忙招呼大家。
“好了,此事计议已定,谁的物件谁拿走,铜钱愿意拿的,也都拿走,咱们君臣回皇极门正殿议事吧。走吧,走吧。”
身后杨春乖巧的?了一下皇帝的衣角,才算把皇帝略显嚣张的气焰给灭下去。
朝堂上的大家伙,都心情大好,大家都很热烈的讨论起来。
既然想以武开万世太平,就意味着穷兵黩武,所以大家讨论的焦点就集中在:
打几年?
打谁?
怎么打?
谁来打?
打成什么样?
1、2、3……一共是五方面问题。但皇帝知道,这些人都在起哄架秧呢,真正的正主还没出手呢!
果然,等大家讨论的快成蛤蟆坑的时候,郑三俊,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一时间,朝堂上竟然鸦雀无声。
“皇上,大明以武立国,以法治国,于今虽有万邦朝奉,亦有鼠辈觊觎,是以,开战立国本一议,臣是附议的。但是,大明旱灾连绵,如果不积存实力,穷兵黩武,势必要动摇社稷滴。因此,臣恳请皇上,定要三思而行,谋定后动才是!”
“说的好,郑先生所言,句句肺腑啊!”
这是皇上嘴里说的,心里面说的却是‘我还能不明白这个理儿?关键是怎么积存实力啊?’
“谢皇上!”
郑三俊谢过之后,长揖一礼便回去了!
皇上心里这个气啊!差点把鼻子都给气歪了。
不过这样倒好,因为这样的国策会议上,讲虚话总比不讲话好,况且老郑还是支持皇上想法的,所以也就原谅他了。
有一点要说明,大明朝的君君臣臣,个个都是鹰派,所不同的,就是聪明的鹰派和愚蠢的鹰派之分,这份民族气节,还是应该表扬的。
现在好了,皇上主动提出倡议,希望通过主动出击,为子孙后世,打出数百年的安宁来,大家都非常高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运气,能够成为争盟定策的臣子滴!
一旦大明主动出击,而且还赢了,那今日这些文臣武将们,都将在历史上拥有荣光。
但现在的问题是,光想着吃了,没想着做。
说开打容易,皇上一句话,臣子一阵喊,这事儿就能定下来,但前提是怎么才能保证胜利的到来?这才是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好在愚蠢的鹰群中,还是有那么几只聪明的,
“启禀皇上,臣有四正六隅十面网之法,陈于庭上!”
说话之人是湖广、川贵总督,杨嗣昌。今天这次大会,不单是杨嗣昌来了,卢象升、熊文灿、袁崇焕、李邦华、毛文龙、郑芝龙、陈奇瑜,满桂、曹文诏、左良玉、这些外放的大臣们,都回来了。
之所以皇上前段时间,不着调似的瞎忙活,其实就在这打着伏笔呢!作为年轻的君主,28岁的小朱,非常希望,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将这些名臣都集中在一起,共同制定出一个长远规划,以便为大中华民族开疆辟土,成就辉煌。
小朱自知能力有限,也知道现在的内阁成员,对军事不是很门清,所以才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以便为这么老些的能臣名将,创造一个济济一堂的机会。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地把事情办好。
杨嗣昌的思路是这样的:
“皇上,所谓四正,乃栈道、兵甲、银饷、约盟,现如今,大明官道河运,已初具规模,一旦官道亨通,河网遍布,则可集天下之兵,供天子驱策。此为粮道者。迅雷光启、穆刀软盾。更有强弓新车千里镜,兵锋之盛,千古所未有,此为兵甲者。商事海事、制钱银圆,皇庄新粮,国家府库丰足,更有伤骸进京夸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