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汉密尔顿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他都知道,该做出自我牺牲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超级战巡
站在汉密尔顿的角度,确实没有别的选择。
在汉密尔顿看来,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主力编队里的十一艘战列舰逃走,与大西洋舰队会合之后再杀回来。如果幸运一点的话,他率领的六艘快速主力舰也许能有一艘、或者两艘侥幸逃脱。
至于全身而退,在被公海舰队的快速主力舰死死咬住,而且战局不明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好之后,汉密尔顿没再犹豫。
八点二十分“巴哈姆”号率先把航向向左偏转了十度,向德舰逼近。
后面,两艘“巴哈姆”号的姊妹舰立即跟上。只是按照汉密尔顿的要求,三艘战列巡洋舰的转向角度只有五度,即没有迅速与德舰缩短交战距离。娄要就是,战列巡洋舰的防护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战列作战。此外,三艘德舰的火力也十分凶猛,对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有足够的威胁。
要知道“德夫林格”级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最新瑞的战列巡洋舰。
虽然在设计“德夫林格”级的时候,冯承乾已经离开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部,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并不表示,没有冯承乾的指引,帝国工程师设计不出好的战舰,更不表示“德夫林格”级不够厉害。
从某种意义上讲,帝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一直优于英国皇家海军。
主要就是,帝国海军在设计战列巡洋舰的时候,除了注重速度之外,并没有像英国皇家海军那样一味强调火力,而是力争在火力与防护之间做到平衡,从而确保战列巡洋舰能够在jī烈的战斗中生存下来。
这一点,在之前的实战中已有鼻体现。
从“塞德利茨”级开始,帝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就没有在主炮口径上做文章,而是把增加的排水量用在了装甲防护上。要知道,与“塞德利茨”级同时期建造的“狮”级,采用的是十三点五英寸主炮,而“塞德利茨”号采用的依然是三百毫米主炮,比“狮”级差了近两个级别。可是在实战中“塞德利茨”号不但击败了那些装备十二英寸主炮的英舰,还击败了“狮”级战列巡洋舰。
事实上,在战列巡洋舰之间的战斗中,主炮口径几乎没有决定意义。
原因很简单,战列巡洋舰的防护太差了,在任何交战距离上,都挡不住战列舰级主炮的直接轰击。
正是如此“德夫林格”级在设计的时候,也不太注重主炮口径。
只是,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这就是,按照帝国海军的要求“德夫林格”级应该比“毛奇”
级更加强大,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把排水量放宽到了三万吨,后来又分两次提高到了三万三千吨,比“塞德利茨“号整整多出了五千吨。在实现了其他重要xìng能,比如速度标准之后,工程师发现,剩余的排水量足够为“德夫林格”级配备四座三联装三百毫米主炮炮塔,而且在采用背负式的情况下不会对防护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是“德塞利茨”级需要这么多的主炮吗?
虽然帝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不是去对付英国皇家海军的装甲巡洋舰的,主要对手是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但是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的主炮配制数量羊不多,从“无敌”级到当时还在设计的“虎”号,都只有八门。在此之前,帝国海军为了得到火力密度上的优势,战列巡洋舰都配备了九门主炮。
很明显,不管是帝国海军、还是帝国的工程师,都认为没有必要配备十二门主炮。
更重要的是,既然排水量有富余,那就更没有必要配备十二门三百毫米主炮,还不如在减少主炮数量的情况下,配备口径更大的主炮。
问题是,选择哪种主炮呢?
以当时的情况,最佳选择是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实际上,这种舰炮,从一开始就是为战列巡洋舰设计的。准确的说,在得知英国皇家海军将在“伊丽莎白女王”级与“复仇“级上配备十五英寸主炮之后,帝国海军就认为在下一级战列舰,即“拜仁”级上,至少应该配备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结果就是,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研制工作被延迟,到最后成为了战列巡洋舰的专用品。
更有趣的是,当时帝国海军已经确定,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将做为“德夫林格”级的后继舰,即“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的主炮。要知道,在大战的第二年,即一九一五年初“马肯森”级的首舰已经开工,二号舰也在五月开工,三号舰与四号舰则在年底开工,只是在一九一六年全部被取消掉了。舰体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的’,马肯森。号与完成百分之四十的“弗雷德里希亲王”号则暂时停工,在修改设计之后,然后按照战列舰的标准,进行再建造。当然,做为战列舰“马肯森”号与“弗雷德里希亲王”号肯定不会采用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做主炮。要知道“拜仁”级配备的都是三百八十毫米舰炮,而且“马肯森”级的排水量比“拜仁”级多了数千吨,在减少了锅炉与轮机之后,有足够的空间配备三座、甚至是四座三联装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
此外,按照大战的标准,三百五十毫米舰炮根本配不上战列舰。
可以说,在“德夫林格”级进行设计的时候,在主炮配制上是个很大的问题。
最初的方案是配备三座三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节省设计时间,因为之前的几级战列巡洋舰采用的都是类似的主炮配制方案,只不过选择的是三百毫米舰炮:二是在火力密度与火力强度上做到平衡,并且能够与随后建造的“马肯森”级通用主炮。
等到冯承乾回到帝国海军,情况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当时有确切的消息,英国即将在新式战列巡洋舰上采用十五英寸舰炮,使其于战列舰同步。虽然这份情报有误,即英国皇家海军在“虎”号上采用的仍然是与“狮”级相同的十三点五英寸舰炮,但是也不是完全错误,因为到了“声望”级,就已经装上了十五英寸舰炮。
提高舰炮口径,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好处:增大舰炮的有效射程。
实战已经证明,三百毫米舰炮的有效射程不会超过二十公里,即便能够把炮弹打到二十公里之外,命中率、穿甲能力都达不到最低要求。只有提高舰炮的口径,才能有效提高舰炮的有效射程。
结果就是,三百五十毫米主炮方案被推翻了。
问题是,当时设计已经定型,而且“德夫林格”号的建造工作已经开始。在舰体基本结构已经确定下来的情况下,肯定无法调整主炮的布置方案,最多只能在减少舰炮数量的情况下提高主炮口径。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用双联装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替换三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
这下,问题更严重了。
在只有三座炮塔的情况下,采用双联装炮塔,主炮就只有六门,而帝国海军又一向重视主炮的火力密度。
显然,对帝国海军来说,根本无法接受主炮数量少于对手的战列巡洋舰。
看似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一项重大突破让“德夫林格”级起死回生。这就是,高压细管锅炉。
动力系统的进步,意味着动力舱的长度能大大缩短,腾出安装第四座炮塔的空间。
很快,新的建造方案确定了下来。“德夫林格”级将采用三百八十毫米舰炮,而且为四座双联装炮塔。
虽然在主炮数量上“德夫林格”级对英舰没有优势,但是至少没有劣势。
更重要的是,克虏伯公司制造的三百八十毫米舰炮在射程、精度、威力等各项主要xìng能指标上,都超过了英国的十五英寸舰炮。后来的实战也表明,帝国海军的三百八十毫米舰炮对英国的十五英寸舰炮有压倒xìng优势。
正是这一番折腾,让“德夫林格”级的建造进度拖延了近一年。
要不然,在一九一五年底“德夫林格”号就能建成,而“吕佐”
号与“兴登堡”号也肯定能在一九一六年初完工。
当然,拖延也不是没有好处。
可以说,配备了八门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德夫林格”级,绝对要比配备九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的强得多。更重要的是,随着“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下马,三百五十毫米舰炮能否顺利制造出来都是个问题。要知道,当时克虏伯公司根本没有多余的生产力,只能为帝国海军生产一种大口径舰炮。在战列舰的主炮全部向三百八十毫米靠齐的时候,再为了一级三艘战列巡洋舰生产一种全新的大口径舰炮,显然是很不划…算的事情,而且在生产表上也不可能排在前面。很明显,如果“德夫林格”级仍然采用三百五十毫米舰炮,能不能在一九一六年底服役都是个问题。
显然,对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来说,三艘配备了八门三百八十鼻米舰炮的“德夫林格”级太强大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巅峰对决
严格说来,’“德夫林格…级已经不是英国皇家海军定xìng的战列巡洋舰了。
在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为了使航速达标,在火力配制上往往比同期战列舰稍微差一点。比如“狮”级就比同期的“铁公爵”级少了一座炮塔,而“声望”级则比“伊丽莎白女王”级与“复仇”级少了一座炮塔。由此可见,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在火力上做了牺牲。
最初,帝国海军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即牺牲火力来提高速度。
到了“德夫林格”级,就不一样了。在火力上“德夫林格”级与同期战列舰,即“拜仁”级没有半点区别,都是四座双联装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而“德夫林格”级提高航速的手段是增加排水量。
建成时“德夫林格”号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三万八千五百吨,比帝国海军最终批准的还多了三千五百吨,比“拜仁”级多了将近五千吨,而同期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也只有三万三千吨。
可以说“德夫林格”级是第一种在排水窭上超过了同期战列舰的战列巡洋舰。
除此之外“德夫林格”级的防护xìng能也明显高于“声望”级,其主装甲在一定范围能甚至能够扛住十二英寸穿甲弹。要知道,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艘战列巡洋舰能够应付战列舰级的主炮穿甲弹。
这意味着什么?
说得直接一点“德夫林格”级在各项xìng能上,超过了当时的所有战列巡洋舰,是一种介于战列巡洋舰与战列舰之间的主力舰。
用这种主力舰去打战列巡洋舰,自然不在话下。
相比之下,英国皇家海军的三艘战列巡洋舰就显得有点寒酸了。
“虎”号就不多说了,虽然在主炮数量上与“德夫林格”级相当,但是主炮的口径差了一个级别,因此在有效射程、毁伤能力等各项xìng能上,均远不如“德夫林格”级,在远程交战时的炮击准确xìng也差了一大截。
“声望”级还有得一比,因为它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种配备了十五英寸舰炮的战列巡洋舰。问题是“声望”级对应的是“复仇”级,而英国皇家海军在设计“声望”级的时候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即减少一座主炮炮塔,用腾出来的空间与节约的排水量,增加了几台锅炉与轮机。结果就是“声望”级只有三座双联装十五英寸主炮炮塔,主炮数量为六门,比“德夫林格”级少了两门。要知道,六门主炮是一艘主力舰的最低标准了,再少的话,连进行校准射击都力不到。原因很简单,在校准射击的时候,需要三枚炮弹的单着点数据,而校准射击一般又由半数火炮进行。
对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来说,没有幸运之神的帮助,肯定打不过三艘德舰。
这也正是汉密尔顿瞻前顾后的原因。
虽然双方战列舰的速度都不算满“伊丽莎白女王”级能达到二十五节,而“拜仁”级能跑到二十六节,基本上与大战初期的战列巡洋舰持平,但是与大战期间建成的战列巡洋舰相比,这个速度就不算快了。
“虎”号的最高航速是二十八节“声望”级为三十一节“德夫林格”级也能达到三十一节。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在新式战列巡洋舰面前,之前的快速战列舰根本就不算快。
汉密尔顿担心的,正是他的三艘战列巡洋舰被击溃之后,三艘德舰会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包抄与追击他的三艘战列舰。如此一来,他就没有任何机会脱身,甚至得用三艘战列舰抗衡七艘德舰。
真要打成这样,汉密尔顿的最佳选择就是投降。
为此,汉密尔顿首先要保住的,就是队列最后面的三艘战列巡洋舰,必然让这三艘战列巡洋舰首先战败。
如此一来,自然得保持好交战距离。
汉密尔顿没有做错,而且对后面三艘德舰的判断也很准确。这三艘战列舰中,除了“德夫林格”号是在一九一六年服役,另外两艘都在一九一七年服役,而且三艘战列巡洋舰都没参加过战斗。只要保持好交战距离,就算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也不会有好的表现,但是至少能够多坚持一阵。
问题是,汉密尔顿忽视了一点。
这就是,前面的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能够坚持多久,特别是他的击键“巴哈姆”号能够坚持多久?
随着交战距离缩短,英舰的表现终于好转。
可是,德舰的炮击命中率也开始提高,而且在距离缩短到一万八千米、而不是英国皇家海军认为的一万六千米的时候,四艘“拜仁”级上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能对“伊丽莎白女王。级构成致命威胁。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拜仁”级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是两种旗鼓相当的战列舰。
原因很简单“拜仁”级在设计的时候就直接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级,在主炮数量与口径、装甲厚度、航速、甚至是舰体的总体布局等方面,两种战舰都极为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只是,实战证明,这两种战舰的差别非常大。
火力上,虽然十五英寸舰炮与三百八十毫米舰炮在口径上相差不大,而且主要弹药的质量也差不多,但是三百八十毫米舰炮的身管比十五英寸舰炮长一些,因此炮弹的初速就要高一些。更重要的是,帝国海军率先区分了重弹与轻弹,而英国皇家海军到这个时候,依然没有这么做。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管是在远程炮战、还是在近距离炮战中“伊丽莎白女王”级都很难占到便宜。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使用一种穿甲弹,简化了瞄准程序,减轻了炮手、特别是枪炮长与炮长的负担。可问题是,通过严格的训练,以及采用更好的观瞄设备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防护上“拜仁”级的优势更加突出。虽然在设计“拜仁”级的时候,帝国工程师没有采用冯承乾提出的“重点防护概念”主装甲带依然由舰首铺到舰尾,但是却重点提高了关键部位的厚度,并且削弱了次要部位的厚度。由此带来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好处,即在不增大排水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关键部位的防护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战舰在jī烈战斗中的生存能力。相反“伊丽莎白女王”级没有采用类似的设计,关键部位的防护不足、而次要部位的防护过量,使其在战斗中极易遭到致命打击。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帝国首先研制与生产出表面渗碳装甲钢,并且首先应用到了主力舰上,大幅度提高了主力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