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威廉皇储提供的资料,帝国的经济状况较为良好,只是存在严重的贸易问题,而这也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
做为新兴工业强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却没有匹配的海外市场,贸易肯定是大问题。
关键不是帝国的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而是帝国没有足够的殖民地,也就无法获得廉价的资源与独占市场。
贸易,已经成为帝国最大的经济问题。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呢?
帝国与俄国渐行渐远,问题就出在贸易上,即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帝国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而俄国是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国,帝国的贸易保护政策,等于堵住了俄国的出口渠道。
当然,帝国与俄国的贸易纠纷,只是冰山一角。
在出口领域,帝国为出口企业提供了巨额贸易补贴,大力刺激出口,在全世界范围内与他国企业竞争。
几乎在各个领域,帝国都与其他强国存在矛盾。比如当初大清采购战舰时,帝国的造船厂就抢走了原本属于英国的订单。
工业时代,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又以贸易为主。
即便没有其他矛盾,帝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也会对老牌强国构成威胁,从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这种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演变为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帝国与法国、俄国、英国的根本矛盾。
问题是,帝国能够裹足不前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即便帝国皇帝昏庸无能,掌控各个经济领域的利益集团也不会让帝国原地踏步。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必定会发展壮大,也必定会成为老牌帝国的劲敌。
认清这一点就能发现,新帝国与老帝国之间,肯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且是工业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不可避免,只能想方设法的创造致胜机会。
冯承乾很清楚,可是没有其他人像他那样,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吃过午饭,冯承乾又把自己关在了车厢内。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传来的嘈杂吵闹声惊扰了冯承乾。
“去看看。”
施密特点了点头,立即出门观望,不多时就赶了回来。
“发生什么事了?”
“是索菲公主与玛格丽特公主。”
冯承乾皱起了眉头,腓特烈三世没有带上皇子,却带上了四个公主。准确的说,是三个公主。长公主夏洛特已经嫁给萨克逊-迈宁根公爵贝哈德三世,现在是公爵夫人,只是长期住在娘家。
“伯爵,要我……”
“不用了,就当她们不存在吧。”冯承乾叹了口气。当四个儿子与四个女儿的父亲,显然不是件容易事。
“伯爵,列车就要到站了。”
“快到威廉港了?”
施密特朝窗外指了一下,已经能够看到威廉港了。
第八章 帝国时代
皇室游艇“勃兰登堡”号是一艘排水量不足五百吨的小船。
秉承普鲁士的传统,皇室游艇装修得极为简朴。船体上的漆是新上的,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因为游艇内部空间有限,所以分给冯承乾的是一间面积不到十平方米的舱室。陈设极为简单,只有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与一把椅子。与其他随从一样,施密特只能去底舱睡吊床。
港湾内,还有几艘战舰。
按照安排,将由一艘战舰护送皇室游艇前往朴茨茅斯港。因为帝国海军没有几艘拿得出手的大型战舰,仅有的四艘“萨克森”级铁甲舰,要么状态不佳,要么正在维护,所以安排随行出访的“伊伦娜”号二等巡洋舰。
这艘战舰去年才建成,今年年初服役,算得上是帝国海军拿得出手的战舰了。
只是皇室活动,用不着动用大型战舰。
日落后,“勃兰登堡”号跟随“伊伦娜”号,缓缓驶出了港湾。
威廉港面朝北海,去朴茨茅斯港的航程不到一千海里,两天后就将到达。
因为随行的有英国驻帝国大使,所以腓特烈三世安排了晚宴,也算是对这次外交访问进行铺垫。
冯承乾没去参加宴会,而是留在舱室里阅读威廉皇储提供的文件。
谁也无法阻挡帝国在经济上崛起,因此与老牌帝国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肯定会引发新老帝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难道没有认识到会有这样的结局?
答案是否定的,不但有人认识到,而且早就认识到。
不是别人,正是帝国宰相俾斯麦。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对俾斯麦的评价是七分功、三分过。在后世看来,俾斯麦最大的过错是过分相信英国,妄图在与英国结盟、以及实现帝国的海外利益之间,制造一种根本不可能的平衡,从而借助英国的帮助制衡欧陆强国,确保帝国的国家安全,同时获取殖民地与海外市场。
普法战争之后,俾斯麦推行的所有外交政策,都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问题是,英国靠得住吗?
老谋深算的俾斯麦不可能不知道,英国与帝国的矛盾不可调和,也就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国身上。
迟早有一天,帝国会成为英国的劲敌。
俾斯麦不是没有准备,而是早就做了准备,只是没有多少人看得出来而已。
比如,在外交上,俾斯麦充分利用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野心,联合英、意、奥共同制衡俄国。又比如,在经济上,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劳工法案、开辟海外市场等手段,大力促进本国资本发展。
普法战争之后,俾斯麦推行的政策,无一不是为了使帝国发展壮大。
冯承乾不得不承认,他之前误解了俾斯麦。
做为帝国宰相,俾斯麦比任何人都清楚,只要帝国顺利发展,迟早有一天会挑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要么取而代之、要么一败涂地,没有第三种选择。做为新兴强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急切需要一段和平发展时期。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就是在为帝国争取必不可少的休养机会。
十多年下来,帝国早已焕然一新。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再过十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超越英国,成为欧洲地区头号经济强国。
问题是,俾斯麦预料到的,其他政治家也能想到。
日益强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对很多国家构成了威胁。
感受最为明显的,自然是法国与俄国。
德俄矛盾起于十年前,首先是俄国为了保护本国工业,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提高进口工业产品关税,致使帝国工业资本大受影响。随即俾斯麦以牙还牙,出台了针对俄国的农业产品关税政策。
这场贸易战,直接导致俄国倒向法国。
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在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前,经济上的冲突已经导致德俄决裂,法俄结盟已经无法避免。
当然,经济只是一方面。
受克里米亚战争与巴尔干局势影响,沙皇决定修建从欧洲地区横贯西伯利亚、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该计划得到俄国军方与资本家全力支持,他们希望通过这条铁路加快军队的调动速度,加速开拓亚洲的商品市场,刺激俄国的冶金业、采煤业与机械加工业。
最初,沙皇希望从德国获得援助。
虽然当时德俄是准盟友,但是俾斯麦绝对不会帮助沙皇修建这条铁路。要知道,这条铁路最大的价值在军事上,而不是经济上。有了这条铁路,俄国就能极为方便的把远东地区的军队调往欧洲地区。做为俄国的邻国,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会深受其害,俾斯麦自然不会伸出援手。
与帝国一样,英国也不希望俄国发展壮大。
结果,沙皇只能向法国求援。
最终,这条铁路成为法俄结盟的基础。
年初,法国决定向俄国提供五亿法郎贷款,原则上就是用于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只是五亿法郎远远不够,俄国随后肯定会向法国申请更多的贷款。只是到底有多少贷款用于修建铁路,就是个未知数了。
法俄联盟,迫使俾斯麦寻求新的盟国。
英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自然靠不上。
在欧洲大陆,除了德法俄,算得上强国的只有两个国家,即奥匈帝国与意大利,此外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也勉强算得上强国。因为奥斯曼帝国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涉及利益太多,极易与英国发生冲突,所以俾斯麦把重点放在了奥匈帝国与意大利,比如俾斯麦去年就亲手促成英奥意缔结协议,约定在地中海、黑海、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沿岸与北非沿岸地区维持现状。
虽然德奥意同盟还没形成,但是已见雏形。
不管是十五年前,由德奥俄形成的“三皇同盟”,还是俄土战争之后联英牵俄,俾斯麦的所有政策都只有一个核心:竭尽全力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能对帝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强国或者是国家同盟。
必须承认,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埋下了祸根。
短期来看,帝国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十多年的和平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指日可待。长远来看,帝国必然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甚至会同时与多个强国为敌。
到此,问题又绕了回来。
只要皇帝、贵族、官员、资本家与普通公民不甘心帝国仅为二流国家,迟早有一天得向老牌帝国挑战。
回顾俾斯麦在过去十多年里推行的政策,不能否定宰相的功劳。
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在他熟知的历史中,葬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不是年老的宰相,而是昏庸的皇帝。
现在,腓特烈三世不再是“百日皇帝”,历史还会重演吗?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照样会在二十世纪初爆发,德意志第二帝国还会是战败国,并且因此亡国吗?
这些问题,让冯承乾非常头痛。
他了解俾斯麦、也了解威廉皇储,却不了解腓特烈三世。
只是,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他的祖国遭受了上百年的耻辱,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并没公平对待所有参战国。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发生改变,那个东方古国的历史也会发生变化。
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冯承乾唯一的选择。
至少,做为新兴列强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冯承乾的祖国有相同的敌人,也就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
既然没有选择,那就不用选择。
平静下来后,冯承乾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没有机会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是有很多的机会,却被平白无故的浪费掉了。
只是,冯承乾却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利用未来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可是冯承乾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当初,要是学习成绩好,冯承乾就不会参军服役,也就不可能来到这个时代。
也就是说,冯承乾知道很多未来世界的技术,却一样都搞不明白。
再说了,仅凭冯承乾一人之力,也不可能把那些需要数代科学家才能搞出来的先进技术移植到初期的工业时代来。
不了解技术,只能让冯承乾从别的地方着手。
所幸的是,做为来自未来的军人,冯承乾知道很多这个时代的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拥有这个时代的人所不具备的能力。
这些认知与能力,肯定能派上用场。
两天里,“勃兰登堡”号在“伊伦娜”号巡洋舰陪同下,在北海平稳航行,四月十一日下午准时到达朴茨茅斯港。
经过英吉利海峡时,冯承乾才到甲板上转了一圈。
从地缘上讲,这道最窄处仅有三十多公里的海峡成就了英国,成就了工业时代的第一个世界霸主。
此后数十年,在这道海峡两岸,还将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只是,冯承乾更想亲眼看看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第九章 深入基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朴茨茅斯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母港。
之前数十年,英国一直把法国看成最大的威胁,皇家海军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封锁法国、二是拱卫本土。朴茨茅斯面对英吉利海峡,南面就是法国在大西洋方向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瑟堡。
面向法国作战,朴茨茅斯的地理位置极佳。
可是,面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朴茨茅斯就不是理想的舰队母港了。
游艇入港后,冯承乾来到了甲板上,正好腓特烈三世与皇后、以及几个公主都在,旁边还有几位英国外交官。
“陛下!”
“你终于肯出来来?”腓特烈三世朝冯承乾笑了笑,说道,“运气不错,皇家海军的主要战舰都在这里。”
冯承乾点了点头,他也看到了那些整齐停放在一起的数十艘战舰。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军的技术变革也即将到来。就冯承乾熟知的历史,十多年后,随着“无畏”号战列舰在英国的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下水,之前所有主力战舰都将遭到淘汰。
看着那十多艘战舰,冯承乾的心情非常复杂。
此时的英国,可以说是高枕无忧。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成为欧陆头号强国,但是海军实力薄弱,对英国皇家海军几乎没有威胁。传统的海上劲敌法国忙于应付来自陆地上的威胁,也不是英国的敌人。即便俄国野心勃勃,妄图称霸欧亚大陆,腐朽的政治体制使其很难有所作为。至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老牌殖民地大国,早已衰落,根本不可与日不落帝国相提并论。
大英帝国只需要提防两个国家,一个在北海对面,一个在大西洋对岸。
只是,在今后十多年内,这两个国家都无法对英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二十年内打造出一支强大舰队。
必须承认,现在的英国是幸福的。
只是,在不久的将来,英国还能沐浴在全球阳光之下吗?
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等于重新洗牌。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有很大的可能超越英国。
游艇靠岸,冯承乾跟随腓特烈三世上了码头。
前来迎接的是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弟、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英王爱德华七世。
冯承乾没有靠近,只是远远的看了眼这位浪荡不羁的亲王。
就冯承乾所知,爱德华年轻的时候很不检点,在爱尔兰服役的时候,曾经与一名女演员厮混,其父阿尔伯特亲王前去劝导,并且在归途中去世。此后,维多利亚女王把丈夫之死怪罪于爱德华,再也不许他过问国事与皇族事务。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爱德华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但是冯承乾仍然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个神色严酷的亲王,实际上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送腓特烈三世一行人登前往伦敦的是英国皇室专列。
一路上,冯承乾更是大开眼界。
在去威廉港途中,冯承乾也非常留意铁路沿线的情况。来到英国,他依然非常留意铁路沿线,特别是那些村镇。所见所闻,让冯承乾不得不相信,与英国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化还不够彻底。
从朴茨茅斯到伦敦,专列经过了数座大城市与数十座城镇。
很明显,英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工业化程度也更高,无愧于全球头号工业强国。
只是,实现工业化就这么困难吗?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现在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后来的苏联,都只花了二十年左右就完成了工业化。
关键在于,如何把工业的力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