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白了,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无法获得国际社会的主导权,也就不可能在其他领域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这样一来,中国陆军就不需要大规模裁军了。RQ
第六百三十章 霸权
    陆军不再需要大规模裁军,并不等于有能力建立战略打击力量。
    说白了,中德全面对抗对陆军争取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并不有利。
    主要就是,在中德全面对抗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海军与空军,陆军受自身固有缺点的限制,很难成为战略性力量。
    此外,不裁军,意味着需要维持更多的部队,也就意味着要花掉更多的军费。
    结果就是,陆军根本没有多余的军费来组建洲际弹道导弹部队,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空军占便宜。
    当然,这还与一个因素有关,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打击能力。
    在中德反目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制造出了原子弹,而且完成了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具备了有限的战略打击能力,对中国本土构成了威胁。
    显然,中国最需要的就是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打击能力。
    结果就是,空军率先完成转变,把绝大部分资源用在了战略航空兵上,以增强战略打击能力。
    虽然中国海军也有核打击能力,即原子弹在小型化之后,已经可以由舰载战斗机运载与投掷,而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舰队能够直接攻击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也就具备了有限的战略打击能力,但是舰载航空兵是战术部队,其战略打击能力根本无法与空军的战略航空兵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空军是中国战略打击力量的支柱。
    正是如此,中国当局最终才决定,把洲际弹道导弹部队、也就是后来的战略弹道导弹部队划归空军。
    当然,这也与中**队的实情有关。
    这就是,在中德全面对抗开始的时候,中国的核武库还不是很充足。能够使用的原子弹也就三十枚左右。如果把这些仅有的原子弹交给三个军种使用,那么在进行战略打击的时候肯定会遇到麻烦。相对而言,让空军承担战略打击重任,海军负责战术核打击,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为数不多的核武器。
    说白了,如果中德真的爆发全面战争,那么核武器就不再只用于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由空军单独规划打击目标,并且实施战略打击。肯定要比空军与陆军联合进行战略打击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核武器具有极大的毁灭性,因此对打击时间的要求非常高。
    说得简单一些,在中德爆发全面战争之后,中**队必须在第一时间发起战略打击,不给对手任何机会,甚至不能让对手获得反击机会。才能够确保中国本土的安全,而这就需要极高的作战效率。
    显然,两个军种联合作战的效率远不如一个军种的作战效率。
    这些因素,最终使中国陆军丧失了拥有战略打击能力的机会,也就由此决定了陆军的地位。
    所幸的是,海军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在大战结束后的十年里,海军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潜射弹道导弹与战略型核潜艇,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对海军来说,在战后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获得投掷原子弹的能力。
    显然,在战略型核潜艇问世之前海军只有战术平台。没有战略平台。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在原子弹小型化工程上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因为海军比空军更加需要让原子弹做得更小一些。
    所幸的是,技术进步的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到一九五四年,中**方就制造出了第一枚可以由战术飞机携带的原子弹,其质量仅有一点四吨。
    虽然比起后来的核弹头,这依然是一枚十分巨大的炸弹。要知道。中国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研制的最先进的核弹头,其质量仅有一百三十四公斤、爆炸当量在五万吨到二十万吨之间可调,一枚射程高达一万二千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可以搭载十二枚。而且能够分别打击十二个目标。但是与最初的原子弹相比,这种只有一点四吨重的原子弹已经足够小了。小到能让舰载攻击机携带。
    正是如此,在大战后,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发展,准确的说是新式舰载攻击机的研制都以搭载原子弹为基本要求。
    经过艰苦努力,中国海军在一九五六年获得了第一种能够搭载原子弹的舰载攻击机。
    由此,海军获得了极为宝贵的核打击能力,并且在洲际弹道导弹与战略型核潜艇问世之前成为了空军战略航空兵的有力补充。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攻击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二十七吨。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最重的舰载机也只有十吨,大部分舰载机的重量都在十吨以内。
    结果就是,海军需要更大的航母。
    可以说,正是舰载机的大型化,推动了航母的大型化,而中国海军也正是因此彻底放弃了建造小型航母的念头。
    当然,对中国海军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德全面对抗。
    事实上,在刘伯恩发表著名的“雅温得讲话”之前,中国海军就在为中德全面对抗做准备了。
    从一九五一年开始,中国海军就把重点转向了北大西洋。
    当年,刚刚当上参谋长会议主席的顾祝同就批准了一项工程,即动用四亿华元扩大中国在北大西洋上的海军基地。
    三年之后,中国在北大西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的容纳能力扩大了两倍。
    在一九五二年,顾祝同还签署命令,正式把第四舰队与第六舰队合并为大西洋舰队,并且为之保留了九艘舰队航母。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
    到一九五七年,顾祝同再次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时候,中国海军还通过与埃及签署同盟条约,获得了亚历山大港的使用权,随即就在此大兴工程,修建了中国海军在地中海上最大的海军基地。
    更重要的是,还建造了在大西洋上唯一能够对航母进行全面维修的大型船坞。
    从此之后,亚历山大港就成为了中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也是大西洋舰队最重要的母港。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还在马耳他、直布罗陀、卡萨布兰卡等地修建了海军基地。
    在英国通过全民公决摆脱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占领,恢复了正常国家权力之后,中国还获得了朴茨茅斯港与斯卡帕湾。到一九六八年,在挪威加入了由中国发起的泛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后,中国还获得了欧洲大陆上的港口。到此,中国海军完成了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的战略包围。
    说白了,在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之后,中国海军已经能够封锁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甚至是封锁整个欧洲大陆。
    当然,大部分行动都是在中德全面对抗,也就是中德冷战爆发后进行的。
    对中国海军来说,中德全面对抗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虽然中国的三大军种与海军陆战队都从中获益,但是相对而言,海军获得的好处超过了其他军兵种。
    主要就是,海军依然是唯一能够全球到达与全球作战的军种。
    在中德冷战初期,中国的四大军兵种有明确分工。陆军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本土防御,并且为盟国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战略威慑,为最主要的战略打击力量;海军陆战队是中国进行势力扩张的急先锋,主要承担在海外热点地区的军事行动;海军则是中国对外扩张的支柱,全面负责对外扩张,可以说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中国海军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在战后,中国奉行的是扩张战略。
    也就是说,中国的战略重点不是守成,而是要利用在大战期间建立起来的威信,迅速扩大势力范围,完成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压制与遏制,压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不给竞争对手发展壮大的机会。
    这样一来,海军自然在四大军兵种中稳居第一的位置。
    从军费分配上,就能看出海军的地位。即便在陆军与空军参谋长担任主席期间,海军分到的军费都占了军费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超过了陆军与空军,更是海军陆战队多出了将近两倍。在顾祝同担任主席期间,海军军费所占比例一直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主要用来推动大型装备项目。
    可以说,中德冷战,让中国海军进入了战后的黄金发展时期。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以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核心的“欧洲大陆集团”土崩瓦解,直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惨烈的军备竞赛中败下阵来、曾经统一的德意志分裂成多个国家。
    虽然在这数十年之内,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对抗并没有演变成战争,但是世界局势并不稳定,各种各样的战争此起彼伏,而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中德对抗的产物,更是中德利益斗争的缩影。
    显然,核武器没有终结战争,只是改变了战争的形式。
    对于已经获得霸权的中国来说,维护霸权是一件更加艰巨的任务,也将因此受到更多的挑战与威胁。RQ
第一章 职业士兵
    “如果维护霸权的成本过了霸权所带来的收益,那么霸权的意义何在?”
    李承志合上了头版上有这醒目标题的报纸,使劲揉了揉眼睛,才把目光转向外面,看着从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物
    虽然头等车厢是全封闭车窗,但是列车行驶时发出的轰隆声依然非常刺耳
    等李承志回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同一节车厢里的几名乘客都在打望他,大概是对他身上的军装觉得好奇
    一路上,这几名乘客都在留意他,只是李向龙没有放在心上
    做为军人,而且是海军陆战队的特种侦察兵,李承志有着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有洞察事物真相的眼光
    那几个乘客,不过是对他的军装感到好奇而已
    这不是普通军装,在三百五十万名中**人中,只有六百人有资格穿上这种军装,因为这是海军陆战队特种侦察部队,也就是常说的“海龙大队”的军服这套军服本身就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
    虽然是三年前的事了,但是李承志依然清楚的记得为了这套军服所吃的苦头
    “海龙大队”的选拔标准非常高,而且选拔程序极为严格,原则上只面向海军陆战队的侦察部队招募官兵也就是说,要想成为“海龙大队”的成员,首先就得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兵事实上,能够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兵就非常不错了,因为一百名陆战队官兵中才有一名侦察兵只是,要想成为“海龙大队”的成员加困难,因为一百名侦察兵中只有一人有可能通过“海龙大队”的选拔
    李承志就是这样的“天之骄子”
    当然,要想得到战友的认可,仅仅通过选拔是不够的,还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这支精英部队中的一员
    对李承志来说获得承认比获得军装加困难
    不是他的能力不够,而是他有一个能让任何人都羡慕、也足够让所有人产生误解的大家庭
    他的父亲是李为民上将,而他的祖父有名,即李向龙大将
    此外,他还有一个同样有名的外祖父,即鲁志刚大将
    凭借这个出身,李承志完全有理由向将衔奋斗而且依靠家庭出身,完全有可能在三十五岁之前成为将军
    只是李承志没有选择这条路
    不是他不想当将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
    主要是,李承志在家里排行老幺,在家族中是同辈中的倒数第二,年纪比他小的只有一个堂妹在他的兄弟与堂兄弟中,已有七名将军、六名校官,即便是最差的也在好几年前就成了军官在表兄弟中,也有三名将军与五名校官,比他小一岁的表弟都在十七岁的时候进入了军事学院
    显然,李家与鲁家的将军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重要的是,李承志是个聪明人在他看来,如果他走上了家族的老路,那么在这个大家庭中将永无出头之日
    要知道,李承志的大堂兄比他大了十七岁,而年纪最大的表兄比他大了十四岁
    这就意味着,如果李承志进了军事学院沿着标准道路向将衔奋斗,当他还以尉官的身份在基层部队里摸爬滚打的时候,他的兄弟、堂兄与表兄中已经有很多是将军了,而他永远也不可能越这些亲戚
    结果就是,十八岁那年,在表弟选择了军事院校的时候,李承志选择了军营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做出的选择因为这意味着李承志必须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从头做起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承志没有想过去做当兵之外的事情
    与李家、鲁家的所有子弟一样,李承志从小就受家族熏陶像所有的兄弟一样,把保家卫国当成人生唯一的使命
    不可否认家庭出身对李承志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参加陆战队侦察兵选拔的时候,李承志的左眼视力不达标,按理说连初选都无法通过,因为他是李向龙的孙子,所以主考官给了他一个机会,而李承志也因此成为了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兵在后来的“海龙大队”选拔中,李承志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结果依然是他的家庭出身帮了大忙
    当然,李承志知道,肯定是他的父亲、或者是某个亲戚在暗中帮忙
    事实上,李承志是李家的第一个“兵”,在他之前参军的全是“官”
    这个身份,将陪伴李承志一生
    这就是,在的军衔制下,士兵只能成为士官,至少在和平时期,士兵除非在服役期间通过军事院校的招生考试,进入军事院校学习,不然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军官,而成为军事院校的学员,就不再是士兵了要想当上军官,唯一的途径就是进入三军一兵的四所军事院校学习
    虽然在理论上,士兵也能够通过开始成为军官,但是现实中往往行不通
    这就是,大部分士兵在十八岁、或者十九岁的时候就已参军,因此在参军的时候最多只有高中文化,而在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报考大学,然后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律师、教师、经济学家等等,只有成绩不够考上大学的学生,才会选择参军,以此获得一份可靠的职业
    在严格的晋升体制下,兵就是兵,官就是官
    李承志非常清楚这一点,也知道他很有可能永远也当不上军官,可是他清楚,当士兵照样能够保家卫国
    当然,对李承志来说,当上军官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报考海军或者海军陆战队的军事院校,而且肯定不会被军事院校拒之门外
    三年来,李承志没有想过去军事院校深造
    做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李承志有一个特点,即认准了某件事就绝对不会改变主意,哪怕得为此付出一辈子的努力
    也许,这就是李家的传统
    想到家族传统,李承志未免笑了起来
    从他懂事的那一天开始,父亲、母亲、祖父、外祖父、大伯、叔父、舅舅、甚至连姑妈与姨妈,都在不断的向他灌输一些他在当时无法理解的东西,而等到他能理解的时候,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家族传统
    问题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家族传统
    这是一种代代相传下来的东西,是言行与思想的框架,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是价值观念的基础,却无法直观的说出来
    李承志觉得这很好笑,可是却笑不出来
    对此,李承志不得不相信,他还不够成熟,还无法理解到加深奥的本质
    不管怎么说,他才二十一岁,跟他同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