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是,等他盯上“长门”号的时候,钟兴臣率领的鱼雷攻击机群已经攻击得手,“长门”号即将翻覆。
显然,没有必要在“长门”号上浪费宝贵的炸弹。
结果就是,章学洋盯上了停在“长门”号内侧,还没有遭到轰炸的“陆奥”号。
事实上,“长门”级战列舰与日本海军的其他战列舰有很明显的区别,即“长门”级只有四座双联装十六英寸主炮炮塔,而且两座尾部炮塔是背负式,而同样只有四座主炮炮塔的“金刚”级的两座尾部炮塔是分开的。至于其他日本战舰,则都有六座双联装主炮炮塔,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此外,“长门”级的舰长、舰宽都比“金刚”级大得多,而且司令塔也更加雄伟。
在对“长门”级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时候,日本海军特意加大了司令塔。
也许,日本海军认为,高大的司令塔,让主力舰看上去更加雄伟。谁能想到,高大的司令塔也是极为明显的目标特征。
要知道,从空中俯瞰,“长门”级与“金刚”级最大的区别,就是司令塔。
七点二十八分,章学洋率先投下炸弹。
与钟兴臣一样,章学洋也是中国海军飞行员中的佼佼者,只不过他擅长的是高空俯冲轰炸,而不是低空水平轰炸。
命中点在“陆奥”号的b炮塔顶部,而且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弹肯定击穿了炮塔装甲。
结果可想而知。
与加大航空鱼雷一样,在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海军认识到,二百五十公斤航空穿甲弹太小了,对付航母还算可以,但是要对付拥有厚实装甲的主力舰,就非常勉强,因此在一九三四年就提出研制五百公斤级航空穿甲弹。
为此,中国海军专门研制了“雪雕”式俯冲轰炸机。
有趣的是,中国海军最初希望用一种机型发展出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以此节约研制经费,降低生产成本与简化后勤保障。可惜的是,这两种用途既然不同的战机根本就不可能糅合到一起,至少在一九三零年代办不到。也正是分开发展,才有了在大战初期性能超群的两种舰载飞机,也才因此成就了“雪雕”的威名。
可以说,“雪雕”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突出的俯冲轰炸机。
!@#
第六十七章 雷霆万钧
第六十七章雷霆万钧
很多人都认为,“雪雕”是以ju…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甚至有人认为“雪雕”是“斯图卡”的舰载版。不可否认,“雪雕”与“斯图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突出的是翼根带下反角、外翼段为上反角的鸥型机翼。但是,“雪雕”绝对不是“斯图卡”的翻版。
事实上,在设计“雪雕”的时候,成都飞机制造厂确实借鉴了“斯图卡”那种较为优秀的外形。更重要的是,成都飞机制造厂在设计“雪雕”之前,就已经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了“斯图卡”的整套制造图纸,并且引进了生产专利。只是到最后,成都飞机制造厂并没有仿制“斯图卡”。原因很简单,“雪雕”取得成功,让中国空军放弃了“斯图卡”,选择了岸基型的“雪雕”。
“雪雕”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就是其基础设计。
可以说,从一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就把准了海军的脉,把俯冲稳定性放在了所有性能指标之前。正是如此,“雪雕”才采用了较为怪异的鸥型机翼,在气动布局上与当时的高速飞机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根据海军的要求,“雪雕”并没有照搬“斯图卡”的外形设计。比如,“雪雕”采用的是可收回前三点式起落架,而且尾部的小轮也能收回到机体内部,大幅度降低了飞行阻力。
事实上,“雪雕”算不上是高速轰炸机。
因为“雪雕”是在一九三四年开始设计的,而且是海军最需要的作战飞机,当时中国又没有性能足够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也没有能够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发动机,所以“雪雕”配备的是最大功率为八百七十马力、额定最大功率为七百四十马力的sx…2型水冷星型航空发动机。结果就是,“雪雕”的初期型号,在挂载一枚五百公斤航弹之后,高空最大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四百四十公里,低空不到每小时四百公里,比那些在一九三九年前后出现的高速轰炸机慢得多。要到后期改进型,即换上了最大功率达到一千二百马力、最大额定功率为九百八十马力的sx…4型发动机,“雪雕”的高空速度才超过了每小时六百公里,成为快速轰炸机。
当然,在大战初期,“雪雕”的速度不算慢。
要知道,当时日本海军最新式a6m、即“零”式战斗机的的高空最高飞行速度还不到每小时六百公里。
如果说“雪雕”有什么毛病,那就是不够灵活。
事实上,这是俯冲轰炸机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追求俯冲稳定性,就必然会牺牲机动性与灵活性。
此外,受发动机限制,“雪雕”没有像后来的舰载轰炸机那样安装厚实的装甲。
当时,即便是日本战斗机上的七点七毫米航空机枪也能击落“雪雕”,而战争后期的舰载轰炸机都在关键部位加装了装甲,很多战机在被十二点七毫米机枪命中十多次之后,依然返回了航母。
不可否认,作为舰载俯冲轰炸机,“雪雕”在大战初期绝对是最优秀的。
正是有了这种优秀的俯冲轰炸机,章学洋少校才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
“陆奥”号被章学洋投下的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弹击中之后,先是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让章学洋怀疑炸弹的引信出了问题。等他改出、紧随其后的僚机准备投弹的时候,“陆奥”号发生了猛烈爆炸。
爆炸点,正是被炸弹击中的b炮塔。
根据战后对“陆奥”号的残骸考察后得出的结论,那枚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弹肯定是引信出了问题,在连续击穿了炮塔顶部装甲、炮塔甲板与下面的三道装甲隔舱之后,进入弹药库之后,过了好几秒才爆炸。要知道,穿甲弹的引信最多延迟几百毫秒,根本不可能延迟好几秒。
毫无疑问,这是毁灭性打击。
要知道,“陆奥”号的前部主炮炮塔里存放了近四百枚十六英寸炮弹,还有数十吨炮弹发射药。
猛烈的爆炸之后,“陆奥”号就身首异处了。
虽然接下来,又有七架“雪雕”朝“陆奥”号投下了炸弹,而且全部命中,但是已经没有多大贡献了。可以说,仅仅是章学洋少校投下的那枚炸弹就炸毁了“陆奥”号。如果是在广阔的海洋上,“陆奥”号肯定会迅速沉没。即便在港口里面,“陆奥”号也在仅仅五分钟之后就坐沉了。
相对而言,“陆奥”号上的官兵幸运得多。
“陆奥”号停泊地点的水深只有十米左右,因此坐沉时,上层建筑依然是水面上,大部分官兵能够逃生。如果是翻覆,那么“陆奥”号内的数百名官兵,肯定会跟“长门”号的官兵同样的结局。
因为舰首被炸断,所以日本海军根本没有想过把“陆奥”号打捞起来。
后来,中**队占领硫黄岛之后,也没有想过打捞“陆奥”号。直到大战结束后,中国海军才把“陆奥”号的打捞权赠送给了一家与军方关系密切的钢铁回收企业,“陆奥”号最终以废钢铁被终结了。
可以说,两艘“长门”级替航空战队的四艘航母承受了最猛烈的打击。
要知道,在没有找到日本航母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的飞行员都盯上了个头最大、特征最明显的“长门”级战列舰。
虽然两名中队长,以及轰炸了机场的甄振国上校赶到后,立即阻止其他飞行员在两艘战列舰上浪费弹药,但是为时已晚,已有超过半数的鱼雷攻击机向“长门”号投下了鱼雷,而俯冲轰炸机则全部用光了弹药。
所幸的是,剩下的三十多架鱼雷攻击机依然有足够的打击力量。
在第一波攻击的最后阶段,这些鱼雷攻击机分成四个编队,重点轰炸了“金刚”号、“扶桑”号与“伊势”号战列舰。因为“比睿”号、“山城”号与“日向”号停在码头内册,所以没有遭到攻击。
率领机群返航的时候,甄振国发出了代号“乙”的电报。
这是在告诉后方的冯承乾与李向龙,第一波轰炸没能摧毁所有日本战舰,需要立即进行第二轮轰炸。
事实上,在甄振国发出电报之前,第二波攻击机群已经升空,正在飞往硫黄岛。
看着中国海军的攻击机群飞走,山本五十六都没回过神来。
不到半个小时,硫黄岛军港已经变成了火海,两艘战列舰被击沉、三艘遭到重创,此外港口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是现实吗?山本五十六不由得暗自自问。
显然,他忘记了,就在七天前的傍晚,联合舰队以同样的方式偷袭了那霸,重创了中国海军的五艘战列舰。
八点过,已经坐沉的“陆奥”号再次发生爆炸。
这个时候,山本五十六才猛然回过神来,而他立即意识到,攻击还没结束,中国舰队肯定出动了第二批攻击机群。
问题是,就算知道,又能怎么样?
此时,硫黄岛机场已经被炸毁,所有战斗机不是在地面上被击毁,就是在升空后被中国战斗机击落。拱卫港口的五处防空阵地也全都遭到轰炸,剩下还能使用的高射炮肯定不会太多。更重要的是,航空战队已经离开两天,与硫黄岛的距离在五百公里以上,根本无法出动舰载战斗机掩护硫黄岛。至于让南云忠一去对付中国特混舰队,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为从中国机群进入与退出的方向来看,中国舰队应该在硫黄岛西南方向上,而航空战队在硫黄岛北面,等南云忠一赶到,中国舰队早就撤走了。更何况,中国舰队在偷袭硫黄岛之后肯定士气大振,说不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航空战队。
想到这,山本五十六放弃了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
八点过十分,山本五十六给南云忠一发了一封电报,命令航空战队不得返回,在小莅原群岛附近待命。
虽然山本五十六已经意识到,这是干掉中国舰队的最佳机会,毕竟硫黄岛远离中国本土与中国海军的控制区域,中国舰队孤军深入,得面对整个日本海军。但是山本五十六更加清楚,在局势明朗之前,至少在找到中国舰队之前,绝对不能让航空战队冒险,因为航空战斗已经是日本海军最后的舰队了。
事实上,这个时候,航空战队已经转向,正准备返回硫黄岛。
八点之前,南云忠一就截获了由硫黄岛发回本土的电报,得知中国海军特混舰队偷袭了硫黄岛,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赶回去。虽然谈不上掩护硫黄岛,但是南云忠一有很大的把握在这里战胜特混舰队。
结果,山本五十六发来的命令,让他下令减速转向。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山本五十六的命令,让日本海军错失了反败为胜的机会,因为特混舰队在偷袭硫黄岛的战斗中损失了二十多架飞机,而航空战队在十二日就获得了由本土飞来的补充飞机。更重要的是,特混舰队只有三艘航母,舰载机总量不到三百架,而航空战队有四艘航母,有三百三十多架舰载机。
显然,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因为特混舰队的打击目标是航空战队,而不是硫黄岛。
!@#
第六十八章 再接再厉
全文字无广告第六十八章再接再厉
因为第一波攻击机群需要轰炸机场等军事设施,所以冯承乾没有让李向龙等到甄振国发回电报,在七点过十分,就派出了第二波攻击机群。全文字无广告
大约半个小时后,冯承乾收到了甄振国发回来的电报。
显然,这份电报对冯承乾来说,基本上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突袭得手,日军几乎没有防备,一举击沉了日本海军最强大的两艘战列舰,还重创了另外三艘,并且炸毁了硫黄岛机场。忧的是,航空战队没有在硫黄岛军港内,四艘航母都不见了踪影,也就没有能够取得最重要的战果。
当然,这个时候,第二轮打击已经不可取消。
关键就是,有没有必要进行第三轮轰炸。
甄振国的机群将在八点五十分左右回到舰队上空,因此得在此之前做出决定,才能及时发起第三波攻击。
事实上,需要冯承乾考虑的,不是第二波轰炸能否干掉另外三艘战列舰,而是消失了的航空战队是否对特混舰队构成了威胁。要知道,特混舰队在出动第三波攻击机群之后,就没有能力攻击航空战队了,甚至没有能力组织防空作战。如果在这个时候遭到攻击,特混舰队将在劫难逃。
此时的情况,让冯承乾想到了他那个时空的“中途岛海战”。
关键就是,航空战队到底在哪。
“肯定是在十一日之后离开硫黄岛的!”鲁志刚在海图上点了一下,说道,“我们的潜艇是在十一日凌晨离开的,而在此之前,航空战队都在硫黄岛军港内。如果航空战队在十一日上午出港,此时与硫黄岛的距离肯定在五百公里以上。关键就是,航空战队在什么时候离开了硫黄岛,以及去了哪。”
“很明显,日本海军并不知道我们已经进入西太平洋,更不知道我们会偷袭硫黄岛。”
李向龙这么一说,鲁志刚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李向龙的观点。这也很好解释,如果日本海军早知道了,不但偷袭不可能得手,特混舰队还将在偷袭之前、或者是偷袭发起之后遭到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
“这么说,我们可以相信航空战队没在硫黄岛附近。”冯承乾把双手撑到海图桌上,说道,“之前已经有情报表明,日本海军向房总半岛转移了一些舰载飞机,因此可以确信航空战队没有返回日本本土。(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如果航空战队没有返回日本本土,那去了哪?”
“联合舰队还在硫黄岛,显然航空战队没有走远。在硫黄岛附近,除了南面的马里亚纳群岛,也就只有北面的小莅原群岛了。”
“你是说……”
“显然,航空战队不大可能去马里亚纳群岛,那是美国的海外领地,而美国已经宣布中立,日本当局不大可能让舰队过去。”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除非山本五十六打算让航空战队单独活动,比如前往大隅诸岛或者是朝鲜海峡,那么南云忠一现在肯定在小莅原群岛那边。”
“山本五十六不大可能让南云忠一单独活动。”
冯承乾皱起眉头,朝李向龙看了过去。
“根据甄振国的报告,硫黄岛军港内除了有八艘战列舰,还有众多的巡洋舰、驱逐舰等舰艇,与我们掌握的联合舰队的兵力规模相当,只少了几艘轻巡洋舰。如果山本五十六让南云忠一单干,显然不会只安排几艘轻巡洋舰去掩护航母。不管怎么样,他至少应该安排几艘防空火力强得多的重巡洋舰吧。”
“果真如此,航空战队此时就在小莅原群岛附近。”
“问题是,航空战队去小莅原群岛干嘛?”鲁志刚问了一句。
“显然不是躲避我们的突然袭击,也许只是巧合。”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不管航空战队为什么去小莅原群岛,至少我们在发起第三轮轰炸的时候不用瞻前顾后了,更不用担心遭到反击。”
鲁志刚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李向龙,你去安排吧。”
“没问题,马上去就安排第三轮攻击。”
“不用操之过急,让飞行员稍事休整。反正航空战队离我们远得很,我们有一整天的时间来收拾联合舰队。”
数日后,海军情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