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代仕女育成记-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诩啻虬绯擅窦涞男》贰⒙艋趵伞⒋蚬牡拇迮⑺T蛹及傧返摹⒊返牧嫒耍踔粱挂枋ㄗ雍头叛袒鹋谡痰模苤瓷先ヒ慌擅窦涔晔钡那榫啊徊还际羌侔绲摹R蛭醺腥瞬豢赡艿酵饷嫒ィ愿谢嶙橹鹣氯俗鞍绯赏饷婀诘娜宋铮萌弥髯用强梢愿惺芤幌旅窦涔晔钡钠铡
  底下那些预备着放烟火的匠人已经在一旁等候多时了,一听到殿上太监派人过来传话,便连忙放起烟火来。一记记冲天炮“咻”的直冲云霄,迸开一个又一个火焰般的花朵。其中有些烟花像什么吐莲一丈菊,真的犹如那些漂亮的鲜花一样,在空中、在地上开了一朵又一朵。又有什么地老鼠,点着后到处乱窜,因此串得快,就好像是在地面上有人用光芒在描来画去一样。众人虽在殿上,可也看得好不快意舒畅。
  虽然花了不少功夫搭建起来,可是到元宵这一天,无论是鳌山灯棚还是烟火架,都要通通烧掉——这也是当时的惯例。看着那些渐渐在火焰中被吞没的花灯、那些曾经灿烂不已的烟花变成了灰黑的碎屑淹灭在雪中,璇真不禁觉得心下惆怅。那样美丽的事物,到最后也还是归于沉寂与虚无。
  第二日,天色仍然很阴沉,不过没有下雪了。德王正在房中看书,忽然外庭的总管执事太监前来禀告道,说端礼门上邸候官来报,说门外来了七八个人,皆骑马而来,自称钦差,要求面见王爷。德王一愣,随即手中的书本几乎掉下了也没有发觉。他忙问对方可有求见的柬帖,总管太监递上一贴,德王打开一看,赫然看见上面写着“钦差奉敕命锦衣卫从三品定远将军同知段继安”的字样,又见贴上御印和公文印鉴清晰可见,心下暗叫不好,连忙吩咐自己殿上的执事太监去摆下香案,做好准备,而德王自己则一连声吩咐外庭的总管太监大开中门,迎接钦差入内,他也连忙整毕衣冠,来到大门内等候着对方的到来。要知道平日里不管是什么来客,德王朱见潾都只会坐在殿上,等候对方来见,从来没有亲自迎出来的道理,更别说是来到大门这里了。看到这样的情景,底下的太监官吏都不敢怠慢,有的按照王爷的吩咐去准备,而更多的则是跟随在王爷身后,来到大门上迎接钦差。
  王府的外庭同样面积庞大,即使是与属于外庭一部分的正礼殿,距离正门——也就是正南面的端礼门——也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距离。过了外庭的正殿——承运殿,再过了圜殿,才到二门,再之后又过了存心殿,再走好一阵,才能来到大门。因此他们一见王爷走来,都纷纷跪在两旁,头也不敢抬,也难以心中会猜测到底是什么事情会让高高在上的德王今天亲自来到这里呢?
  德王朱见潾来到正门前时,抬头便看见门外约有七八个人,都已下了马(显然他们也看见德王走过来了),正站在那儿。德王越走越近,只见那些男人中只要两人打扮穿着与众不同,其余的人则是作锦衣卫军卒打扮:身穿罩甲,手指藤棍。为首的那个人面朝德王,点头微笑。
  “特奉上喻,前来面见王爷。”
  虽然口中是这样说,但那个人一动没动。这时德王已经朝对方下跪,毕恭毕敬地磕了头,然后才说:“臣朱见潾向吾皇叩首!”
  其后三呼万岁,行大礼。其他人也一早跟随着德王下跪,口称万岁。这时,那个段继安才又开口说:“免礼,德王请起。”
  他虽然只是个从三品的官员,但是由于此时是身负皇命的钦差,因此不管是谁见了,都得像见到皇帝本人那样恭恭敬敬,绝不能出一点差错 。当德王行完大礼站起来后,段继安与他的人这才向德王行礼问候,但是早已被对方一把扶起,王爷连声说:“天子使臣,岂能向小藩下跪,折煞我也、折煞我也!”
  “王爷乃圣上皇叔,极尊贵之身,下官若不曾行得礼,于心何安!”
  退让一番,段继安虽然不曾下跪,但到底向德王深深拜了四拜,然后放与对方并肩一道走着,往正礼殿而去。德王此时心神稍定,才仔细打量着对方。只见这个锦衣卫同知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大红绫飞鱼麾衣,脚下粉底皂靴,腰系金带,上面系着绣春刀并牙牌,眉目谈吐之间,倒颇为和善。
  德王虽不在京城久矣,可是也常听得京城中厂卫之名。所谓厂卫,就是指东厂和锦衣卫,这是它们在民间的并称,东厂地位稍高于锦衣卫,可这锦衣卫自从先帝成化年间城里了诏狱以来,只需直接向皇帝负责,所审问抓捕之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朝廷大臣,即使朝中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样掌管天下刑部法律的部门,都不能过问,可见其势力之大——原本还曾经一度立有“西厂”,可惜很快就没再办下去,依旧只要东厂与锦衣卫并立。东厂的头头,是皇宫中司礼监中选人出来担任,称为厂公。不过除了这个太监之外,下头所有的官员、军卒都是正常人,并不像外界有些人谣传说“那里面一窝子太监”;而锦衣卫与东厂之间一直紧密合作,甚至东厂的人有不少都是从锦衣卫那儿分拨过去的。锦衣卫别的部门倒也罢了,其中最让那些个皇亲国戚、或朝中大臣闻风丧胆的,就是北镇抚司。因为这个部门说要针对的,就是这些亲贵团体。只要皇帝一下令,他们要抓什么人就抓什么人,管你是何等尊贵的身份。
  而进去之后,是死是活,就只能看那人前世有没有多烧高香,平日里多求神拜佛换来好造化了。德王原本看过邸报后,生怕皇帝会派遣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来行抓捕之事,不过现在看到对方来着并不多,领头的人又和颜悦色,七上八下的心情才稍稍变得和缓。
  到了正礼殿上,此处已经摆设下香案,德王跪在香案后,等候钦差的旨意。不过,段继安并没有圣旨,他只是来传达皇帝的口谕的:“奉上喻,因有兹体事宜需面问德王,还请王爷一一据实以答。”
  “是。臣遵旨。”
  段继安扫了一眼周围,这里一旁有的太监不经意对上他的视线,竟吓得身上抖了一抖。他随即向德王微笑道:“因是圣意,此间人多,未免有所不便,还请王爷暂且遣散府中人等,未免入内再谈。”
  德王当然没有异议,于是他让众人都退下,而段继安只带着身旁另一名同样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与王爷一同进入正礼殿内,他带来的其他军卒则守在外面,屹立不动,仿佛雕像一般。王府中别说是那些太监们,即使是王府的心腹官吏,也不敢在那儿停留,连忙离开,却又不敢走远,只好来到附近那些偏殿中等待消息。
  正礼殿中,德王坚持请段继安二人上坐,但是对方哪里肯 ,彼此你推我让的。德王见对方执意不肯,只好坐上了上首位,而段继安坐在西边下首,另一锦衣卫官员则再次拜见德王。原来此人是锦衣卫四品佥事姓常名海,是钦差段继安的副手。众人坐下后,德王这才敢问对方:“不知钦差到此,所为何事?”
  “不瞒王爷,三日之前,我们一行人仍在兖州。因皇命在身,因此先到鲁王府,其后才到王爷府上拜见,还望王爷休怪。”
  果然,这些人匆匆忙忙地又赶来这里,可见没什么好事……德王保持着镇定,笑着说:“段同知言重了。既是身负皇命,只当以此为先,又岂敢有人怪罪?还请万万休要说这等话,不然臣心内也难安。”
  “我等虽在京城之中,可也听闻王爷素来人品谦和、尊上怜下,学问更是极佳,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想来这山东一行,真是我等的造化了!”
  在殿外,太监捧上茶来,正礼殿这里的总管执事徐太监亲自结果茶盘,自己进去奉茶,因为他知道现在在殿内进行的谈话越少人知道越好,而他身为这里的总管,自然有义务和责任为主子分担这些。上茶时,段继安与常海貌似颇有玩味地打量着那精致的茶盅与茶盘,光看他们那模样,不知情的人可以还会以为他们是仅仅是来此地作客的呢。
  徐太监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继续守在殿门外台阶上。而在殿上,段继安吃着茶,赞赏不绝。德王虽然明知他们前来没什么好事,可是如今此情此景,自己根本不好开口直言相询的。直到吃过茶后,段继安将茶盅往桌子上一放,笑着向德王说:“王爷怕是也知道咱们来此可不是为了吃茶吧?”


卷四 第六回 不速之客
  德王朱见*说“是”也不是,说“不知道”也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他只好暂时保持沉默,等待着对方的反应。果然,段继安见此,又笑道:
  “王爷休要忧虑,今日我等前来,并非兴师问罪。只是因有皇命,自然要来拜见王爷,好将一些事情弄个明明白白的。”
  来了,德王心中说了一句。他端正了一下本来就已经坐得非常端正的姿势,朝向对方,微微低头道:
  “请。臣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在在王爷面前的这个男人,不只是锦衣卫的人,而是皇帝的使者,因此在面对他的时候,朱见*也就必须保持着应有的礼仪和尊敬——就像是将眼前人当成皇帝一样。段继安此时脸上的微笑也变淡了——如果仔细看的话可能还会发现他脸上依旧有一丝笑意,但这微弱的笑意反而使他显得令人难以捉摸——他用毫无感情起伏的声音问道:
  “鲁王朱阳铸向来与你有书信来往,可有此事?书信之中都说些什么?”
  “是。皆是谈诗论词,彼此指教一二而已。”
  “去年二月,鲁王所写书信之中,谈及其世子之举。他都写了些什么?”
  “……”德王一惊,为什么对方会连这些小事都这么一清二楚?如果对方是代皇帝问话,要是一旦敢撒谎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只好一边仔细回想,一边回答道:“鲁王于信中多埋怨其其世子、行止不端,颇失人望。”
  “还有呢?只怕不止这么些吧?”
  面对段继安那看似轻松的表情,德王心头关不住打鼓。他努力稳定着不让自己的声音出现异样,说道:
  “鲁王又曾提及,其世子于人前大发私意,抨击圣上仁政。随后其府中官吏不敢私瞒,连忙来报,鲁王便将世子召来,痛责一顿,不许他吃酒并见客等事,以防再闹出同样的事情来。”
  “那鲁王可有向你提起这么几句?‘论及当今之主,虽屡屡更改朝中人事,然收敛甚微。想吾辈皆为太祖皇帝之后、皆天璜贵胄,若登此位,岂会有不及当今哉?’王爷,你可曾想起来不成?”
  当听到段继安一字不漏地如同说着家常闲话秀背诵出鲁王信中所写的语句时,德王朱见*脑袋里“轰”的一声,顿时一片空白。他们果然是有备而来的,面对这些人所掌握到的东西,甚至可能比自己原来想像中的还要多得多。德王眼见根本无法隐瞒,唯有缓缓点头,说道:
  “确有此句。”
  “不知王爷在回信中又如何作答?”
  “彼时臣阅读鲁王来信中,心中万分不安,因此回信时也并未提及此事。若加信仍在鲁王手中不曾销毁,想来能找出,以证我此时之言。”
  “王爷放心,我们自然会找的。”段继安此时笑意比刚才要明显一些,那表情仿佛在说“这外我知道”,但是德王知道皇帝所派的钦差肯定难以对付,所以心头的警惕仍未放下。“王爷诗文双绝,这些我们便是在京城之中也屡有听闻。想来王爷在书信中也常与鲁王谈诗论句?不知都谈些什么诗、什么文,可否赐教一二?”
  “不过是些随意写下的诗句,因府中官吏虽多,然亦奉承之人,想来难得真心之评价,因此我们才会互在书信中评点各自所作之诗词,以为借鉴。”
  “有理。虽说我们这些个粗人不懂诗词,可也知道要是有一技之才却不得常用,待要再用时,只怕就不中用了。王爷既如此有才情,不知可否指点指点我这个粗人?”
  德王听着对方这彬彬有礼的话,心里却越发不舒服。他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倒像是话中有话一样。
  段继安没有理会对方,而是抬起头望着殿外,轻轻摇着头,一边吟颁道:
  “印月池头月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缨,肯夸风景珠人世,却爱源流合圣清。王爷,此诗真是绝妙,不是吗?”
  但是德王朱见*刚听了头一句就愣了,这首诗不正是自己的作品吗?段继安一笑,又说道:
  “王爷不必惊讶,这诗确实是王爷所做,我不过在此借用借用。”
  下首的常海也是脸上常笑,点了点头。德王正被对方弄得摸不着头脑,又听见那段继安开口说:
  “如此好的七律,不知王爷是在何时何地所作?”
  “拙作卑劣,哪里称得上‘好’?只是这诗亦有些时候了,我实在记不清到底是哪年哪月所作,还望见谅。”
  “王爷不记得?这也罢了,只是我倒还记得一些事情,不知王爷可肯一听?”段继安盯着眼前的地上,一字一句地说道:“四年前七月十五中元节,鲁王曾赋诗一首,内中便有‘他朝若登凌云顶,独拥江山望帝阳’。王爷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日,作下此诗与鲁王之诗遥遥相对,怎么此时就忘了呢?”
  “那如何?”
  “帝阳、圣清……真是暗含其对之妙啊。”段继安仍然直视着德王,他一直笑容不减,可是如今看来,这笑容却令人不寒而栗。“若我不曾错记,‘清’字原本是王爷的名讳,可有此事?”
  “……是……正是。”
  德王嗫嚅着,随即想起自己现在面前的这人是钦差,因此他必须像见到皇帝那样恭敬地回答对方,因此又连忙更加稳重的语气回答一次。
  “王爷真好兴致,鲁王作此诗,你便回此诗,一人虽在兖州、一人在泉城,也如此赋诗唱和,实在令人心生羡慕!唉,可惜我等粗陋之辈,就没这些个闲情逸致了。”
  说到最后那句时,段继安嘴角仍然带着一点微笑,不过眼神中的冰冷更加令人心悸。这个时候,原本只坐在一旁不言不语的常海突然站了起来,说道:
  “王爷!若说鲁王作此诗乃不敬之极,你向来诗文极佳、又深明礼义,怎会看不出这诗中之逆心!不作上报不止,还与鲁王附和此诗,这是何意!将自个儿的名讳前还加上尊号,难道两位就真的还是三岁小孩儿、连避讳的道理也不懂不成?!”
  他毫不留情的话语就像无形的鞭子、一下下抽打在德王朱见*的心上。德王此时自觉再也坐不住,一撩袍角便欲下跪,口中说:
  “臣该死!此乃臣之罪,吾虽有口亦不敢辨矣!”
  但是他还滑跪到地上,就已经被人托住胳臂扶了起来。段继安依然是略带一点笑意,但是他手上的力度却一点也不小,其力量之大,让德王不得不重新站起来、而无法下跪向钦差请罪。
  “王爷请起,我辈虽奉皇命而来,到底身为下官;如今代皇上问话,亦不敢受王爷之礼。”
  他一边说,一边又望向自己的副手。“不得无礼!你一个四品佥事,也敢斥责王爷,真个不知礼!”
  常海听得上司教训,自然是低下头表示领命。但是德王听着,却更加不安。段继安又说话了:
  “王爷既知此事不妥,当初便该上奏才是正理。皇上那儿知道你们两家的事情可多着哩,两月前,王爷得一古画,是前朝越孟*的《重汉叠嶂图》,虽用去了近千两银子,亦是欢喜无限,可有此事?王爷为何如此惊讶?此事不但我们尽知,就连皇上也不尽知。”
  没错,现在的德王心中惊讶到了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