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臣-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好吧。”朱厚在心里权衡轻重之后,觉得也不应该为这点小事操心,勉强忍下烦躁的情绪,继续说道:“榜眼是陆,探花是……。”
“探花是费懋中。”皇帝金口一开那就不能变动了,张信忙微笑接话说道:“皇上觉得如何?”
“费懋中?”朱厚疑惑的看向张信,礼部呈上来的探花名单不是他啊,忽然醒悟过来道:“就是费宏的从子费懋中?”
“不错,这样安排想必礼部的各位大臣应该没有异议吧。”张信笑道:“费懋中无论是才学还是人品,都是上上之选,点为探花也未尝不可。”
张信摆明是睁眼说瞎话,张信从来没有费懋中的本人,怎么可能知道费懋中长得什么样,而且连人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了解对方的人品,只不过张信在王府时,听到袁宗皋提及过费宏有这个儿子,刚才看到名单的时候,这才想起来,既然皇帝不满意礼部制定的名单,那做小小的改动,想必朝廷大臣应该没有意见的,况且费宏在朝中的关系还在,皇帝已经派人召他回朝,朝中大臣肯定不愿意凭白得罪人。
“张侍读言之有理。”朱厚露出笑容,提笔在圣旨上按序写起名字来。然后吩咐礼部官员前来领取由皇帝钦定好的第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前七名的人选,礼部官员按照皇帝给地名单,填写大小金榜,待一切就绪之后,公布天下。
待名单公布出来之后,贡生们纷纷松了一口气,不不怪他们紧张。而是这次科举历时实在是太长了,会试结束之后他们等了一年多。幸好成为贡生之后,朝廷养着他们。不然有些贫困的学子早就支持不下去,身无分文沿街乞讨的可能性不大,但三餐无续的情形还是普遍存在的。
经历一年多的殿试在朝廷举办琼林宴之后,正式宣告结束,三甲共三百三十名进士。分别是一甲三名、二甲一百一十名、三甲二百一十七名,但这些新科进士并不能就此松懈起来,因为后面的日子还长得很呢。
明代科举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地预备资格,三等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肯定是殿试名列前茅之人,而想成为庶吉士却还要经过一次考试,那就是朝考。
翰林院地庶吉士的录取要综合复试、殿试和朝考三次考试地成绩,而以朝考成绩为主,一般说来,殿试二甲、复试、朝考一等肯定可以录取。而且朝考成绩同时也是进士授官的依据。所以说进士们当然要继续努力。
在这最后的考试结束之后,进士们有的进翰林院磨练文笔。待再过二三年提升职位,有的直接就要去基层实战锻炼,运气好地话被上级看中,十几二十年升为知县知府,所以说虽同为进士,但日后的前途却各异,有的日后能入阁参预机务,有的只有在地方为官为吏。
进士们日后的前途张信可没有空理会,忙完殿试地事情之后,张信恢复平静的日子,每天到翰林院混日子,有时皇帝召见就应付一下,轮到沐休之日,要么在京城里闲逛,要么就是到袁宗皋府上拜访。
袁宗皋如今已经正式成为文渊阁大学士,身份虽然不同,但两人的情宜还在,袁宗皋对张信的到访欢迎无比,在京城能与自己说得上话的,也只有张信了,其他人要么是趋炎附势之辈,要么就是下属官员前来办事求情的,这让袁宗皋感到非常的不耐。
“子诚,若你当日进京参加科举,那么今年的琼林宴定有你的身影。”袁宗皋身为内阁学士,当然要参加琼林宴,鼓励新科进士们以后要努力奋斗。
“袁先生,好好地你又扯这个做什么。”张信无奈道:“承蒙皇上恩典,如今我已经身为翰林院侍读,还有什么不满足地。”
“子诚,想必你也知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进内阁。”袁宗皋抚须叹道:“虽然你已经是翰林侍读,但始终不是正经仕途,日后皇上想提拔你入阁,必遭廷臣的反对。”
“先生,你想得也太远了吧,入阁拜相之事,我从来没有奢望过。”张信微笑道。
“子诚,听我一言。”袁宗皋轻声说道:“我虽然年事已高,但这心里却非常明白,皇上如此看重你,日后肯定有召你入阁地意思,到时……。”
“袁先生,日后的事情谁能料到,莫要把话扯远了。”张信淡淡笑道,心里承认袁宗皋的话非常有道理,不过那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自己现在的年龄才十八岁,现在说入阁实在是为时过早。
“说的也是,子诚你实在是太过年轻了,若是你再长二十岁,那我现在的位置可能就是你的了。”袁宗皋玩味的笑道:“若真是这样,恐怕皇上的心里也会开心许多。”
“袁先生,不是喝醉了吧,怎么说起胡话来。”张信惊讶说道。
“子诚,并非是我胡言,我人老心可不糊涂,虽然我身为内阁大学士,可是在朝中根本无法帮皇上分忧解难。”袁宗皋心明眼亮,当年知道朝廷如今是什么样的形式,君臣之间的小摩擦显而易见,日后肯定越演越烈,而自己虽然有心为皇上效力,可惜根基威信都不能与其他内阁大臣相比,典型的有心无力。
“袁先生放心,皇上也知道先生的难处,从来没有责怪过您。”张信安慰说道。
“那是皇上仁慈,但我心里却过意不去啊。”袁宗皋想起皇帝的大恩,心情变得沮丧之极,食君之禄,却不能忠君之事,袁宗皋常常自责不已。
“袁先生不用担心,以后慢慢会好起来的。”安慰几句,张信意识到继续这个题目只会徒增袁宗皋忧伤的情绪,连忙询问道:“袁先生,听说先朝的奸臣钱宁,已经被刑部官员处决,这是不是真的。”
这件事在京城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张信不可能不清楚,只不过借故引开话题而已,免得袁宗皋再继续愁闷下去。
“确有其事,钱宁及其子钱永安、养子钱杰等十一人,已并斩于市。”听到张信的询问,袁宗皋勉强振奋精神,侃侃述说起朝中的事情来。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边防
更新时间:2009…6…19 11:39:10 本章字数:5736
正德十六年六月,夏末的天气骄阳似火,幸好这里是北方,若是在南方的湖广,闷热的空气会使人更加难受,朱厚最近心情不错,即位一个多月来,从来文武百官的态度之中,他可以清楚了解知道,大部分官员已经对自己的登基已经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慢慢的变得心悦臣服起来。
从朱厚的表现来看,百官认为他有做为一个明君的潜质,所以朝中的大臣平时总是不露违声色的教授朱厚一些治理国家的道理,希望有助于朱厚的成长,主要表现在举行经筵的时候。
经筵是一项非常隆重的学术活动,举办经筵的前一天,皇帝要沐浴、参拜孔子牌位,经筵当日,皇帝御文华殿,升座,听讲官“进讲”,讲官通常由大学士担任,而朝中的几位大学士在这天,纷纷把自己的治国理念讲述出来,希望可以影响皇帝听从他们的政策,大学士们除了讲述《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精典原文之外,还可以联系朝政实际,大发议论,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说实话朱厚不怎么喜欢听经筵讲课,因为除了袁宗皋,其他几个大学士在讲课的时候,总是能把话题扯到兴王尊号的问题上,不停的在朱厚的耳边叨念着,朱厚不耐烦的同时也觉得非常的恼火,但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发作,免得让人觉得自己不尊圣贤。
可以说百官对皇帝在兴王尊号问题上的态度不满意之外,其余的感觉非常不错。务正学、亲正人、清言路、治宦官,礼遇朝臣,百官们还有什么不满意地。
经筵之外,还有“日讲”,日讲出席者少,讲官六人。听者只有皇帝,讲官荣幸地与皇上共据一桌,只讲典籍原文,不联系实际。
紫禁城乾清宫内,朱厚认真的听着由翰林院顾鼎臣讲述自己对儒家典籍见解,不时询问几句迷惑不解的地方,由顾鼎臣作解答。
“顾卿家所言甚是。朕明白了。”朱厚淡淡说道:“今日的讲课到此为止吧,顾卿家辛苦了。”
顾鼎臣明白皇帝的性子就是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性格好像非常冷淡。对待臣子从来都是持居高临下的态度,特别是近来,皇帝身上地威势越来越重,现在能从皇帝口中听到一句幸苦,顾鼎臣心里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启禀皇上,张侍读已在殿外候旨。”还没有等顾鼎臣起来告退,黄锦已经轻步来到殿前俯身说道。
“宣他进来。”朱厚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微臣告退。”顾鼎臣毕恭毕敬的向皇帝行礼道,然后在皇帝的示意下退出乾清宫,看到迎面而来向他打招呼的张信。微笑的点头回礼,与张信擦身而过之时,顾鼎臣心里再也掩饰不了心中地嫉妒,借着步出宫门转弯拐角的时候,凭着过人的眼力。顾鼎臣清清楚楚的看到皇帝脸上灿烂地笑容。
顾鼎臣神情黯然,皇帝待张信果然与众不同,面对文武百官的时候,脸上总是保持威严之色,哪怕是再温和的语气之中也带着明显的生疏距离感,而只要张信在皇帝的身边,皇帝总是不自觉的露出笑容,让人觉得他的心情很舒畅,顾鼎臣再一次告诫自己。以后在翰林院时。千万不要得罪张信。
“听说最近你经常跑袁学士府上。”朱厚淡淡笑道:“袁学士向朕报怨,如果再这样下去。他的俸禄恐怕要领双份才可以。”
“皇上说笑了。”张信尴尬笑道,却暗暗报怨着袁宗皋的小器,决定下次继续到他府上混吃混喝,不把他吃穷决定不回家。
“你最近在翰林院待得怎么样?”朱厚微微一笑,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以轻松玩笑一会,放松自己沉重地压力。
“很好,就是闲得荒,每天看着别人在那忙忙碌碌的,臣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张信终于感受到,懒人其实也要承受压力的,要忍受别人诧异的目光,出现在翰林院的时候还要假装没有看见别人在自己背后地指指点点。
“难得你有进取心,朕觉得非常欣慰。”朱厚笑意盎然道,而附近的宫女太监早就见怪不怪了,每次张信一来,皇帝总是笑容满面的。
“但是臣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虽然想有点事情做,但张信可不想自己以后整天埋在浩瀚书海文籍之中。
“其实袁学士也曾对朕说过,想让你到六部历练一番,锻炼你处事的能力。”朱厚知道袁宗皋的意思,想让张信在基层积累经验资历,以后提拔起来别人也没有什么异议。
“当然,也不只是六部,还有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这些部门,你想去哪个就和朕说。”看到张信沉默思考,朱厚继续微笑道,点到的几个部门都是朝廷的实权部门,别人争相抢打都想挤进去,现在却任由张信自己选择。
“臣一时之间也犹豫不决,请皇上宽限几天,待臣回家认真思考之后,再禀报皇上。”张信恭敬的说道。
“准奏,回家之后你可要仔细琢磨,最好是找袁学士商议一下,免得到时后悔莫及,那朕可就不管你了。”语气像是在警告,但朱厚的态度却非常温和,根本不像君臣之间地对话,若是让朝廷百官见到,肯定羡慕嫉妒之余,随便找个理由参张信一本。
“谢过皇上恩典。”张信微笑说道,朱厚轻微地点头,他还是喜欢张信这种记在心里的谢意,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倒头大拜满口千篇一律地阿谀奉承之词,这让朱厚享受这种感觉的同时,心里也非常烦躁。
“皇上,不知娘娘的车驾何时抵达京城。”看到出朱厚的心情有些不爽,张信把话题引领到蒋妃身上,知道朱厚肯定非常想念她。而且张信自己也非常想知道绿绮的近况。
“据安陆官府传回来的消息,母亲现在还在忙着处理王府地事情,可能要延期起程,大概要到九月份才可能抵达京城。”朱厚温和的笑道,虽然心里恨不得马上见到蒋妃,但他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次蒋妃的车驾进京。不像自己上次进京即位一样着急,行程当然要保证安全舒适,时间肯定稍微长久一些。
“请皇上发一道旨意,让娘娘不要理会王府的琐碎事情。直接起程进京即可,其他事情自然会有臣下安排妥当。”张信稍微一想,就明白蒋妃肯定是舍不得王府的那些东西,为收拾杂物而耽搁进京时间。
“张侍读言之有理,朕马上命人传下旨意。”朱厚挥手示意,黄锦知机的跑到殿外传令去了,自然会有制诏地官员写好圣旨内容,然后呈上给朱厚用印,再派人快马加急传送到湖广安陆兴王府。
看着正拿着玉玺在圣旨上盖印的时候。张信在犹豫的到底要不要询问绿绮的事情,忽然有一名太监匆匆忙忙地从乾清宫外面跑进大殿,顾不上行参拜大礼,双膝跪下叫道:“皇上,边防急报。”
如果说朝廷君臣最重视的事情。肯定是边防的军情,各地官员的贪污腐败,旱灾水灾使得百姓颗粒无收,百姓平民揭竿而起,这些事情朝廷大臣丝毫不紧张,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事情早晚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边防一但有失,蒙古鞑靼长侵直入,重演当年土木之变。大臣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听到边关有急报送来。朱厚也顾不上再继续与张信聊下去,连忙摆驾太和殿。而在内阁诰敕房、稽查上谕处、六部公署、内阁公署等官衙处理公务的文武百官们早已经得到消息,已经在殿外等候,随时可以升朝。
“皇上有旨,上朝。”值勤太监传唱道。
朱厚虽然已经知道边防急报是怎么回事,但以前从来没有处理公这种事情的经验,连忙召集群臣商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只是朱厚知道边关的急报内容,几位大学士以及六部门尚书官员也已经收到消息,事态虽然严重,但幸好并不是危及江山社稷的大事,他们还可以保持镇静自若地模样。
“边关传来急报,说大同、宣府饥馑相继,军官俸禄多年未支,百姓死尸遍野,镇守官兵有哗变之患。”朱厚怒气上涌,忍不住开口喝道:“谁能告诉朕,这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也怪不得朱厚如此生气,明朝北部边防与汉唐时期的北部边防既有共通之处,都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也有其特殊的一面,那就是北部的边防被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地地位。
“今天下之事,以夷狄惟大:而夷狄之害,北虏为最!”朱元璋明确的告示子孙,北方的蒙古人永远是大明朝的敌人,以后的皇帝一定要清楚这点,到永乐皇帝即位的时候,更是将国都适到北京,就是希望以天子之威,镇守北方。
明朝更是不惜在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林、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驻重兵把守,以拒北方之敌,各镇都有总兵官、巡抚,数镇之上还有总督,各镇加起来官兵有数十万,点大明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可见朝廷对各镇的重视程度,其目的无非是为了阻止剽悍地蒙古骑兵侵扰。
而如今听闻大同与宣府居然有哗变地可能,若是让蒙古鞑靼找到机会,攻破两城直捣京城,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所以面对龙颜大怒的皇帝,群臣非常理解皇帝地现在的心情,毕竟以前有过先例。
“彭泽,你身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事。这么重要的事情难道你一点也不清楚吗?”看到沉默不语的群臣,朱厚火气更大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