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唐-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亨眉头一皱。
他还没有说话,一直侍立在李亨身侧默然不语的李豫突然开口怒斥道’“胡说!张瑄率大军急速开进关中’护卫长安,是为上策。若是潼关和长安不保’我等纵然北上灵州,又能如何?”
“父皇,国难当头’再有佞臣构陷忠良,当斩之!”
李豫拜倒在地。
他本来被李亨禁足幽禁三年’但因为安禄山叛『乱』,他就被李亨带出了长安,禁足令也就算是因此不了了之了。
李豫本与张片有仇隙,但在关键时刻,李豫却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观,竟然挺身而出为张胎正名说话,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李豫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在李豫看来,不管张瑄以前如何,如今的策略却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有驰援关中’守住潼关’才能真正阻挡安禄山叛军继续西进。只要关中不失、长安城不落于叛贼之手,大唐朝廷就巍然屹立。
李亨微微点头’李豫的表现让他满意。
“正是此理。国难当头’若是再有人出于私利恶意构陷勤王大臣,朕绝不轻饶!”李亨清冷的目光从杨国忠和公孙良身上扫过。
杨国忠默然不语’而公孙良则心里一颤’垂下头去。
“传朕的旨意,册封张瑄为平叛大元帅、天下兵马大总管,节制各路兵马抗击叛军,与安禄山狗贼决一死战!”
“朕就与诸位臣工启程赶赴灵州坐镇等候。待朝廷大军大败安禄山叛军之日,再班师回朝!”
李亨起身朗声道。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杨国忠和公孙良率满朝文武大臣山呼万岁’只是这山呼万岁声远远不若在朝堂之上有底气,多少有些有气无力,中气不足。
李豫俯身下去’心里却大为失望。
本来在李豫看来’张瑄的十几万勤王大军都已经准备开进关中了’这一趟逃离长安奔赴灵州躲避的闹剧就该宣告结束’李亨本该率军即刻返回长安。
但他的这个父皇终归还是太过怯懦了一些,他还是有些担心张殆会挡不住安禄山的叛军,决心还是去灵武安心等候。
反正灵州已经成为整个平叛的大后方’只要朝廷兵马不至于全军覆没’安禄山的叛军就打不到灵州去。灵州’是相对最安全的地方。
李豫心里暗叹,摇了摇头,心里却是拿定了一个主意。
一念及此,他突然出班大声道’“父皇,儿臣亦曾修习兵书战策’善弓马骑『射』’当国难之际,儿臣想率一军赶赴前线,为国效力,还请父皇恩准。”(未完待续)
第372章颜真卿被逼出战
李亨一怔,他有些不可思议地凝视着自己这个长子,良久沉默不语。wWW!
他匆匆逃离长安,也没忘了把李豫带出长安,而却同意了建宁王李伙留守长安的请求。由此,说明在潜意识里,在他的这两个儿子中,李亨其实还是无形中倾向于李豫的。'www。2。'
对于李豫,他更加看重。
这一点,可能李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李亨没有想到,李豫竟然要主动赶赴潼关前线,号称要为国效力,抵抗叛军。
他的这两个儿子,一个悍不畏死留守长安,一个临危不惧要赶赴国难,按说应该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口但对于李亨来说,这却是迂腐之极。
李亨皱了皱眉,正要拒绝,却见李豫大礼参拜在地,慨然道,“儿臣当代替父皇赶赴前线,提振我军将士士气,不让叛军专美于前!”
“请父皇恩准!”
李豫这么一说,李亨就不好再拒绝了。
李亨犹疑了一会,终于还是无奈地摆了摆手道,“给你z四兵马,你赶赴漳关去吧。朕封你为平叛大军镇抚使,去张踪军中做个监军吧。”
李豫大喜,连声叩谢,然后肃然离去。
他眼见李伙主动留守长安,在朝野上下的威望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如果他此番赶赴懂关在张瑄军中效力,一旦平叛成功,他的功绩和威信都会稳压李谈一头。
李豫率2000骑兵昼夜兼程赶赴遗关不提。
且说张瑄率军行进中得到李豫从军赶赴潼关且还被皇帝册封为监军的消息,有些意外。李豫能有这份胆识和魄力,说起来也算不错了。
最起码,比他的父皇李亨要强上几分。
不过,张瑄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若是李豫识相,想博一份军功,他会给李豫一个机会:但若是李豫另有所图图谋不轨,那就不要怪张殆不给面子了。
潼关。
在众将殷切的期待和变相的『逼』迫中,在来自于朝廷、民间和军中的多重压力下,颜真卿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分兵一万,自己亲自率领奇袭陕郡崔乾佑的四千弱兵。
若是不战,闭关不出,军心不稳。而皇帝的圣旨也还历历在目,催促出战。
基于种种原因,颜真卿决定冒险一搏。
目前他的标下只有5万兵马,他分兵一万进攻陕郡,留下四万守关。
中郎将范铮本想率军出征,但被颜真卿拒绝了。
众将并不知,颜真卿此番已经怀了死志。
若是此战落入安禄山的圈套,再吃败仗,颜真卿也不打算再回返懂关了,正如皇帝之言,就战死沙场罢了。至于他死之后,谨关能不能守得住,颜真卿也硕不上这些了。
渣关大门打开,颜真卿一身甲胄率军而出。
范铮等将一路相送,却是默然无语,气氛非常萧索。以这种士气出征,本身就是一种不祥之兆,然颜真卿已经没有了退路。
“大帅,末将等在懂关恭候大帅胜利凯旋!大帅保重!若有不侧,还请大帅速速退回谨关,末将等将率军救援!”范铮在马上抱拳道。
颜真卿眉梢一桃,心里冷笑了起来。心道:你范铮挖空心思协同诸将『逼』迫本帅出战,其目的不就是想要趁机将本帅『逼』上思路,然后好取本井而代之?
但颜真卿却明白,纵然自己不答应出战,军心混『乱』之下,也会导致兵变。说不准,这范铮会串通一些将佐,趁机向颜真卿下手夺他的兵权,乃至打开懂关投降安禄山都有可能。
颜真卿心里长叹一声:此去,舍去自己一条『性』命,或许能换得潼关安全。若是懂关再坚持几日,永宁王勤王大军赶至,范铮这些人就不敢再有异心。
但脸上,颜真卿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环视众将,慨然道,“诸位将军,本帅此去必舍死一战,若胜固然好,若不胜落入叛军圈套,那么,渣关的安危就拜托诸位了。”
颜真卿在马上向诸将抱拳施礼。
范铮微微一笑,率先回道,“请大帅放心!末将等一定死守懂关,不让叛军进入关中半步!”
颜真卿深深凝视着范铮,再无多言,转身打马驰去。一万士气并不高涨的唐军在颜真卿的率领下,在萧索的秋风里向着陕郡的方向飞驰而去。
范铮望着颜真卿大军行进的背影,嘴角情不自禁地浮起一抹窃喜。
其实范铮比谁都清楚,颜真卿率军出战陕郡,成功的可能『性』不足三成,多半是要再次损兵折将,战死沙场了。
回到关中,
范铮立即让心腹校尉带着他的奏折超赴陇州,向皇帝禀报,构陷颜真卿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率军出战,撇清了自己。
在范铮的谋划中,此番正是自己取颜真卿而代之的最好时机。
若是颜真卿再吃败仗,朝廷必下令诛杀而将遗关军权悉数交予他。到了那时,他可见机行事,若是懂关可守就守,不可守就率军献关归降安禄山,谋一个更加光明的前程。
其实在一天以前,颜真卿已经派心腹军卒携带他的亲笔书函北上急报张片。在书函中,颜真卿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态,同时点出了军心混『乱』的现状以及范铮等人的野心。
总而言之一句话,颜真卿被『逼』出战,军心混『乱』,部将生出异心,懂关危在旦剑,请张瑄急速率军驰援,免得渣关不保!
张同率一万羽林卫在距离潼关不足百里的关西驿得到了颜真卿冒险出战的消息。张同大惊,立即命军卒放马奔驰加速前进,终于赶在这一日的黄昏日暮之际赶到懂关之下。
渣关内侧突然冒出来一支万余军马,范铮意外之余又有些不忿。他才算计完颜真卿,还没有真正把懂关守军的兵权抓在手里,就又来了一个羽林卫大将军张同,岂不是令人郁闷?
张同无论是官职级别还是军中威望,都远不是他一个河南军中中郎将所能比,一旦让张同进了关,渣关联军的指挥权必然落入张同之手,再也跟他无缘。
范铮站在城楼上向下眺望,面『色』阴沉似水。
他的心腹副将孟平站在他的身侧也向下张望着,压低声音道,“范将军,这羽林卫的张同从何而来?羽林卫不是镇守长安的吗?怎么跑到渣关来了?莫非是皇帝的昭命?”
范铮恨恨地跺了跺脚,“咱们白白忙活半天,让他们拴了便宜!不行,不能开关!孟平,传令下去,就说叛军当道漳关不能擅自开启,若是没有朝廷昭命,纵然是朝廷兵马,也不能随意进驻懂关!”
孟平领命而去。
张同率军驰援,渣关守军竟然不开关放行,让张同勃然大怒。他此番驰援懂关,不过是张瑄的建议,建宁王李伙的派遣,哪里有皇帝的诏书?
不过,张同也是军中宿将久经沙场,稍稍思量,便判断出潼关守军内部出了问题。
想到这里,张同心里虽然着急,却也没有办法,只得在懂关内侧之下安营扎寨,准备与懂关守军主将慢慢交涉。
“去问问,关中何人为主将?就说本官乃是朝廷羽林卫大将军张同,奉天下兵马大元帅、平叛行军大总管、永宁王张瑄军命,驰援长安,还请他速速打开城门,迎我军入关!”张同嘱咐着自己的心腹校尉焦雄。
焦雄领命而去,与范铮的心腹孟平交涉。
孟平听闻是张瑄的军令,心头一颤。他无法做主,赶紧回关禀报范铮。
范铮冷冷一笑,“张际又如何?孟平,告诉他们,没有朝廷昭命,一概不许入关!或者,等颜真卿颜大人征战归来再说!”
孟平微微有些担心地上前一步道,“将军,听闻朝廷已经册封永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天下各路勤王兵马,总知一切平叛事宜,若去”,…”
孟平的话还没有说完,范铮便怒视了他一眼。孟平不敢再说下去,唯唯诺诺地离开。
望着孟平离去的背影,范铮神『色』变幻着。
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直想取颜真卿而代之口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却又冒出来一个张同,让他如何能甘心。
范铮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他心中突然浮起一个疯狂的念头:不若派人去与安禄山的叛军接洽,趁颜真卿不在,打开渣关迎接范阳军马入关,如此一来,他便立下盖世功勋,想必在洛阳的大燕皇帝安禄山,不会吝啬于一个大将军的职位。
犹豫良久,范铮决定铤而走险。他立即将自己的家奴范铁唤来,秘密嘱咐了几句。
范铁趁着夜『色』潜出关去,飞马直奔距离谨关最近的安禄山大将李归仁的大营。李归仁奉命进攻潼关,不过因为懂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李归仁暂时没有轻举妄动,正在等待进攻两准的兵马回返,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大举进攻潼关。
若是让范铮得逞,不仅懂关危在旦剑,长安也危在旦剑。而从而让张瑄的十余万大军,也陷于被动防守的尴尬境地之中。
第373章潼关兵变
张同见潼关主将如此顽固,大怒。WWw、但是他又无可奈何,他率军是来驰援潼关的,可不是来攻打潼关的。
只要潼关守军闭门不开,他的羽林卫大军就进不去关,只能望关兴叹。
这个时候,张xuān的平叛大军已经打起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和平叛行军大总管的旗帜,从陇州外围开进了关中平原。大军进入了八百里秦川,距离潼关不过是百里之遥,张xuān这才松了一口气。
顶多明日午后时分,他的大军就能进驻潼关,十余万大军占据潼关天险,安禄山要想攻下潼关西进,难如登天。
而张xuān准备将潼关作为自己指挥整个平叛战役的中枢和大本营,与安禄山叛军正面相抗。
眼看幕sè渐临,张xuān大军在一个叫鸡鸣驿的地方安营扎寨。
军中有回纥2万骑兵助战,领军的是回纥王子葛勒。回纥对于张xuān的支持,可谓是竭尽全力,为了防止回纥将领不听指挥,骨力裴罗就把葛勒派了来。
大军大营井然有序,因为与叛军大战在即,营中的气氛其实有些凝重。无论是过往的将军,还是巡营的士卒,都面sè肃然,各自坚守岗位。
经过了与吐蕃人的战争磨砺,陇朔大军的军纪非常严明,令行禁止,号令统一,这显然是战斗力的一种外在体现。
葛勒带着两个回纥军卒匆匆向张xuān的大帐行去。张xuān突然紧急召他过去议事,他也不敢怠慢。在这支大军里,他不再是回纥王子,而是张xuān手下的一员大将。
进得张xuān的帅帐,葛勒就觉得气氛有些压抑和紧张。封常清、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嗣业、雷万春、南霁云等张xuān手下的心腹大将都在场,只是分列两侧,神sè肃然不语。
“葛勒见过大元帅!”葛勒有些狐疑地躬身拜了下去。
张xuān缓缓起身,摆了摆手“葛勒王兄请坐!”
葛勒虽然在他的帐下为将,他此番回纥仗义举兵助战,兼之葛勒毕竟是回纥王子又是他的妻兄,张xuān也不能不给葛勒几分面子。
“诸位,本帅接到潼关颜真卿密报。中军官,你将信函内容宣读一遍。”张xuān将手里的信函递给了自己身后的中军官。
中军官不敢怠慢,立即将颜真卿给张xuān的信念了一遍。
听完,众人脸sè都为之一变。
颜真卿不仅冒险被逼出战,而且潼关守军内部还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若是颜真卿落入安禄山的圈套,再吃败仗,而那范铮则引军出降,潼关危在旦夕。
一旦潼关失守,关中门户大开,安禄山叛军趁势全线冲进,纵然是陇朔大军,也陷于被动防守之中。
“大帅,颜真卿轻率出战,必败无疑。事不宜迟,我军当即刻拔营向潼关行进,以免不测!”郭子仪深通兵法韬略,知道颜真卿此战必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将潼关至于险境之中,立即抱拳行礼道。
“是啊,大帅,潼关不能丢,好在我军距离潼关不过百余里,应速速发兵潼关,迟则生刮”封常清也起身道。
张xuān默然点头,叹息了一声“颜真卿接连败于叛军之手,非战之过也。而此番冒险出战,又是各方压力促成,自有一番良苦用心。
可惜他的这番良苦用心,这天下人中也就是本王能略明一二”
“此战,颜真卿必败。当然,颜真卿出战也是怀着必死之心的。
恐怕,他就没有想再活着回到潼关。战况危急,恐怕救援不及了。只可惜一代名臣,就此毁在小人之手,令人扼腕叹息!”
“为防潼关生变,本王决定兵分两路。本王率神策、神武两军与回纥骑兵先行,连夜驰往潼关:而后路兵马,则由封常清统率,调集大军稻重,也争取时间赶赴潼关。”
张xuān霍然起身,奋力挥了挥手。
神策军、神武军都是骑兵,加上回纥骑兵,这四五万人的军马若是放弃稻重连夜奔袭,可在明日上午抵达潼关。
而后续大军则因为粮草插重车马繁多,想快也快不了。
“末将等遵命!”封常清等人赶紧起身抱拳领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